金马奖奖项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金马奖奖项,分为现行奖项及已停办奖项。[1][2][3][4][5][6][7][8][9]
此条目缺少序言章节。 (2018年9月18日) |
现行奖项
类别 | 奖项 | 备注 |
---|---|---|
影片类 | 最佳剧情片(第一届起) | 1962年设置。 |
最佳纪录片(第一届起) | ||
最佳动画片(第十四届起) | 1969年设置“最佳卡通片”和“最佳卡通片编导”。 1990年“最佳卡通片”更名为“最佳动画片”。 | |
最佳剧情短片(第三十三届起) | 1996年设置“最佳创作短片”。 2016年拆分。 | |
最佳动画短片(第五十三届起) | ||
最佳纪录短片(第五十八届起) | 2021年由“最佳纪录片”拆分。 | |
个人类 | 最佳导演(第一届起) | 1962年设置。 |
最佳男主角(第一届起) | ||
最佳女主角(第一届起) | ||
最佳男配角(第一届起) | ||
最佳女配角(第一届起) | ||
最佳新导演(第四十七届起) | 2010年设置。 | |
最佳新演员(第三十七届起) | 2000年设置。 | |
最佳原著剧本(第一届起) | 1979年由“最佳编剧”拆分。 | |
最佳改编剧本(第一届起) | ||
最佳摄影(第一届起) | 1962年设置 。 | |
最佳视觉效果(第三十二届起) | 1995年设置“最佳视听科技”奖。 1996年更名为“最佳视觉特效”。 2004年更名。 | |
最佳美术设计(第三届起) | 1965年设置。 | |
最佳造型设计(第十八届起) | 1981年设置“最佳服装设计”奖。 1990年更名。 | |
最佳动作设计(第二十九届起) | 1992年设置“最佳武术指导”。 1993年更名为“最佳动作指导”。 |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第一届起) | 1981年“最佳配乐”拆分为“原作音乐”和“改编音乐”。 1990年合并为“最佳电影音乐”。 1997年更名。 | |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第一届起) | 1979年“最佳音乐”拆分为“最佳配乐”与“最佳电影插曲”。 1992年由“最佳电影插曲”更名为“最佳电影歌曲”。 1997年更名。 | |
最佳剪辑(第一届起) | 1962年设置。 | |
最佳音效(第一届起) | ||
特别奖项 | 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第三十四届起) | 1997年设置“评审团特别奖”。 2001年更名为“评审团个人特别奖”。 2002年更名为“年度最佳台湾电影工作者”。 2006年更名为“福尔摩沙个人奖”。 2007年更名。 |
终身成就奖(第三十届起) | 1993年设置。 | |
特别贡献奖(第四十五届起) | 2008年设置。 | |
金马奖特别奖 | 1962年设置。 | |
非正式竞赛 | 观众票选最佳影片(非正式竞赛项目)(第二十九届起) | 1992年设置。 |
已停办奖项
获奖者 |
年份 (届数) |
姓名 | 片名 |
---|---|---|
1962 (第1届) [10] | ||
戴彭龄 | 《今日金门》 | |
1963 (第2届) [11] | ||
熊光 | 《中华民国五十一年国庆》 | |
1965 (第3届) [12] | ||
祁和熙 | 《春江花月夜》 | |
端木煊 | 《春江花月夜》 | |
1966 (第4届) [13] | ||
贡敏 | 《成功岭之歌》 | |
1967 (第5届) [14] | ||
赵群 | 《高山仰止》 | |
1968 (第6届) [15] | ||
王波影 | 《大哉中华》 | |
1969 (第7届) [16] | ||
杨文淦 | 《龙井乡》 | |
1970 (第8届) [17] | ||
刘芳刚 | 《我爱国旗》 | |
1971 (第9届) [18] | ||
高景仁 | 《青年假期第三辑》 | |
1972 (第10届) [19] | ||
杨敦平 | 《全美中国同学反共爱国大会》 | |
1975 (第12届) [20] | ||
华光典 | 《烽火慈航》 | |
1976 (第13届) [21] | ||
刘艺 | 《清明上河图》 | |
1977 (第14届) [22] | ||
端木煊 | 《台湾与大陆的血缘》 | |
1978 (第15届) [23] | ||
端木煊 | 《田园组曲》 | |
梁开明 | 《沙壤中的白玉》 | |
徐一功 | 《武领与慈湖》 | |
1979 (第16届) [24] | ||
洪老典 | 《北港牛墟》 | |
雷起鸣 | 《果实蝇》 | |
赵琦彬 | 《怒潮澎湃》 | |
1980 (第17届) [25] | ||
李树屏 | 《国剧艺术》 | |
洪老典 | 《传统小镇——美浓》 | |
邓韦幸 | 《世纪大战争》 |
年份 (届数) |
姓名 | 片名 |
---|---|---|
1962 (第1届) | ||
祁和熙 | 《台湾教育》 | |
1963 (第2届) | ||
陈玉帛 | 《台湾渔业》 | |
1965 (第3届) | ||
李兴义等 | 《中华民国五十三年国庆》 | |
1966 (第4届) | ||
祁和熙 | 《澄清湖》 | |
1967 (第5届) | ||
李兴义 | 《高山仰止》 | |
1968 (第6届) | ||
李兴义、平振华、范金玉、周漱真 | 《大哉中华》 | |
1969 (第7届) | ||
祁和熙 | 《张大千的画》 | |
1970 (第8届) | ||
祁和熙 | 《大哉孔子》 | |
1971 (第9届) | ||
祁和熙 | 《太极拳》 | |
1972 (第10届) | ||
陈广瑞 | 《中华民国经济建设成果展览》 | |
1973 (第11届) | ||
端木煊 | 《爱心与信心》 | |
1975 (第12届) | ||
余如季 | 《木琴心声》 | |
1976 (第13届) | ||
台湾电影制片厂 | 《庆祝中华民国六十四年国庆阅兵大典》 | |
1977 (第14届) | ||
陈玉帛 | 《庆祝六十五年国庆活动》 | |
1978 (第15届) | ||
陈玉帛 | 《中华民国第六任总统副总统宣誓就职典礼》 | |
余如季 | 《康庄大道》 | |
廖宏雅 | 《田园组曲》 | |
1979 (第16届) | ||
王菊金 | 《台湾的蝴蝶》 | |
彭春天 | 《北港牛墟》 | |
骆荣本 | 《果实蝇》 | |
1980 (第17届) | ||
张照堂 | 《古厝/中国传统的建筑》 | |
张照堂 | 《传统小镇——美浓》 | |
赖永鑫 | 《国剧艺术》 |
年份 (届数)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1968 (第6届) | ||
《越南战地采访》 | 台视公司 |
年份 (届数) |
姓名 |
---|---|
1969 (第7届) | |
赵泽修 |
年份 (届数)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1972 (第10届) | ||
《全美中国同学反共爱国大会》 | 留美中国同学会 |
年份 (届数)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1973 (第11届) | ||
《中国文字演变》 | 中华卡通公司 |
年份 (届数) |
姓名 | 片名 |
---|---|---|
1973 (第11届) | ||
嘉凌 | 《忍》 |
年份 (届数)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1978 (第15届) | ||
《飞向白日青天》 | 中制厂 |
年份 (届数)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1988 (第25届) | ||
《阴间响马》 | 中影公司 |
年份 (届数) |
片名 | 出品公司 |
---|---|---|
1991 (第28届) | ||
《薛西弗斯的一天》 | 华裕卡通 |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