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铁力市
中国黑龙江省伊春市下辖的县级市,因古铁利府而得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铁力市是中国黑龙江省伊春市下辖的县级市。因此地古代有铁利府与铁骊部而得名,为避免生僻字而写作“铁力”。总面积6620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铁力镇建设西大街51-1号。
历史沿革
铁力,俗称“铁山包”。在辖境南部的王杨乡和工农乡交界处有一山丘,称“铁山”,其附近两河中间大小山丘连绵不断,统称“铁山包”。设治时,以其地辽代属“铁骊部”,遂名“铁骊”。1956年为更改生辟字和繁体字地名,改为“铁力”。[2]
铁力一带,唐属黑水靺鞨,渤海国曾设有铁利府,辽属东京道,为女真铁骊部,金属上京会宁府,元属辽阳行省水达达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代先后属呼兰城守尉和呼兰副都统管辖,为鄂伦春等族渔猎游牧之地。
清光绪十七年三月(1891年4月),清廷委派镇边军右翼统领率兵于铁山包驻防。光绪三十二年闰四月(1906年6月),将北团林子协领移驻铁山包,被称为“铁山包协领”,并修建协领公署,“招抚庚子屯田逃亡之户,安插贫民小户”。光绪三十四年七月(1908年8月)奏准,拟设“铁骊县,驻铁山包”。
民国成立后,1915年(民国四年)2月10日,黑龙江省巡按使公署援照清末“设立铁骊县旧条”,裁撤铁山包协领,将余庆安邦河以东地域划归铁骊,同年5月于协领衙门置铁骊设治局,隶属绥兰道。1929年2月,改由黑龙江省直辖。满洲国建国后,隶属黑龙江省。1933年(大同二年)10月1日,将铁骊设治局改为铁骊县。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1939年6月划归北安省管辖。1943年(康德十年)7月1日,设庆城县与铁骊县佐办事处,将庆城县与铁骊县合并为庆安县。[2]
1945年日本投降,仍属庆安县。1946年6月,将原铁骊地区划出,恢复铁骊县,27日,成立铁骊县人民政府,隶属黑龙江省北安市。
1949年,省府移至齐齐哈尔市,铁骊县由其管辖。
1954年3月,政府改称称铁骊县人民委员会。
1955年8月,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称黑龙江省,省城移至哈尔滨市,铁骊县为其所属。同年11月19日,国务院决定将铁骊县改为铁力县。
1958年9月,与庆安县二次合并,称庆安县铁力镇。
1962年10月20日,庆、铁二县再次分置,铁力县隶属黑龙江省松花江专署。
1965年,隶属绥化专署。
1967年,成立铁力县革命委员会。
1970年4月1日,铁力县隶属伊春地区。
1979年12月14日,铁力县隶属伊春市。
1980年9月,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县人民政府。
1988年9月13日,中国民政部批准铁力撤县,改为由省直辖的县级铁力市。
1989年1月,铁力市政府领导体制变更;同年7月,铁力市归属伊春市,其名称隶属关系延续至今未变。[3]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铁力镇、双丰镇、桃山镇、神树镇、日月峡镇、年丰朝鲜族乡、工农乡、王杨乡、铁力林业局、双丰林业局、桃山林业局和铁力农场。
其中年丰乡为朝鲜民族乡、双丰镇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辖区内有伊春林业管理局所属的四个国家林业局(即双丰林业局、桃山林业局、朗乡林业局、铁力林业局)和绥化农管局所属的铁力农场。[7]
交通
222国道过境。
鹤哈高速过境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225960人[8]。全市共有家庭户105839户,集体户3968户;家庭户人口211927人,集体户人口1403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00人。
铁力市总人口40万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城市。境内有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壮族、瑶族、土家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裕固族、鄂伦春族等12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11个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铁力镇、桃山镇、朗乡镇、双丰镇和年丰乡,农业人口居多。[9]
特产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