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地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地質
Remove ads

香港位于中国南方珠江口的东南侧,南临南海,北边与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接壤。陆地面积为1,104平方公里,包括与大陆相连的新界九龙半岛,以及大屿山岛香港岛等大小200多个岛屿。香港是典型的岛海环境,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地势山峦起伏,近45%的陆地高出海平面100以上,只有零星的平原分布于沿海地带。

Thumb
本条目为香港地理系列之一
自然地理:
地形 地质 生态
气候 自然灾害 地震
空气污染
地形:
岛屿 山峰
平原 湿地
水库 海滩
人文:
人口
能源
规划历史土地利用
土地供应 填海
农业 渔业 矿业 工业
乡村 新市镇
行政区划 地方
自然保育及康乐设施:
环境保护
公园 主题公园
郊野公园 地质公园
湿地公园 特别地区
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
海岸公园及海岸保护区
郊游路径
单车径
共享径
其他香港系列

香港主要由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构成,火成岩的出露面积最广泛,包括火山岩(50%)及侵入岩(35%)约占据香港面积85%,其中花岗岩更占香港总面积约三分之一[1],主要分布在香港岛九龙半岛青山大屿山北部;沉积岩及变质岩分布局限,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地区及零星散布在赤门海峡两岸和大屿山岛的南端。

Remove ads

断层

中国南方的莲花山断裂带影响香港的地质结构,断裂带总体为东北-西南走向,由100多条大型断层构成。香港的地质走向同样也是以大型的连续东北-西南断层为主,以“赤门海峡-沙田-荔枝角断裂带”最具代表性;西北东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小,当中以张性断裂(tension fault)为主,而且并不连贯。这样一种构造格局控制著现今香港的山脉分布和基本地形。

地质演化

相对于45亿年前形成的地球,香港的地质历史较轻,境内缺失早古生代及更早时期的地层和岩石记录,香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岩石是4亿年前泥盆纪的沉积岩。当时香港由大片河谷平原覆盖,河水流向东南方,而河水泛滥带来的软泥则有利原始植物生长,海岸地区也将海洋生物的残骸沉积到沿岸海洋软泥之中。这些冲积物逐渐形成新界东北部船湾黄竹角咀赤门北岸一带的岩石。至3亿5,000万年前的石炭纪早期,热带浅海淹没香港,水面下降后的沿岸沼泽地区出现植物,软泥地面则有枯萎的植物。这些物质经过掩埋、遇热及挤压,分别成为埋在地表下的大理岩,以及含有石墨片岩,分布于香港西北部。2亿9,000万年前的二叠纪时期,香港再次被浅海所淹,沉积物混入砂砾、海洋动物及珊瑚的残骸,经过沉埋、压迫,岩石被巨大的地壳力量扭曲及变形,形成折曲、拱起或断层的状态。这类岩石分布于吐露港马屎洲丫洲

Thumb
东平洲海蚀平台,约于8,000万至5,000万年前逐渐形成

1亿6,400万至1亿4,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香港发生多次火山爆炸,喷出大量熔岩及火山灰。香港的岩石约有一半由火山岩所形成。1亿4,000万年前,粮船湾超级火山爆发,喷至火山口边的火山灰冷却凝固后,成为切面是六边形的石柱,可见于果洲群岛破边洲。而未有喷出的熔岩则在地底深处慢慢冷却凝固,形成藏有粗大矿物颗粒的花岗岩。1亿年前白垩纪的香港则是一片干燥荒芜,中国大陆的洪流偶尔会把砂石和软泥冲积到香港,形成红色的岩石层,见于东北部的赤洲乌蛟腾。考古学家发现这个时期的岩石并无生物痕迹,但广东省内发现的白垩纪恐龙化石则反映邻近地区可能有恐龙出没。

直至8,000万至5,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和第三纪早期,气候变得潮湿,香港逐渐形成辽阔的浅湖。雨季和旱季循环交替,为湖底的软泥铺上一层又一层的盐分凝固物,形成东坪洲所见的粉砂岩薄层,是香港最年轻的岩石。湖泊周边的植物昆虫则形成化石。到了5,000万年前的第三纪,气候和现时一样温暖潮湿,陆地隆起,风化侵蚀形成今日地理景观。200万年前第四纪的冰河时期,大片冰原由南北极推进,全球水平面下降;到了1万8,000年前的最后一次冰期,海面比现时低130米,香港陆地面积会在南边多120公里。及后气候回暖,海平面回升,淹没山谷形成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以及两百多个岛屿。[2][3]

Remove ads

香港地层表

根据各岩层的岩石特征和它们形成的时代,香港的地质工作者把香港地区的地层柱划分为17个地层组和4个火山岩群。

更多信息 代, 统/系 ...

岩石

香港拥有多类岩石:火山岩约占50%;由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花岗质岩石、酸性和基性岩脉等占35%;此外还有13%的沉积岩和极少数的变质岩。本港一些古老岩层蕴藏着海洋及陆栖生物的化石占2%,年份界于4亿年前的泥盆纪黄竹角咀)和数千万年前的第三纪东平洲)之间。

香港的各类岩石:

  • 喷出火成岩
    • 由火山物质形成的火山岩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由喷出和流出岩浆形成的熔岩;二是由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火山弹和岩浆所构成,当这些物质降落地表后,经过压实冷却而形成火山碎屑岩。香港最高的几座山,即大帽山、凤凰山、大东山等,以及西贡(尤其粮船湾超级火山)都由凝灰岩构成。
  • 侵入火成岩
  • 沉积岩
    • 是古老岩层受风化侵蚀后沉落大海、湖泊和河口三角洲,经历数百万年脱水压实成岩。沉积物包含大小不一的颗粒,形成泥岩粉砂岩砂岩砾岩角砾岩,有时还含有动植物尸体和残留物质,主要分布在新界东北。
  • 变质岩
    • 岩石受到地底巨大压力的压迫及/或高温烘烤而产生结构变化,亦可能重新结晶,形成变质岩。香港地区的变质岩出露不多,主要在新界西北部如新田落马洲等地,由原本的砂岩及粉砂岩形成不同变质程度的千枚岩片岩,由于抗蚀力弱,只能组成一些较矮的山丘。元朗、东涌、马鞍山填海区地底深处的大理岩遭严重侵蚀,令上址的建筑工程有特别施工要求,以维持地层稳定。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资料来源

站外链结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