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环境保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環境保護
Remove ads

香港环保问题,最早可追溯到1977年方获得政府重视[1]。环保处于1981年成立,至1986年升格为署级部门(即今环境保护署),负责统筹政府环保政策及执行事宜,并就各项计划提供科学意见。

Thumb
本条目为香港地理系列之一
自然地理:
地形 地质 生态
气候 自然灾害 地震
空气污染
地形:
岛屿 山峰
平原 湿地
水库 海滩
人文:
人口
能源
规划历史土地利用
土地供应 填海
农业 渔业 矿业 工业
乡村 新市镇
行政区划 地方
自然保育及康乐设施:
环境保护
公园 主题公园
郊野公园 地质公园
湿地公园 特别地区
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
海岸公园及海岸保护区
郊游路径
单车径
共享径
其他香港系列

污染

废物

1966年之前,香港所有垃圾均送往堆填区处置[1],其后开始使用焚化炉作为辅助手段。1980年代以前,香港社会整体对环境保护意识非常薄弱,往往对各类污染视而不见,谈论保护环境会被视作奢侈[2]。随着人口和工业增长、社会进步、人民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市民对保护环境的呼声日增,垃圾和近岸污染问题渐渐变得难以回避[2]。1980年,立法局通过《废物处理条例》和《水污染管制条例》。1983年,再订立《空气污染管制条例》。[2]

环境保护署于1997年关闭位于葵涌的最后一个旧式焚化炉[3],以减少空气污染,所有垃圾转送往堆填区处理。不过垃圾量不断增多,截至2007年香港每日产生的都市固体废物约1.65万公吨,而仅得四成送往回收再造[4],堆填区会在可数之年溢满[5]。政府随后探讨利用新式焚化炉解决废物问题,并初步选址位于新界西的屯门[6],不过焚化废物成本高昂,市民若要分担全部成本将每户每月约100港元[7]

另外,为减少废物,政府曾在财政预算案提出征收环保税,限制胶袋及轮胎的弃置数量。胶袋税已经在2009年7月7日实施。

厨馀为香港都市固体废物一大来源;环境保护署在2013年5月曾推出惜食香港运动,厨馀数量由2013年刚推出时日均弃置量约3,648公吨(占全部都市固体废物的38.2%),减至2015年约3,382公吨(33.3%)[8]

餐具方面,曾有团体指港人平均每周使用5.73支塑胶饮管,并推算全港每年耗用14.4亿支。[9]2018年有连锁快餐店开始实行“无饮管日”,不再主动提供饮管。[10]

Remove ads

空气

Thumb
灰濛濛的维多利亚港

政府于1959年制定《保持空气清洁条例》,首次立例管制燃烧燃料所产生的排放物。继而《空气污染管制条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于1983年取代该法例,管制燃烧以外的空气污染源头,并于1991年加大管制范围,包括汽车废气等[1][11]。其后,环保署于1995年6月开始每天发布空气污染指数[12]。本地传媒会于天气报告时段发布空气污染指数。

踏入21世纪,香港的空气污染问题尤其为人诟病。2006年8月号《美国商会月刊》刊登商会调查显示,94%受访者最关注的本地环境问题是空气素质及污染,甚至有超过五成受访者认识因自然环境素质欠佳而拒绝来港的专才[13]。而根据2006年环保署年报,香港92%的二氧化硫、49%的氮氧化物、51%的可吸入悬浮粒子源自两间本地发电厂——中华电力香港电灯。两间电力公司虽然已经设有装置减低排放污染物,但成效不大,政府因此于2005年为电力公司设定排放上限。[14]另一方面,政府于2006年7月25日,展开“蓝天行动”计划,集中向市民宣传减低空气污染策略[15],例如呼吁市民把空调设于25.5℃,减少用电及废气排放量。

另外,香港连同毗邻的广东省政府合作,共同采取行动减低空气污染,包括限制境内发电厂、工业用锅炉及车辆所排出的废气[16]。2007年1月30日,两地环保机关共同公布《珠江三角洲火力发电厂排污交易试验计划》实施方案,利用排污交易模式(排放权交易)达至共同减少排污效果[17]

污水

污水方面,据渠务署资料,香港人每日制造约220万立方米的污水,随著香港人口数目增加,污水量也可能会不断增加。[18]公共污水收集系统包含总长度超过1,320公里的污水系统网络和约200座提供基本(隔筛)至二级(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收集和处理超过98%的污水。家居、工商业和农业是污水的主要来源[19],污水最终经深海排放管道排放到大海稀释扩散[18]

香港目前有五个污水处理厂,当中沙田污水处理厂为香港目前最大规模的二级污水处理厂[20]新界新市镇均设有现代化的二级污水处理厂,市区的老化污水处理设施则未臻完善。[18]

港府亦推行旨在改善维多利亚港水质的净化海港计划,在第一期计划里,从九龙香港岛东北部所产生之污水会经由深层隧道系统输送到昂船洲的中央处理厂进行化学处理,然后排放到维多利亚港西面海域。[18]

噪音

于噪音方面,香港主要受到建筑工程飞机道路交通和铁路等影响[21]

光害

虽然维多利亚港夜景有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的美誉[22],但这也反映香港受到光害的影响。在旺角尖沙嘴等商业区,商店于晚上休业后仍然长期亮着广告牌射灯,造成光害[23]。这不但浪费电力,也影响附近居民的睡眠,市区也几乎不再能够观星[24]。因此,民间也曾发起香港熄灯行动,以对光害问题表示抗议。

填海问题

香港政府拓展土地近年开始遇到一定阻力。终审法院于2004年1月9日裁定湾仔北填海计划必须重新检讨[25],为将来填海发展更添限制。启德机场原址的启德用地自1993年开始进行发展研究,根据 1998年的规划建议,第一批居民更可于2003年迁入[26],但因填海的争议而空置多年,截至2007年仍未落实最后规划方案[27]

国际公约

香港特区政府根据《基本法》以“中国香港”身份加入了多个国际环保条约、条约:

更多信息 适用于香港的部份国际环保公约[28], 全球气候变化 ...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