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新闻自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香港新闻自由,指香港的新闻采集、报道、出版、发行自由,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保护和规范。《基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香港居民享有言论、新闻、出版的自由,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组织和参加工会、罢工的权利和自由。”[1][2]

2020年,《港区国安法》实施后,多家新闻媒体被逼停运停刊[3],部分记者和传媒高层也被以违反国安法拘捕,香港新闻自由以及媒体的独立自主性备受挑战。[4][5]

无国界记者“新闻自由指数”

更多信息 年份, 香港排名 ...

2018年4月,无国界记者发表该年度“新闻自由指数”,香港在180个国家或地区排名中名列70名,远远高于排在第176位(倒数第5)的中国大陆,但低于台湾的第42位。[6][8]报告认为这年度香港排名提升的原因包括记者遭暴力对待的事件几乎绝迹、多家网上媒体冒起而且争取多年获港府认可,以及网媒有组织抵抗北京的干预[9][10]

2019年无国界记者“新闻自由指数”里,香港在180个国家或地区排名中名列73名。报告形容香港主流传媒“早已迅速遵守北京的命令”,其中香港外国记者会副主席马凯因举办“北京不喜欢的活动”而被拒续发工作签证及《逃犯条例》修订都受关注,亦对媒体工作造成很大威胁。[7]

2021年,香港记者协会在5月3日世界新闻自由日公布的“新闻自由指数”,创自2013年有记录以来最低分数,只有32.1分。[11]

2022年,无国界记者组织发表报告,显示香港新闻自由指数从80名下降至148名,跌68名,成为跌幅最大的地区。[12]

2023年,无国界记者组织公布2023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在180个国家或地区中,香港排名由去年史上新低的148位,微升8名至第140位,但整体评分仍属不合格,只有44.86分,被归类为第四级、“状况艰难”等级。[13]

2024年5月3日,无国界记者组织公布该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于180个国家或地区中,香港排名135位,虽较去年上升5位,但评分减少1.8分至43.06分,仍处不合格水平,被评为“状况艰难(Difficult)”级别,排在津巴布韦喀麦隆乌干达非洲国家后面。[14]

Remove ads

历史事件

Thumb
1937年的新闻检查例子

1858年,署理辅政司布烈治以诽谤罪控告《华友西报》东主德伦(W. Jarrant),开创了香港政府控告媒体的先例。

1907年,香港政府禁止中文报刊刊登煽动反清新闻。[15]

1925年,因应省港大罢工,香港政府成立新闻检查处,审查中文报纸内容。[15]

1929年至1930年,共产党报《香港小日报》被两度查封,最后停刊。[16]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香港政府禁止报刊刊登反日新闻,“日寇”、“汪逆”、“敌军”、“汉奸”等被视为敏感字。[15]

二战后,香港放宽新闻管制。[15]

1967年,因六七暴动,商台播音员林彬被烧死。《香港夜报》及《新午报》社长胡棣周、《田丰日报》社长潘怀伟被捕。《香港夜报》、《田丰日报》和《新午报》等报馆被查封。[17]

1989年10月3日,警方人员持搜查令高调进入无线电视亚洲电视新闻部,要求索取涉及四五行动成员示威冲突的新闻片。经审视后警方决定不征作呈堂证据,并交还相关录影带。两台新闻部强烈谴责此做法,批评会造成极坏先例[18]

2004年,香港廉政公署搜查《东方日报》、《苹果日报》、《太阳报》、《星岛日报》、《南华早报》、《信报》及《大公报》7大报馆,引起社会关注。其后法官夏正民为保障新闻自由,撤销廉政公署的搜查令。[19]

2012年,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9%受访者认香港新闻自由被滥用[20][21]

2014年,《明报》总编辑刘进图被撤换,其后被刀手袭击。商业电台时事节目主持人李慧玲被解雇。[22]

Thumb
香港七大传媒团体抗议港大禁制令损害新闻自由

2015年香港大学副校长任命事件中,香港大学申请禁制令,阻止商台公开港大校委会会议内容,引起香港记者协会、香港摄影记者协会香港电台节目制作人员工会壹传媒工会、明报职工协会、独立评论人协会及大专新闻教育工作者联席抗议。[23]

2016年3月,香港记者协会发表的2015年“香港新闻自由指数”的评分都比2014年及2013年下跌[24][25]

2018年发生了香港外国记者会副主席马凯工作签证到期而不获续期事件,记协调查显示分别有69%和97%公众和传媒人认为做法对新闻自由有损害。同年度,市民对香港新闻自由评分只有45分,是自2013年以来新低,他们普遍认为传媒在批评内地和香港政府时有所顾忌,其次是中央政府和传媒老板向员工施压。[26]

2020年8月10日,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以涉嫌违反《港区国安法》的“勾结外国势力”的罪名拘捕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次子黎耀恩以及部份壹传媒高层。到上午10时,近200名蓝帽警员及探员到达将军澳苹果日报大楼进行搜查,《苹果日报》总编辑罗伟光向警方要求出示搜查令,但警员未有理会。警员在大楼外拉起封锁线。[27]而苹果行政部通知员工,因办公室出现突发状况,呼吁员工暂不要上班。[28]。当地本土派政党天水连线则在其脸书专页转载《苹果日报》的报道,批评该逮捕行动为白色恐怖。[29]

2020年9月22日,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去信香港记者协会、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和香港摄影记者协会四个新闻工作者协会,指将修改《警察通例》中对“传媒代表”的定义,不再承认香港记者协会和摄影记者协会的会员证,改为仅限已登记政府新闻处的传媒机构,和国际认可、知名的传媒机构发出的认可证明文件,亦表示将来网媒和学生记者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采访”。警察公共关系科总警司郭嘉铨信中指,这是“尊重新闻自由”,又指“有自称记者的人混入人群,涉嫌妨碍警方工作,增加执法难度”,希望协助“正常采访”的记者工作。[30]其后,包括香港记者协会、香港摄影记者协会、明报职工协会等多间传媒工会发表联合声明,声明指“传媒代表”定义相关指引实施了多年,批评警方在未作任何谘询的情况下,单方面作出重大修订,等同实施官方发牌制度,严重影响新闻自由及采访自由。[31]新闻行政人员协会则要求确保记者采访不会受到无理及不必要限制。另外,亦有20多个网媒发表声明,认为这是落后愚昧的举动。[32]

2021年6月17日,港警国安处拘捕5名《苹果日报》董事,包括壹传媒集团行政总裁张剑虹、营运总裁周达权、《苹果日报》总编辑罗伟光、副社长陈沛敏及执行总编辑张志伟。他们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第29条 “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警方亦曾到被捕人的住所进行搜查[33][34]。国安处高级警司李桂华表示,保安局已依据《国安法》冻结苹果日报、苹果印刷及AD INTERNET COMPANY 3间公司资产,合共1,800万港元。[35][36][37]同日,有消息指政府引用冻结令,要求汇丰银行恒生银行等七间银行,不可处理该三间公司在银行帐户内财产,包括转帐和协助融资等。同时要求《苹果日报》指定时间内移除涉嫌呼吁外国制裁中国及香港特区文章。[38]此后苹果日报被迫停刊。

2021年12月29日清晨6点,港警国安处采取行动拘捕立场新闻六名高层或前高层,包括前总编辑锺沛权、前董事吴霭仪何韵诗周达智方敏生及署理总编辑林绍桐,指六人涉嫌违反刑事罪行条例第9及10条“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另外,副采访主任陈朗昇则被带走协助调查。[39]

2022年2月7日,22个媒体自由联盟的成员国,包括澳洲奥地利加拿大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德国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荷兰纽西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士英国美国发表联合声明,深切关注当局侵害香港新闻自由,批评以《国安法》针对并打压独立媒体,侵蚀《基本法》所保障的权利和自由。声明指,自2020年实施《港区国安法》,当局针对香港独立媒体,前《立场新闻》的高层人员被捕,及《众新闻》随后基于员工安全的担忧而自行宣布停运。声明认为,这些举动是侵蚀了《基本法》所规定和保障的权利和自由,破坏了中国根据《中英联合声明》承担的义务。这也导致香港独立媒体几乎完全消失。声明表示,这些持续的行动通过压制人权、言论自由以及意见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交流,进一步削弱了人们对香港国际声誉的信心。一个稳定繁荣、人权和基本自由得到保障的香港应该符合每个人的利益。声明敦促当局应按照《基本法》和《中英联合声明》规定的中国义务,尊重香港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40] 声明引起中国外交部驻港公署强烈不满,回应“任何以‘新闻自由’之名行干预施压之实的图谋都是不自量力,注定失败”。[41] 香港特区政府亦于9日抨击该声明失实,称《基本法》与《国安法》皆有条文保障言论与新闻自由,《立场新闻》高层被捕纯粹因其违法,与其职业、背景与政治立场无关,又称新闻处新闻发布系统注册之香港、大陆及国外传媒机构共209家,数目多于《国安法》实施前。港府对扭曲《国安法》之该声明深表遗憾。[42]

2022年2月10日,在全球100个国家拥有60万名会员的国际记者联盟发布报告表示,自从2020年《国安法》实施,香港的新闻自由迅速崩塌。国际记者联盟呼吁世界各国对希望离开香港寻求庇护,以继续其新闻工作的记者提供支持。这份报告题为“熄灯:香港新闻自由是否走到尽头?”。前言写道,北京和其拣选的香港领导人将一座曾经开放的城市变成恐惧之城,自由讨论被扼杀,新闻工作者及机构被迫自我审查,任何挑战官方叙述的人都会受到《国安法》的打压,“换句话说,他们正将香港变成另一个中国大陆的城市”。报告记述了《国安法》实施后,《苹果日报》、《立场新闻》等多间媒体记者被捕,香港电台被“整治”成为政府喉舌,外国记者被拒签证,消息人士不敢接受访问,以及港府计划制定“假新闻法”等。报告又指,即使是亲北京的香港媒体如《明报》也遭受攻击,因为《明报》刊登质疑《国安法》的作者的专栏文章,中联办旗下的《大公报》指责《明报》试图吸引《苹果日报》的读者群。报告也讲述消息人士被迫噤声,因初选案还押的前立法会议员毛孟静保释申请被拒,控方的理由之一是毛孟静经常接受外媒访问。报告指,毛孟静保释被拒产生了寒蝉效应,有长期消息来源的人士要求外媒记者删除其联系方式。报告还提到外媒纷纷撤出香港,2020年7月《国安法》实施后,《纽约时报》将大批员工转移到南韩首尔,网媒《端传媒》也在2021年8月宣布将总部迁往新加坡。报告指,香港记者必须避免踩到“国安红线”,但“红线”模糊不清,一旦被认为踩到“红线”将面临被捕、不准保释、有罪假定以及定罪后漫长的刑期。在报告最后,国际记者联盟表示严重忧虑香港自由媒体的崩塌以及香港记者的安全,并呼吁国际媒体及传媒组织为香港媒体发声,反对香港和中共政权打压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报告也预计部份香港记者会选择移民海外继续工作,呼吁各国支援他们,向他们发出签证及提供庇护。[43]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召开前夕,北京四通桥地区发生了一起反对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实施“清零政策”的抗议事件,但香港主流媒体对此事大多不予报道,少有的《香港01》报道此事[44],但在发出报道后随即撤下。仅有英文网媒香港自由新闻在事发一天后,以“反习示威后中国审查网上言论,香港媒体噤声”为题报导[45],令外界震惊。有媒体认为此次事件反映香港新闻审查进一步加剧[46][47]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