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8年台风杰拉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8年颱風杰拉華
Remove ads

台风杰拉华(英语:Typhoon Jelawat,国际编号:1803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032018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Caloy,是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第3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杰拉华”(马来语Jelawat,国际音标:[d͡ʒəlawat])一名由马来西亚提供,属于淡水鲤鱼类,常见于大河流[1][2]。杰拉华在3月形成,配合2月的热带风暴三巴、1月的热带风暴布拉万,成为自1965年2015年以来,西北太平洋首次1至3月均有获命名热带气旋出现[3]。杰拉华的强度大起大落,它曾经快速增强,在24小时内从热带风暴加强为超级台风,风速急升130公里,更一跃成为有纪录以来3月最强热带气旋[4]。但其后又不敌风切变而急速减弱,一日内风速急降120公里,随后逐渐转化为温带气旋

事实速览 台风杰拉华, 路径图 ...
Remove ads

发展过程

形成初期西北移动

2018年初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偏强之势在3月持续。2018年3月16日,一个低压区波纳佩岛西北方海域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下午3时半给予扰动编号96W。当时该系统所在海域海面温度接近摄氏30度,恊助系统快速整合,对流云带缠绕及嵌紧低层环流中心。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翌日(17日)凌晨4时将该系统在24小时内形成热带气旋的机会跳过评级“低”[注 1]而直接评为“中”[注 2][6],且在早上10时半提升至“高”[7],但至晚上11时又降回“中”[8]。随着该系统的对流再次爆发,呈现更明显的热带气旋雏形,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3日中午12时半再次把评级升为“高”,并同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注 3][9]。而台湾中央气象局在25日早上8时率先将其升格为热带性低气压[10],表示“有发展成轻度台风的趋势”[11]日本气象厅在上午9时05分亦作出同等升级,并随即发布烈风警报[12],表示1日内有机会增强为热带风暴[13]

随着西风带[注 4]打开强烈极地方向流出[注 5]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5日凌晨5时把该系统升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3W[注 6]副热带高压脊引导下,该系统以时速约25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动[18],至当日较后时间改向正西北方移动[19]。日本气象厅在下午3时10分正式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杰拉华,给予国际编号1803[注 7][20][21],中央气象局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紧接在20分钟和25分钟后跟随升格[22][23],此外杰拉华在26日凌晨3时45分进入香港天文台责任范围时,该部门亦同样把杰拉华评为热带风暴[24]

Remove ads

转向北移稳定增强

Thumb
杰拉华在3月27日的组织相当混乱,低层环流中心外露

当时官方部门预料杰拉华会逐渐增强,横越副热带高压脊脊线并转向[25][26]。杰拉华在27日上午11时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责任范围,当局把杰拉华评为热带风暴,风速每小时65公里,给予当地名称Caloy。当日下午垂直风切变[注 8]增强,导致杰拉华的低层环流中心外露,代表杰拉华转趋减弱,促使各部门把杰拉华的预测强度下调[26];同时杰拉华亦几乎停留不动[28]。杰拉华在晚上尝试重新组织,其中心附近重建对流,逐步修复原先外露的低层环流中心[29]。随着杰拉华抵达副热带高压脊西侧,它在28日恢复以每小时15公里速度北移。此时杰拉华中心附近对流渐变巩固,并打开赤道方向流出通道,形成双向流出通道,这令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上午11时把杰拉华升为热带风暴[30]

受惠于垂直风切变微弱、低层辐合英语Convergence zone、高空辐散良好、海水炎热,且比热容量高的极佳环境,杰拉华在29日凌晨稳步加强,组成中心密集云团[注 9][32]和“云卷风眼”[注 10],日本气象厅和香港天文台接连在凌晨2时和3时45分把杰拉华升为强烈热带风暴[35][36],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凌晨5时20跟随升格。由于杰拉华夹在西面和东面的副热带高压脊造成的鞍形气压场[注 11],杰拉华在30日缓慢向东移动,并开通“云卷风眼”,台湾中央气象局在凌晨2时把杰拉华升为中度台风[3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分别在凌晨5时及6时20分把杰拉华升为台风[40],香港天文台紧接在早上7时45分把杰拉华升为台风[41],日本气象厅在1小时后作出同等升格[42]

巅峰过后转化变性

Thumb
杰拉华转在4月1日转为副热带气旋

日间杰拉华改向东北方向移动,并恢复以时速15公里移动。杰拉华在下午突然爆发增强并打开“针眼”[43],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下午3时10分跳过强台风分级而直接升把杰拉华为超强台风,并判定杰拉华风速6小时内急升67公里[44],而香港天文台在下午4时15分也把杰拉华升格为强台风[45],6小时后再在晚上10时45分把杰拉华进一步升为超强台风[46]。台湾中央气象局也要在晚上8时把杰拉华升为强烈台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在晚上11时把杰拉华升为超级台风[47]。杰拉华在当日午夜时份达到强度巅峰,美国太空总署发现杰拉华云顶高度超过18公里,强烈对流云带卷入系统东面,最高降雨量超过264毫米[48]。其中心密集云团和眼壁结构在卫星云图上清晣可见,风眼附近持续有强烈閃電[49]。经历顶峰强度后,由于受到垂直风切变影响,杰拉华在31日凌晨转趋减弱,“针眼”遭到填塞。台湾中央气象局对杰拉华的“强烈台风”评级维持6小时后,在凌晨2时把杰拉华降为中度台风,且在晚上8时降为轻度台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在凌晨5时把杰拉华降为台风[50]。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凌晨5时半把杰拉华降为强台风,更在下午2时45分降为台风。杰拉华在当日曾经稍为南压,其后改向东北偏东移动。

西风带带来的强劲风切变影响下,同时杰拉华所在海域水温降低,加上杰拉华卷入干空气,共同影响导致杰拉华急速减弱,深层对流向西北面切离[51][52]。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和日本气象厅同步在4月1日凌晨2时50分把杰拉华降为强烈热带风暴[53][54],前者更在不足6小时后,于早上8时40分把杰拉华进一步降为热带风暴[55],后者亦于下午2时50分亦作出此项降格[56]。日间其低层环流中心已经完全暴露,深层对流消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评定杰拉华受斜压区影响,在下午2时转化为副热带风暴[57],并发出最后警报[58],同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对杰拉华停止编报[59]。此次为继1984年飓风克劳斯英语Hurricane Klaus (1984)2001年热带风暴阿利森2011年热带风暴李以来第4次有热带气旋转化为副热带气旋。中央气象局和日本气象厅则分别到翌日(2日)凌晨2时和2时45分才把杰拉华降为热带低气压[60][61],当中后者在晚上8时表示杰拉华转化为温带气旋。杰拉华其后转向东南,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晚上8时把杰拉华降为副热带低气压,6小时后即表示它减弱消散[57]

Remove ads

事后调整

日本气象厅在事后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把杰拉华的强度向上修订,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从95节(每小时175公里)上调为105节(每小时195公里),中心最低气压由935百帕斯卡下调至915百帕斯卡[62]。香港天文台亦于2018年5月14日公布“2018年4月热带气旋概述”,把杰拉华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由每小时185公里稍微上调至每小时195公里[63]

注释

  1. 当有2种以上全球预报模式表示某低压区将于未来48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将该系统之热带气旋形成机会评级为“低”。除非环境异常优良,否则该系统在24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甚微。[5]
  2. 当有3种以上全球预报模式表示一低压区将于未来48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将该系统之热带气旋形成机会评级为“中”。一般而言,即使发展机会增大,系统过了24小时之后发展成热带气旋的机会才较高;但如果环境良好,系统亦可以在24小时内形成热带气旋。[5]
  3. 当有3种以上全球预报模式表示一低压区将于未来24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将该系统之热带气旋形成机会评级为“高”,并同步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此时该系统于24小时之内形成热带气旋的机会极高,若气象因素特别有利,该系统更可于6小时内增强为热带低气压[5]
  4. “西风带”是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大致在南北纬30至60度之间)的行星风带。从副热带高压流向副极地低压的气流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之下,偏转成西风(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因此西风为盛行风。[14][15]
  5. “辐散”是指空气由一个中心向四周散开,通常只有气旋式辐散,形成原因和辐合的机制相若,只是一般是在高压系统发生。高空也能有高压,所以高空也能有辐散,高空辐散足够又有水气时就可能降雨,形成原因和辐合相若。[16][17]
  6.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会为所有于其责任范围内被该部门评定为热带气旋的系统作出编号,由两位数及一个英文字母组成。英文字母表示该热带气旋形成的区域,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东海)以W表示;而两位数字则指热带气旋于当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区域内形成次序,换言之“03W”即指杰拉华是年内第3个于西北太平洋区域内形成的热带气旋。此编号系统每年重新开始。
  7. 作为世界气象组织指定的西北太平洋区域专责气象中心日本气象厅负责西北太平洋区域内(包括南海、东海)的热带气旋正式编号与命名工作:每当该机构把一个热带低气压升为热带风暴时,该机构亦会依照在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上通过的名称表作出命名,同时给予4位数字的国际编号。前两位为当年公元纪年最后两位数(2018),后两位代表杰拉华是当年被日本气象厅第3个升为热带风暴热带气旋
  8. “垂直风切变”是指比较一垂直高度中的风速及风向及风速差[27]由于强烈的垂直风切变会干扰对流,使热带气旋的结构受破坏、甚至系统高低层分离,热带气旋必须在垂直风切变较弱的环境才可顺利发展。
  9. “中心密集云团”是达强烈热带风暴级别之热带气旋所拥有的一种特征,在气象卫星云图上所见为一浑圆,集中及具有组织的密集云区在中心附近旋转,通常为积雨云或塔状积云,会引致中心附近有雷暴发生。中心密集云层区之下应有相当明显而成熟的螺旋云带,同时伸展到云带之外;当热带气旋进一步增强至台风程度时,风眼也会开始在此处的中心区域形成。[31]
  10. “云卷风眼”是热带气旋中心当中,由螺旋云带旋卷成之缺乏组织的眼墙,结构看来较不佳。此现象以发生在热带气旋环流中吹西北风象限内者较为普遍,其维持时间随当时形成热带气旋的气象环流条件不同而异,出现时间或长或短。[33][34]
  11. 低压系统位于两个高压系统之间的地区称为鞍形气压场(或称气压鞍、变形场)。鞍形场的出现正是气压高低的相对关系,由于气压两侧较高而中间凹入处较四周低,以形作为比喻,故以此为名。当热带气旋位于鞍形场中时,因缺乏明显的引导气流,热带气旋将会变得移动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且路径不规则。由于两个高压系统皆有引导热带气旋移动的可能性,这使得热带气旋未来行进方向变化多端,因此预测难度较大。鞍形场最常见例子是副热带高压出现弱点时,弱点凹入成鞍形场,凹处有气流辐合及正涡度环流,形成低压系统。而弱热带扰动在此场则得到适当涡度而可能得以加强。[37][38]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