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人民英雄紀念碑
位于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天安門廣場的戰爭紀念碑,是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紀念中國近現代史上犧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的紀念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個由國家興建的大型紀念碑。[1]

紀念碑於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開工,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4年7月27日,人民英雄紀念碑作為「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的組成部分,入選世界遺產。
Remove ads
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天安門廣場中央,天安門城樓以南,毛主席紀念堂以北。紀念碑使用花崗石和漢白玉石搭建,面對天安門,肅穆莊嚴,雄偉壯觀。結合中國建築與西方建築的風格,並與北京中軸線相呼應。
紀念碑通高37.94米,占地約3,100平方米,由碑身、須彌座和台基三部分組成。碑頂為盝頂,碑身用413塊花崗石分32層壘砌而成,左右兩側刻有五角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花紋圖案。正面(北面)碑心石取自山東省青島浮山的整塊花崗石,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103噸,鐫刻着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塊石材構成,內容為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碑文,共150字,其文如下:(以下採用為碑文實際字體)
“ | 人民英雄紀念碑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時起为了反对內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厯 次鬥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体會議建立 |
” |
碑文中的「三年以來」是指解放戰爭時期(1946—1949);「三十年以來」是指以五四運動起點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鴉片戰爭為起點的整個民主革命時期(1840—1949);而1840年的鴉片戰爭則是中國受侵略的開始,中國從此瀰漫著滾滾硝煙,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標誌著中國近代史開端。
碑身由林徽因設計的兩層須彌座承托。上層小須彌座的四面刻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拼成的八個花環,以示對烈士的崇敬之情。下層大須彌座的束腰部鑲嵌着十幅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其中八幅作品反映了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革命事件,按東南西北的順序依次為「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和「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此外,在北面正中「勝利渡長江」的兩側還有兩幅裝飾性作品「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浮雕的高度均為2米,寬2至6.4米,總長40.68米,一共雕刻了180個人物,由劉開渠等人設計創作。紀念碑的台基也分為兩層,上層呈方形,下層呈海棠形,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米。兩層台基的四面均為欄杆環繞,並設有台階。
Remove ads
興建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提出「為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民族解放、民主運動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北京建立「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下午全體政協代表在天安門廣場為紀念碑奠基。此後開始設計方案的徵集活動,由建築學家梁思成和雕塑家劉開渠主持確定最終方案。1952年8月1日開工,到1958年4月落成,同年5月1日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禮。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閉幕。當天下午6時,參加該會議全體會議代表及首都各界群眾代表共3,000人在天安門廣場南端舉行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
典禮在《義勇軍進行曲》中開始。周恩來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團致詞[2]:
我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號召人民紀念死者,鼓舞生者,特決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建立一個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現在,1949年9月30日,我們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外舉行這個紀念碑的奠基典禮。
周恩來致詞結束後,全體人員脫帽默哀。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宣讀親自撰寫的碑文,並第一個為紀念碑的奠基石執鍬鏟土。
奠基石高1米7,其座高65厘米、寬100厘米、厚35厘米,質地為艾青石。石上有銘文155字,隸書,由毛澤東起草,葉恭綽書寫,陳志敬鐫刻。[3]初稿為彭真所擬,原題為「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中國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奠基典禮」。毛澤東對其加以修改,形成了終稿:[4]
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中國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1951年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提交了由北京市市長聶榮臻、副市長張友漁、吳晗簽署的報告,稱擬於1951年春開始施工,並提出了建立組織機構和工程預算等情況。
北京市人民政府1952年5月22日關於成立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致政務院周總理的報告稿記載,北京市人民政府於1952年4月29日邀請中央部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等9個單位舉行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籌建座談會,決定成立「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由17個單位各推派代表一名為委員。[1]
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的17個組成單位及其代表如下:[1]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鄭振鐸)
- 中華全國總工會(史占春)
- 中共中央宣傳部
-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戴夫)
- 華北軍區政治部(丁里)
-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王冶秋)
- 政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張效曾)
- 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馮昌伯→曹言行)
- 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金民)
- 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王紀元)
- 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王朝聞)
- 中國建築工程學會(莊俊)
- 北京市人民政府(彭真)
- 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薛子正)
- 北京市總工會
- 北京市協商委員會(李健生)
- 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梁思成)
1952年5月10日,紀念碑興建委員會成立會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一會議室召開。會議由梁思成主持,彭真、王冶秋、張效曾因事請假,北京市建設局王明之、趙慎之列席。會議通過了《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組織規程》,並推選出以下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的重要工作人員:[1]
此後,委員會又設立了其他機構。委員會成立初期的基本構架如下:
專門委員會(4個):[1]
- (1)施工委員會
- 委員:鄭孝燮(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基本建設處副處長)、劉導楠(中財委總建築處直屬工程公司)、鍾森(北京市建築公司設計部)、張象昶(北京市企業公司)、吳柳生(清華大學)。
- (2)建築設計專門委員會
- (3)結構設計專門委員會
- (4)雕畫史料編審委員會
處(3個):
設計處下轄的美術工作組由滑田友於1952年底初步組建,1953年2月劉開渠到京後重新組定。重新組定後的美術工作組人員如下:[1]
- 組長:劉開渠;副組長:滑田友、彥涵、吳作人、張松鶴
- 研究組:組長:劉開渠;副組長:王式廓;組員:滑田友、吳作人、江豐、彥涵、王朝聞、蔡若虹、張松鶴、羅工柳、鄭可
- 東面組:組長:蕭傳玖、王丙召
- 南面組:組長:王丙召、辛莽
- 游擊組:組長:張松鶴、辛莽;組員:陳淑光
- 解放組:組長:劉開渠、彥涵;組員:夏肖敏、凌春德、吳汝釗
- 禁煙組:組長:王琦;組員:沈海駒
- 西面組:組長:曾竹韶、李宗津
- 太平組:組長:廖新學、李宗津;組員:謝家聲、劉士銘
- 甲午組:組長:曾竹韶、艾中信;組員:李禎祥
- 北面組:組長:曾竹韶、董希文
- 秘書組:組長:陳天、沈海駒
- 資料:謝家聲、夏肖敏、吳汝釗
- 總務:信英華、劉培林、李禎祥
- 會計:傅築岩、韓雲鵬
- 秘書助理:盧廠
- 石工管理:王萬景、王鴻文
Remove ads

1952年7月中旬,史料委員會初步提出了浮雕的主題方案,共有九幅。1953年1月19日,秘書長薛子正傳達毛澤東關於浮雕主題的指示:[5]
「井岡山」改為「八一」;「義和團」改為「甲午」;「平型關」改為「延安出擊」;「三元里」是否找一個更好的畫面? 「游擊戰」太抽象,「長征」哪一個場面可以代表?
史料委員會經過多次討論後,又對原先提出的浮雕主題進行了多次改變,形成了現在的八幅。[6]
Remove ads
修繕記錄
歷史事件

- 1976年4月5日,天安門廣場上發生悼念故總理周恩來的四五運動,大量的花圈和詩歌布滿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及廣場。這一運動被四人幫鎮壓,但運動中的詩歌后來被搜集出版,稱為「天安門詩抄」。[9]
- 1989年4月16日,北京高校的學生把故總書記胡耀邦遺照放在紀念碑上,也有人把大字報等貼在這上面。在隨後整個學生運動的過程中,紀念碑都是抗議者的指揮部和活動中心。當中國人民解放軍戒嚴部隊在6月4日凌晨對天安門廣場實施清場時,聚集在紀念碑周圍的數千學生是最後離開的。在此之前紀念碑的基座是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上去,近距離參觀紀念碑須彌座上的浮雕。而此後至今紀念碑基座則被護欄圍起,不開放予公眾。內有武警站崗[10]。此外還有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的「少年先鋒崗」,該崗自1986年起設立,2003年因SARS而中斷,2006年起恢復。[11]
- 2024年7月27日,包括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內的天安門廣場建築群作為「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的組成部分,入選世界遺產[12]。
Remove ads
紀念活動
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界代表,以往在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該儀式於2008年[13]、2010年[14]、2011年[15]、2012年、2013年[16]舉行(2009年則是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慶典)。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規定每年9月30日,即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日為烈士紀念日,並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界代表在9月3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該儀式曾於1995年、2005年[17]抗日戰爭勝利50、60周年之際舉行。
人民英雄紀念碑也是外國領導人來京訪問時敬獻花籃的場所。
郵票


為紀念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於紀念碑揭幕之日暨1958年5月1日發行了紀念郵票,全套1枚,主圖為人民英雄紀念碑,畫面為紅色。1958年5月30日發行該郵票的同名小全張(M)1枚,其圖案除紀念碑郵票外,還印有紀念碑正面和背面的碑文。該小全張是中國人民郵政發行的第一枚小全張。
- 郵票: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