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琳娜·扎魯茨卡遇害案

2025年8月發生在美國北卡羅蘭那州夏洛特的烏克蘭難民謀殺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琳娜·扎鲁茨卡遇害案map
Remove ads

伊琳娜·扎魯茨卡遇害案發生於2025年8月22日,地點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輕軌藍線英語Lynx Blue Line東西大道站英語East/West Boulevard station。扎魯茨卡是一名因俄羅斯入侵而逃離家園的烏克蘭難民,她在該車站上車後被一名逃票者持刀刺死。行兇者在下車時被捕,並被控一級謀殺

事实速览 伊琳娜·扎魯茨卡遇害案, 位置 ...

該事件受害者為在美國尋求安全的難民,因此獲得國際關注,促使夏洛特市長維·萊爾斯英語Vi Lyles發表公開聲明。現場監控影片在社交媒體引發強烈憤慨,進而引發關於公共交通安保、票務稽查以及刑事司法與心理健康體系缺陷的政策討論[3][4]

Remove ads

背景

Thumb
案發前的監控錄像畫面,前方為受害者伊琳娜·扎魯茨卡,後方為兇手小德卡洛斯·布朗

受害者伊琳娜·扎魯茨卡(烏克蘭語Ірина Заруцька[4]羅馬化Iryna Zarutska)2002年5月22日出生於烏克蘭基輔[5],遇害時23歲[6]。她曾就讀於基輔協同學院烏克蘭語Київське вище професійне училище будівництва та дизайну藝術與修復專業[7][8]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扎魯茨卡一家曾在防空洞中躲避數月,2022年,她與母親、妹妹和弟弟移居美國[6],其父因烏克蘭戰時禁止適齡男性離境的法規英語Martial law in Ukraine而留在國內[9]。旅居北卡羅來納州亨特斯維爾期間,扎魯茨卡一邊打工一邊學習英語,還學習了駕駛,希望將來能成為獸醫助理。案發前,她已在夏洛特定居,註冊了大學課程,並在當地一家披薩店英語Pizzeria工作。[13]遇害當晚,她剛下班,正在乘坐輕軌藍線英語Lynx Blue Line回家途中[14]。親友回憶稱,她善良、熱愛動物,是一位「才華橫溢、熱情洋溢的藝術家」[7]

犯罪嫌疑人小德卡洛斯·布朗(Decarlos Brown Jr.)34歲[15],是一個無固定居所的黑人男子[16],當時他沒有買票就坐上了輕軌[17]。過去10年間,他在梅克倫堡縣被捕至少14次[18],2014年4月11日因非法入侵被判刑,緩刑期間又因搶劫重罪犯持槍英語Criminal possession of a weapon被捕[19],累計在州立監獄服刑逾5年[20],加上盜竊、襲擊等其他罪行,總刑期近8年半[21][22]。獲釋初期他與家人同住,其母向美國廣播公司透露,布朗當時被確診精神分裂症並有暴力傾向[20][7]。她曾試圖申請強制治療但被拒絕。據美聯社報道,除非法院判定當事人具直接危險性,否則難以實施非自願拘禁。[23]此外,北卡羅來納州自21世紀初大幅削減州立精神病院容量,2024年床位平均需等待16天[24]。布朗停藥後,其母被迫將他送至無家可歸者收容所[20]。2025年1月,他多次撥打911稱有「人造物質」控制其身體[25],後因濫用緊急電話被起訴並獲無保釋放[25]

Remove ads

案發過程

2025年8月22日21時46分,伊琳娜·扎魯茨卡在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南端社區英語South End, Charlotte東西大道站英語East/West Boulevard station登上輕軌藍線英語Lynx Blue Line列車[26]監控畫面顯示其就坐於靠過道座位,正後方身着橙色連帽衫的黑人男子即小德卡洛斯·布朗[27]。前一節車廂有警員執勤,事發車廂內並未安排安保人員[28][29]

ABC新聞引用的宣誓書,雙方事前無任何交流。列車出發約4分30秒後,嫌疑人從連帽衫中取出摺疊刀英語Pocketknife,從後方向扎魯茨卡頸喉部連刺三刀,其中至少一刀命中頸部[30]。受害者最初呈震驚狀態,捂住頸部與面部,此時血液開始湧出,同車廂乘客雖目睹經過但未立即意識到事態嚴重性,數秒後,扎魯茨卡癱倒在其座位前的地板上。[31][28][32]

伊琳娜·扎魯茨卡遇害後現場監控錄像

當地電視台WBTV英語WBTV公布及分析的後續畫面顯示,嫌疑人脫下連帽衫在車廂內走動,乘客紛紛避讓;21時52分,至少一名乘客跑向扎魯茨卡實施救助[33]。嫌疑人在下一站離開列車,隨即在站台被警方逮捕[28][32]。扎魯茨卡雖經現場搶救,仍最終身亡[34][35]。嫌疑人因手部輕傷接受治療後,被正式指控犯有一級謀殺罪[36]

夏洛特—梅克倫堡警察局英語Charlotte-Mecklenburg Police Department(CMPD)將此事件定性為無端襲擊[37](指針對他人實施的毫無理由的殘暴攻擊[38]),並表示調查仍在進行中,同時呼籲公眾提供線索[3]

Remove ads

後續影響

此次致命刺殺事件引發公眾對夏洛特輕軌藍線安全性的擔憂。夏洛特市議會英語Charlotte City Council議員埃德溫·皮科克三世英語Edwin Peacock III指出公眾信任十分脆弱,敦促夏洛特交通系統英語Charlotte Area Transit System(CATS)與與警方英語Charlotte-Mecklenburg Police Department重新評估安保措施[39]。CATS確認列車操作員遵守了規程,在警方抵達前始終維持列車停靠[28]。2025年9月5日,CATS公布了案發現場監控錄像[40][41]

9月6日,當地電視台WBTV英語WBTV援引官方聲明稱,犯罪嫌疑人「當時未持有有效車票」[17]。該嫌疑人後被控一級謀殺罪,罪名是刺死扎魯茨卡[42]

案發後,地方官員與地方檢察官公開探討梅克倫堡縣心理健康與司法體系的不足,以此案為例說明法院應如何處置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被告[43]。夏洛特交通系統宣布將加強票務稽查、安裝新型驗票設備,並增派列車與月台的安保人員[44]。市長維·萊爾斯英語Vi Lyles譴責這起「毫無意義且悲慘的」兇案,呼籲在調查期間尊重受害者家屬[45],並強調「逮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無家可歸與心理健康問題」,同時表示「不會對心理疾病患者或無家可歸者污名化」[46]。多名夏洛特市議員英語Charlotte City Council2025年市長選舉英語2025 Charlotte mayoral election候選人要求採取更多措施保障公共交通安全[47]。市議員迪普爾·阿傑梅拉英語Dimple Ajmera坦言:「當前安全政策存在明顯不足」,並擔憂運輸系統安全狀況可能影響即將舉行的輕軌擴建公投[48]

在州一級層面,北卡羅來納州州長喬希·斯坦呼籲「增加一線巡邏警力」,要求州議會通過旨在填補執法崗位空缺的一攬子方案[49],並對審前制度進行審查[50]。9月22日,州議會審議經修訂的《眾議院第307號法案》(即「伊琳娜法」)[50]。該法案提出多項措施:取消特定罪名的無現金保釋制度;對暴力犯罪被告人強制附加GPS監控等審前釋放條件;建立心理健康評估規程;簡化死刑判決上訴程序;若犯罪行為針對正在使用公共交通的受害人,此情形應列為死刑量刑的加重因素[51]北卡羅來納州參議院臨時議長英語President pro tempore of the North Carolina Senate菲爾·伯傑英語Phil Berger (politician)也表示將推動恢復該州的死刑執行英語Capital punishment in North Carolina[52]

案件在全美引發廣泛關注,並加劇政治分歧。右翼保守派政治評論員指責主流媒體對本案關注不足——相較於黑人受害者喬丹·尼利遇害案,本案白人受害者遇害的新聞未獲得同等力度的報道[53][54]。《夏洛特觀察家報英語The Charlotte Observer》指出此案已趨於「政治化」[55][56]美國運輸部長肖恩·達菲將責任歸咎於夏洛特市政府,批評市長「以拒絕污名化為由淡化謀殺事件嚴重性」[57]。企業家埃隆·馬斯克指責司法系統縱容「罪犯逍遙法外」[55]。共和黨眾議員邁克·柯林斯英語Mike Collins (politician)X平台發聲,要求追究「索羅斯派法官和激進地方檢察官」的責任[58]。保守派評論員查理·柯克批評民主黨人散布「虛假敘事」,並稱「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白人更易成為黑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59]。評論員勞拉·魯默英語Laura Loomer則主張共和黨應將「針對白人的種族主義」列為中期選舉核心議題[54]

9月9日白宮發布的視頻聲明

9月7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首度被問及此案時稱之為「駭人聽聞」,並承諾次日將「全面了解案情」[60]。9月8日,他在華盛頓聖經博物館英語Museum of the Bible演講中將襲擊者稱為「瘋子」與「狂徒」,宣稱將向犯罪猖獗的美國城市派遣聯邦部隊,並譴責無現金保釋制度[61]。特朗普還表示,此案證明民主黨公共安全政策已然失敗[62][46]。9月9日,白宮發布視頻聲明,特朗普稱扎魯茨卡「遭精神錯亂的怪物殘忍殺害」[63]。他在真實社交平台寫道:「這位無辜女子的鮮血幾乎從兇手的刀刃滴落,如今她的血染在拒絕監禁壞人的民主黨人手上。」[64]9月10日,特朗普公開呼籲對嫌疑人判處死刑[57][65]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計劃於9月29日在夏洛特舉行現場聽證會,討論公共交通系統安全及慣犯處置問題[50]

在英文維基百科中,曾有編輯以「事件顯著性不足」為由提議刪除條目,經社群審議後條目得以保留。[66]

案件亦獲得國際關注,烏克蘭外交部表示正與調查人員「保持持續溝通」[67][68]。《基輔獨立報》則批評歐美保守派「借悲劇推動反移民議程」,而非呼籲加大對烏援助[69]。英國《泰晤士報》稱該案「引爆美國犯罪率爭論」[70],《每日電訊報》則強調該案「引發美國社會對犯罪問題的強烈憤慨」[71]

為犯罪嫌疑人設立的GoFundMe眾籌頁面因引發公眾憤怒而被平台關閉[72][73]。法官下令將嫌疑人送往當地醫院進行60日精神評估[74]

犯罪嫌疑人隨後被北卡羅來納州法院指控犯有一級謀殺罪[1],並在聯邦法院被控「在公共交通系統實施導致死亡的犯罪行為」(違反《美國法典》第18編第1992條)[80]

Remove ads

紀念活動

Thumb
東西大道站旁的伊琳娜·扎魯茨卡紀念現場

2025年8月31日,夏洛特市舉行燭光守夜活動,悼念扎魯茨卡及近期其他交通系統暴力事件的遇難者[81]。北卡羅來納州政府還宣布,於9月22日在東西大道站舉行遇難30天紀念燭光晚會[65]。扎魯茨卡的家人決定將她安葬於美國,並表示「她熱愛這個國家」[82][83]。由於烏克蘭自2022年起實施的戒嚴令英語Martial law in Ukraine禁止徵兵英語Conscription in Ukraine年齡段的男性離境,扎魯茨卡的父親未能出席女兒的葬禮[9][84]

扎魯茨卡的離世在全美多地引發了紀念壁畫創作熱潮[85]。2025年9月,美國說唱歌手DaBaby發布了獻給扎魯茨克的單曲《Save Me[86]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