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經濟調查報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印度經濟調查報告(英語:Economic Survey of India)是由印度財政部每年發佈一次的文件。財政部下屬的經濟事務司每年在聯邦預算案英語Union Budget of India公佈之前,會向印度國會提交這份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是在印度首席經濟顧問英語Chief Economic Adviser to the Government of India(CEA)的指導下編寫。[1]該文件會在聯邦預算案會期時向國會的兩院(人民院(下議院)及聯邦院(上議院))提交。

印度第一份經濟調查報告是在1950-51財政年度作為聯邦預算案中文件之一提出。它在1964財政年度後與預算案分開,並在每年預算案公佈之前,於會期間提交。[2]這份文件不具約束力,但因其重要性,每年都會編寫,及提交。[2]

內容

這份文件是印度財政部對國家經濟狀況的觀點。它回顧印度經濟在過去一個財政年度間的發展,總結主要發展計畫的績效,並重點介紹政府的舉措以及短期到中期內的經濟展望。[1]

由時任首席經濟顧問阿爾溫德·蘇布拉馬尼亞英語Arvind Subramanian指導編寫的《2016-17財政年度印度經濟調查報告》,並沒包含印度政府的詳細財務統計數據,與傳統的報告內容不同。[3] [4]

當前版本

《2021-22財政年度印度經濟調查報告》

這份報告由財政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於2022年1月31日提交,詳細介紹印度在2022年4月1日開始的次一財政年度政府預算案發佈前夕的經濟狀況。該報告也向多位支持的官員,包括國務財政部長潘卡伊·喬德里英語Pankaj Chaudhary)巴格瓦特·卡拉德英語Bhagwat Karad、財政秘書長T.V.索馬納坦英語T. V. Somanathan、經濟事務部秘書長阿傑伊·塞思 (Ajay Seth) 以及稅收秘書長塔倫·巴賈傑 (Tarun Bajaj)致謝。

《2021-22財務年度印度經濟調查報告》詳細闡述印度各個經濟部門的狀況,以及為加速經濟成長而應採取的改革措施。

印度於2020-21財務年度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7.3%。根據報告,印度應對COVID-19疫情所造成的經濟破壞,主要採取的策略是供給面改革(著重於提高經濟的生產能力和效率),而非需求管理(著重於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 調查報告預估2023財政年度的經濟成長將受惠於廣泛的疫苗接種、供給面改革和放寬法規等措施。
  • 報告指出,印度政府的資本支出在2021年4月至11月期間年增13.5%,重點投資於道路、高速公路、鐵路、住房和城市事務等基礎設施密集型領域。該國2021年4月至11月的總資本支出由前一年同期的2.41兆印度盧比增長至2.74兆印度盧比。
  • 報告指出,即使存在一些滯後性影響,印度的銀行體系似乎已成功抵擋因疫情所造成的衝擊。
  • 強勁的出口成長和充足的財政空間,仍可支持增加資本支出以促進經濟成長。
  • 報告指出,印度應對疫情造成的破壞,主要採取的策略是供給面改革,而非需求面管理。印度政府在2021財政年度因疫情導致赤字和債務指標上升後,在2022財政年度已採取措施,讓這些財政指標得到控制和改善,使整體財政狀況更為健全。
  • 國內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 GFCF) 預計在本財政年度將實現15%的成長,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 為維持市場秩序,並確保政府日益增長的財政需求能順利取得,同時兼顧成本最小化、風險緩解和市場發展等主要目標,政府採取多項常規與非常規措施。雖然在2020-21財政年度淨市場借款激增141.2%,但政府的有價證券加權平均成本仍達到17年來的最低點,為5.79%。

《2021-22財政年度印度經濟調查報告》提醒大家,需警惕"輸入性通膨" (imported inflation,指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是由於進口商品或服務的價格上漲所導致)。指出本財年以躉售物價指數為基礎的通膨,與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趨勢相反,呈現上漲並維持在高位。因而呼籲應透過"小農場技術"來提高小型和邊緣農民的生產力。報告又提出若印度要在207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氣候融資將對成功的氣候行動發揮重要的作用。調查也建議應優先推動作物多樣化,轉向種植"油籽"、"豆類"和"園藝作物"。農民從傳統的種植水稻小麥轉種前述作物,將有助於確保國家在這些作物上實現自給自足,同時也能降低對進口的依賴。

報告也警告全球因COVID-19病毒Omicron變異株擴散而實施的新管制,對短期內的旅遊業及國內客運交通會構成威脅。報告指出疫苗接種不僅是針對健康的應對措施,它對重啟經濟,特別是接觸密集型服務業極其重要。因此接種普及率目前應被視為一種宏觀經濟指標。

首席經濟顧問桑吉夫·薩尼爾英語Sanjeev Sanyal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農業部門受封鎖的影響最小,完全在預期之內" 。該部門在2020-21財政年度和2021-22財政年度都持續成長。他補充說,另一方面,工業部門雖然有萎縮,但現在已比疫情前的水平高出約4.1%。薩尼爾表示印度在2020-21財政年初出現6.2%的收縮後,總增加值 (GVA) 在2021-22財政年度已實現8.6%的年增長。他還說,印度現在擁有價值6,36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為世界最高國家/地區之一,相當於該國13.2個月的進口所需。這位首席經濟顧問業指出印度在2021-22財務年度的社會服務支出已增加到約20兆盧比,而同期教育和醫療保健的支出則分別增長到6.97兆盧比和4.72兆盧比。

過往版本

《2019-20財政年度年印度經濟調查報告》

《2019-20財政年度年印度經濟調查報告》由財政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於2020年1月31日在國會預算會期中提交。.[5]這份調查報告是在首席經濟顧問克里希納穆爾蒂·蘇布拉馬尼揚英語Krishnamurthy Subramanian的指導下所編寫。首席經濟顧問也會在報告提交予國會後,於新聞發佈會上進行說明。[6][7][8]

這年的報告封面採用薰衣草色,與面額為100印度盧比紙鈔顏色相同,象徵著新舊的融合。[9]報告的主題是道德財富創造 ("Ethical Wealth Creation")。文件中概述多項策略,目標是在2024-25財政年度前將印度打造成一個價值為5兆美元的經濟體。[10][11]策略中包括有:透過對"親商業"的政府干預及市場信任,來強化印度經濟"看不見的手",[12]同時擺脫"偏袒裙帶關係"政策,專注於道德財富的創造。[8][13]

這份報告涵蓋印度在2019-20財政年度的經濟表現,內容包括:財政發展、外部部門發展、貨幣管理與金融中介、通貨膨脹、永續發展與氣候變化、農業與糧食管理、工業與基礎建設、服務業、社會基礎設施、就業與人力發展。報告中提出的一些關鍵點有:

  • 需要基層創業精神。
  • 親商業與親市場的區分。
  • 政策不應破壞市場。
  • 創造就業與經濟成長。
  • 改善印度的經商便利度。
  • 為非銀行金融公司 (NBFC) 部門建立早期預警系統。
  • 推行私有化 (privatization) 和 "塔利經濟學" (thalinomics,塔利為一種傳統的印度餐點,專門用此來分析和衡量一份印度餐點的可負擔性) 。[14]
Remove ads

道德財富創造

報告強調"道德財富創造" 作為經濟基礎的重要性。各種典籍如《政事論》(印度教經典)、《古蘭經》和完成於18世界後期的《國富論》等均被引述。[15][16][17]報告透過這些文獻闡明財富創造的理念植根於印度豐富的傳統之中。報並指出印度過往在經濟事務上的主導地位並非偶然,而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結果。[13]

報告重點

《2019-20財政年度印度經濟調查》的一些關鍵重點如下:[5]

  • 報告預測印度經濟成長率從2020年4月1日開始的下一個財政年度中,將會達到6%至6.5%。[18]
  • 報告提供事實來證明印度的GDP數據的真實性。[13]
  • 當年的工業成長率為2.5%,而農業成長率為2.8%。[18]
  • 正式就業總人數自2011-12年以來即有所增加。在2011-12至2017-18財政年度之間,約創造2,600萬個新的工作機會。[6]
  • 報告中有一名為"Thalinomics" (塔利經濟學)的章節,顯示印度人從2006-07年至2019-20財政年度之間,負擔一份素食塔利的能力增加29%,對非素食塔利的負擔能力則增加18%。[19]
Thumb
餐廳供應的旁遮普風味英語Punjabi cuisine素食塔利。

報告也引用《博伽梵歌》、《梨俱吠陀》、《政事論》和《古蘭經》中的名言。[15][16][17]報告所採用的數據來源有:彭博社印度管理研究所邦加羅爾)、富比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印度儲備銀行印度企業事務部英語Ministry of Corporate Affairs印度破產與清算委員會英語Insolvency and Bankruptcy Board of India聯合國維基百科 等。[21][22]

Remove ads

《2020-21財政年度印度經濟調查報告》

《2020-21財政年度印度經濟調查報告》由財政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於2021年1月29日在國會預算會期中提交。[23]這份普查報告是在印度政府首席經濟顧問克里希納穆爾蒂·蘇布拉馬尼揚的指導下編寫。[23]首席經濟顧問也在報告提交國會後,於新聞發佈會上進行說明。[24]

2020-21財政年度的調查是在COVID-19疫情及其對印度造成的經濟衝擊下進行。報告的核心主題是"挽救生命與生計" ("Saving Lives and Livelihoods")。報告進一步闡述與封鎖措施相關的流行病學和經濟研究,以及在高度不確定性下如何將損失(在此指人類生命的損失)降至最低。[25]報告也指出,"醫療危機如何轉化成為經濟和社會危機"。[26]

此次報告的一些關鍵重點如下:

  • 報告提出一個"基本需求指數" ("Bare Necessities Index",用於衡量印度家庭在水、住房、衛生設施、微環境及其他設施等五個維度上,獲取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狀況) 。[27]
  • 印度正在經歷"V形"經濟復甦。[28]
  • 報告涵蓋印度經濟的過度監管問題。例如要關閉一家公司所需的時間約為1,600天。[29]
  • 報告特別用一個章節來討論印度的主權信用評等[30]
  • 印度需要增加研發方面的支出。在全球創新指數方面,印度在131個國家中排名第48。然而,就其GDP而言,印度的創新表現仍有待提升。[31]雖然印度的研發總支出 (GERD) 與其GDP相當,但仍落後於許多國家。[31]而印度將投資轉化為創新的能力優於大多數國家。[31]
  • 報告提出由納倫德拉·莫迪推動的總理人民健康計畫英語Ayushman Bharat Yojana)在醫療保健方面已產生積極影響。[31]

這份報告引用許多名言和具解釋性的軼事,來源包括: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 、文學家及哲學家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梵語大詩《羅怙世系》 、前任總統阿卜杜爾·卡蘭聖雄甘地、電影 《叢林奇譚》中的歌詞 (尋找最基本的必需品,那些單純的基本必需品(look for the bare necessities, the simple bare necessities))、一場近期印度對陣澳大利亞板球比賽、《古蘭經》 、電影 《三個傻瓜》和《馬爾古迪的歲月英語Maalgudi Days》 ,以及 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領導者馬丁·路德·金恩的台詞與談話。[32][29]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