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原始印歐語數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原始印歐語數詞已經被現代語言學家基於跨越所有印歐語系語言所找到的相似性而重構了。本文列出並討論它們的假定形式。

基數

基數重構如下:

更多信息 數, 重構(Sihler)[1] ...

其他重構典型的同 Beekes 和 Sihler 有輕微的差異(例如 Fortson[3])。

元素 *-dḱomt- (在數20到90中)和 *dḱm̥t- (在100中)是在假定這些數為 *deḱm̥(t)「10」的派生詞的假定上重構的。

Lehmann[4] 相信大於10的數都是在方言群組中獨立構造的而 *ḱm̥tóm 最初意味著「一個大數」而非特指100。

Remove ads

數的性

數3和4有帶有後綴 *-s(o)r- 的陰性形式,分別重構為 *t(r)i-sr-*kʷetwr̥-sr-[3]

數作為前綴

特殊形式的數被用作前綴,通常用來形成 bahuvrihi 復合(比如英語中的「five-fingered」):

更多信息 數, 前綴(Fortson)[5] ...

序數

序數是難於構造的,由於它們在後代語言中是各種各樣的。下列重構是試探性的:[6]

  • 第1」在用 *pr̥h₃-(有關於某種副詞含義「forth, forward, front」和小品詞 *prō「forth」,因此最初意味著「foremost」或類似含義)加上各種後綴如 *-wo-, *-mo- 來形成。
  • 第2」在後代語言使用了范圍廣泛的各種表達,經常無關於數2的詞,所以不能重構出 PIE 形式。
  • 第3」到「第6」被通過向基數加上後綴 *-t(ó)- 來形成: *tr̥-t(ó)- / *tri-t(ó)-「第三」等。
  • 第7」到「第10」被通過向基數增加 thematic 元音 *-ó- 來形成: *oḱtow-ó-「第八」等。

結尾於音節主音鼻音的基數(7,9,10)在 thematic 元音前插入第二個鼻音,導致了後綴 *-mó-*-nó-。這些後綴和後綴 *-t(ó)- 擴散到了臨近的序數,例如吠陀梵語 aṣṭa-「第八」和立陶宛語 deviñtas「第九」。

Remove ads

反映

基數的反映

更多信息 數, 重構(Sihler) ...

在下列語言中,用斜槓分隔的兩個反映意味著:

Remove ads

陰性數的反映

更多信息 數, 重構 ...

數前綴的反映

更多信息 數, 重構 ...
Remove ads

序數的反映

更多信息 數, 重構 ...

注釋

引用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