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林別墅與瞰青別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林別墅與瞰青別墅,同時為廈門鄭成功紀念館,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的民國時期建築,由越南華僑黃仲訓建造於1910—30年代,1962年闢為紀念鄭成功的博物館,2006年5月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浪嶼近代建築群的子項目之一。[1][2]
歷史
西林別墅和瞰青別墅均為越南華僑黃仲訓所建。黃仲訓祖籍南安,籍貫廈門禾山,其父黃文華在越南經營着龐大的地產生意。黃仲訓在清末曾考中秀才,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在其父去世後赴西貢接手父親的生意,並取得法國國籍。民國2年(1913年),黃仲訓赴鼓浪嶼經營房地產生意,民國7年(1918年),黃仲訓在日光岩下為自己建造了鼓浪嶼上的一幢別墅——瞰青別墅。瞰青別墅建成之後,黃仲訓又在別墅的東側建造厚芳蘭館以紀念其父的創業事跡。瞰青別墅建成後,黃仲訓在他的別墅所倚靠的日光岩上大量題詞刻字,他的題字引起了當時居民和後世學者的不滿,黃仲訓甚至一度因題寫的「鄭延平水操台遺址」的字樣而陷入「侵占公地」的後世糾紛,郭沫若在遊覽此地後評價「天然林壑好,深憾題名多」。[3][4]
民國16年(1927年),黃仲訓在瞰青別墅的西北側另闢一地,建造了一座規模更為宏大的住宅——西林別墅,為建造此別墅,黃仲訓特地赴菲律賓尋求設計圖紙,並僱傭上海的施工隊建造此別墅,最終歷經5年左右,於民國21年(1932年)建成。抗日戰爭爆發後,廈門籠罩在被日軍攻占的陰影之下,大量難民湧入鼓浪嶼公共租界,西林別墅成為難民收容所之一[5]。鼓浪嶼遭日軍侵占後,西林別墅被日軍闢作「鼠疫醫院」。[3]
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收復鼓浪嶼,西林別墅被國軍的傷兵營徵用。民國38年(1949年)初蔣介石自中華民國總統之位下野後,原使用此地的閩南師管區官員遷出,一位來自蔣老家奉化的李姓官員以「勵志社」之名花費一萬美元將西林別墅修繕一新,廈門的政界和報界紛紛猜測蔣介石要來此卜居,但1949年上半年蔣介石並未來廈門[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西林別墅改為「海疆學術資料館」和托兒所。1962年,西林別墅被改建為廈門鄭成功紀念館,瞰青別墅則成為紀念館的資料室。[2][3]
Remove ads
建築
西林別墅坐北朝南,磚混結構,建築面積1360平方米,地上三層,局部為四層(有地下室),西式建築風格[7]。建築的外立面部分以花崗岩砌作,其餘用白灰勾縫清水紅磚,前面有半圓形的短外廊和門廳柱廊,後面的第二和第三層配有窄的外廊,正面的中間配有寬的走廊,廊柱為愛奧尼克和科林斯混合藝術柱式。第一層正門連接過廳,過廳有通向二樓的樓梯,兩側有臥室、儲藏間、衛生間等,正廳兩側有左右耳房,通過門外的走廊連接。第二、第三層均由三間敞廳組成。門窗和百葉窗亦為西式風格,屋頂飛檐翹角[8]。
瞰青別墅坐東南朝西北,平面呈曲尺的「L」字形,正立面向外突出呈八邊形的陽台前庭[7],建築面積459平方米,西式與東南亞混合式建築風格[8],倚靠日光岩,其上有50多幅摩崖石刻,其中有約三分之二為黃仲訓所題寫。建築旁有用以藏書、展示黃仲訓之父在越南創業歷史的厚芳蘭館,別墅旁還有黃仲訓和親屬建造的「嵌石亭」「遠而亭」「宛在亭」等石亭建築[4]。瞰青別墅現為鄭成功紀念館的資料室[3]。
現作為鄭成功紀念館的西林別墅擁有1000平方米的展陳面積,除序言廳外設置「海上世家」「抗清與海上貿易」「收復台灣」「開發台灣」等4個展區,陳列展品99件,包括20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二級文物。[2]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