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津意租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津意租界
Remove ads

天津意租界義大利語Concessione italiana di Tientsin)位於天津市河北區,是近代中國唯一的意大利租界,也是意大利在海外的唯一專管租界。租界呈四方形,由河北區的五經路、博愛道、勝利路和建國道圍合,總面積約771畝,南臨海河,北接津山鐵路沿線,毗鄰俄國和英法租界,是天津九國租界之一。

事实速览 天津意租界 Concessione italiana di Tientsin, 地理位置 ...

租界最初由意大利軍隊占領,並與清政府簽訂租界章程合同後正式設立。區內逐步建設了道路、廣場和基礎市政設施,以居住和文化活動為主,曹錕張廷諤湯玉麟梁啓超曹禺等曾居住於此。天津意租界形成了意大利本土以外唯一的大型意大利風格建築群[1]

目前,該區域保存有近200棟歷史建築,基本保持原有的意大利建築風格。

Thumb
天津意租界在世界地圖及意大利殖民帝國的位置。(1914年)
Remove ads

設立

1900年10月,意大利駐華公使薩爾瓦葛下令派遣參加八國聯軍義大利皇家陸軍占領海河東北岸,毗鄰俄國占領區以東,占地約700餘畝。當時,該地區臨近海河的部分為露天儲鹽場——「鹽坨」,其餘地段多為沼澤和垃圾堆。占領後,意大利方面與清政府就開闢租界展開談判。1902年1月,署理意大利駐華公使羅瑪納明確表示,如果無法儘快簽訂租界開闢約章,意軍將占用界內的鹽坨。經過交涉,天津海關道唐紹儀與新任意大利駐華公使嗄里納於1902年6月7日簽署了《天津意國租界章程合同》,正式劃定租界的範圍。

Thumb
1939年,埃爾曼諾·卡洛托(Ermanno Carlotto)兵營位於天津意大利租界內

天津意大利租界位於天津奧租界天津俄租界之間,南臨海河,北至緊鄰津山鐵路的意中交界路(Via Fiume,今興隆街),距離天津站不遠。租界與市中心的天津法租界天津日租界隔河相望,總面積約771畝。該地區最初以軍事占領為主,隨後逐步發展為居住、商業和行政綜合區。

Remove ads

歷史

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北京使館區遭到圍困,引發國際關注。圍困持續數月,直到包括意大利在內的八國聯軍在北京戰役中解圍。根據《辛丑條約》,列強獲得在使館區駐軍的權利,以保護各自使館,同時意大利也獲准在天津設立租界區。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將天津海北岸的一片土地劃給意大利王國。1902年6月7日,該租界正式由意大利領事管理。首任領事為切薩雷·波馬(Cesare Poma),末任領事(1943年)為費魯喬·斯特法內利(Ferruccio Stefanelli)。

在租界成立初期,主要用於軍事駐紮和行政管理,意大利陸軍在區域內設立了兵營、倉庫及軍事設施。1920年代末,意大利在天津的經濟活動增加,租界內逐漸建設了學校、教堂、醫院及商業設施,形成較為完整的城市功能區,同時呈現出典型的意大利建築風格。

1925年,貝尼托·墨索里尼組建「駐華意大利營」,並與聖馬可團士兵駐紮在新的埃爾曼諾·卡洛托兵營(Caserma Ermanno Carlotto)。租界內的警察由中國人擔任,而軍官為意大利人。租界甚至成立了一支足球隊[2]。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意大利在滿洲山海關附近及漢口還設立了小型堡壘,以保護其利益[3]

二戰期間,天津意大利租界駐有約600名意大利士兵。1943年9月9日,意大利對盟軍停戰協議公布後,租界被日本帝國陸軍占領。意大利駐軍最初進行了抵抗,隨後被押往唐山拘禁[4]。11月,他們被要求選擇是否效忠墨索里尼新成立的意大利社會共和國。選擇效忠者收回了個人武器,並被日本軍方用作勞工部隊[5]

1944年7月,意大利社會共和國正式將租界交給汪精衛政權[6]。汪精衛政權隨日本戰敗而解散。與此同時,意大利在上海、漢口及北京的商業租界也交還給中華民國。

1946年6月2日,意大利王國改為意大利共和國。1947年2月10日,根據與盟國簽訂的和平條約,意大利正式將天津租界移交給中華民國。

Remove ads

管理

意大利領事館

Thumb
意大利領事館

原意大利領事館位於當時的大馬路(今河北區建國道52號)

  • 首任領事:費洛梯(FILETE)上尉。

工部局

意國兵營

1902年建立,在現在的河北區光明道。1900年以後,意大利在中國常駐一個混成營的軍隊,將近千人,大部分駐紮在天津意租界兵營。1928年北伐軍進入天津時,駐天津的意軍在意租界周圍用沙袋和電網組成防禦工事,實行武裝戒備。截至日軍在1943年9月佔領意租界,意租界內約有600名意大利士兵。

市政

Thumb
華北水利委員會
Thumb
馬可波羅廣場與歐戰紀念塔

天津意租界南臨海河,東南側距京奉鐵路天津東站較近,區位條件較為便利。然而,其所在地原為露天儲鹽場地,周邊多為沼澤和垃圾堆積地,地勢低洼,不利於開發。同時,意大利在華貿易規模有限,在天津缺乏重要商業基礎,因此該租界的開發在經濟上面臨一定困難。意大利首任駐天津領事費洛梯(FILETE)上尉到任後,進行了勘測與規劃,隨即展開建設。首先利用海河清淤廢土填平窪地,修建排水系統;隨後通過較低的地稅吸引土地買家,並規定購地者需在限定年限內興建意大利風格的花園住宅,且設計圖紙不得重複使用。這些措施使得天津意租界的整體市容既保持風格統一,又避免了雷同。區內建築多見圓拱、廊柱及高低錯落的角亭,配以廣場和花園,形成一定特色。租界內設有俱樂部、意國花園、菜市和警察局(兼管消防)等設施,但由於面積有限,水、電等公用事業依賴鄰近他國租界供應。

道路

費洛梯在道路建設方面尤為重視現代化。1914年,他與美孚公司合作,將意租界大馬路(今建國道)鋪設為天津首條柏油路,隨後逐步推廣至其他街道,使該租界成為天津最早實現道路全面鋪設柏油路面的區域之一[7]

經濟

天津意租界是一片典型的住宅區,界內商店較少,1930年界內僅有102個商店,和2個小型工廠[8]。1937年因為日軍佔領天津地區後因為大量難民擁入外國天津租界,包括意租界,再加上意大利是日本盟友的身份,比起英法兩國能更加自由地運輸,所以在1939年天津意租界得到前所未有的繁榮。

宗教

Thumb
聖心教堂

居民和歷史風貌建築

意大利對華貿易有限,來華商人不多。但天津意租界當局注意市政建設,將其發展成一處高級住宅區。1906年,天津意租界有251名意大利人和12419名華人居民。到1943年,天津意租界內共居住965名西方人和13642名華人居民[9]

民國年間,許多下野的中國政界人物,出於安全的考慮,入住天津意租界:

交還

1937年8月平津戰役日軍佔領天津地區時,有大量中國難民及有錢人搬入意租界避難。

因為自1937年11月起(意大利入反共協定),意大利和日本是盟國關係,所以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沒有像佔領天津英租界那樣佔領意租界,租界因此亦相對穩定、界內的中國難民也得到暫時的安寧。1943年9月義大利無條件投降,日軍進駐了天津意租界,將租界的義大利軍隊繳械,大部份意大利人加入納粹德國扶植的傀儡政權意大利社會共和國,一部份成為日本的戰俘。同年義大利社會共和國交還予汪精衛國民政府。1945年日本投降後由國民政府接收。

現狀

原天津意租界現在屬於天津市河北區光復道街道。2002年,天津市政府對原天津意租界所在地域進行保護性開發,命名為新意街,形成天津意式風情區。2005年,修繕完畢,對外接待遊客,為天津具有特色與吸引力的旅遊景區。

相關條目

研究資料

  • Maurizio Marinelli, 「天津的意大利租界(1901-1945):建構混合態的異托邦空間」 (The Italian Concession in Tianjin (1901-1945): The Construction of a hybrid heterotopic space), 城市史研究, Dec. 2008, 25, 45-63.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