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妙果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妙果寺
Remove ads

妙果寺中國浙江溫州的一座漢傳佛教寺廟,位於市區松台山南麓,為溫州市佛教協會所在地。寺廟始建於北宋,後多次毀壞、重建,今廟宇為1980年代後重修。寺內有古鐘一口,名為「豬頭鍾」。寺前原有宋代千佛塔,後於1951年拆除。

事实速览 妙果寺, 基本資訊 ...

歷史

妙果寺原名妙果院,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位於溫州城牆來福門外。[1]:432創建者為天台宗妙果文昌法師。文昌為永嘉縣[a]人,曾追隨慈雲遵式法智大師,是慈雲諸多弟子中的佼佼者,之後回到家鄉,為妙果第一世。[2]:277[3]:201之後,天台宗天授[2]:276、處謙[2]:309、繼忠[2]:306、從義[4] 、寶印[5]:213等都曾在此駐錫。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比丘尼員淨向妙果寺捐贈大批佛教經典,價值萬金。王十朋叔父寶印法師之邀,寫作《妙果院藏記》記錄此事。[5]:942

順治十五年(1658年),妙果寺毀壞廢棄[b]康熙十四年(1675年)重建[c][9]

清末以來,寺院凋敝。1951年,寺前千佛塔被拆。文化大革命期間,宗教活動停止。[10]

1978年,中共中央轉發中央統戰部報告,恢復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開放宗教活動場所。[11]:2411980年代初,原妙果寺住持雪善之徒、旅華僑黃忠英,為實現出國前所發之願,捐贈人民幣十萬元,要求重修妙果寺。1982年,溫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復開放妙果寺,為溫州市區最早修復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同時也是溫州市佛教協會所在地。[12][13][14][10]

Remove ads

建築

Thumb
妙果寺大雄寶殿

妙果寺目前建築基本為1983後重建。寺廟三進,坐北朝南。中軸線建築有天王殿(即正門)、大雄寶殿地藏殿(二樓為觀音閣)。正門上懸「妙果寺」匾額,為沙孟海手書。 [10][15]:5

寺外西側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張璁碑亭[16]:168[17]

豬頭鍾

Thumb
豬頭鍾

叮叮噹,
叮叮噹,
山腳門[d]老堂
松台山上仙人井,
妙果寺裡豬頭鍾。[e]

——溫州民謠

妙果寺內有一口古鐘,高一余,重約400千克,素面無紋,形制與現存江心寺、鑄造於南宋寶祐三年(1255年)的銅鐘相仿。[18]

據康熙縣誌記載,這口古鐘十分神異,歷來都沒有懸掛起來,而是半埋在土裡。[9]據說,過去妙果寺有一位僧人,為了鑄造銅鐘而出外化緣,募來的錢卻用來購買酒肉吃喝,因此受到其他僧人和施主的指責。僧人說:「我現在要去鑄鐘了。你們不要馬上敲鐘,要十天之後才能使用。」然後跳井自盡,被打撈上來時,已經變成了一口鐘。人們馬上敲擊,結果溫州城內外多處發生火災。因此,人們把鍾半埋在土裡,不敢懸掛,以防患火災。[19][20]:85-86

古鐘原名「濟陀鍾」。因溫州市區方言語音變化,「濟陀」變為與「豬頭」同音[21]:78-85,因此民間俗稱其為「豬頭鍾」。[16]:24民間故事也在過去傳說的基礎上,增加了鑄鐘僧人用化緣所得錢財買豬頭肉吃的情節。[22]:76-77

千佛塔

妙果寺前原有建於北宋時期的千佛塔一座。最初為繼忠法師所修造,時間可能在嘉祐年間,後來毀塌。之後,在僧人清惠主持下,於大觀四年(1110年)十月重建,次年春完工。塔高18.5米,六面十一層,各層外面皆圍石,浮雕佛像。

1951年修築溫公路時,千佛塔劃在公路旁。溫州公路局擔心已年久失修的古塔將來因來往車輛震動而倒塌,口頭通知市政府民政科房管股拆除。後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致函公路局工程隊,建議保留古塔,若必須拆除,也應由文管會參與出土文物的保存、整理工作。工程隊則表示尚未決定拆除,仍在討論。然而房管股在市府、文管會、工程隊不知情情況下,於3月7日擅自拆除千佛塔。拆到一半時,公路局公文方才發到工程現場。房管股認為既已拆除一半,索性全部拆光。事後,方介堪等致函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長、溫州人鄭振鐸。鄭振鐸大為震驚,致函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譚震林請求調查。省府對市府未遵循古建築保護辦法、未依規請示上級的行為嚴厲批評,一再追究責任。

千佛塔拆除後,塔內出土大批文物,曾在五馬街國貨公司內展出。之後,從中選出十五件文物,包括鎏金佛像兩尊、舍利子五顆,送至華東文化部。這批文物如今不見於上海博物館浙江博物館,下落不明。其餘銅鏡碑刻等文物收藏於溫州博物館[23][24][25][26][27]:27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