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文津俱樂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文津俱樂部,原稱「養蜂夾道俱樂部」,1958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成立,位於北京中南海附近,作為中央高級幹部開會、會客、休閒、娛樂、健身的活動場所,文化大革命期間關閉後原址被改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五醫院,文革後重新開放,現隸屬中共中央辦公廳老幹部局[1][2][3][4][5]。
歷史沿革
1958年10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該俱樂部正式成立[1][3][6]。俱樂部的領導關係掛在北京飯店,對外公章為「北京市人委交際處招待所」[7]。據王大明回憶,該俱樂部是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鄧小平、彭真等人根據中共中央高級幹部們的意見提議建立的[4][7],地點由萬里選中[8]。作為中共黨內副部長以上、軍隊少將以上領導幹部開會、會客、休閒、娛樂、健身的活動場所,人們習慣稱其為「養蜂夾道」[1][4][7]。北京市公安局工作人員朱慧擔任養蜂夾道的副書記兼主任[5][9][註 1]。
養蜂夾道原本是一條胡同的名字,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13號(原址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五醫院),在中南海後門馬路對面、北京圖書館(今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西側,起初該俱樂部的門牌號是養蜂夾道1號,所以人們將該俱樂部俗稱為「養蜂夾道」[1][5][7][6]。該俱樂部與中南海北門隔文津街相望,平常俱樂部院門緊閉,只有領導專車出入時大門才會打開[1][5][6][9]。門內一條長廊直通南北,長廊兩側排列着8個四合院,長廊盡頭是假山和網球場,後湖與北海相連[3][5]。
Remove ads

養蜂夾道俱樂部最初的功能包括:網球、檯球、打牌、釣魚、下棋等健身活動;洗澡、理髮、修腳、搓背等服務項目;零點餐廳提供菜餚[5]。每個月底會計拿着賬單讓高級幹部們結賬[1][5][6]。而據前新華社高級記者楊繼繩所著的《天地翻覆: 中國文化大革命歷史》一書等資料記載[3][11]:
從各文工團選來的漂亮女演員為重要領導人作舞伴。從北京的十大飯店抽調了招待員和高級廚師、理髮師、高級修腳師。公安部則派來了警衛部隊和保衛人員。在這裡想吃什麼就有什麼,即使在大饑荒年代,也是一應俱全,而且都是按首長的要求定做。不到一年,養蜂夾道就容納不下了。中央和北京市領導人決定在西面占用七公頃地,再擴建三座大樓,供高級幹部們吃喝玩樂等。他們要求這個所謂的「08」工程,要「20年不落後」....
另據官方文獻記載,1958年秋末冬初,北京飯店派川菜名家羅國榮帶着黃子云、於存幾個徒弟前往養蜂夾道高幹俱樂部出外會,中央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賀龍、葉劍英等都悉數參加了當天的宴會[12][13]。此外,官方文獻披露,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前期,每逢「十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五一」國際勞動節,北京市總會舉行盛大的群眾遊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檢閱遊行隊伍後,中午到養蜂夾道用餐,由中共北京市委招待,北京飯店、四川飯店、全聚德烤鴨店都會送來菜餚[1][5][6]。

毛澤東平時則極少來養蜂夾道俱樂部,只在這裡宴請過朝鮮首相金日成、越南主席胡志明[1][5][6]。周恩來總理來的次數較多,有時來理髮,多數是來開會,有時會議結束後在這裡吃頓便飯[1][5][6]。來這裡最多的是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他經常在這裡開會、會客或找人談話,或是來打檯球、打橋牌[1][4][6]。
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討論「八字方針」,並在1961年1月14日-18日舉行的中國共產黨八屆九中全會正式通過這一方針,標誌着「大躍進」的停止[14][15][16][17]。在這次中央全會上,鄧小平代表中央書記處宣布成立「10人小組」,包括薄一波、谷牧等人,負責組織經濟部門和工交戰線落實中央確定的「八字方針」[17][18];周恩來則專門在養蜂夾道為「10人小組」安排了辦公室,白天部長們各自在本機關工作,晚上到這裡集中辦公[17][18]。
據《天地翻覆: 中國文化大革命歷史》一書等資料記載,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爆發前,養蜂夾道俱樂部的「08」大樓擴建工程已蓋了六年但尚未完工,花費超1000萬元人民幣,單電梯門就反覆修改重裝了約20次,且由於北京市委在人力物力上無法承擔,薄一波、呂正操、孫志遠等人即以中央的名義到各地搜集建築材料和設備[3][11]。樓內房間按等級劃分,有中央領導人級別的,也有部長級別的,樓內地下室還修建有射程50米的打靶場,並裝有隔音設備[3][11]。招待費由國家財政報銷[3][11]。
此外,文革前,中共中央高級幹部打橋牌一般都來該俱樂部,鄧小平酷愛橋牌,一起打得較多的是張致祥、萬里、吳晗,其中固定對家是張致祥;此後鄧小平打橋牌較穩定的搭檔便是丁關根、王漢斌、王大明,其中固定對家是丁關根[註 2][1][4][8][6][19]。經常來俱樂部打橋牌的還有時任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項子明、工業部副部長陸禹、《北京日報》總編輯週遊、中國共青團中央書記胡耀邦、胡克實等人[1][4][8]。當時在俱樂部觀看打橋牌的高級幹部不少,時任鐵道部部長呂正操、一機部部長趙爾陸等人看的時間特別長,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也曾觀戰[4]。

1966年文革爆發後,鄧小平被作為「第二號修正主義分子」打倒,養蜂夾道的這批牌友也大多被打成「走資派」[4][8][11]。養蜂夾道則被指為是「招降納叛、網羅牛鬼蛇神的『裴多菲俱樂部』」,曾被稱作是「三家村」、「四家店」反黨活動的「黑據點」,文革發動後很快在1966年8月1日關閉[1][4][5][8][11]。毛澤東的保健醫生李志綏在其《回憶錄》中提到,1970年汪東興對他說:「現在北京醫院還沒有恢復秩序,主席有了病,沒有地方可以住院。我們已經將養蜂夾道的高級俱樂部(位於中南海外北海附近)接收了,正在這裡組建一個醫院,名字叫解放軍三0五醫院,這是專治主席和其他領導人準備的。已經同意任命你(指我)為院長。」[20]
1973年,鄧小平第二次復出政壇後,有人建議恢復高幹俱樂部,未獲鄧小平同意[19]。據王大明回憶,鄧小平小平第二次復出後,鄧小平和他們這些之前的牌友互相都沒聯繫,「估計那個時候他也沒找過其他人打牌,因為『文化大革命』期間批判他的罪狀里,也有借打牌搞『裴多菲俱樂部』這一條。」[4] 文革發動標誌《五一六通知》的起草人之一、中央文革小組成員戚本禹在其《回憶錄》中提到:「1959年國家進入困難時期,毛主席、總理都很節儉,可是鄧小平在養蜂夾道還是大魚大肉不斷,山珍海味不斷,而且還有各種娛樂設備,搓、摸、洗、泡什麼都有,改革後出來的會館就是養蜂夾道那個模式的。他實際上從那時就墮落為腐敗大官僚了,但毛主席還不知道。」[23]
Remove ads
改革開放後,該俱樂部恢復開放,1980年代中國作家協會通常在養蜂夾道俱樂部舉辦活動,可游泳、看電影或開展其他娛樂,也可喝茶聊天[24]。
後來這裡定名為「文津俱樂部」,隸屬中共中央辦公廳老幹部局,服務對象改為中央副部級以上離退休幹部[2]。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