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斯特拉·里明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斯特拉·里明頓女爵士[1],DCB(英語:Dame Stella Rimington,1935年5月13日—2025年8月3日)是英國一名作家,並曾於1992年至1996年期間擔任英國安全局(即軍情五處)的局長。她是英國安全局自成立以來首位女性局長,同時也是首位在任命時即公開真實姓名的局長。1993年,斯特拉·里明頓又成為首位在英國安全局活動宣傳手冊發布會上公開拍照亮相的局長。[2][3]
Remove ads
早年境況
斯特拉·里明頓,原名「斯特拉·懷特豪斯(Stella Whitehouse)」,於1935年5月13日出生於英國南倫敦。[4]1939年,由於二戰期間住在倫敦的危險,她的家人從南諾伍德搬到了埃塞克斯郡。她的父親在那裡的一家鋼廠擔任首席繪圖員,之後又去了坎布里亞郡的巴羅因弗內斯。她曾描述自己童年時經歷了「巴羅閃電戰」,以至於成年後患上了幽閉恐懼症,總需要為自己留一條退路。[5]
在沃拉西居住了一段時間後,她在克羅斯蘭茲修道院學校(Croslands Convent School)完成了學業。[6]後來,她的父親在德比郡的伊爾克斯頓找到一份新工作,全家搬到了米德蘭茲,斯特拉在那裡上了諾丁漢女子中學。高中最後一個暑假,她在巴黎做互惠生,隨後於1954年進入愛丁堡大學學習英語。在那裡,她偶然遇到了未來的丈夫約翰·里明頓,兩人此前在諾丁漢就認識。[7]
1958年大學畢業後,她又在利物浦大學學習了檔案管理,並於1959年開始在伍斯特的伍斯特郡檔案局擔任檔案管理員。1963年,她與約翰·雷明頓結婚並搬到倫敦,順利在印度事務部檔案局找到了一份工作。[8]1965年,她的丈夫獲得了海外任職機會,擔任英國駐印度新德里高級專員公署的經濟一等秘書。同年9月,夫妻二人乘船前往印度。[8]
Remove ads
職業履歷
1967年,在印度旅居兩年後,斯特拉·里明頓受邀協助英國高級專員公署的一位一等秘書處理辦公室事務。她同意了,工作開始後才發現這位秘書是英國安全局(即軍情五處)在印度的代表。在獲得安全審查後,里明頓在軍情五處的辦公室工作了近兩年,直到1969年她和丈夫返回倫敦。回到倫敦後,她決定申請軍情五處的正式職位。[8]
1969年至1990年間,雷明頓在安全局的所有三個分支——反情報、反顛覆和反恐等都工作過。1979年英國衛生和社會保障部電腦操作員罷工後,雷明頓成為了復建的「公共生活顛覆分子跨部門小組(Inter-departmental Group on Subversion in Public Life)」的助理主任,負責識別並限制公務員中顛覆分子的行動。[9]
1989年,她以「J小姐」的化名出庭作證,指控捷克斯洛伐克間諜瓦茨拉夫·耶利內克(其化名為「歐文·范·哈勒姆」)。[10]1990年,她晉升為安全局的兩位副局長之一,並負責監督軍情五處遷至泰晤士宮的工作。1991年12月,她訪問了莫斯科,並與英國情報部門的老對手克格勃進行了首次友好接觸。從俄羅斯返回後,她被告知自己已晉升為局長。[7]
在斯特拉·里明頓擔任英國安全局局長的前幾個月,英國媒體發起了一場旨在揭示其身份的猛烈攻勢。《新政治家》和《獨立報》設法獲取並刊登了她的秘密照片。儘管如此,雷明頓仍主導了一場公關運動,旨在提升英國安全局的開放性和公共透明度。1993年7月16日,英國安全局在英國政府不情願的批准下發布了一本名為《安全局》的36頁小冊子。這本小冊子首次向公眾披露了英國安全局的活動、行動和職責的細節,同時也公開了里明頓作為局長的身份,甚至包括她的照片。[7]
離開英國安全局後,斯特拉·里明頓曾擔任馬莎百貨和BG集團等公司的非執行董事。[13]
2001年,里明頓出版了她的回憶錄《公開的秘密》。2004年,她的首部小說《極度危險》面世,該書以一名女性情報官員利茲·卡萊爾為主角,隨後她又創作了一系列同題材小說。[14]
2004年,她繼續投身於檔案管理領域。里明頓利用她早期職業生涯中積累的興趣和經驗而參與了「檔案工作組(Archives Task Force)」。在此期間,她走訪了英國多地的檔案館,並為一份關乎英國檔案未來戰略的報告做出了貢獻。[15]
2005年,她公開反對推行國民身份證。[16]她還將美國對「9·11」恐怖襲擊的反應描述為「巨大的過度反應」。[17]2009年,斯特拉·里明頓表達了她的擔憂,認為布朗政府「未能認識到風險的存在,而是通過恐嚇民眾來通過限制公民自由的法律,而這恰恰是恐怖主義的目的之一:讓我們生活在恐懼和警察國家的統治之下。」[18]里明頓曾表示,她前任們收集的軍情五處檔案已被銷毀,但並未澄清此事是發生在她擔任處長期間還是她後來參與檔案工作組時。[19]
2009年,諾丁漢特倫特大學授予里明頓社會科學榮譽博士學位,以表彰她支持公開秘密情報機構工作的貢獻。[20]
2011年,她擔任了布克獎的評委會主席。她和評委們因過度關注「可讀性」而非文學質量而受到廣泛批評,里明頓在布克獎頒獎典禮的演講中對此進行了回應。她發表了一篇「長篇譴責」,將英國文學評論家比作克格勃。[21]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1963年,斯特拉·里明頓與約翰·里明頓結婚;兩人在婚後育有兩個女兒。兩人後於1984年分居,但並未離婚。[22]斯特拉·里明頓對此的解釋是覺得離婚「似乎太麻煩」。不過兩人的關係在晚年時重修舊好,並在2021年疫情封鎖期間又住到了一起。斯特拉·里明頓評論道:「我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婚姻模式:先分開,分開生活;然後再複合。」[5]
出版作品
斯特拉·里明頓的首部小說《極度危險(At Risk)》 將她的間諜行動知識融入了驚悚小說的創作中。該書的女主角是34歲的軍情五處情報官員利茲·卡萊爾(Liz Carlyle),她的任務是追捕一個恐怖分子團伙。[28]《極度危險》獲得了不少好評。《每日電訊報》評論道:「《極度危險》講述得十分輕鬆,很少故作姿態,而且情節儘管和你預想的一樣老套,但卻非常有趣地將線索交織在一起。」[29]該書的致謝部分表明,它是在盧克·詹寧斯的幫助下完成的——「同樣要感謝盧克·詹寧斯,他的研究和寫作幫助讓這一切成為可能。」[30]一些人認為,該書寫作質量相比她早期的自傳有所提高,這應歸功於詹寧斯的參與。[31][32][33]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