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木薯

大戟科木薯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木薯
Remove ads

木薯學名Manihot esculenta),又稱樹薯,是一種大戟科木薯屬植物,原產於南美洲[1]。廣泛種植於尼日利亞泰國巴西印度尼西亞等100多個國家或地區, 是全球第六大糧食作物, 也是第三大能量來源[2]

事实速览 木薯, 科學分類 ...
Remove ads

形態

木薯為灌木,有肉質長圓柱形塊根;莖直立有乳汁,葉子互生,掌狀3-9深裂,裂片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頂生或腋生疏散圓錐花序,單性花,雌雄花同在一花序上,雌花在上,雄花在下,沒有花瓣;球形蒴果,有縱棱6條。

食用

木薯的根部去皮煮熟後可以食用,因此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有不少居民種植木薯,其所而製成的粉稱為木薯粉Tapioca,亦作樹薯粉生粉)。

品種有甜木薯、苦木薯兩種[來源請求],甜木薯種的塊根含較低的氰酸(cyanic acid),表皮呈淡青色;苦木薯種的塊根含多量的氰酸,表皮呈褐色,兩者不難區別。塊根又以皮層含氫氰酸最高,因氫氰酸為毒性,木薯要先刮去外皮,煮熟後才能食用。木薯中毒係由其所含亞麻苦甙(linamarin)及亞麻苦苷酶(linamarase)水解後析出遊離的氫氰酸(hydrocyanic acid)所致。塊根未煮熟或氰酸未完全分解前就拿來食用,內含的毒素會轉化為氰化氫(hydrogen cyanide)。中毒後輕者噁心、嘔吐、下痢、昏眩;嚴重者呼吸衰竭而死亡。還可引起甲狀腺腫,並會傷害視神經和運動神經等。

全世界有8億人將木薯作為主要營養來源。非洲科學家成立了一個木薯生物營養促進計劃(BioCassava Plus project),尋求強化木薯營養價值的方法[3]。在巴西,法羅法是一種由煮熟的木薯粉製成的乾糧,可作配菜或撒在其他食物上食用[4]。此外,木薯粉的汁水在烘乾後呈細粉狀,用於製作木薯澱粉,是一種流行的澱粉。這類澱粉在台灣被製成珍珠奶茶的珍珠[5]

馬鈴薯相比,木薯的蛋白質含量較低,因此以木薯為主食者,需有足夠的蛋白質補充。

木薯容易種植,可作為生產味精的廉價原料,也可用於提煉酒精,用作生物燃料[6]及製作太白粉的原料。

更多信息 主食:, 玉米[A] ...
  1. 黃玉米
  2. 白的,長粒,一般,生稻米
  3. 硬的,紅的,冬小麥
  4. 生馬鈴薯(肉和皮)
  5. 生樹薯
  6. 生綠大豆
  7. 生番薯
  8. 生高粱
  9. 生薯蕷
  10. 生香蕉
  11. 生芋頭
Remove ads

參看

參考資料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