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氧氟沙星
抗菌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氧氟沙星 (INN:ofloxacin)是一種喹諾酮類抗生素,可用於治療多種細菌感染。[1] 它可用於治療:
此外,它也與其他藥物一同用於治療多重抗藥性結核病。[3]
給藥途徑有口服、靜脈注射及局部外用,眼藥水形式可治療眼部表層細菌感染,而當耳膜有穿孔時,耳滴劑則可用於治療中耳炎。[2]
口服時,常見的副作用有:嘔吐、腹瀉、頭痛和皮疹。[1]其他嚴重的副作用有:肌腱斷裂、因神經損傷引起的麻木、癲癇發作和精神病。[1]個體於懷孕期間通常不建議使用,避免對於胎兒不利。[4] 氧氟沙星屬於氟喹諾酮類藥物。[1]它透過干擾細菌的DNA來發揮作用。[1]
氧氟沙星於1980年取得專利,並於1985年獲准用於醫療用途。[5]它已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之中。[6]市面上有氧氟沙星的通用名藥物(學名藥)販售。[1]它於2023年是美國處方量排名第169位的藥物,累積處方箋數量超過200萬張。[7][8]
Remove ads
醫療用途
氧氟沙星可用於治療多種細菌感染,例如: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急性細菌性惡化
- 社區性肺炎
- 非複雜性皮膚和皮膚結構感染
- 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子宮頸炎
- 附睾炎
- 尿道和子宮頸的混合感染
- 急性骨盆腔發炎
- 非複雜性膀胱炎
- 複雜性泌尿道感染
- 前列腺炎
- 急性、非複雜性尿道和子宮頸淋病
氧氟沙星所屬的氟喹諾酮類藥物在1980年代是治療淋病的首選藥物。然而由於淋病奈瑟球菌產生氟喹諾酮類抗藥性,到1990年代末,氟喹諾酮類藥物已不再用於治療淋病。[10]截至2004年,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均有單劑量氧氟沙星治療淋病失敗的報告。[11]
根據氧氟沙星產品包裝說明書,其對以下微生物有療效:[12]
需氧革蘭氏陽性菌:
需氧革蘭氏陰性菌:
其他微生物
不良反應
人體對於氟喹諾酮類抗生素耐受性通常良好,大多數副作用為輕度至中度,包括噁心、嘔吐、腹瀉等常見腸胃道反應,以及頭痛和失眠。[13]不良事件總發生率與其他抗生素相似,[14][15][16][17]但一項美國研究指出,其嚴重到需要經由急診處置的頻率高於頭孢菌素或巨環內酯類藥物。[18]
上市後監測揭示所有氟喹諾酮類藥物都可能引起罕見但嚴重的副作用,尤其是在美國被列為黑框警告的肌腱問題和重症肌無力症狀惡化。[19]其中最嚴重的肌腱病變是肌腱斷裂,多數發生在跟腱(阿基里斯腱)。 [19]估計每10萬次環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治療中,約有17例跟腱斷裂。[20][21]老年人和同時使用皮質類固醇的患者風險顯著增高。[22]肌腱損傷可能在治療期間,或在結束後長達一年內發生。[23]
氟喹諾酮類藥物可能延長心臟的QT間期,而導致危及生命的尖端扭轉性心律不整。[24]不過,由於最常用的幾種藥物(如環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對QT間期延長作用輕微,因此這種情況相對罕見。[25]
此外,該類藥物可能與艱難擬梭菌引起的腹瀉有關,其風險與廣譜頭孢菌素類藥物相似[26]或更低,[27][28]並可能與一種特別毒性的梭菌屬菌株的生長有關。[29]美國處方資訊中警示,服用氟喹諾酮類藥物後可能出現罕見但永久性的周邊神經病變。[30]其他神經系統副作用有失眠、煩躁不安,以及罕見的癲癇發作、痙攣和精神病。[31]還有其他罕見且嚴重的副作用,但其與藥物間的因果關係仍有待進一步證實。[32][33][34][35]
氧氟沙星過量事件罕見,可能導致腎衰竭和癲癇,若與磺醯脲類抗糖尿病藥併用,需謹慎監測血糖水平。[36]但對於兒童和老年人等脆弱群體,即使在正常治療劑量下,其不良反應風險仍會增加。[13][37][38]氧氟沙星是氟喹諾酮類藥物,會影響藥物代謝,導致如環孢素、茶鹼、華法林等藥物的血中濃度升高,增加副作用風險。同時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則可能增加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和驚厥性癲癇的風險。此外,氟喹諾酮類藥物會增強阿西那庫馬醇、茴茚二酮和雙香豆素等抗凝劑的效果。與奎尼丁等藥物併用,也可能增加心臟毒性和心律不整的風險。[39]
尤須注意的是同時使用口服皮質類固醇會增加跟腱斷裂的風險,此風險在老年患者中尤為顯著。[40]。
禁忌症
如前所述,由於細菌已具抗藥性,部分專家認為氧氟沙星在許可使用的範圍內,已被視為治療某些性傳播疾病的禁忌藥物。[41]對於患有肝病的患者應謹慎使用。[42]在患有嚴重肝功能障礙(例如:伴有或不伴有腹水的肝硬化)的患者中,氧氟沙星的排泄可能會減少。
此外,氧氟沙星也被認為是以下群體的禁忌藥物:
- 兒科人群
- 孕婦
- 哺乳期婦女
- 患有精神疾病的個體
- 患有癲癇或其他癲癇發作疾病的個體
動物研究顯示口服高劑量氧氟沙星對懷孕大鼠和兔子沒有致畸作用。[43][44]對大鼠的額外研究也顯示該藥物對胎兒晚期發育、分娩或新生兒生長沒有不良影響。[43]然而研究也發現胎兒毒性:當劑量達到人類最大建議劑量的50倍(大鼠)和10倍(兔子)時,會導致胎兒體重減輕和死亡率增加。[43][44]此外,大鼠在口服超過人類最大建議劑量10倍的超高劑量時,會出現輕微的骨骼變異。[43][44]但目前仍缺乏針對孕婦的充分研究。因此,只有在評估潛在益處大於對胎兒的潛在風險時,才建議在懷孕期間的個體使用此藥物。[9]
氧氟沙星及其他氟喹諾酮類藥物通常不會用於兒童,主因為存在肌肉骨骼損傷風險。[45][46]一項研究,追蹤1,534名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療的青少年患者,發現其肌肉骨骼不良事件的累積發生率為3.4%,高於其他抗生素組的1.8%。[45][46]雖然大部分事件是輕度且沒有長期後遺症,但仍顯示該類藥物的潛在風險。[45][46]
另一項針對712名兒童的研究顯示,左氧氟沙星組有6%的患者發生不良事件,高於對照組的4%。[47]此外,向FDA的自發性報告系統顯示,在2005年至2008年期間,肌肉骨骼事件(39例,包括5例肌腱斷裂)和中樞神經系統事件(19例,包括5例癲癇發作)是兒科患者中最常被報告的不良反應。這段時期有約11.2萬名兒童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療,開立的處方箋有13萬張。[47]因此,儘管發生這些不良反應事件,但它們在該藥物的大規模兒科用藥中,僅佔極小比例。
過量
關於氧氟沙星過量後的影響,資訊有限。[36]對急性過量管理的建議包括:清空胃部、密切觀察患者,並確保其得到適當的水分補充。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效用有限。[36]過量服用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心血管毒性、肌腱/關節毒性和肝臟毒性,[36]以及腎衰竭和癲癇。[36]然而據報導,在治療劑量下也曾發生癲癇和嚴重的精神病反應。[48][49][50]
藥代動力學

氧氟沙星口服後的生物利用度高達98%,並在一到兩小時內達到血清峰值濃度。該藥物主要通過腎臟以原型排出,佔口服劑量的65%至80%,另有4%至8%則從糞便中排出。患者的血漿半衰期約為4至5小時,老年患者則為6.4至7.4小時。[9]
氧氟沙星是一種外消旋體,其生物活性主要來自於左氧氟沙星。[51]
該藥物能廣泛分佈於多種身體組織,包括肺、皮膚、前列腺和生殖器官。其獨特的化學結構有助於減少代謝,確保大部分藥物以原型排出。[9][52]此外,氧氟沙星會抑制某些藥物代謝酶,因此可能影響環孢素、茶鹼和華法林等其他藥物的血中濃度。[9]
作用模式
氧氟沙星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均有活性。它透過抑制兩種細菌的第二型拓撲異構酶(type II topoisomerases)來發揮作用,這兩種酶分別是DNA旋轉酶和拓撲異構酶IV。[53]拓撲異構酶IV是一種必要的酵素,其作用是分離複製後的DNA(主要是在原核生物,特別是細菌中的),而達到抑制細菌細胞分裂的目的。
歷史
氧氟沙星是第二代氟喹諾酮類抗生素,由日本第一三共公司於1980年代開發。[54][55]
它於1985年在日本首次獲准上市,品牌名稱為Tarvid。[56]
第一三共與嬌生公司於1990年合作,在美國獲得FDA批准,品牌名稱為Floxin。[57][58]該藥物被核准用於治療多種成人細菌感染,包括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膚及性傳播疾病。[57][58]到1991年,氧氟沙星的銷售已擴展至多個歐洲和非洲國家,並擁有多個品牌名稱,例如在英國和德國的Tarvid、在法國的Oflocet以及在義大利的Oflocin和Flobacin。[55]
氧氟沙星從上市伊始即面臨挑戰。它被歸類為"1C"藥物,表示其治療優勢有限,且市場上已存在更廣譜的環丙沙星。[58]雖說如此,該藥物的靜脈注射溶液於1992年獲准,[59]口服製劑於1997年獲准用於治療骨盆腔炎,同年治療耳部感染的滴劑也獲准上市。[60][61]然而第一三共和嬌生公司於1996年透過推出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的左旋對映異構物),而蠶食自家市場。[56]於2003年,嬌生公司的"Floxin"(氧氟沙星)年銷售額約為3,000萬美元,而同年"Levaquin"(左氧氟沙星)與"Floxin"的總銷售額則超過11.5億美元。[62][63]嬌生公司最終在2009年主動停止在美國繼續銷售Floxin。[64]
Remove ads
社會與文化
用於全身性治療的氧氟沙星有多種劑型,包括錠劑、口服懸浮液和注射溶液。它也可用作眼藥水和耳藥水,並與奧硝唑組合成複方藥。[65]
對氧氟沙星及其他氟喹諾酮類藥物的抗藥性可能會迅速演變,即使在治療過程中也可能發生。目前全球有許多病原體,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和化膿性鏈球菌,都表現出抗藥性。[66] 到2002年,Floxin和其他氟喹諾酮類藥物已成最常被開立處方給成人患者的一類抗生素。其中近一半(42%)的處方是針對FDA未批准的病症,例如急性支氣管炎、中耳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7]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