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泰拉瑞亞
2011年电子游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泰拉瑞亞》(英語:Terraria)為沙盒類的動作冒險遊戲,由Re-Logic開發[a]、505遊戲發行[b],於2011年面世。遊戲採用像素風格,玩家將在程序生成的二維世界中探索地圖、對抗敵人、收集物品、製作裝備,無最終目標。完成特定要求後,玩家能吸引非玩家角色入住,他們會出售物品並提供服務。該作可單人及多人遊玩,支持模組化擴展。
安德魯·斯平克斯於2011年創辦Re-Logic後,旋即開始本作開發。遊戲最初於2011年5月上架Steam平台,後持續更新內容。斯平克斯於2012年宣布停止開發工作,但於次年恢復。本作亦被移植至家用機、掌機、移動端及其他系統。2020年,本作發布了最終更新,但後續開發仍在繼續。
本作獲業界普遍好評,其探索體驗、可重複遊玩性、內容體量得到稱讚,用戶界面受到批評,遊戲教程與高自由度評價兩極。截至2025年,本作銷量已突破6400萬份,躋身暢銷電子遊戲之列。Re-Logic曾於2015年至2018年間開發衍生作品《泰拉瑞亞:來世》,但最終取消。遊戲還推出周邊產品,並與其他遊戲聯動。
Remove ads
玩法

《泰拉瑞亞》融合了沙盒、動作冒險、角色扮演(含roguelike)、平台等電子遊戲元素[3][11][12][13]:111,113,以克蘇魯神話為背景[14][15]。遊戲畫面為二維橫向[13]:112,採用復古像素風格,類似於超級任天堂平台常見的16位圖像[16][17][18]。本作幾乎沒有劇情[19][20],採用「碎片化敘事」的方式[15]。其玩法圍繞探索、建造、製作、戰鬥、生存、挖掘展開,並無固定目標[3][12][21]。遊戲支持單人與多人模式[21]。該作以經典的探索冒險式玩法而聞名,普遍評價認為體驗與《我的世界》有相似之處[16][22]。玩家在創建新角色時,僅擁有基礎工具,隨後可進入程序生成的世界[17][18][21][23]。新世界中,玩家附近會生成嚮導這一非玩家角色(NPC),其會介紹遊戲要點、提供物品配方及其他NPC信息[17][18][21][24]。
遊戲世界分為多個生物群系,各蘊含種類繁多的資源:例如礦石常見於洞穴中[18][21][25][26]。有些資源只在特定區域出現,還有些資源或可於寶箱中發現,或通過擊敗敵人獲得[17][21][27][28]。玩家可利用獲取的資源合成裝備與物品,如武器、盔甲、藥水[17][21][29]。除此之外,玩家亦可釣魚、打高爾夫、裝飾住所[30]。玩家初始時有一定生命與魔力,後續過程中可通過尋找或製作特定裝備及物品提升[18][31][32]。遊戲包含多種難度:經典模式、專家模式、大師模式[33][34][35]:5;後兩者的整體難度較高[33][35]:5,但也存在獨有物品[36][37]。此外,遊戲還設有旅行模式,允許複製物品、調整世界難度、控制天氣與時間[33][35]:5[38]。
遊戲設有以裝備為導向的職業體系,主要分為近戰、遠程、魔法、召喚四類。角色所用裝備決定其定位(如近戰側重近距離武器,遠程側重弓與槍),因此更換裝備即可切換職業路線[39]。玩家所遇敵人種類隨時間、地點、特殊事件等因素而變化[17][21][40]:1。頭目(boss)是難度更高的敵人,其攻擊方式不同於普通敵人,將之擊敗後可能掉落貴重物品[31][41]:85。其可由玩家使用特定道具召喚[42],或在滿足特定條件時出現[21][31]。擊敗部分頭目能夠推進遊戲流程,例如擊敗血肉牆會讓世界進入困難模式,有更強的敵人以及新的NPC、資源、物品[31][43]。遊戲中設有特殊事件,如血月[41]:85;亦會發生入侵事件,例如哥布林[21]、海盜[44]等,玩家需抵禦一波又一波的敵人[44][45][46]。遊戲另有季節性事件,如萬聖節前後,遊戲會出現相關主題的裝備、禮袋等物品[45][46]。
完成特定要求(包括擊敗頭目、取得指定物品)後,玩家可吸引NPC(如商人、護士、爆破專家)入住房屋[17][21][47][48]。也有部分NPC散布在世界各處,玩家找到他們後才能入駐[48]。玩家與NPC對話時,可交易物品或獲取服務:如護士提供治療,漁夫提供釣魚相關的獎勵[17][48]。每位NPC所處的生物群系、周邊的鄰居搭配,都會決定其各自的快樂度,進而影響商品價格及種類等[47][49]。
玩家在創建新角色時可自定義外觀[17][18],此後亦可在遊戲過程中進一步調整。例如,裝備時裝可改變角色外觀[50],髮型師能夠改變玩家的髮型與發色[48]。同時,部分配飾可提升角色屬性或獲得特殊能力,例如翅膀賦予飛行能力[18][21][51]。

本作支持Steam創意工坊,玩家可分享資源包、世界地圖[52]。本作還支持模組。第三方開源軟件「tModLoader」是該遊戲主要的模組加載器,玩家能夠藉此安裝自製模組[53]。2020年,其作為免費可下載內容(DLC)在Steam上發布,還獲官方支持[54][55]。各類模組的內容與規模不盡相同:如「瑟銀」(Thorium)[c]與「災厄」(Calamity)[d]新增了頭目、武器、生物群系;「Overhaul」引入季節、火焰蔓延等遊戲機制,還調整了角色移動方式;另有「Recipe Browser」、「Veinminer」、「Magic Storage」、「Fargo’s Mutant」等模組,着重優化流程以改善體驗[53][56]。社區亦製作了模組的整合包,將多種模組組合在一起,例如「The Bereft Souls」整合了「災厄」、「瑟銀」、「Consolaria」模組的內容[57]。
Remove ads
開發
《泰拉瑞亞》由獨立遊戲工作室Re-Logic開發、505遊戲發行[58][59]。安德魯·斯平克斯(Andrew Spinks)為Re-Logic的創始人,他先前建立了Flash遊戲網站,還曾開發過《超級馬里奧兄弟X》(Super Mario Bros X)等電子遊戲,獲得了一定資金[23][60]。公司於2011年初成立後,斯平克斯旋即開始本作開發[60][61][62]。他在自家客廳辦公,小團隊以遠程協作的方式配合[63]。遊戲團隊由遊戲測試員與設計師組成[62],還獲部分志願者的幫助[63]。本作使用Microsoft XNA框架[30][64],音樂由斯科特·勞埃德·謝利(Scott Lloyd Shelly)作曲[65]。開發早期,作品因《我的世界》創作者馬庫斯·佩爾松的一則推文而受到關注[61][66]。
2012年2月,斯平克斯因忙於家庭生活,宣布遊戲不再推出新內容更新,同時發布了所謂的最後一個修復補丁[12][60][61]。此舉遭致部分粉絲不滿[67]。2013年1月,在妻子建議之下,斯平克斯重啟開發工作,還向社區徵集後續內容更新的創意[60][61][68];開發方也經常通過官方論壇與社交媒體和粉絲互動[30]。隨後,官方仍持續推出免費更新。斯平克斯認為這是「該做的事」[63]。2020年,遊戲發布第四次重大更新「旅途的終點」(Journey's End)[e][60][69][72]。官方雖將之稱為最終更新,但實際上仍發布後續更新[60][73][74]。斯平克斯坦言:「需求之大,讓人難以抽身」[73]。「最終更新」因而成了社區迷因[60][74]。
自tModLoader於2020年獲得官方支持以來,模組也已成為遊戲的重要組成部分。IndieWire稱,各類模組「新增了數百小時的內容」,算是做了「免費的廣告」[30]。2022年,Re-Logic聘請了一位《我的世界》模組作者參與tModLoader的開發[75]。2024年,Opera GX瀏覽器評選「史上最佳電子遊戲原聲」百強時,「災厄」模組的配樂位列第九,而遊戲本體配樂未上榜。斯平克斯笑稱:「玩家製作的遊戲模組的配樂竟然打敗了本體!」[76]
Remove ads
發行
2011年4月,斯平克斯舉辦了Reddit的AMA對談活動[61]。次月16日,《泰拉瑞亞》於Steam發售,對應Windows平台[77][78]。遊戲研發過程中,《超級馬里奧兄弟X》遭任天堂的版權警告後被迫關閉,公司收入來源中斷;同時部分社區成員將遊戲的早期版本公之於眾,恐影響遊戲銷量,故發行日期早於原定計劃[40]:2[60]。2012年3月16日,遊戲典藏版推出[79]。2015年8月初,遊戲發布macOS與Linux版[80][81][82]。
2012年9月,斯平克斯宣布,公司將攜手Engine Software、505遊戲,把《泰拉瑞亞》移植至Xbox 360和PlayStation 3平台[3]。2013年3月27日,本作登陸Xbox Live Arcade,支持Xbox 360平台;PlayStation3版於2013年3月26日上架北美的PlayStation Network,5月15日在歐洲與澳大利亞發布[83][84][85]。家用機版本加入了本地多人合作模式[83]。2014年11月11日,該作推出PlayStation 4數字版[86];同月14日上線Xbox One數字版[87]。其實體零售版於2014年12月2日發售[88]。
家用機版發售後不久,505遊戲宣布遊戲將登陸PlayStation Vita[89]。Vita版在歐洲於2013年12月11日發行,北美為同年12月17日。該版包含教學世界與Wi‑Fi在線多人模式[90][91][92]。Spike Chunsoft負責PlayStation 3與Vita版的日文版本地化,並加入額外服裝,以該公司《彈丸論破》系列角色黑白熊為原型[6][93]。Spike Chunsoft通過直播與Niconico視頻推廣遊戲。其稱,多數玩家試玩PlayStation 3版後,會購買完整版[6]。2015年12月10日,任天堂3DS版在Nintendo eShop上架[94]。2016年6月24日,Wii U版於歐洲上架eShop;同月28日,該版在北美地區發布[95]。任天堂Switch版於2019年6月27日發售[96]。2018年2月,Pipeworks Studios為主機發布更新[4]。至2023年,DR Studios負責主機版維護[1]。
2013年5月,505遊戲宣布遊戲將移植至移動平台,由荷蘭工作室Codeglue負責Android、iOS、Windows Phone版。其針對觸摸操作做了優化,並整合Facebook[2]。iOS版於2013年8月29日發售[97],Android版於次月13日推出[98],Windows Phone版在次年9月12日上線[99][100]。後來,505遊戲旗下的DR Studios開始承擔移動端遊戲的維護工作[1][101]。而在大中華地區,樂逗遊戲於2016年獲得代理權[7],2018年1月25日登陸Android[102],12月14日上架iOS[103]。但因遊戲性能、收費模式等因素,遭致玩家不滿,該版後於2020年4月停止運營[8][14][71]。隨後遊戲改由心動網絡代理[8][14],大陸地區的Android版於2021年9月28日發布[104][105],iOS端於10月11日上線[106];台港澳地區的Android與iOS版均於2022年5月20日上線[9][33]。心動網絡承諾該版版本儘可能與國際版保持一致[71];此外,其添加了官方服務器以供玩家聯機,內置了wiki百科[14][107],還修改了部分美術素材[101]。
2021年2月,因Re‑Logic的谷歌賬號遭無故停用逾三周,斯平克斯宣布取消Google Stadia版[108],隨後澄清Android與Google Play版本不受影響[109]。當月晚些時候,谷歌主動聯繫Re-Logic,澄清情況並恢復賬號,Stadia版開發重啟,後於同年3月18日發布[110][111]。2022年9月,谷歌宣布關閉Stadia,平台於次年1月中止服務[112]。
評價與反響
評價
根據評論匯總網站Metacritic的統計,《泰拉瑞亞》普遍獲正面評價[151]。Gamasutra將之選入2011年最佳獨立遊戲,位居第三[152];其還入選了Indie DB的2011年度最佳獨立遊戲[153]。在會議論文《創新像素藝術:使用Pixray生成和增強》(Innovative Pixel Art: Generation and Augmentation with Pixray)中,本作還被列為像素藝術類遊戲的「全球成功」案例[154]。遊戲在首發當天售出超過5萬份[22],上市首月銷量達43.2萬份[155]。截至2025年5月,本作累計銷量已超過6400萬份[156],屬暢銷電子遊戲[157]。Steam平台上,該作也是首個在累計評價突破百萬條的情況下,總體評價為「好評如潮」的遊戲[158][159];其也為首款突破百萬好評的獨立遊戲[160][161]。
評測者常將該作與《我的世界》相提並論,甚至認為其為仿品,因為兩者在玩法和畫風上有相似之處[13]:111[17][66][130][162][163]。Eurogamer的克里斯蒂安·唐蘭(Christian Donlan)稱本作結合了《我的世界》和《Spelunky》元素[123],《GamesMaster》的馬特·季爾曼(Matt Gilman)認為將本作比為2D版《我的世界》「或許恰如其分」[128]:70。不過,數位評論家認為這種比較有失公允[19][130][164]。遊戲大觀指出,該作的正式版發布時間早於《我的世界》,且兩者玩法有本質區別[162]。遊戲時光的果其然認為,兩者的世界觀不同,導致差別巨大。他稱,本作像個「披着沙盒外殼的惡魔城」,更類似於《上古捲軸5》[15]。《官方Xbox雜誌》的本恩·博思威克(Ben Borthwick)則寫道,本作的頭目和特殊事件,為玩家明確了目標、規則、進度,這是與《我的世界》的最大區別[41]:84–85。4Gamer.net的津雲回転 Tsugumo Kaiten從多方面比較兩款作品的不同,認為兩者最大差異在於對「生存」的理解[165]。斯平克斯認為,「《我的世界》已不再是一款遊戲,而是一種類型」[166]。
遊戲的玩法得到好評。評論員肯定了遊戲的探索體驗[20][21][123][139][140]。IGN的內森·默尼耶(Nathan Meunier)如此形容:「玩家一踏入世界,就想把每個角落都翻個遍」[17]。《電撃オンライン》的まさ Masa將地下冒險的體驗與迷宮探索遊戲相提並論[167]:3。盧克·阿爾比熱(Luke Albiges)在《X360》上寫道,遊戲就如《黑暗之魂》般神秘,是遊戲的樂趣所在[145]:81。布里頓·皮爾(Britton Peele)在GameSpot撰文,稱讚遊戲世界龐大[130];唐蘭認為這是一部「令人極其愉悅的作品」,並讚揚其遊戲地圖[123]。TouchArcade的傑福瑞·德梅洛(Jeffrey deMelo)稱讚了遊戲的可重複遊玩性[144],遊戲時光的等待魚魚也認為遊戲能夠讓玩家持續遊玩[29]。然而,《大眾軟件》則稱其難度較低,故耐玩度較差[13]:113。皮爾和同屬GameSpot的湯姆·馬克謝伊(Tom Mc Shea)均稱讚遊戲內容豐富[21][130]。馬克謝伊肯定了遊戲的頭目戰[131]。果其然認為戰鬥富有挑戰,趣味盎然,像是「更為自由和開放的《黑暗之魂》」[15]。《PC Gamer》的盧克·溫基(Luke Winkie)喜歡其進度系統[27],《GameStar》的薩沙·彭茨霍恩(Sascha Penzhorn)肯定了遊戲的收集機制[132]:3。默尼耶稱讚了遊戲的房屋建設機制[17]。洛·阿馬里(Low Amari)等人研究了遊戲中的房屋建造系統,認為其與現實生活中建造場所有共通之處[168]。馬克謝伊和默尼耶亦對遊戲的製作系統給予高度評價[17][21]。Polygon的菲立普·柯拉(Philip Kollar)認為本作在探索與創造上相當不錯,但在沙盒方面未達預期[20];季爾曼亦對所謂「無所不能」的沙盒元素大失所望[128]:70。《PlayStation官方雜誌—英國》的艾瑪·戴維斯(Emma Davies)指出遊戲頂部物品欄有所限制,這可能招人厭煩[139]。GameZone的大衛·桑切斯(David Sanchez)指責角色外觀的自定義程度有限[125]。4Gamer.net的馬波レイ Maharei稱,玩家需在不斷死亡中逐漸積累經驗,這個過程可以說是「死記硬背」[28]。阿爾比熱在《Play》上稱,本作雖沒有《我的世界》般的無限創造潛力,也不像《上古捲軸V:天際》有正統而繁複的電子角色扮演遊戲機制,但作為「多面手」,也如同專精者般好玩[142]。
作品自由度較高,所獲評價兩極[13]:112[148][149][150][169][170];部分評論者批評遊戲機制過於複雜,讓人不知所措[27][40]:2。《Game Informer》的本恩·里夫斯(Ben Reeves)將本作比作樂高,稱喜歡「隨心所欲拼湊」的玩家會享受這款遊戲[127]。在GamesRadar+上撰稿的約翰·勒尼德(John Learned)也持類似看法[129]。Push Square編者羅伯特·拉姆西(Robert Ramsey)稱,遊玩該作需要大量時間、精力、耐心,學習曲線陡峭[19]。因其機制豐富,納比哈·阿里(Nabeeha Ali)還將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玩家在遊玩時會遇到何種困難,以便改善遊戲流程設計[171]。教學方面亦褒貶不一[20][149][150],學者林志修(Ji Soo Lim)和部分評論員均稱,玩家必須藉助外部資源(如wiki)以了解遊戲[41]:85[172]。PC版因缺少教程而受到批評[17][21][42][140],而Xbox 360和PlayStation 3版本新增的教學世界受到認可[126][130][134]。默尼耶也讚揚了PS Vita版本的教程[135]。《大眾軟件》認為本作的遊戲流程循序漸進,對新手較為友好[13]:113。等待魚魚則認為遊戲指引較弱、自由度高,建議新手玩家提前了解遊戲玩法[29]。《連線》雜誌的編者班·庫切拉(Ben Kuchera)寫道,「這種跌跌撞撞、逐漸獲得自信的試錯過程,本身就是樂趣的一部分」[173]。遊民星空的評論員也有類似感受,他還補充說,玩家度過迷茫期後,便能對遊戲駕輕就熟[47]。遊戲多人模式得到好評[17][20][145]:81[149][164]。科迪·菲利普斯(Cody Phillips)等人的研究亦表明,本作的多人模式對現實社交有所裨益[174]。皮爾稱讚了Xbox 360和PlayStation 3的多人邀請系統[130],《Fami通》的幾位評論者讚揚了PlayStation 4的分享功能[150]。Nintendo Life的馬塞爾·范杜因(Marcel van Duyn)不滿3DS版首發時缺少在線多人模式[136],並認為Wii U版在多人方面有所改進[138]。
本作的操作方式也獲得較為積極的評價[20][144]。馬克謝伊肯定了PS Vita的移動操控[131],范杜因褒獎3DS的觸屏功能[136]。幾位評論者也讚揚了Xbox 360和PlayStation 3版本的操控[123][130][134]。《GamesTM》稱Xbox 360控制器的準確度較低,但對自動挖掘選項給予好評[133]。3DMGAME評論者認為任天堂Switch版的操作便捷[146],而Nintendo Life的麥克·沃格爾(Mitch Vogel)批評該版操作[137]。里夫斯和まさ認為在主機版上,用搖杆操控光標顯得彆扭[127][167]:2。來自Pocket Gamer的馬克·布朗(Mark Brown)讚揚了iOS版本的觸屏挖掘操作,但批評其移動方式[141]。《大眾軟件》指責iOS版的操作手感大打折扣[175]:108,果其然也稱移動端版本的遊戲體驗比不上PC和主機版[15];遊民星空則稱讚移動端的操作方式還原了電腦端,且在此基礎上有所優化[107]。技術方面,溫基肯定了其遊戲引擎與技術表現[27],《大眾軟件》認為該作的光照系統媲美諸多大型3D遊戲[13]:112。界面則受到差評。《遊戲機實用技術》編輯稀飯和默尼耶批評了Xbox 360和PlayStation 3版本的用戶界面[134][147]:17,但後者讚揚PS Vita版的界面[135]。拉姆西也批評PlayStation 3的界面[19],稱PS Vita有所改進[143]。等待魚魚批評手機版UI雜亂[29]。一些評測者亦褒獎其復古像素風格的圖像[17][144][173],GameRevolution的凱文·舒勒(Kevin Schaller)稱其介於《勇者30》與超級任天堂時代的像素風格之間[124]。學者將該作美術風格與教育遊戲《ArqueoGame》做比較,認為兩者相似度較高[176]。不過,彭茨霍恩認為視覺風格陳舊,部分玩家會望而卻步[132]:2。此外,他還批評了遊戲本地化,稱直至第四次大型更新之時,德語本地化仍夾雜英文文本[132]:2。
遊戲更新上,《PC Gamer》稱,《泰拉瑞亞》歷經多次更新,已與初始版本迥然不同,故破格再次評測該遊戲[177]。IndieWire稱,當時電子遊戲界普遍依賴微交易,而本作完全沒有內購,且能保持免費更新,顯得與眾不同[30]。GamesIndustry.biz網站認為,這些更新也大幅延長了遊戲壽命[63]。彭茨霍恩稱讚第四次大型更新,使遊戲「既更易上手,也比以往更具挑戰性」[132]:2。觸樂的編輯劉翁嫿讚揚開發商能夠持續更新遊戲,認為開發者們與玩家形成了相互信任的良性關係[69]。為此,遊戲獲得Steam平台2021年度的「愛的付出」獎[69]。
Remove ads
派生作品
《泰拉瑞亞2》(Terraria 2)[f]於2013年10月公布[12]。斯平克斯在接受Rock, Paper, Shotgun採訪時透露,續作與前作差異顯著,將採用「無限世界」而非單一世界的設定[67][188]。2022年,斯平克斯公布了該作早期開發階段繪製的概念圖[189][190],還稱將使用新引擎[186]。
2015年2月,Re-Logic宣布開發衍生作品《泰拉瑞亞:來世》(Terraria: Otherworld)[g][194]。該作要求玩家淨化世界中的腐化之地,主要方式是尋找並激活「淨化塔」以阻止腐化擴散。遊戲計劃加入塔防、技能樹等更多策略與角色扮演要素,並配備劇情[193][195][196]。在接受《Fami通》採訪時,項目負責人呂德·范德穆斯代克(Ruud van de Moosdijk)表示,與原作不同,該作將包含完整故事情節[197]。2016年7月,合作方Engine Software增聘新設計師及藝術主管[198]。2017年4月,由於開發進度落後,Re-Logic宣布結束與Engine Software的合作,改由Pipeworks Studios接手[60][199]。次年4月,Re-Logic認為項目進展未達預期,宣布取消該作開發[200],將開發重心放到原作上[54][69]。該作的部分內容後添加至原作中[163]。
遊戲茶館認為,若新作品的品質不能遠超前作,則無法滿足玩家期待;而前作過於出彩,續作很難達到相應要求[60]。斯平克斯也自稱,原作持續熱銷,需不斷維護,故無暇創作新項目[201]。
Remove ads
自遊戲發行以來,Re-Logic推出書籍、玩具、服裝等周邊實體產品[63]。2022年7月,Re-Logic宣布與50 Amp Productions合作,推出《泰拉瑞亞》圖畫小說,補足遊戲世界觀設定等信息[202][203]。次年,Re-Logic宣布與Paper Fort Games合作開發《泰拉瑞亞》桌面遊戲[204],通過Kickstarter發起眾籌以籌措資金[205][206]。該版為1至4人合作冒險遊戲,玩家可在沙盒世界中挖掘、戰鬥、探索、建造[206]。
本作曾多次與其他電子遊戲聯動,會在遊戲中添加相關作品的內容,包括《太空邊緣》[207]、《百戰天蟲3》[208]、《地牢守護者2》[209]、《我的世界》[170]、《饑荒聯機版》[210]、《護核紀元》[211]、《星露谷物語》[212]、《殭屍毀滅工程》[170]。2022年11月,《死亡細胞》宣布將與《泰拉瑞亞》合作[213]。2024年11月,《幻獸帕魯》官方公布與本作的聯動計劃[214]。
腳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