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濱海灣市街賽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濱海灣市街賽道(官方英文名為Marina Bay Street Circuit),也稱為新加坡市街賽道,是一條位於新加坡濱海灣地區、為了舉辦一級方程式賽車(F1)而以一般市街道路圍成的賽車跑道。濱海灣市街賽道自2008年賽季起就一直是新加坡大獎賽的舉辦場地[1],賽道布局經過四次更改,現長4.928千米,包含大量直角彎,整體路線特性與舉辦摩納哥大獎賽的蒙地卡羅賽道類似。
Remove ads
賽道特徵


濱海灣市街賽道為逆時針賽道,平均速度比蒙地卡羅賽道更快。這也是F1歷史上首次舉辦夜間比賽。[4]賽道兩旁的看台座位和接待區將能夠容納超過8萬名觀眾,同時將在現有的新加坡摩天觀景輪附近建造一個帶有豪華圍場設施的永久性維修區。[5]
賽道的1號彎以前總統薛爾思(Sheares)命名;6號彎是一個高速彎,連接兩段大直道[6];7號彎因靠近戰爭紀念公園和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而被命名為紀念彎(Memorial);9號彎路過市政大廈與高等法院舊址;10號彎在改造前為一個組合彎,路邊有路緣石,被命名為Singapore Sling[7]。10號彎被命名為Singapore Sling(新加坡彈弓),是因為在2008年新加坡大獎賽期間,基米·萊科寧和詹卡洛·費斯切拉的賽車都在這裡遭遇事故,賽車被彈起,且和新加坡本地一款雞尾酒同名[7]。劉易斯·漢密爾頓曾批評10號彎是「在一級方程式賽車中開過的最糟糕的彎道」[8]。2011年新加坡大獎賽排位賽期間,小林可夢偉的賽車也曾在10號彎因壓上路緣石而被彈起並失控撞牆[9]。
2013年,大獎賽主辦方組委會將10號彎「新加坡彈弓」調整為只有一個彎心的左彎。國際汽聯的模擬數據顯示,賽車經過10號彎時速度可提升40km/h[10]。與此同時,由於速度提升的安全考慮,在10號彎前加裝了TecPro護牆[11]。
2015年,大獎賽主辦方修改了賽道的11-13號彎,縮短了跨越安德森大橋的路段,改變了13號彎的入彎角度,讓車手在此超車更容易[12]。
2018年,賽道16、17號彎的路線出現變化,賽道的長度縮短2米。[13]
2023年,由於濱海灣浮動舞台維修改造,賽道取消了原先的16、17、18、19號彎,改為一條直道。由此賽道長度縮短到4.940千米。
Remove ads
賽道佈局歷史
賽道紀錄
官方紀錄只計正賽成績。劉易斯·漢密爾頓曾在2018年新加坡大獎賽排位賽期間創下1分36秒015的紀錄。蘭多·諾里斯曾在2024年新加坡大獎賽排位賽創下1分30秒002的新版本賽道布局記錄。
圖集
-
2008年賽前一周的濱海藝術中心
-
2008年賽前兩天的賽道鳥瞰
-
7號彎
-
22號彎
-
倒數第二個彎
-
7、8號彎的斯坦福看台
-
觀眾席
-
14號彎之後的來福士大街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