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濱海邊疆區
俄羅斯邊疆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濱海邊疆區(俄語:Приморский край,羅馬化:Primorskiy kray)是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的一個邊疆區,成立於1938年,面積為164,673平方公里,經濟規模在俄羅斯遠東聯邦主體中居首位。自蘇聯解體以來,該地區持續面臨人口淨流出,2023年人口為1,820,076人[10](1992年為230萬人,2005年為202萬人,2018年為191萬人,2021年為184.5萬人)。首府海參崴是俄羅斯遠東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伯力。
濱海邊疆區北接俄羅斯聯邦的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接壤,西鄰中國,西南側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接壤,是俄羅斯唯一與朝鮮接壤的地區。位於南部海岸的彼得大帝灣是日本海中最大的海灣。
該區域歷史上屬於滿洲。1860年,清朝將其割讓給俄羅斯帝國,成為外滿洲的一部分,形成了濱海邊疆區的大部分領土。因此,中國永久失去了與日本海的海岸線。在俄國內戰期間,該區域成為遠東共和國的一部分,後來加入蘇聯,經過多次變遷,於1938年達到了現在的形式。濱海邊疆區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駐地。
此外,根據蘇聯的記錄,這裡也是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的出生地。
Remove ads
歷史
邊疆區自史前時代就有人居住,第一個人類活動的遺址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葉卡捷琳諾夫卡村附近的地理學會洞中有最早的人類活動痕跡,約32.8千年前。新石器時代邊疆區內有礦石文化、扎伊薩諾夫文化[11]、維特京文化[12]、伊曼文化和鮑伊斯曼文化。最早的農業活動是種植穀子,在龜-13遺址和切爾尼亞季諾-2遺址中發現有小米的碳化植物。青銅時代出現了堅固的定居點和防禦的武器,較有代表性的有馬爾加里托夫文化、錫涅蓋文化、利多夫文化[13]和達爾涅庫特文化[14]。約前800年鐵器時代開始揚科夫斯基文化在沿海地區活躍,出現了大型常年定居點,人民是漁獵民族,採集植物,也種穀子和大麥[15];其他的還有克樓諾夫文化、奧爾加文化[16]、波爾采文化[17]。肅慎、挹婁和黑水靺鞨[18]部落先後出現在邊疆區內。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還無法準確地確定考古發現和歷史記載的關係。

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東突厥汗國被唐軍打擊下解體後,聚居在今濱海邊疆區的被唐人稱為號室靺鞨部落的首領在貞觀五年(631年)向唐太宗朝貢從而建立了藩屬性的外交關係。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唐朝廷在今濱海邊疆區南部及其正南設羈縻性質的忽汗州都督府(渤海都督府)。其中率賓府駐地就是雙城子。唐玄宗開元十年(722年),唐玄宗任命黑水靺鞨部落首領倪屬利稽為勃利(伯力)刺史,同年設黑水府。開元十一年(723年),設黑水都督府隸屬安東都護府,唐朝廷派官員到黑水都督府任職,官職為長史,監督都督府行政。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均隸屬於安東都護府。727年始,封建國家開始統治邊疆區的土地。手工業和貿易興盛,農業莊園出現。起先是渤海國的率賓府和安州府[19],其中安州是日本海沿岸的重要商業城市,為當時的日本文學常提及,位於現摩闊崴附近。926年,遼國滅渤海國[20],邊疆區屬遼的傀儡國東丹和屬東京道五國部節度使,女真人向這裡遷徒。1113年,女真接管了這一地區,金國重建城市,速頻路統治這裡,在大烏蘇爾卡河沿岸建立城市、定居點和寺廟,在科克沙羅夫卡村建立了日神塔努的廟。1213年,在蒙金戰爭中蒙古占領了金的其中一個都城[21],一說金的皇帝將兒子送到了位於現今的紅亞爾定居點的城市。1213年到1246年,東夏統治着這裡。其中1231年,蒙古軍占領了東夏首都開原市;1233年,蒙軍占領延吉市。蒙古四次伐朝時滅了東夏,摧毀了城市,強令人民遷走成為蒙古貴族的奴隸。從此,封建國家消失,邊疆區內再次退回部落狀態,元曾名義上設立開元路和水達達路,惟統治薄弱[22]。這一地區成為異見者逃亡的目的地,日本的海盜和朝鮮的官員經常向邊疆區逃亡。明朝永樂七年(1409年)5月21日設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羈縻此地,在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廢棄,期間有部落向都司進貢。奴兒干都指揮使司1434年廢棄後,該地區為女真人統治,明朝的勢力已退居明長城遼東邊牆以里,無法到達此地。


清初清俄爭奪這一地區,1655年夏,奧努弗里·斯捷潘諾夫率軍進入這一地區。滿清在1689年與俄羅斯帝國訂立《尼布楚條約》,也是中國政府首次與西方國家簽訂的具有現代國際法水準的正式條約,確立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條具有主權性質邊界。外滿州主權進入中國主權範圍,屬吉林將軍三姓和寧古塔副都統轄區。1709年,三名法國傳教士為這一地區繪製了地圖;1787年,拉彼魯茲伯爵讓-弗朗索瓦·德·加洛對濱海邊疆區東部探索,繪製了捷爾尼灣的地圖。
咸豐十年(1860年),清政府與俄羅斯帝國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給俄國,其中包括今天的濱海邊疆區[23][24]。至此,中國失去對該地區的主權。 清朝於1689年與俄羅斯帝國訂立《尼布楚條約》,是中國首次與西方國家簽訂具現代國際法標準的條約,確立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條具有主權性質邊界,條約確定包括濱海邊疆區等外東北地區為中國主權範圍。1856年,濱海邊疆區與堪察加半島一起組成東西伯利亞沿海地區,阿穆爾州於1857年從堪察加州分離出來。濱海邊疆區根據1858年的《璦琿條約》和1860年《北京條約》被納入俄羅斯[25]。1860年11月14日俄羅斯與中國清朝政府簽署《中俄北京條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庫頁島以及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內的約40萬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從此中國失去這片東北地區對日本海的出海口。俄方1856年成立濱海邊疆州,1860年的管理範圍擴至《中俄北京條約》割讓地。到了1861年4月27日,沙俄政府正式頒布《俄國人和外國人向阿穆爾省和濱海省移民條例》,出台諸多優惠條件誘使更多「志願者」定居邊區[26],還強制一部分哥薩克和囚犯移民遠東。雖然由建制開始沙俄就一直有計劃地推進移民,效果未如其意;1858年到1914年間,共22,132戶遷入,其中70%來自烏克蘭,他們在南烏蘇里地區占移民的81.26%[18][27][28];據載1883—1891年間,從沙俄歐洲部分經海路公費、自費遷居南烏蘇里地區的移民,男女人口共計24,405人,合共在此地帶建立86個新定居點[29]。1868年,發生了蠻子戰爭。1880年,成立了符拉迪沃斯托克軍政省。1884年,設阿穆爾總督,管濱海邊疆區、阿穆爾河和外貝加爾湖地區以及庫頁島,庫頁島退出濱海邊疆區[30]。1888年,符拉迪沃斯托克軍政省回歸濱海邊疆區,民政移交符拉迪沃斯托克。
|
俄羅斯在遠東地位的進一步加強受到俄羅斯人口規模小和遠離帝國人口稠密地區的限制。為了將俄羅斯歐洲部分的旅行時間減少到2-3周,1891年5月開始建設西伯利亞大鐵路,連接車里雅賓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全長約7,000公里。1903年7月14日,帝國首都聖彼得堡與俄羅斯太平洋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和達里尼之間的定期通信通過鐵路建立,當時途經滿洲的中國東方鐵路投入永久運營。進入1900年代時,帝俄內輿情將接壤邊境的中國移民狀況,視作實質尖銳的問題,帝國首相斯托雷平1908年3月於國會就興建阿穆爾鐵路時發表演說時曾提及,帝國既遙遠嚴峻而又富饒的邊境土地,在與人口大國(即中國)為鄰之下不會持續荒蕪,俄人必須在外人滲入前加緊開發邊境[31]。1899年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東方學院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成立[32],也是東亞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1904年到1905年,在日俄戰爭期間,濱海邊疆區成為位於穆桑線上的俄羅斯軍隊的後方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還安置了俄羅斯軍隊的後方醫院和巡洋艦中隊的基地。1909年6月17日,根據《關於濱海邊疆區和薩哈林島行政重組的法律》,薩哈林和堪察加地區從濱海邊疆區分離出來。南烏蘇里地區分為3個區,尼科爾斯克-烏蘇里斯克區、伊曼區和奧爾金區。1914年2月26日,以尼古拉耶夫斯克市為中心的烏茨克區從濱海邊疆區轉移到薩哈林州。從1861年到1917年,有245,476名農民抵達濱海邊疆區,建立了342個村莊,到二月革命開始時,濱海邊疆區有307,332人[33]。
布爾什維克黨發動十月革命後,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3月15日至16日,協約國在倫敦召開會議討論帝國主義國家武裝干涉俄國內戰。8月1日,英軍從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陸。趁着戰亂,中國和朝鮮農民越過邊界定居邊疆區內或從事季節性工作,多在海參崴[34];其中多數朝鮮人支持共產黨,1920年清明節時節日軍槍殺了892名朝鮮共產黨人,風暴占領了波西耶特區和烏蘇里斯克區的朝鮮村莊[35]。1920年4月6日,歸屬遠東共和國。1921年5月26日,在布爾什維克的空缺中成立了阿穆爾河沿岸臨時政府。11月,白軍開始從符拉迪沃斯托克對哈巴羅夫斯克和阿努奇諾發動戰役,但以失敗告終。阿穆爾地方自治區「黑色緩衝區」一直存在到1922年10月25日,當時符拉迪沃斯托克被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在伊耶羅尼姆·烏博列維奇的指揮下占領。

1922年11月15日,遠東共和國併入俄羅斯聯邦,成為遠東地區,中心位於赤塔,1923年12月至哈巴羅夫斯克。1923年8月,劃分的阿穆爾省的領土成為濱海邊疆區的一部分。1926年1月4日,根據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法令,歸屬遠東邊疆區,其中包括9個區,聯合了76個區。被廢除的濱海邊疆區分為四個區,符拉迪沃斯托克區、尼古拉耶夫斯克區、薩哈林區和哈巴羅夫斯克區。到1920年代中期,濱海邊疆區的人口已達到600,000人,相當於所有遠東人口的44%[34]。1932年10月20日,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頒布了《關於遠東領土的新領土劃分和分區的法令》。作為遠東地區的一部分,形成了包括濱海邊疆區在內的四個地區,中心位於符拉迪沃斯托克市。1930年代,開始了農業的強制工業化和集體化。蘇聯西部和西伯利亞地區的居民遷移到遠東,其中既有自願移民也有古拉格中被強迫的囚犯[34]。與此同時斯大林主義領導人奉行種族和社會人口清洗政策,導致數以萬計的「不可靠」和「社會異類」的人被驅逐出境。1937-1938年,200,000名朝鮮人被強制流配到哈薩克斯坦和中亞,華人被強行驅逐出境。華人和朝鮮人從濱海邊疆區人口的全國構成中消失直到1980年代末。1938年夏,日本挑動偽滿在邊境上發動邊境衝突,戰鬥持續了兩周;蘇聯方960人陣亡,2,752人傷;日本方650人陣亡,約2,500人受傷[36][37]。同年10月20日,濱海邊疆區成立,包含濱海州和烏蘇里州,不久後兩州撤銷。1948年9月15日,蘇維埃港的城區和郊區劃歸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38][39]。
二戰後,濱海邊疆區不斷發展,出現了許多過去不曾出現的產業。蘇聯時期移民到這裡,使人口從從1959年的1,381,000人增加到1979年的1,978,000人,人口以城市人口為主[34]。1985年8月10日,發生了查日馬灣核泄漏事故。
Remove ads
地理
濱海邊疆區是俄羅斯最東南的地區,處於北緯42°到48°和東經130°到139°之間。西與中國黑龍江和吉林省接壤,南與朝鮮羅先直轄市接壤,北與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相連,東隔日本海與日本相望。濱海邊疆區面積為164,673平方公里,占全俄的0.96%、俄羅斯遠東地區的5.3%[40],是俄羅斯第23大的聯邦主體。南北約900公里,東西寬約280公里,跨430公里;邊界長約3,000公里,其中約一半是海岸線。最北端位於達格德河源,北緯48°28';最南端是圖們江口,北緯42°18';極西端在諾夫戈羅多夫卡河源,琿春市大盤嶺村東約1公里處,東經130°24';極東端金角,東經139°02'[41]。
邊疆區臨日本海,海緣上遍布海灣;大者有彼得大帝灣,其中有阿穆爾灣、烏蘇里灣、波西耶特灣、射手灣和沃斯托克灣;東沿有奧莉加灣和弗拉基米爾灣。濱海邊疆區的東部是錫霍特山脈,且幾乎分布全境[40],東側較陡峭而西側較平緩,流入烏蘇里江的支流較平緩,而流入日本海一側的河較湍急。最高山峰是阿尼克山,高1,933米,處於濱海邊疆區的北部,接近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西南部是烏蘇里平原和前漢凱斯基低地,海拔介於70到80米間。主要河流為烏蘇里江,最大湖泊為興凱湖。在濱海邊疆區一側的烏蘇里江上游的狹長平原,寬30、40公里到150公里,平原向東延伸成為1,500到1,700米高的高地[42]。較大的河還有大烏蘇爾卡河、馬利諾夫卡河和阿爾謝尼耶夫卡河,比金河流過邊疆區北部。地區森林覆蓋面積為60%,木材種類多樣[43]。濱海邊疆區的山地為褐色森林土壤,平原為褐色灰化土壤、褐色草原土壤和沖積土壤。邊疆區內百分之七十的土地面積被針葉林和混合的滿洲類型樹木所覆蓋。漢凱斯基低地和哈桑區多森林乾草原。湖泊有興凱湖、哈桑湖、克魯格洛耶湖、塔利米湖、多里采尼湖、小姆拉莫爾諾耶湖、澤爾卡利諾耶湖、瓦西科夫斯科耶湖和辛切尼湖等。
|
邊疆區採用 UTC+10 時區[44]。
濱海邊疆區的氣候是溫帶季風氣候。冬季乾燥寒冷,晴天多;春季長而涼爽,溫度變化大;夏季溫暖潮濕,降雨量大;秋季溫暖乾燥晴朗。夏季南風主導,冬季北風多。夏季降雨量大,颱風來襲,有時會破壞基礎設施。一月份平均溫度在零下27℃~零下12℃之間,七月份平均溫度在14℃~21℃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600毫米到900毫米[45]。
年均氣溫從錫霍特山脈北部的-1℃到納霍德卡附近和哈桑區的7℃不等,8月平均氣溫在17℃到22℃間。夏季最冷處在邊疆區東北部韃靼海峽沿岸,最熱處在錫霍特山脈的西側,波格拉尼奇內區和卡瓦列羅沃最高氣溫記錄是41℃。沿海地區1月均溫在-8℃到-14℃間,大陸地區1月均溫在-14℃到-23℃間。冬季最暖處在哈桑區南部和納霍德卡市附近,最冷處在中部和北部的山區。在磨坊村和紅軍區記錄過-48.8℃的低溫。年均降水量從550毫米到920毫米不等。冬季冷氣團下降到海中使沿海濕度低於內陸,夏季太平洋季風使沿海地區的濕度高於內陸。
無霜期150天到200天,不僅可種俄羅斯常見的植物,還可使水稻、大豆、葡萄和其他喜熱植物成熟。園林作物也可生長,當地的黃瓜、洋柿子、圓白菜和蘿蔔的個頭大於俄國西部地區的,水果有杏和葡萄。每年約有310天晴日,日照時長超過2,000小時。就年日照時長來說,海參崴2,140小時,波格拉尼奇內2,510小時,納霍德卡2,400小時;相比之下,莫斯科僅1,731小時。彼得大帝灣沿岸可供游泳從6月底到10月初,可帆船運動的日子每年超過250天。
達利涅戈爾斯克城區、卡瓦列羅沃區、奧莉加區和捷爾涅伊區全境屬極北地區,此外還有紅軍區的市級鎮東方鎮和村莊博古斯拉維茨、沃斯特列佐沃、遠庫特、伊茲瑪儀利哈、大理石村、羅希諾、深村、針葉林村和冰淇淋村。
Remove ads
約2,200到2,500種維管植物分布在邊疆區內,包含約250種樹木、灌木和超過三分之一的俄羅斯蕨類植物、數千種藻類和真菌、數百種苔蘚和600種地衣,屬東亞植物群系。森林占領土的79%[46][47],雲杉、雪松和闊葉林占據山脈的主要植被,在濱海邊疆區西南部,多黑冷杉闊葉林。在河谷中有水曲柳、春榆、胡桃楸等植物與藤本植物混交。高地的植物群系接近堪察加半島,有毛枝岳樺和偃松夾雜的灌木叢和生長有杜鵑的苔原。在山坡上分布着松、橡樹、東北杏和山杏的野生森林,河床上散落着柳、榿、楊和鑽天柳的森林。近年來人類活動使針葉林、落葉松、白樺、歐洲山楊、紫椴、蒙古櫟等成為優勢樹種,多次火災使橡樹林變為森林草原,在山谷的森林和廢棄農地上布滿草地和沼澤。自1991年以來,非法採伐珍貴樹種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森林造成了嚴重破壞。2014年,對中國的出口占木材出口總額的83%[48][49][50]。
邊疆區約有103種哺乳動物,其中陸生82種,鳥類483種,18種爬行動物,9種兩棲動物,淡水和海洋魚類377種,超過22,000種昆蟲。其中,有許多特有種和紅色名錄物種[51][52][53][54][55]。此外,還有許多外來的物種,如美洲河狸、美洲水鼬、麝鼠、歐洲野兔和白蟻等[56][57]。濱海邊疆區還棲息着許多商業魚類,例如達氏鰉、施氏鱘、太平洋鯡魚、沙丁魚、日本鯷、哲羅鮭、大馬哈魚、粉紅鮭、胡瓜魚科、歐洲鯉、鰱魚、草魚、紅鰭鮊、鱤魚、花鯰、大頭鱈、細身寬突鱈、黃線狹鱈、江鱈、鱖魚、白梭吻鱸、白帶魚、金槍魚屬、白腹鯖、烏鱧、大比目魚、糙黃蓋鰈、秋刀魚、鯔魚、鮻、紅鱸魚、遠東多線魚和黃鮟鱇等。小龍蝦、螃蟹、蝦、魷魚、海參、海膽、牡蠣和扇貝生活在大陸架淺水區。8種鰩和12種鯊魚也分布在邊疆區的海域內。偷獵和伐木大幅減少了稀有物種的數量,獵殺東北虎和東北豹屬犯罪,還有人向中國和其他亞太國家走私熊膽[58]。
Remove ads
行政
邊疆區立法議會是邊疆區的立法機關,一院制,基於混合制選舉,由40名議員組成,任期5年。
1995年1月25日,濱海邊疆區杜馬第一次會議召開。1995年1月的補選之後,杜馬獲得了舉行會議和做出決定的權力。1995年1月至6月,第一屆杜馬主席職務由伊戈爾·列別丁涅茨擔任;1995年7月至1996年12月由弗拉基米爾·韋德爾尼科夫擔任;1996年12月至1997年12月由尼古拉·李維諾夫擔任。舉行了46次會議,通過了110項法律和742項決議,涉及地區重要問題。邊疆區的基本文件是《濱海邊疆區憲章》。還通過了許多有社會意義的法律,其中包括《濱海邊疆區勞動保護法》和《初級職業教育機構青少年的社會康復法》。
自1997年起謝爾蓋·杜德尼克擔任杜馬第二屆會議主席,自2000年起由謝爾蓋·熱科夫擔任。杜馬召開了71次會議,通過了241項法律和近1,300項決議,包括經濟發展、企業重組和支持農民。第二屆杜馬會議通過的重要法律包括《簡化乙醇和酒精產品流通法》、《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合金的廢料和廢物的回收、儲存和運輸程序法》 、《濱海邊疆區地方自然壟斷法》、《食品批發市場法》、《濱海邊疆區發展預算法》和《企業預審重組法》等。
2001年7月,邊疆區杜馬更名為立法會議。8月28日,決定12月9日舉辦第三屆立法議會選舉。在單一代表選區共選出39名代表,選舉委員會劃定了新的選區邊界,而代表拒絕。從這屆開始增加了選舉押金。第三屆立法會議代表選舉分兩階段;2001年12月的選出了18名代表,且選民投票率不足有效選舉人數,即25%,使這18名代表沒有投票權;議會直到2002年6月21日才開始工作。這屆議會的重要工作是實施地方政府改革。謝爾蓋·索普丘克在立法會議召開期間擔任主席,通過了近400項法律和1,623項決議。
2006年10月8日統一選舉日選出了第四屆立法議會代表,10個黨參選,而有4個黨跨越了障礙[b],其中統俄黨13席、俄共3席、退休者黨和自由與民主黨各2席,而 ЛДПР、生活黨、祖國黨、蘋果黨、俄羅斯愛國者和民意黨未能越過障礙[59]。第四屆立法議會是濱海邊疆區立法議會首次以混合原則組成的議會。2006年10月,從政黨名單[c]中選出20名代表,從單一代表選區選出20名代表。為了準備2012年9月舉行的 APEC 峰會,議會批准了2008-2011年「符拉迪沃斯托克發展成為亞太地區國際合作中心」的區域目標計劃並監測實施情況。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最重要的法律之一是《關於到2025年濱海邊疆區社會和經濟發展戰略的法律》,法律確定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目標和優先方向。第四次立法會議通過的法律中,大約有40%是社會性的。維克多·戈爾恰科夫在立法會議召開期間擔任主席。這屆議會通過了861項法律和2,632項決議。
2011年12月4日統一投票日選舉出了第五屆立法會議代表,4個政黨參與選舉,選出統俄黨22席、俄共7席、ЛДПР 和公正俄羅斯各4席,蘋果黨被拒絕登記[60][61]。2011年12月16日,第五屆立法會第一次會議舉行。在2012年議會通過了一系列法律,允許在濱海邊疆區設立的投資者企業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其中包括對某些類別的組織制定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的地區法律,並允許抵免地區預算,還通過了組織財產稅法。副團的積極工作使得通過了一系列旨在支持家庭和兒童的文件。還在邊疆區建立了地區孕產中心。2013年4月,濱海邊疆區代表將「濱海邊疆區勞動退伍軍人」榮譽稱號合法化,並為其持有者制定了社會支持措施。2014年5月,副總隊、行政部門和市政府聯合開展地方政府體制改革。葉夫根尼·奧韋奇金和維克多·戈爾恰科夫擔任議會主席。代表們通過了近900項法律和2,632項決議。
2016年9月18日統一投票日選出第六屆邊疆區立法會議代表,6個黨參加競選,其中5個黨有議員,其中統俄黨25席、俄共8席、ЛДПР 5席,另有公正俄羅斯和退休者黨各1席,蘋果黨沒有越過選舉障礙[62]。由俄羅斯共產黨立法會議主席亞歷山大·羅里克領導的第六屆地區議會是關鍵社會經濟進程的積極參與者。第六次議會的主要指導方針是提高濱海邊疆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實施國家項目和俄羅斯總統五月法令中規定的關鍵方向。這些法律旨在提高對有子女的家庭和大家庭、職業學校學生、小學生、孤兒、老一代、「戰爭兒童」、退休前年齡的人、受騙股東、退伍軍人和殘疾戰鬥人員的社會支持水平等一批其他類別的居民地區,吸引和留住醫務人員和教師。濱海邊疆區立法會議成立25年以來,共通過了3000多部法律,其中第六次會議通過了700多部法律。每一項法案的背後都是為了邊疆區居民的利益而進行的認真而艱苦的工作。
Remove ads
濱海邊疆區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下轄12個城市區(俄語:Городской округ)和22個市政區(俄語:Муниципальный район);市政區下設鎮(俄語:Городское поселение)和鄉(俄語:Сельское поселение);城市區、鎮和鄉之下設市(俄語:Город)、社區(俄語:Посёлок)和村(俄語:Село)。
Remove ads
經濟
邊疆區內納稅最多的公司是阿爾謝尼耶夫Н·И·薩茲金進步航空公司、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公司、東方港公司、硼礦業化學公司、遠東星工廠、零售 ДНС 公司、遠東發電公司、遠多種金屬 ГМК 公司、優航 ГК 公司、盧切戈爾斯克燃料和能源綜合體公司、納霍德卡活躍海洋漁業基地公司、納霍德卡海貿港公司、ННК-濱海石油產品公司、俄羅斯-納霍德卡石油產品公司、濱海煤業公司、濱海邊疆區航運公司和西門子金融有限責任公司[65]。大宗股份持有者是俄羅斯水電集團、俄羅斯石油、МДМ 公司、聯盟集團和阿爾法集團。庫茲巴斯露天煤礦和耶弗拉茲公司分別擁有東方港和納霍德卡港,邊疆區內最大的兩個港口。穆薩·巴扎耶夫的聯盟集團在2001年夏與政府簽署合約,為邊疆區提供住房和公共服務,還擁有濱海石油公司的控股權。2001年8月至9月,俄羅斯石油公司從外國投資者手中收購了該地區最古老的木材工業企業濱海森林公司33.4%的股份。2002年11月,濱海煤業公司26%的投票權股份被俄羅斯石油公司和油氣銀行的聯盟公司俄羅斯煤炭公司購買。在邊疆區內,子公司俄羅斯-納霍德卡石油產品公司代理俄羅斯石油公司的業務。МДМ 集團有波西耶特貿易港公司49%的股份,控制着遠方能源30%的股份。МДМ 集團的成員西伯利亞煤炭能源公司代表當選為濱海煤業的董事會成員,並控制了60%的股份。
截至2018年,邊疆區共有5座大型火力發電廠、3座小型熱電聯產廠以及74座小型柴油發電廠,總裝機容量2,777.8兆瓦,發電量106.37億千瓦時[66]。2017年用電量131.24億千瓦時,最大負荷為2,311兆瓦。邊疆區電力能源供不應求,阿穆爾州的電力通過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賣給邊疆區。截至2017年,電力消費結構以居民29.3%、交通和通信12.9%為主,最大的電力消耗者是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斯帕斯克水泥股份公司和遠方石油有限責任公司,分別消消耗了12.14億千瓦時、2.95億千瓦時和1.65億千瓦時。俄羅斯水電集團的子公司遠東能源公司負責供電[66]。3座小型熱電聯產廠全部位於島上,俄羅斯島總容量49.8兆瓦,還有74座柴油發電廠供應分散能源供應區,總容量21.5兆瓦。
濱海國家區域能源廠位於波扎爾斯基區盧切戈爾斯克村,是邊疆區最大的發電廠和遠東地區最強大的火力發電廠。這個蒸汽輪機發電廠使用當地盧切戈爾斯克露天礦的褐煤作為燃料,形成單一的技術綜合體。渦輪機組於1974年至1990年投入運行。裝機電力1,467兆瓦,火力237十億卡/小時。2017年實際發電量53.825億千瓦時,約是邊疆區發電量的一半。電站設備有九台汽輪機組,一台容量215兆瓦,四台容量210兆瓦,兩台容量110兆瓦,兩台容量96兆瓦,還有鍋爐組9台。歸西伯利亞發電公司的子公司濱海區域能源站公司所有[67]。
符拉迪沃斯托克第二熱電廠位於符拉迪沃斯托克。汽輪機熱電聯產發電廠主要使天然氣作燃料,兼使炭。渦輪機組於1970年至1984年投入運行。裝機電力497兆瓦,火力1,051十億卡/小時。2017年實際發電量19.71億千瓦時。電站設備包括六台渦輪機組,容量各不相同,分別是109百萬瓦、105百萬瓦、98百萬瓦、80百萬瓦、55百萬瓦、50百萬瓦,還有鍋爐14台。有計劃對電站進行現代化改造,更換3台渦輪機組並重建8台鍋爐機組,預計於2025年完成。熱電廠歸俄羅斯水電集團的子公司遠東發電公司所有[68]。
阿爾喬姆熱電廠原名阿爾喬姆基洛夫國家區域能源廠,位於阿爾喬姆。蒸汽輪機熱電聯產廠使硬煤和褐煤作燃料。目前運行的渦輪機組於1967年至2004年投入運行。裝機電力400兆瓦,火力297十億卡/小時。2017年實際發電量21.77億千瓦時。有四台渦輪機組,每台容量為100兆瓦,還有鍋爐組8台。設備已嚴重損壞,計劃2026年建成阿爾喬姆第二熱電廠,屆時阿爾喬姆熱電廠將拆除。歸遠東發電公司所有[69]。
游擊隊城國家區域能源廠位於游擊隊城。蒸汽輪機發電廠使用煤炭作為燃料。目前運行的渦輪機組於1958年至2010年投入運行,電站裝機電力203兆瓦,火力160十億卡/小時。2017年實際發電量9.94億千瓦時。設備包括三台渦輪機組,容量分別為82兆瓦、80兆瓦和41兆瓦,還有5台鍋爐組。歸遠東發電公司所有[70]。
東方熱電廠位於符拉迪沃斯托克。燃氣輪機熱電聯產機組於2018年投入運行。裝機電力139.5兆瓦,火力432十億卡/小時。電站設備包括三台渦輪機組,容量46.5兆瓦,還有三座回收鍋爐、三座熱水鍋爐和兩座蒸汽鍋爐。由俄羅斯水電集團的子公司遠東發電公司所有[71][72]。
在俄羅斯島上有三座燃氣輪機小型熱電聯產機組,總裝機容量49.8兆瓦,熱容量163.6十億卡/小時。中心小型熱電廠,裝機容量33百萬瓦,火力123.3十億卡每時,有5台渦輪機組,每台6.6百萬瓦,於2012年到2014年投入運行。大洋小型熱電廠,裝機容量13.2百萬瓦,火力29.5十億卡每時,有2台渦輪機組,每台6.6百萬瓦,於2014年投入運行。北部小型熱電廠裝機容量3.6百萬瓦,火力10.8十億卡每時,有2台渦輪機組,每台1.8百萬瓦,於2012年到2017年間運行。2017年小型熱電聯產實際發電量9,660萬千瓦時,由遠東能源管理公司所有。
柴油發電廠為未連接到統一能源系統的分散能源供應區的小型定居點提供電力。總共有74座柴油發電廠在運營,總容量21.5兆瓦,2017年發電量1,490萬千瓦時。絕大部分是市政所有。大多數柴油發電廠位於紅軍區、捷爾涅伊區和楚古耶夫區。
邊疆區電力系統是俄羅斯統一能源系統的一部分,也是東方聯合能源系統的一部分,位於 АО «СО ЕЭС» 分支機構的運營區內。通過1條500kV架空線、3條220kV架空線、1條110kV架空線與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電力系統相連。截至2017年,濱海邊疆區35kV及以上電壓輸電線路總長度為8,756公里,其中500kV架空線1,071公里,220kV架空線2,335公里,110kV架空線線路3,185 公里,35kV架空線路2,165公里。220和500kV電壓的電網由 ПАО «ФСК ЕЭС» 運營,110kV及以下電壓的電網由遠東配電網公司以及市和部門電網組織運營[66]。
濱海邊疆區的供熱由800多個不同來源提供,總熱容量9.106,0萬億卡每時。大型火電廠和小型熱電聯產公司、遠東發電股份公司鍋爐房以及大量市政和部門鍋爐房占據了熱容量的大部分,超過6萬億卡每時。2017年熱能供應量825.2萬大卡,其中大型火電廠375萬大卡,小型熱電聯產16.5萬大卡,遠東發電股份公司鍋爐房140.9萬大卡,其他鍋爐房292.8萬大卡[66]。
Remove ads
2003年8月,МТС 通過購買了濱海電信一半股份進入了遠東市場;聯繫投資的子公司遠方聯絡在2004年初擁有了一半股份,之後出售給了 МТС。Мегафон 有遠東地區的許可證。2008年秋,Билайн 開始商業運行 3G 網絡,在2011年從韓資手中購買了新手機公司。2011年4月1日,俄羅斯電信公司從三角旗通信中收購了阿科斯公司。
邊疆區對外貿易額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其他地區。2014年,這些地區占濱海邊疆區對外貿易額的89.5%[73]。2000年到2014年,外國在濱海邊疆區對外貿易中的份額呈下降趨勢,從33.2%下降到10.4%[73]。2014年對邊疆區外貿易額達129億美元,相比之下2000年為14億美元;其中出口52.649億美元,進口76.465億美元[73]。主要外貿夥伴是中國、韓國和日本,分別占外貿額的49%、21%和10%[74]。出口相對進口占絕對優勢,2014年,邊境外的出口額達12.944億美元,而進口額僅為5500萬美元[73]。2019年上半年,邊疆區共有2,568家企業參與對外貿易,其中進口商2,104家,出口商615家。外貿活動數量上邊疆區在聯邦主體中排第四。與2018年上半年相比,進口商數量減少了5%,出口商數量減少了1.9%[75]。
邊疆區內發掘了儲量大的稀有礦,在遠東地區內採礦業最為發達,全俄92%的螢石、64%的鎢精礦、幾乎100%的硼產品、73.6%的鉛精礦、8.4%的精煉鉛和18.2%的錫在這一區域內產出。探明煤礦近100處,預測總儲量達24億噸。產量較大的有比金煤礦、巴甫洛夫煤礦、什科托夫煤礦、阿爾喬姆煤礦、游擊隊城煤礦和綏芬煤礦,前四者產褐煤,後兩者產煙煤。許多煤礦水文地質條件複雜,煤層厚度小,含水量高,開採困難而昂貴。70%的煤礦適於露天開採。
有色金屬礦藏豐富。已知約30處錫礦床,主要分布在卡瓦列羅沃區、達利涅戈爾斯克區和紅軍區,還有約15個含有鋅、鉛、銅、銀、鉍、銦和稀土金屬的多金屬礦床在這一地區。紅軍區和波扎爾斯基區有多個鎢礦床,其中還含有銅、銀、金、鉍和其他有利可圖的金屬。錫霍特山脈北部還發掘有銀礦床。50餘個金礦分布在邊疆區的南北,邊疆區內約60%的金儲量在河谷沿岸的砂礦中。達利涅戈爾斯克區有全俄最大的硼礦床,是硅藻土礦,其中含硼,露天開採,可以供加工廠使用至少50年。螢石分布在霍羅利區的揚升礦和邊界礦,其中還含有稀有金屬。日本海大陸架上分布着磷礦床。
硼採礦和化學公司是一家大型採礦和化工企業,經營達利涅戈爾斯克硼硅酸鹽礦床和矽卡岩多金屬礦床。雅羅斯拉夫爾 ГОК 公司經營揚升礦和邊界礦兩個螢石礦。濱海 ГОК 公司和萊蒙托夫 ГРК 公司聯手開發矽卡岩白鎢礦礦床東方二號礦和萊蒙托夫礦。水晶 ГРК 公司在卡瓦列羅沃村村開採火花錫礦。邊疆區內還有褐煤、硬煤和建築材料開採,利於地下礦泉和海泥建立療養院和醫院綜合體,其中較有名者是全俄最大的什馬科夫療養院和醫院綜合體。除此之外,還有少量地開採砂金、沸石、膨潤土和其他礦物。最近還新開發了一個原生金銀礦床。
生產結構以價值計,傳統上以褐煤和硬煤為主,占47%;有色和稀有金屬占21%和非金屬占14%。貴金屬的產量不超過10%,普通礦物的產量不超過3%。
有可能發現傳統礦產資源和新礦產資源的工業礦床,可以創建大型採礦企業。在傳統礦產中,萊蒙托夫礦群中尋找豐富的矽卡岩白鎢礦礦床和濱海邊疆區探險灣尋找優質藥用泥漿具有廣闊的前景。在尋找新的貴金屬金和銀及工業礦藏方面有着特別有利的前景。在濱海邊疆區的新礦產資源中,有潛力發現俄羅斯目前嚴重短缺的銻、汞、錳、重晶石、高嶺土和用於玻璃生產的優質石英岩礦藏。近年來,在邊疆區內尋找寶石礦,在基岩中尋找鑽石和砂礦中探測剛玉,揚升礦中的藍寶石。阿爾昌火山附近有一個尚未勘探的彩虹高貴蛋白石礦床。1999年到2000年間,重新評估了邊疆區陸上和日本海大陸架的石油和天然氣前景,不同估計在一千萬噸到1.5億噸間。已探明的鍺礦儲量居世界領先地位之一,但尚未開發。蛭石、石墨、滑石和其他礦物的礦藏也有待開發。山區河的水電開發潛力巨大。
邊疆區內多達80%的面積被各種森林覆蓋,針葉林、闊葉林、小葉樹和灌木較多。森林面積1,230萬公頃,木材總儲量17.5億立方米。第三類森林約占森林面積的60%,可採伐的森林約占75%。年採伐量1,000萬立方米。採伐量在空間上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區採伐量大於可持續採伐量,而在另一些人跡罕至的地方完全沒有採伐。森林中還產出松子、五味子和人參。植物區系中有高等植物兩千多種,其中樹木約250種。濱海邊疆區分布着針葉林和亞熱帶森林。冬季有低至-20℃~-30℃的霜凍,山區有時低至-50℃,夏季有30℃的高溫,有些地方高達+40℃。邊疆區位於針葉林帶的最南端和亞熱帶林的最北端,動植物的豐富性、地貌的多樣性、南部溫暖的海洋、礦泉水源的存在,使發展旅遊業前景明朗。
平均生活費用逐年增加,2007年第三季度為4,975盧布,2008年第四季度到了6,071盧布;就職業上看,2007年度,工人5,321盧布,養老金領取者3,968盧布,兒童4,810盧布。2007年1月至10月濱海邊疆區居民人均現金收入為9,954盧布,是生活水平的2.3倍,2008年為12,808盧布,2009年為15,140盧布[76]。2007 年平均月薪為11,840盧布。與此同時,濱海邊疆區19%的人口收入低於溫飽水平[77]。
人口
濱海邊疆區在2021年人口為1,877,844人[78]。
民族構成分外來民族和原住民,2010年時分別占99%和1%。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結果,來自中國(12,087人)、烏茲別克斯坦(4,281人)、越南(1,225人)和其他國家的24,704名外國人住在濱海邊疆區[79]。根據一些研究人員的說法,實際人數要高出幾倍[80]。當地人口的減少,加上中國人口的快速增長,引起了許多專家對濱海邊疆區未來的擔憂。
普查顯示,城市化率最初快速上升,而近40年來維持不變。

邊疆區的城市分布不均,多分布在西南部。
俄羅斯的大多數宗教在邊疆區內存在。最大的宗派是俄羅斯正教會,信仰正教的還有俄羅斯正教會海外分會的教區。邊疆區正教人口比例僅26.6%,低於全俄平均水平的41%[88]。其他宗教有舊禮儀派、天主教、新教、伊斯蘭教和佛教;邪教有奎師那邪教[89]、耶和華見證人和摩門教。新教在邊疆區內影響較大,雖教區居民少,但2010年邊疆區內有178個新教社區,而正教社區僅89個[90]。羅曼·尼古拉耶維奇·倫金認定,邊疆區是非正教地區,自認為非正教徒的居民高於全俄平均水平的6.7%[91]。無神論者占35%,是全俄最高的[88]。全俄正教會濱海邊疆區分會下轄符拉迪沃斯托克教區、阿爾謝尼耶夫教區和納霍德卡教區。新教中較有影響者有濱海邊疆區福音派基督教浸信會協會、濱海邊疆區福音派基督徒傳教會協會和東北福音派基督徒教會聯合會。
教育
邊疆區有10所高等教育機構和15所高等教育分支機構[92]。截至2016年6月5日,許可證無效的大學以粉紅色標記。其中較為著名的是遠東聯邦大學。
註釋
- Южное побережье: Хасан ~ Преображение, Барабаш, Партизанск и Лазо. Восточное побережье: Ольга ~ Золотой, Богополь и частично Кавалерово. Южный Сихотэ-Алинь: от Приморской до Самарки и частично Кавалерово. Приханкайская равнина: от Полтавки и Уссурийска до Свиягино. Уссурийская низменность: Кировский, Лесозаводск, Дальнереченск. Центральный Сихотэ-Алинь: от Малиново и Рощино до Агзу.
- 西方舉行普選的國家要求被選舉人或政黨得票高於一個固定數值才有當選的機會,這個數值稱為百分比障礙(процентный барьер)。例如第四屆邊疆區立法議會的百分比障礙是7%。
- 可通過選民選出政黨和在選區內選候選人的方式選出議員,根據政黨得票比例分配不從選區中選出的那些議員席次。
- В мае 2022 года из фракции КПРФ были исключены два депутата (Геннадий Шульга и Леонид Васюкевич), выступившие против «спецоперации» на Украине.
- 行政中心不在轄區內
- 行政中心不在轄區內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