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普 (物理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普 (物理学家)
Remove ads

王普(1902年9月9日—1969年1月5日),字貫三,山東沂水人,中國近代物理學家,因發現緩發中子英語Delayed_neutron、創建山東大學物理系而著稱,被認為是中國核物理學的先驅人物。[1][2]

Thumb
1920年代就讀於北京大學物理系的王普

1928年,王普自北京大學物理學畢業,1928-1929年在上海的中央研究院的地質所和物理所擔任助理研究員,1929年-1930年轉任山東省教育廳督學。1930年,他進入國立青島大學物理系任教。1935年,王普作為公費生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並在威廉皇帝學會化學研究所研究核物理學。1938年博士畢業後,他前往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擔任客座研究員。1939年-1946年,王普任教於輔仁大學,並在山東大學復校後返回擔任物理系主任、代教務長。1947年-1950年,他到美國國家標準局擔任輻射物理學研究員,1950年-1951年任杜克大學訪問教授,1951年-1956年任范德堡大學副教授(期間兼任通用汽車學院英語Kettering_University教授)。因不滿麥卡錫主義風潮,他假借學術會議名義繞道蘇聯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王普擔任山東大學物理系教授、山東省政協常委與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1957年後,王普身患高血壓心臟病,長期療養。文革爆發後,王普因屢遭迫害,於1969年跳樓自殺,時年67歲。[1][2][3]

Remove ads

人物生平

Thumb
山東大學中心校區的王普塑像

1902年9月9日,王普出生於山東省沂水縣南鄉(今屬沂南縣依汶鎮東貫頭村)的知識分子家庭,其父王西琪為晚清廩生,曾任山東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學監。1910年後,王普到聊城縣上小學,並於1922年畢業於山東省立第二中學。同年,王普考入北京大學預科,並在兩年後升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1928年,王普獲得學士學位。同年秋天,王普的老師丁西林介紹他到中研院工作,王普自此成為中研院物理所(丁西林任所長)與中研院地質所李四光任所長)的助理研究員。1929年,王普回到山東,在濟南擔任山東省教育廳督學。[4][5]

1930年,王普接受聘請,參與創辦國立青島大學物理系,成為日後山東大學物理系的創辦人。1935年秋,王普懷着「科學救國」的願望,考取山東省公費生,前往德國柏林大學留學,後隨導師K.菲利浦在威廉皇帝學會化學研究所研究核物理學,成為繼王淦昌之後第二位到此學習的中國人。1938年,王普獲得科學博士學位,並在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資助下轉赴美國,擔任一年的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仍從事核物理學研究。期間,他與R. B. Roberts義大利語Richard Brooke Roberts、R. C. Meyer等人首度發現了緩發中子英語Delayed_neutron[6][7][8][9]。1939年秋,王普來到北京,受聘為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的教授。1945年-1946年,王普兼任北平臨時大學北大分校物理系主任。1946年國立山東大學在青島復校後,王普回到山東大學擔任物理系主任,一度代理過教務長[4][5]

後來,由於青島高校的教學條件與科研條件發生暫時困難,王普於1947年秋前往美國國家標準局,擔任輻射物理學研究員,研究X射線物理學與核物理學。1950年-1951年,他擔任杜克大學訪問教授。1951年-1956年8月,他擔任范德比爾特大學副教授,期間兼任通用汽車學院英語Kettering_University教授。擔任教授期間,王普專注於使用核乳膠英語Nuclear emulsion方法研究高能粒子[4][5]

麥卡錫主義風潮影響,許多在美國的中國人遭受迫害,王普也因此於1950年代轉往大學教書。心懷祖國的王普與郭貽誠等留在中國大陸的親友保持通信往來,並屢次表示要設法回國。而在1956年8月,王普假借參與歐洲某學術會議的名義,在中國駐荷蘭代辦處的幫助下,繞道蘇聯回國,受到高教部司長李雲揚、山東大學校長晁哲甫中科院物理所所長錢三強等人的接待與歡迎。基於其本人的意願,王普重返山東大學,擔任山東大學科學研究委員會副主任[10]與物理系教授。同時,他還兼任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第一、二屆山東省政協常委,山東省物理協會理事、青島市科協副主席等職務。[4][5][2]

1957年大鳴大放中,王普與劉洪賓聯合數十名山東大學教授,打算為批判「黨天下」的儲安平發聲援電報,但王普的好友束星北反對這種做法,認為太過大膽,王普雖感不悅,但也聽從了他的建議。[10]

反右運動後,王普身患高血壓心臟病,長期在青島等地療養。文化大革命爆發後,王普更是遭過數次抄家,導致他的近千張照片(包括其與愛因斯坦等著名物理學家的合影)被銷毀,自存的大部分著述遺失。1968年秋冬之際,王普被隔離審查。1969年1月15日,不堪迫害的王普跳樓自殺,時年67歲。1979年4月7日,山東大學為王普舉辦追悼會[4][5][2]

據山東大學教授、王普的學生孫文廣回憶,領導曾要求王普在反右運動中批判束星北,但王普僅對束星北的物理研究作批評。其後,對現狀不滿的王普時常發牢騷,因患病轉入療養院才逃過一劫。文革爆發後,王普於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被揪回山東大學批鬥,甚至被扣上「攻擊革命樣板戲唱腔像狼嚎」的罪名,被關入「黑監獄」隔離審查,飽受折磨。王普在關押處(山東大學物理樓)自殺身亡後,還有人貼大字報,罵他死有餘辜。[11][12]

儘管王普是中國近代的核物理學先驅,但他的成就與事跡並不廣為人知。根據魯任的說法,在2009年,專門評介王普的文章不足十篇,這其中還包括大學校史資料、縣誌與同事回憶文章。[5]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王普是家中的獨子,他還有兩個妹妹。1922年,王普在父母的包辦下與一位比他年長的女子成婚,生有一女。1928年夏,剛從北大畢業的王普又在北京自由結婚,對象則是來自莆田的前清官吏之女、18歲的林舒志。由於王普熱愛故鄉,因而他子女的名字均以「沂」為字輩。王普有五女一子,已知的包括王沂坦、王沂明、王沂華、王沂青、王沂光(獨子)。[13][14]

據王普的親友回憶,王普為人狷介耿直,且一心痴迷於物理研究,是不關心時事、不擅於處理人際關係的學者。丁西林曾勸告王普「你回山東就毀了!」,但王普還是憑藉自己的偏好,定居氣候濕潤的青島,並堅持返回山東大學教書。而與他同一代的王淦昌等人則因參與兩彈一星項目而功成名就。[5]

與伽莫夫的交往

Thumb
王普翻譯的《物理世界奇遇記

1939年王普在卡內基科學研究所擔任客座研究員的時候,著名物理學家喬治·伽莫夫亦擔任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地磁部高電壓實驗室的理論顧問。二人作為同事,私下經常互相來往。王普因此對高電壓裝置有所了解,並發表文章《核子物理與高電壓》,具體分析了西方各國的高電壓裝置,並呼籲中國物理界應當立刻撥款建設高電壓裝置,以促進核物理研究。[15]

1939年,伽莫夫邀請王普將他去年撰寫的科普小說《Mr Tompkins in Wonderland》翻譯成中文,並在王普回國後給他寄去後續故事。王普因而成為最早將《物理世界奇遇記》翻譯成中文的人。1939年-1940年,王普將「Mr Tompkins in Wonderland」譯作「老朱夢遊幻境」,並將三章譯文發表在中國科學社主編的《科學》雜誌上。之後,王普接受《科學》雜誌主編劉咸的提議,將九章譯文整理成一本小書,名謂《老朱夢遊物理世界》。該書於1942年出版,並附有伽莫夫撰寫的中譯版序言。相較後來的譯本,王普的譯文採用歸化策略,具有半白半文的特點,且內容也不與1940年代的原著完全相符。根據王普在書中的說法,有些內容是他接受伽莫夫提議修改的,而他將主角人名「Tompkins」翻譯成「朱琴欣」則是依照伽莫夫妻子的建議。[15]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