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琿春縣抗日游擊總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琿春縣抗日游擊總隊,亦稱琿春縣抗日游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琿春縣委合併琿春各區游擊隊和救國軍成立的一支武裝隊伍,1934年被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獨立師第四團。

歷史

1931年初,時任中共東滿特委軍事委員會書記楊林來到琿春縣指導建立抗日游擊隊[1]:123。同年12月,琿春縣委軍事部長申春大荒溝組建「軍事準備委員會」,後成立了一支15人的別動隊。姜錫煥任隊長,方鐵山任政委[2]:356[3]:41-42。1932年7月,大荒溝別動隊與來自救國軍的一支武裝隊聯合成立大荒溝游擊隊(亦稱嶺北游擊隊)。隊員人數擴大至30人,姜錫煥任隊長,朴斗南任政委[4]:166[5]:235

1932年3月,中共琿春縣委在煙筒砬子西溝成立另一支20餘人的突擊隊,姜一武任隊長。這支突擊隊先後襲擊東阿拉警察分隊和朝鮮慶源警察所,奪取了5支槍。此後,突擊隊又襲擊敬信鄉玉泉監獄,繳獲10餘支槍,並釋放了監獄裡的革命者。1932年6月,煙筒砬子區游擊隊(亦稱嶺南游擊隊)在突擊隊的基礎上成立。隊員人數擴大至30人,姜一武任隊長,林青任政委。[5]:235[6]:39

嶺南、嶺北兩支游擊隊成立後在野針鋒伏擊了日軍討伐隊,擊斃10餘人,繳獲7支槍,後又襲擊了張六溝日本人牧場繳獲160頭牛。1932年9月,游擊隊配合救國軍攻打了琿春縣城。同年10月,王玉振率救國軍投降日軍。其十三團連長孔憲琛率16人加入游擊隊。同年11月,中共琿春縣委將嶺南、嶺北兩支游擊隊合併成琿春縣反日游擊隊,下設兩個大隊。大荒溝大隊由孔憲琛任隊長,尹錫元任政委,設有兩個中隊。煙筒砬子區游擊大隊由林青任隊長,崔斗星任政委,也設有兩個中隊。1933年2月,救國軍吳義成部30多人加入琿春縣反日游擊隊,游擊隊規模擴大至120人,約100支槍。同年3月,游擊隊改編為琿春縣游擊總隊。孔憲琛任總隊長,朴泰益任政委。[5]:235[6]:39[2]:357

1933年12月3日,中共滿洲省委致信東滿黨團特委和游擊隊,提出以延吉汪清、和龍、琿春四縣游擊隊為基礎合併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1934年3月,中共東滿特委在延吉縣三道灣抗日游擊根據地召開特委和游擊隊幹部會議,貫徹中共中央和中共滿洲省委精神,正式建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下設4個團。琿春縣游擊總隊被改編為第四團。何德潤任團長,金弦任政委。[6]:74-75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