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米哈伊爾·馬特科夫斯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米哈伊爾·阿列克謝耶維奇·馬特科夫斯基(俄語:Михаил Алексеевич Матковский;1903年10月14日—1968年)是一名白俄人物、滿洲帝國俄羅斯人移民局的成員和俄羅斯法西斯黨的創始人。
Remove ads
生平
馬特科夫斯基於1903年出生在聖彼得堡,他的父親叫做阿列克謝·馬特科夫斯基,是俄羅斯帝國陸軍和俄國白軍的一名將領。1917年,他加入了聖彼得堡的學生軍訓團。1918年至1920年間,他就讀於鄂木斯克的西伯利亞軍校,後在1921年從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學生軍訓團中畢業,並作為志願兵入伍,擔當白軍隊伍里的一名士官長。1920年6月8日,他的父親被布爾什維克擊殺,他遂與母親和兩個兄弟移居到哈爾濱。1926年至1932年間,他在哈爾濱法政大學進修經濟課程。他還曾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並於1928年畢業。
學業結束後,馬特科夫斯基在中國的技術學校中任過教,在建築工地當過工程師,還當過東清鐵路俄羅斯管理部門的負責人。他當時還是滿洲帝國俄羅斯人移民局的活躍成員,擔任該辦事處第三部門(登錄部)的主任。
1945年蘇聯紅軍占領中國東北,大部分俄羅斯人移民局的工作人員逃離了哈爾濱。馬特科夫斯基卻留下了來與蘇聯當局合作,並把日軍主要的軍事行動傳給了蘇軍。[1].1946年,他作為證人出席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同年,他被蘇聯逮捕,並以開展反蘇活動為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25年,後減刑至12年。1958年,馬特科夫斯基出獄並獲得平反。
獲釋後,他居住在哈巴羅夫斯克,並繼續與克格勃合作。他還在當地的工業和食品辦事處找到了一份工作。1964年,他移居到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馬戈村,並就職於「Экспортлесе」公司。
馬特科夫斯基逝世於1968年,死因是肝細胞癌。
Remove ads
家庭
馬特科夫斯基有過兩次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是阿格里皮娜·格奧爾基耶夫娜·斯米爾諾娃,兩人於1930年結婚,並育有一女,名叫塔季揚娜(1930年出生)。
1959年,他從女兒那裡得知妻子已經逝世,便與第二任妻子卓婭·基里洛夫娜結婚,兩人共育有一兒一女:兒子叫弗拉基米爾,女兒叫納塔利婭。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