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站
|
分部
|
線路
|
區
|
啟用日期
|
關閉日期
|
曾服務線路
|
備註
|
第九大道
|
B (BMT)
|
卡爾弗線
|
布魯克林
|
000000001919-03-16-00001919年3月16日[12]
|
1975年5月10日
|
|
九大道站的雙層月台。[13] 卡爾弗線服務停止後,站台被廢棄。[14] 第九大道和迪特馬斯大道之間的線路於1985年被拆除。
|
14街-聯合廣場
|
A(IRT)
|
列克星敦大道線
|
曼哈頓
|
000000001904-10-27-00001904年10月27日[4]
|
|
|
由於所有列車延長到10節車廂,以及使用島式月台與特快服務的跨站台交換,最初用於本地服務的兩個側式月台(5節車廂長度)關閉。
|
42街-港務局巴士總站
|
B(IND)
|
第八大道線
|
曼哈頓
|
000000001932-09-10-00001932年9月10日[15]
|
1981年3月[7]
|
|
南行一側的低層側式站台與上層平台一起建造,但未完工。它在20世紀50年代完成,並於1959年9月為阿奎德賽場的快車線路開放,直到該線路在1981年停止。[7] 在1970年代,它也被用於E線服務,並在車站的歷史上作為一個交叉點。在2000年代末,為了給7號線延長線讓路,部分站台被拆除。
|
59街-哥倫布圓環
|
B(IND)
|
第八大道線
|
曼哈頓
|
000000001932-09-10-00001932年9月10日[15]
|
1981年
|
|
自1981年以來,三個中央的島式站台一直處於關閉狀態,因為列車無法同時打開兩邊的車門。月台的邊緣在2000年代末安裝了欄杆,並在2010年重新開放了一條通往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月台的換乘通道。
|
96街
|
A(IRT)
|
百老匯-第七大道線
|
曼哈頓
|
000000001904-10-27-00001904年10月27日[4]
|
2010年4月5日
|
|
由於所有列車延長到10節車廂,以及使用島式月台與特快服務的跨站台交換,最初用於本地服務的兩個側式月台(5節車廂長度)關閉。 直到2010年,它們被用作車站入口的一部分。
|
大西洋大道
|
B (BMT)
|
富爾頓街高架
|
布魯克林
|
1889年7月4日
|
000000001956-04-26-00001956年4月26日
|
BMT 13
|
以前是一個六線三台的車站。最西邊的島式平台仍在為BMT 卡納西線服務。中央的島式站台仍然存在,但沒有安裝軌道。最後一次使用是在1956年,服務于于富爾頓街的高架服務。最東邊的軌道和站台在2003-2004年被拆除。
|
卑爾根街
|
B(IND)
|
卡爾弗線
|
布魯克林
|
000000001933-03-20-00001933年3月20日[15]
|
1976年
|
|
1976年末,卡爾弗線的快車服務結束運營,該站的下層被關閉且年久失修。目前還沒有計劃整修或重新開放這一層的的計劃。
|
百老匯-拉法葉街-布利克街
|
A(IRT)
|
列克星敦大道線
|
曼哈頓
|
1957年[16]
|
000000002012-03-26-00002012年3月26日[17]
|
|
20世紀50年代,北行站台北端進行了加長。2012年,北行站台南端被加長,以建設百老匯-拉斐特街的換乘站;原來的北端延伸部分也同時關閉。
|
布利站
|
B (BMT)
|
拿騷街線
|
曼哈頓
|
000000001913-08-04-00001913年8月4日[12]
|
2004年10月
|
|
由於北行服務改道至前市中心快車軌道,東島平台關閉,所有服務在西島平台進行。
|
滾球綠地站
|
A(IRT)
|
列克星敦大道線
|
曼哈頓
|
000000001905-07-10-00001905年7月10日[4]
|
000000001977-02-13-00001977年2月13日
|
|
西島站台用於提供前往南渡口的班車服務。當班車服務停止後,站台關閉。[10]
|
百老匯
|
B (BMT)
|
默特爾大道線
|
布魯克林
|
000000001888-06-25-00001888年6月25日
|
000000001969-10-04-00001969年10月4日
|
|
廢棄站台位於上層。島式站台仍然存在,但沒有安裝軌道。
|
布魯克林大橋-市政廳
|
A(IRT)
|
列克星敦大道線
|
曼哈頓
|
000000001904-10-27-00001904年10月27日[4]
|
|
|
由於所有列車都加長到10節車廂,並使用島式月台與特快列車進行同站台換乘,原先用於本地服務的兩個側式月台(5節車廂)被關閉。島式月台南端的弧形部分用填充物封閉。
|
堅尼街
|
B (BMT)
|
拿騷街線
|
曼哈頓
|
000000001913-08-04-00001913年8月4日[12]
|
2004年10月
|
|
由於北行服務被改道到前市中心快速軌道,東島站台關閉,西島式月台的所有服務關閉。
|
錢伯斯街
|
B (BMT)
|
拿騷街線
|
曼哈頓
|
000000001913-08-04-00001913年8月4日[12]
|
|
|
由於北行服務改道至前市中心快車道,東島平台關閉,所有服務在西島平台進行。
|
德卡爾布大道
|
B (BMT)
|
第四大道線
|
布魯克林
|
000000001915-06-22-00001915年6月22日[12]
|
1960年-1960年[8]
|
|
島式月台南部於1927年向南延伸出彎道。1960年,在重建分叉的同時,月台向北直線延伸,彎曲的部分被關閉。。[8]
|
東180街
|
A(IRT)
|
戴爾大道線
|
布朗克斯
|
000000001941-05-15-00001941年5月15日[4]
|
|
|
目前東180街站台以東的島式站台正在運行。在戴爾大道線列車運營到IRT白原線的快車服務後,站台被廢棄。
|
干丘路
|
A(IRT)
|
第三大道高架
|
布朗克斯
|
000000001920-10-04-00001920年10月4日
|
000000001973-04-28-00001973年4月28日
|
|
地鐵站上層於1917年3月3日開通,是雙合同的一部分。高架的下層也同時建成,但直到1920年10月4日才開放。下層是一個有兩條軌道的島式站台。第三大道高架於1973年4月28日關閉。2004-2006年,作為車站重建的一部分,下層被拆除了。
|
霍伊特-歇爾美角街
|
B(IND)
|
富爾頓街線
|
布魯克林
|
000000001936-04-09-00001936年4月9日[15]
|
000000001946-06-01-00001946年6月1日
|
|
外側的兩個站台最初是為考特街服務而開放的。該站關閉後,這些站台也隨之關閉。
|
1959年9月9月[7]
|
1981年3月[7]
|
|
外側的兩個站台被重新開放給阿奎德賽場的快車服務,直到該服務停止。
|
大都會-威利斯角
|
A(IRT)
|
法拉盛線
|
皇后區
|
000000001927-05-07-00001927年5月7日[4]
|
|
|
南行站台的北端由於過長而被遺棄,並裝有門禁。
|
皇后區廣場
|
A(IRT)
|
第二大道高架
|
皇后區
|
000000001917-07-23-00001917年7月23日[18]
|
000000001942-06-13-00001942年6月13日[19]
|
|
IRT法拉盛線和BMT阿斯托里亞線的站台仍在使用。
|
雷克托街
|
B (BMT)
|
BMT百老匯線
|
曼哈頓
|
000000001918-01-05-00001918年1月5日
|
|
|
南行站台的北端被牆隔開。車站的其餘部分仍在使用。
|
范科特蘭公園-242街
|
A(IRT)
|
百老匯-第七大道線
|
布朗克斯
|
000000001908-08-01-00001908年8月1日[4]
|
|
|
由於所有列車延長到10節車廂,兩個側式月台(5節車廂)被關閉。
|
威克菲爾德-241街
|
A(IRT)
|
白原路線
|
布朗克斯
|
000000001920-12-13-00001920年12月13日[4]
|
|
|
由於所有列車延長到10節車廂,兩個側式月台(5節車廂)被關閉。
|
伍德羅恩
|
A(IRT)
|
傑羅姆大道線
|
布朗克斯
|
000000001918-04-15-00001918年4月15日[4]
|
|
|
由於所有列車延長到10節車廂,兩個側式月台(5節車廂長度)被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