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媒體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反應
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維基百科的讀者人數有所增加[1]。在英文維基百科,許多維基人致力於消除錯誤信息[2][3]。據《黎明報》報道,自2019年12月武漢出現的病例被報道以來,維基百科編者平均每小時編輯163次[4]。截至2020年4月23日,在維基百科所有語言版本中,大約有4500個維基百科頁面與該疫情有關[4]。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2年12月22日) |

維基百科

3月中旬,《連線》雜誌的諾姆·科恩(Noam Cohen)表示,編者們在有關這一流行病的條目上所做的工作表明,「維基百科也培養了一種良知」[5]。科恩描述了維基百科打擊與疫情有關的錯誤信息的努力與其他一些主流網站的不同之處,並表示,「除非Twitter、Facebook和其他網站能夠學習更有效地處理錯誤信息,否則維基百科將仍然是互聯網上最佳網站。」[5]
維基百科在全球範圍內的瀏覽人數因疫情而升至創紀錄水平。在《國土報》文章《為什麼維基百科對冠狀病毒免疫》(Why Wikipedia Is Immune to Coronavirus)中,奧馬爾·本雅各布(Omer Benjakob)寫道:「維基百科已經介入並提供了救濟。以至於它為成了2019冠狀病毒病的信息的主要來源。」[6]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021年初發表評論說,到2020年,數百名維基百科編輯就大流行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撰寫。

「Coronavirus」(冠狀病毒)頁面創建於2013年。2020年1月5日,維基百科條目「2019–2020 China pneumonia outbreak」(2019-2020中國肺炎疫情)被創建,該條目演變成英語維基百科有關該疫情的主要條目。維基百科隨後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徵冠狀病毒2)和「Coronavirus disease 2019」(2019冠狀病毒病)創建了條目[2]。截至2月9日,主條目已被大約1,200位編者編輯了6,500多次,有關該疫情的維基百科條目中有6篇主要條目的瀏覽次數超過1800萬次。其他早期條目包括按國家和領土區分的疫情概述(條目名為:COVID-19 pandemic by country and territory)、時間線(條目名為:Timelin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以及另一個側重於仇外心理和種族主義的條目(條目名為:List of incidents of xenophobia and racism related to the COVID-19 pandemic)。維基百科上有關食用蝙蝠(Bat as food),科羅娜牌啤酒(Corona),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徵(SARS)和武漢的頁面的編輯數也有所增加[2]。為了應對這一獨特的全球形勢,英語維基百科首頁的「新聞動態」(In the News)部分中增加了一個放置與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相關的關鍵信息的鏈接的特別段落,以幫助讀者快速獲取基本信息[6]。
隨着疫情的蔓延,編者努力跟上了新信息和錯誤信息被添加到網站的浪潮。維基百科上的信息被用來創建可視化數據,並在Reddit、Twitter等其他社交媒體平台上共享[2]。截至3月19日,已有2100多名編者參與撰寫了有關該疫情的主要條目[7]。

編輯者們成立了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WikiProject COVID-19),一個致力於該疾病和疫情的維基專題。志願者們致力於將簡短的條目翻譯到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截至3月24日,該維基專題已有90名成員[8]。包括詹姆斯·海爾曼(James Heilman)在內的醫學專題(WikiProject Medicine)成員,致力於提高2019冠狀病毒病的信息範圍。詹姆斯·海爾曼於5月在《CBS晨間新聞》中露面[9]。維基百科的編輯者們曾刪除了一個名為「2020 Tablighi Jamaat coronavirus hotspot in Delhi」的條目[10],此舉冒犯了某些印度人,一名推特用戶指責該網站存在腐敗行為,並因刪除該條目而獲得金錢。隨後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回應了推特上的譴責,表示維基百科不接受付費刪除條目,並稱該條目「寫得非常糟糕,沒有任何來源」[11][12][13]。
讀者人數的激增反映了疾病傳播的重大發展。「COVID-19 pandemic in Pakistan」(2019冠狀病毒病巴基斯坦疫情)在3月下旬出現了流量激增,每天的頁面瀏覽量從8萬到10萬不等;該文章在該月閱讀量最大的頁面中排名第72位。4月初,維基媒體項目在24小時內獲得6.73億次頁面瀏覽量,創下五年來最高紀錄[4]。截至當時,英文維基百科共有283篇關於冠狀病毒條目,其中主要條目已有超過17000次編輯和2000萬次瀏覽[3]。截至2020年4月23日,有關該疫情的條目的瀏覽量達到2.4億,關於該疫情的錯誤信息的頁面平均每日瀏覽量達到14,000[4]。
在德國維基百科上有數百篇關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條目。編者們在2020年1月開始撰寫有關這一流行病的條目,當時疫情正在中國蔓延。截至2020年3月,有關該疫情的主條目和該疾病在德國傳播的條目在德國每日訪問量各為約15萬次和約10萬次[8]。

截至2020年3月27日,維基百科已有9種印度語言的2019冠狀病毒病的信息:阿拉伯語、孟加拉語、博杰普爾語、印地語、卡納達語、馬拉雅拉姆語、泰米爾語、泰盧固語和烏爾都語。醫學專題(WikiProject Medicine)的一個部門,SWASTHA(Special Wikipedia Awareness Scheme for the Healthcare Affiliates的縮寫)正在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印度衛生與家庭福利部和國家衛生局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以提高信息範圍[15][16]。
在日語維基百科上有超過一百篇關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條目。維基百科條目「 安倍口罩(アベノマスク)」由於被提出刪除請求而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7]。該詞指的是一個涉及可重複使用的布口罩的政府計劃。有些人說該名稱是對安倍晉三的侮辱,其他人則說這不是侮辱,並在日本保守派和右翼報紙《產經新聞》中使用過[17]。社群決定不應對其進行刪除[18][19][20]。
西班牙語維基百科上關於該疫情的主條目是由哥斯達黎加的一位編者於2020年1月19日撰寫的。截至4月中旬,該條目已被編輯5000多次,收錄參考文獻350篇,瀏覽量超過500萬次。當時約有175名編輯正在對該條目進行監控,日均瀏覽量達到8萬次。[21]
隨者英文維基百科對各產業的擴充等以及對各行業影響的深入,其他語言維基百科也以英文版來對應各行各業的影響或受影響的事物創立條目。相關條目語言也隨者時間而增多。[22]
維基數據
據Wired報道,BridgeDb正在利用維基百科的一個姊妹項目,維基數據提供的信息創建冠狀病毒基因和蛋白質圖譜數據庫,作為與維基數據的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WikiProject COVID-19)合作的一部分。[23]
維基媒體基金會
維基媒體基金會,是一個為包括維基百科在內的維基媒體項目提供支持的非盈利組織,允許其員工遠程工作。基金會的執行董事凱瑟琳·馬赫(Katherine Maher)鼓勵編者和讀者共同努力提高維基百科的2019冠狀病毒病的信息數量[8]。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