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晉揚州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曹魏舊州,州治所在壽春縣(今安徽省壽縣)。其範圍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大別山巢湖以北一帶。太康元年(280年)西晉平吳後範圍擴大到江蘇、安徽2省長江以南,浙江省全部,江西省(不含宜春)、福建省(不含漳州南部沿海)大部分。元康元年(291年)以後縮小至不包括江西、福建2省以外的區域。

郡級行政區

西晉揚州初領淮南、廬江2郡。泰始年間(265-274)增置安豐郡並移屬豫州。太康元年(280年)平吳,增領原孫吳揚州的廬江(同年併入晉的廬江郡)、蘄春(同年廢郡併入武昌、安豐2郡)、丹陽、新都(同年改名新安)、吳郡、吳興、會稽、東陽、臨海、建安、豫章、鄱陽、廬陵、臨川等郡。後增置宣城(281年置)、毗陵(281年置,311年改名晉陵)、晉安(282年置)、南康(282年置)、歷陽(304年置)、義興(304年置)6郡。晉惠帝元康元年(291年)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7郡移屬江州。西晉末領13郡

淮南郡
曹魏舊郡,郡治壽春縣(今安徽省壽縣),領壽春、成德、下蔡、義成、西曲陽、平阿、合肥、陰陵8縣。[註 1]晉平吳後,增置歷陽、當塗、逡遒、全淑、阜陵、東城、烏江、鍾離8縣。太康十年(289年)改封晉武帝子司馬允為淮南王,淮南郡改為淮南國[參 1]永興元年(304年)歷陽、烏江2縣移屬歷陽郡。永嘉五年(311年),漢趙劉聰攻破洛陽,淮南王司馬祥被殺,國除為郡。[參 2]晉末領壽春、成德、下蔡、義成、西曲陽、平阿、合肥、陰陵、當塗、逡遒、全淑、阜陵、東城、鍾離14縣。
廬江郡
廬江郡在三國時期由魏、吳分治。曹魏廬江郡治六安縣(今安徽省六安市北),領六安、灊、安風、陽泉、雩婁、蓼、安豐、松滋8縣。[註 2]泰始年間(265-274)安風、雩婁、蓼、安豐、松滋5縣移屬安豐郡。晉平吳後,領原孫吳廬江郡皖縣,並增置舒、龍舒、居巢、臨湖、襄安5縣。太康二年(281年)武昌郡尋陽縣來隸。永興元年(304年)尋陽縣移屬尋陽郡。永興元年(304年)至光熙元年(306年)為成都王司馬穎之子司馬普封國,稱廬江國。西晉末領六安、灊、陽泉、皖、舒、居巢、臨湖、襄安、龍舒9縣。
丹陽郡
孫吳舊郡,晉平吳後郡治仍在秣陵縣(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秣陵鎮),領秣陵(原名建業)、丹陽、蕪湖、宛陵、宣城、涇、石城、陵陽、春穀、句容、永世(原名永平)、安吳、寧國、廣德、懷安、臨城、始安、臼陽18縣。[註 3]臼陽、始安2縣晉時不可考。增置臨江(280年置,281年改名江寧)、溧陽(280年置)、湖熟(280年置)、江乘(280年置)、於湖(281年置)、建鄴(282年置)。太康二年(281年)宛陵、宣城、陵陽、安吳、臨城、石城、涇、春榖、廣德、寧國、懷安11縣移屬宣城郡。永興元年(304年)永世縣移屬義興縣,旋而復歸。[參 3]建興四年(316年)建鄴縣改名建康縣。西晉末領秣陵、丹陽、蕪湖、句容、永世、江寧、溧陽、湖熟、江乘、於湖、建鄴11縣。
吳郡
孫吳舊郡,晉平吳後郡治仍在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領吳、嘉興、海鹽、富春、婁、錢唐、建德、桐廬、壽昌(原名新昌)、毗陵、武進、雲陽12縣。太康二年(281年)毗陵、武進、雲陽、無錫4縣移屬毗陵郡。增置鹽官(約280年置)、海虞(283年分吳縣置)、新城(太康末置,後廢)3縣。太康十年(289年)晉武司馬炎封其子司馬晏為吳王,郡改為吳國,永嘉五年(311年)為劉曜所殺,國除為郡。西晉末領吳、嘉興、海鹽、富春、婁、錢唐、建德、桐廬、壽昌、鹽官、海虞11縣。
吳興郡
孫吳舊郡,晉平吳後郡治仍在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南),領烏程、陽羨、餘杭、臨安(原名臨水)、武康(原名永安)、故鄣、於潛、安吉、原鄉9縣。增置東遷(282年分烏程置)、長城(282年分烏程置)2縣。永興元年(304年)陽羨縣移屬義興郡。西晉末領烏程、臨安、餘杭、武康、於潛、故鄣、安吉、原鄉、東遷、長城10縣。
會稽郡
孫吳舊郡,晉平吳後郡治仍在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領山陰、上虞、餘姚、句章、鄞、鄮、始寧、剡、永興、諸暨10縣,[註 4]至西晉末不變。
東陽郡
孫吳舊郡,晉平吳後郡治仍在長山縣(今浙江省金華市),領長山、永康、烏傷、吳寧、太末、信安(原名新安)、豐安、定陽、遂昌(原名平昌)9縣,至西晉末不變。
新安郡
孫吳名新都郡,晉平吳後改名新安郡[參 4]郡治始新縣(今浙江省淳安縣西北千島湖南山島附近),領始新、遂安(原名新定)、黟、歙、海寧(原名海陽)、黎陽6縣,至西晉末不變。
臨海郡
孫吳舊郡,晉平吳後郡治仍在章安縣(今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江北章安街道),領章安、永寧、松陽、臨海、始豐(原名南始平)、安固(原名安陽)、羅江7縣。[註 5]太康二年(282年)羅江縣移屬晉安郡。增置寧海(280年分臨海置)、始陽(283年置,後改名橫陽)。西晉末領章安、臨海、始豐、永寧、松陽、安固、寧海、橫陽8縣。
宣城郡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分丹陽郡置。郡治宛陵縣(今安徽省宣州市),領宛陵、宣城、陵陽、安吳、臨城、石城、涇、春榖、廣德、寧國、懷安11縣。[參 5]至西晉末不變。
晉陵郡
孫吳時為毗陵典農校尉,管轄吳郡西部3縣。西晉平吳後,於太康二年(281年)改置為毗陵郡,永嘉五年(311年)改名晉陵郡。郡治丹徒縣(今江蘇省鎮江市東),後移治毗陵縣(今江蘇省常州市),領丹徒(原名武進)、毗陵(311年改名晉陵)、曲阿(原名雲陽)、無錫(280年置)、武進(281年分丹徒、曲阿置)、延陵(281年分曲阿置)、暨陽(281年分無錫、毗陵置)。西晉末領7縣。[參 6]
歷陽郡
西晉永興元年(304年)分淮南郡置,郡治歷陽縣(今安徽省和縣),領歷陽、烏江2縣。[參 7]
義興郡
西晉永興元年(304年)分丹陽、吳興2郡置,[參 8]郡治陽羨縣(今江蘇省宜興市西南),領陽羨、永世、義鄉(304年分陽羨、長城置)、國山(304年分陽羨置)、臨津(304年分陽羨置)、平陵(304年分永世置)6縣。後永世縣移屬丹陽郡(不知何時)。西晉末領陽羨、義鄉、國山、臨津、平陵5縣。
蘄春郡(廢除)
孫吳舊郡,郡治蘄春縣(今湖北省蘄春縣西北),領蘄春、安豐、邾、尋陽4縣。晉平吳後,於太康元年(280年)廢郡併入武昌、弋陽2郡。[參 9]
Remove ads

縣級行政區

更多信息 郡名 (縣數), 郡治 ...
Remove ads

注釋

出處

參考資料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