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鎳幣
含镍的金属货币,卑金属铸币的一种,多为辅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鎳幣(英語:nickel coin),含鎳的金屬貨幣,卑金屬鑄幣的一種,多為輔幣,包括銅鎳合金的白銅幣[a]和純鎳幣。

歷史背景
公元前2世紀,地處中亞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最早製作了銅鎳合金硬幣,古代巴克特里亞當地並不產鎳,鑄幣材料可能是從中國雲南一帶進口的白銅,但並無定論[2][3]。
儘管中國雲南是古代白銅的重要產地,但中國自東周至明朝多以錫鉛青銅鑄錢,明朝中期到清朝末年多以鉛鋅黃銅鑄錢,當銅含量降低時,錫鉛青銅和鉛鋅黃銅的顏色都會泛白,常被稱為白銅錢,其實錢幣中並不一定含鎳。無論是通過冶煉伴生銅鎳礦石得到的簡單白銅,還是加入其它元素得到的鋅白銅、錳白銅均呈銀白色。中國上古時期曾用白銅製作兵器,鐵製兵器取代銅製兵器後,多被用於製作璽印、裝飾品等,也有用於製作錢幣的,如唐代的開元通寶,北宋的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宣和通寶,南明的隆武通寶等均有以白銅鑄造的,但鑄造量極少[1][4][5]。
18世紀中葉,中國白銅被英國伯明翰金屬製品商人馬修·博爾頓委託英國東印度公司職員帶回英國,用於製作紐扣、燭台和壁爐門等。18世紀後期,包括博爾頓在內的一些英國人開始分析白銅的化學成分,並開始仿製白銅[6]。白銅被仿製成功後,歐洲白銅最終占領西方市場,並曾以「德國銀」為名售往中國[7][8]。後來為節省鑄幣所用的貴金屬,鎳被用作鑄幣材料,但在二戰時期,為優先滿足戰爭對鎳的需要,鎳幣生產曾有所減少[9]。
Remove ads
近現代的各國鎳幣

19世紀30年代,曾有英國人在伯明翰以白銅偽造荷蘭銀元用於在馬來亞的貿易[10]。19世紀中葉,瑞士最先以銅鎳合金製造硬幣[9]。
1857年,美國費城鑄幣局開始發行含銅88%、含鎳12%的飛鷹1美分硬幣,該幣及1859年開始發行的印第安人頭像1美分硬幣曾被稱為「鎳幣」(nickel),1865年後該名稱指代的是新發行鎳含量為25%的3美分鎳幣,1866年同樣含鎳25%的盾牌鎳幣開始發行,此後「鎳幣」(nickel)在美國成為5美分硬幣的別稱。美國鎳幣的含鎳量為25%[9]。
俄羅斯帝國在19世紀時也曾計劃發行銅鎳合金硬幣,並在1911年時認真進行過籌劃,但三年後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未能付諸實施。後來,蘇聯時期發行了銅鎳合金硬幣[9]。
1888年,日本頒布《貨幣條例中改正追加》,修正《貨幣條例》,新增白銅材質的五錢硬幣,為日本最早的鎳幣。1920年,日本又發行了白銅質的十錢硬幣[11]。
1909年10月,德華銀行上海總行授權青島分行在德國膠澳租借地內發行「大德國寶」鎳幣含銅75%,含鎳25%[12],是中國最早的流通鎳幣[13]。1914年,北洋政府開鑄袁世凱半身像五分鎳幣,同樣為含銅75%,含鎳25%,但並未流通。1919年,廣東鑄五仙鎳幣,後改為半毫,廣西亦曾仿鑄。1923年雲南鑄半毫和壹毫鎳幣。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政策,中央造幣廠於1936年開始鑄正面為孫中山半身像的五分、十分和二十分鎳幣,1942年加鑄半圓鎳幣[14][15][16]。
1881年,瑞士最早開始發行純鎳硬幣[17]。一說19世紀末,奧匈帝國製造了第一批純鎳硬幣[9]。
加拿大曾在1922年至1942年、1946年至1951年、1955年至1981年以99.9%純度的金屬鎳製作5加分硬幣,「鎳幣」(nickel)在加拿大是5加分硬幣的別稱[18]。
1933年,日本開始發行純鎳的五錢和十錢硬幣[11]。
備註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