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鶴見事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鶴見事故(日語:鶴見事故)是1963年發生在日本的一起嚴重火車事故。事故造成161人死亡,120人受傷。此事故為日本國鐵戰後五大事故之中,陸上的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5年8月24日) |
![]() | 此條目可參照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由於在同一日,日本福岡縣大牟田市的三井三池煤礦發生了爆炸事件,造成458人死亡,839人一氧化碳中毒受傷,該日在日本因而被稱為「血染的星期六」(血塗られた土曜日)或「魔鬼星期六」(魔の土曜日)。
事故經過
1963年11月9日21:40(當地時間)左右,日本國鐵東海道本線鶴見車站與新子安車站之間(神奈川縣橫濱市鶴見區),一列45節車廂,延遲4分鐘的2365次貨運列車(EF15型電力機車牽引)的第43、第44、第45節突然出軌,阻擋了旁邊的鐵軌。
之後,一輛前往東京(上行)的橫須賀線客運電車以約90km/h速度撞上貨運列車,客運電車12節車廂的頭3節出軌。出軌的上行客運電車又從側面撞上另一輛從東京出發(下行)的客運電車(該列車由於先前已發現高架電纜異常而開始減速)12節車廂的第4節,使下行客運列車的第4、第5節車廂嚴重受損。上行客運列車的先頭車因受後方車廂推擠,打橫後插入並衝至下行客運列車的第5節車廂的上方後才停止。事故造成161人死亡,120人受傷。[1]

原因
事故發生後,發現 WaRa 1 型貨車在出彎道的緩和曲線段(亦即從彎道過渡到直線)有爬上軌道的痕跡。日本國鐵經過徹底的調查和實驗,最終認定脫軌的原因是「競合脫線」,也就是由車輛問題、載重狀況、軌道狀況、行車速度、加減速情況等多種因素綜合導致的出軌事故。
這次事故使得「競合脫線」這個名詞出現,過去許多原因不明的二軸貨車脫軌事故,原因很可能也是「競合脫線」。但競合脫線事故中主要原因並不明確,需要相當的時間與心力來調查。
此事故之前,大多數競合脫線事故只影響貨運列車,很少造成人員傷亡。而這次事故之所以造成巨大的傷亡,是因為貨車出軌時,剛好有上行與下行的客運列車進入事故區域。再者,如同 1962 年發生的三河島事故,夜間能見度不良也使傷亡更加嚴重。
事後調查發現,發生脫軌的 WaRa 1 型貨車,因為被視為與 WaMu 60000 型類似,因此在投入使用前省略了實際車輛測試,從而忽視了在載重較輕時劇烈的「傾斜運動」特性。當時,在高速電車開發已逐漸建立起關於非簧載質量(unsprung mass)、蛇行運動等走行裝置的理論,雖然這些理論也能應用於貨車,但卻沒有被實行。
Remove ads
事故後
由於當時有大量的脫軌事故發生,在本事故後日本國鐵開始進行相關研究。1976年,利用改線後廢線的根室本線狩勝峠路段(狩勝實驗線)進行試驗,實驗後進行護軌設置,2軸貨車改良和車輪踏面的改善。
當日其它事故
在當日,福岡縣發生了三井三池煤礦爆炸,造成458人死亡。該日在日本被稱為「血染的星期六」(血塗られた土曜日)或「魔鬼星期六」(魔の土曜日)。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