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水災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水災史,中國水災頻仍。其中黃河水災為烈,江淮水災之次。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從黃土高原帶走16億噸黃沙。因此黃河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1194年至1855年間黃河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史稱「黃河奪淮」。公元前602年,「黃河第一次決口」於今滑縣東北,河道向東遷移80公里,由今黃驊入渤海,史稱漢志河。

先秦

時間回推至在位的年代,當時洪水泛濫,民不聊生,堯便任命治理黃河的洪水,但鯀的治水方法是在岸邊設置河堤,水卻愈淹愈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反而使洪水更加泛濫。

後來即位後,洪水問題還在,但鯀已死,只好找鯀的兒子來治水。而禹採用與父親截然不同的治水法,獲得一些成果,才有後來大禹治水的美名。

時間來到商朝,商朝的五次遷都均為水患所致。

漢朝

元狩三年(前120年),關東大雨,百姓飢乏,武帝「徙貧民於關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餘萬口」(《史記·平準書》)。

公元11年,「黃河第二次決口」於今濮陽西北,河道向東遷移40公里,由今利津注入渤海,史稱東漢河。

延光元年(122年),黃河水患。

晉朝

西晉永嘉四年(310年)四月,江東大水,李淳風認為「時王導等潛懷翼戴之計,陰氣盛也」[1]

東晉成帝咸和五年(330年)五月發生大水,在於「是時嗣主幼沖,母后稱制,庾亮以元舅決事禁中,陰勝陽故也」[2]

南北朝

梁武帝天監十四年(515年)三月,梁軍截斷淮河,以水倒灌壽陽城。四月,堰成而復潰,「乃伐樹為井幹,填以巨石,加土其上」,導致「沿淮百里內岡陵木石無巨細畢盡,負擔者肩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蠅蟲晝夜聲合」。疫災大起,「是冬,寒甚,淮泗盡凍,浮山堰士卒死者什七八」,次年「夏四月,淮堰成,長九里,下廣一百四十丈,上廣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樹以杞柳,軍壘列居其上」,到「九月丁丑,淮水暴漲,堰壞,其聲如雷,聞三百里,緣淮城戍村落十餘萬口皆漂入海」[3]

隋朝

開皇十八年(598年),河南諸州大水,則被認為「是時獨孤皇后干預政事,濫殺宮人,放黜宰相。楊素頗專。水陰氣,臣妾盛強之應也」[4]

仁壽二年(602年)九月,「壬辰,河南、北諸州大水,遣工部尚書楊達賑恤之。」[5]

隋煬帝大業七年(611年),秋,「大水,山東、河南漂沒三十餘郡,民相賣為奴婢。」[6]

唐朝

元和七年(812年)五月庚申,憲宗對宰相說:「卿被輩屢言淮、浙去歲水旱,近有御史自彼還,言不至為災,事竟如何?」李絳回覆:「臣按淮南、浙西、浙東奏狀,皆云水旱,人多流亡,求設法招撫,其意似恐朝廷罪之者,豈肯無災而妄稱有災邪!此蓋御史欲為奸諛以悅上意耳,願得其主名,按致其法。」[7]

大曆十二年(777年)秋,大雨成災,農作損失慘重。御史巡覆,回奏諸縣凡損三萬一千一百九十五頃。皇帝又命御史朱敖再檢,渭南損田三千餘頃。皇帝告訴朱敖曰:「縣令職在字人,不損猶宜稱損,損而不問,豈有恤隱之意耶!」[8]

宋朝

宋慶曆八年(1048年),「黃河第三次決口」於今濮陽東昌湖集,河道西遷80公里,河水分兩股分流,由今天津入渤海。

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年),「黃河第四次決口」於今原武,至徐州入泗水匯集淮河注入黃海。

《祥符縣志》、《開封黃河志》載:大定二十年(1180年)黃河在開封縣境決口。

明朝

明朝時,黃河決溢143次,如1410年黃河氾濫事件。崇禎元年至十四年,有11年黃河發生決口,史不絕書。

清朝

順治十年大雨成災,「直隸被水諸處,萬民流離,扶老攜幼,就食山東。但逃人法嚴,不敢收留,流民啼號轉徙」[9]魏裔介作《哀流民歌》:「田廬水沒無乾處,流民紛紛向南去。豈意南州不敢留,白晝閉戶應蹲踞。檐前不許稍踟躕,恐有東人不我恕。上見滄浪之天,下顧黃口小兒,命也如何!……彼蒼者天,哀此黎庶。」[10]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與四十八年,桐鄉相繼有旱澇之災,汪文桂「設粥廠,立藥局」,救濟饑民。

雍正四年(1726年)浙西遇水災,汪文桂首倡賑濟,「以食饑民」[11]

嘉慶九年(1804年)浙西水災,巡撫阮元實行平糶、賑濟、借種子等辦法渡荒[12]

道光三年(1823年)直隸大水,受災州縣120個,總督蔣攸銛請出帑銀180萬,修治永定河[13]

光緒九年(1883年)順天府水災,順天府尹周家楣奏准在各鄉鎮及京城六門外設立粥廠。光緒十三年(1887),黃河決口,順天府水災,震鈞《天咫偶聞》載:「京東大水,通州水幾冒城,自是無歲不水」。光緒十六年(1890)順天府又大水,時京中「無舍不漏,無牆不傾」,「人皆張傘為臥處」,「市中百物騰貴,且不易致,蔬菜尤艱,誠奇災也」。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7月26日,芝罘水災。市區東河(今煙臺解放路路面下)與西河套(今煙臺芝罘區西南河) 頃刻間變為激流,河堤倒塌,民房與大量人員與牲畜直接被沖入海中。芝罘俱樂部張裕公司內積水深數尺,並有激流盤旋。許多人和牲畜的屍體甚至直接掛在樹上。本次災害造成民房倒塌3000餘間,死亡人數600餘人(當時芝罘商埠總人口僅3萬人)。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西江水災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Thumb
1931年8月,江淮水災中等待國際紅十字會救濟的難民
Thumb
1939年天津水災時的天津日租界旭街

本列表旨在記錄單次重大洪澇災害,以因災死亡人口數量和財產損失嚴重程度為依據,單次災害須有特定區域和特定時間;不適用於某一年份大範圍、連續的洪澇災害統計。

更多信息 水災, 時間 ...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

Thumb
1975年8月河南「75·8」水庫潰壩洪水淹沒範圍
Thumb
武漢防汛紀念碑,紀念1954年長江洪水
Thumb
長江堤岸的一塊指示牌,記載了此處1998年中國水災的最高水位

重大單次洪澇災害

本列表旨在記錄單次重大洪澇災害,以因災死亡人口數量和財產損失嚴重程度為依據。單次災害須有特定區域和特定時間,不適用於某一年份大範圍、連續的洪澇災害統計。

更多信息 水災, 時間 ...

按年份分布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官方公布的數據[45][40],以下表格為自1950年至今的洪澇災害傷亡統計。

死亡人數紀錄

更多信息 年份, 官方公布洪澇災害死亡人口[45] ...

2000年代

更多信息 年份, 官方公布洪澇災害死亡人口[45] ...

2010年代

更多信息 年份, 官方公布洪澇災害死亡人口[45] ...

2020年代

Thumb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被淹沒的銅陵市大通古鎮
更多信息 年份, 官方公布洪澇災害死亡人口[45] ...

參見

參考文獻

相關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