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3年香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香港歷史 | 香港歷史年表 | |
世紀: | 20世紀香港 | 21世紀香港 | 22世紀香港 |
年代: | 1990年代香港 | 2000年代香港 | 2010年代香港 | 2020年代香港 | 2030年代香港 | 2040年代香港 | 2050年代香港 |
年份: | 2019年香港 | 2020年香港 | 2021年香港 | 2022年香港 | 2023年香港 | 2024年香港 | 2025年香港 | 2026年香港 | 2027年香港 |
紀年: | 癸卯年(兔年)、香港開埠182周年、香港回歸26周年 |
Remove ads
政府
-
入境處處長:區嘉宏(被免去)
大事時序
- 1月1日:
- 1月2日:
- 1月3日:
- HK Express客機UO600往福岡客機在飛行途中出現氣壓異常,需要折返香港國際機場,最後安全降落。[5]
- 繼美國、澳洲、加拿大、法國、印度後,韓國亦對來自香港的旅客實施登機前提供新冠檢測陰性證明的要求。政務司長陳國基認為無需要亦不合適,盼相關國家可重新考慮和撤銷有關限制。[6]
- 一名47歲女教師向官立小學申請為英語教師雖然獲得取錄但不獲聘請。教師不服決定提司法覆核,申請人向教育局追討共1604萬元賠償。高院裁定有關政策過於死板,下令教育局賠償69.5萬元。[7]
- 入境事務處一名35歲高級入境事務助理員涉七一刺警案後在連登討論區發布帖文煽動他人襲警,被告於區域法院認罪,判處監禁6個月。[8]
- 1月5日:
- 香港政府正式宣布與大陸的免檢疫通關安排。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首步通關安排於1月8日開始,每日最多6萬港人可從7個口岸北上;其中港澳碼頭、中港碼頭、機場、港珠澳大橋4個口岸,每日最多1萬港人北上;而深圳灣、文錦渡、落馬洲支線路口岸,每日最多5萬港人北上,而3個口岸南下的人數上限同為5萬人。而使用深圳灣、文錦渡、落馬洲支線北上、南下的人士,需要透過網上系統預約。兩地人士過關必須持有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而內地居民由香港返內地,港人由內地返港則不限人數。[9]
- 警方國安處拘捕一名24歲男子,涉在連登討論區就人大釋法、理大衝突判刑、防疫政策等議題作出港獨及反對中央或特區政策的言論,同時在個人facebook帳戶轉載煽動刊物《羊村 2.0》下載網址,並揚言「Cath (正字應為Catch)me if you can」。[10]
- 一名42歲速遞員,被指2021年1月起多次在不同社交平台發布煽動言論,包括宣揚香港及中國地方獨立、鼓勵他人仿效「7.1 刺警案」男子、發布訊息侮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國國旗、以「黑警」稱呼警員、不使用「安心出行」、不作「新冠疫苗接種」、拒絕使用口罩和接受隔離,以及聲稱要衝上街頭推倒政府等。他早前承認「作出一項或多項煽動意圖的作為」罪,西九龍裁判法院總裁判官蘇惠德判處被告監禁8個月。[11]
- 1月6日:
- 1月8日:

疫情近3年,中港首階段免檢疫通關,深圳福田口岸及深圳灣口岸,早上有大批市民回內地,更一度出現排隊人龍。而入境香港人數較為疏落。據入境處臨時數據,截至下午4時,有大約2.9萬人經各陸路口岸及港珠澳大橋出境,入境則有大約7800人。[14]
- 1月9日:
- 1月10日:
- 韓國公布即日起至下月底,限制港澳航班只可在首爾仁川國際機場降落,並禁止港澳旅客在仁川轉內陸機往釜山及濟州等城市。受事件影響,有旅行社要取消農曆新年多個釜山旅行團。[17]
- 行政會議通過5月1日起,將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由現時每小時37.5元調升至40元。
-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黎智英國際法律團隊去信英國政府,要求與首相辛偉誠緊急會面。特區政府在晚上發表新聞稿,強烈反對外國政府就黎智英案的干預,並指「被告人上述行為亦極有可能構成藐視法庭」。[18]
- 香港童軍總會高層被揭於2021年4月新型肺炎疫情期間,在尖沙嘴香港童軍中心筵開34席榮休晚宴招待逾百人。事後童軍總會和涉事酒家被控違反「限營業令」和「限聚令」等7項傳票控罪。控方表示考慮到宴會處所由酒家負責營運,要求酒家就控罪答辯,最後判罰款3.5萬元,酒樓經理以2000元自簽保守行為12個月。童軍總會獲不提證供起訴。[19]
- 1月11日:基督教聯合醫院兩名醫生在2017年漏開藥致病人鄧桂思死亡,在死因研訊展開前,警方發稿稱表示控告45歲及50歲男子各一項誤殺罪,案件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據了解與鄧桂思案有關,被控的兩名男子為當時涉事醫生。[20]
- 1月12日:
- 1月14日:中央駐港國安公署署長鄭雁雄接替駱惠寧出任香港中聯辦主任。

- 1月15日:受疫情影響停駛接近3年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復運。
- 1月16日:
- 1月17日:
- 1月18日:
- 1月19日: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新公布數據顯示,八間大學的退學人數再創新高,2021/2022學年共逾2700多人退學,按年上升近百分之三,人數創了19年來的新高。[30]
- 1月20日:上水屠房發生罕見致命工業意外,一名61歲屠房主管宰豬時被未完全電暈的豬掙扎踢中,並將他手持的40厘米長的切肉刀𠝹傷其左後膝動脈,送院經搶救後不治。[31]
- 1月21日:歲晚再現致命工業意外,一名52歲男工人於大埔大富街大家樂中央產製中心內工作期間懷疑暈倒,惟搶救無效不治,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32]
- 1月23日: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於農曆年初二到沙田車公廟為本港求籤,求得11籤,屬中籤。他認為籤文寓意政府應多聽意見,認為好意見都是忠言。而鄉議局前主席劉皇發於上一個兔年、即2011年亦同樣求得第11籤。[33]
- 1月24日:坪洲發生槍擊事件,兩名警員在永安街處理噪音投訴期間被兩名菲律賓籍男子襲擊,其中一人情緒激動,與一名警員沿樓梯扭打至街上,警員在使用胡椒噴霧和多次警告無效下向男子連開3槍,男子和警員均獲送院治理,其中中槍男子情況危殆。有居民對此均感到驚訝,指出該處治安一直良好,也從未發生開槍,質疑是否小題大做。事後更整晚無法入睡。[34]
- 1月28日:清晨5時18分,新蒲崗五芳街永顯工業大廈的電子零件倉發生三級火警,一度發生爆炸及回燃。火警到晚上8時大致救熄。[35]
- 1月30日:

- 1月31日:
Remove ads



- 2月1日:多個國家容許使用的大麻二酚(CBD)列入危險藥物,進出口及管有有關產品即屬違法。
- 2月2日:特區政府啟動「你好,香港」(Hello, Hong Kong)大型宣傳活動,為期約6個月,並將由3月1日開始。機場管理局將向海外及內地旅客派發50萬張免費機票,而政府會邀請各地商界、政界及傳媒代表及具影響力者(KOL)訪港。[43]
- 2月5日:香港記錄片《給十九歲的我》被揭發未成年學生的私隱、部份片段以偷拍及欺詐方法拍攝而引起很大爭議,有受訪學生情緒大受困擾,香港單車運動員李慧詩亦在社交媒體發文下。導演張婉婷宣佈暫停公映。
- 2月6日:
- 2月8日:因應土耳其和敘利亞發生7.8級強烈地震,特區政府派出由保安局、消防處、入境事務處和衛生署人員組成的搜救隊共59人,包括消防處約49名坍塌搜救專隊人員前往土耳其進行搜救工作。
- 2月9日:「光城者」7名成員涉擺街站及提倡「武裝起義」,餘下兩名成年被告被控《港區國安法》串謀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罪罪成,判處監禁5年及5年3個月。[46]
- 2月10日:領展公布以5供1形式,供股集資約188億元,是公司首次供股。每個供股基金單位價格44.2元,較停牌前價格折讓近30%。
- 2月14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今年6月1日終止香港有線電視的本地收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
- 2月15日:政府公佈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會成員。[47]
- 2月16日: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2022年底人口有733.3萬多人,較2020年同期減少6.8萬人。期內出生人數更是統計處自1961年有記錄以來,出生人數最少的一年,只有3.25萬人。[48]
- 2月17日:大家樂旗下午膳供應商活力午餐因人手不足加上個引學校反映學生進食午膳後感到不適,決定於2月20及21日暫停供應午餐兩天,逾200間學校及10萬學生受影響。
- 2月20日:
- 2月21日:《明報》報道曾因「基因編輯嬰兒」在內地非法行醫判囚3年的內地科學家賀建奎獲批高端人才通行證(高才通)後,政府在深夜發稿表示,入境處懷疑有人以虛假陳述獲得簽證或進入許可,入境處長已依法宣告其簽證或進入許可無效,並會展開刑事調查。而今日起要求申請人在電子申請表申報有否刑事定罪紀錄。[51]
- 2月22日:
- 2月23日:
- 2月24日:
- 2月26日:港鐵輕鐵第二期列車最後一日載客,吸引大批市民和鐵路迷拍攝記錄和歡呼。
- 2月27日:政府公佈香港上月出口創約70年來最大跌幅,按年跌36.7%。[57]
- 2月28日:2011年10月6日發生的淘大花園無屍兇案,被告陳文深兩度被裁定謀殺罪成,並上訴得直,再次發還重審。案件第三度審訊後,陪審團一致裁定他謀殺罪名不成立,但誤殺罪成,辯方透露被告已在獄中9年,希望可以即時獲釋。[58]
Remove ads


- 3月1日:
- 3月2日:
- 3月4日:
- 3月6日:
- 3月8日:
- 3月9日:警方國安處以「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李卓人妻子鄧燕娥,她回港後於赤柱監獄探望李卓人後被帶走。同日,一名23歲女子涉網上發布煽動港獨訊息亦被拘捕。[72]而鄧燕娥到3月11日中午獲准以20萬元保釋,並扣起護照、電話、所有提款卡及信用卡。她表示警方懷疑她「勾結外國勢力」,沒提及與職工盟有關。[73]
- 3月11日:
- 3月13日:警方國安處在九龍及港島區拘捕兩名分別38歲及50歲男子,涉嫌管有煽動刊物,兩人正被扣留調查。據悉涉案刊物為「羊村」繪本,並由英國郵寄到港。[76]
- 3月14日:
- 3月15日:尖沙嘴最佳盛品酒店發生命案,一名25歲男子被發現倒斃在房間內。警方調查期間,揭發曾到命案現場的一名姓區男同志,曾透過同志社交程式與另一內地男子到酒店「約炮」,並疑在飲料落藥迷暈及雞姦對方,其後另一名休班男警到房間與內地男性交。警方以涉嫌「施用藥物以獲得或便利作非法的性行為」罪名拘捕姓區男子及涉事警員。[80]
- 3月16日:
- 早上,香港國際機場測試登記系統出現問題,導致南面離港大堂A至E段的登記流程受到影響,大批旅客需要排隊辦理登機手續,多班航機亦出現延誤10至45分鐘不等。[81]
- 中共中央及國務院公布《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設立屬黨中央辦事機構的「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不再保留單設的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82]
- 3月20日:
- 早上九時半,一輛往荃灣西站方向的九龍巴士290A線雙層巴士沿呈祥道行駛至清麗苑對開的分岔路口時,失控剷上路中石壆並傾斜擱在石壆上,車頭毀爛,擋風玻璃碎裂,44人受傷送院,肇事巴士車長被警方以「危險駕駛」拘捕。巴士工會指出巴士司機當時只休息3分鐘,情況並不理想。 [83]
- 一名28歲時任男警在警方Facebook專頁留言嘲殉職水警,早前被裁定一項「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罪成,判處監禁10個月。被告就定罪及刑期申請上訴,並於等候期間保釋遭裁判官拒絕。[84]
- 2023年1月,警方國安處搜查旺角「隱世市集」,檢走包括有關2019年社運的刊物。控方指內有多項「警暴」指控及「光時」口號等。網媒創辦人「姜牧師」姜嘉偉及租攤檔兩夫妻 3 人承認一項串謀煽動罪。3人在西九龍裁判法院,被判囚5至10個月。[85]
- 美國連鎖波鞋及運動服裝店Foot Locker表示結束香港和澳門的實體及網店業務,但無公布確實日期。[86]
- 3月21日:
- 香港影迷專頁「電影療傷誌」原訂3月21日包場放映電影《小熊維尼:血與蜜》,但是臨時宣佈「基於技術原因」放映會「被取消」。該專頁原在帖文表示,「相信大家都明白身於現今的香港,的確有很多事情是不可抗力的」,「痛心是除了再次見證有其他原因凌駕於電影之上」,但是及後刪走前述語句。[87]
- 秀茂坪安達臣道居屋安秀苑建築地盤發生致命工業意外,一名52歲工人從15樓大堂清理廢料期間突然墮下倒臥平台,經搶救證實不治。[88]
- 警方國安處拘捕支聯會前副主席何俊仁,據悉涉保釋期間干擾民主派初選案在囚證人家屬。[89]
- 政府及港鐵公布最新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由以往「生產力因素」計算方式,改為按港鐵上一年度除稅後的香港物業發展利潤計算。[90]
- 3月24日:
- 3月26日:

- 3月28日:

- 3月29日:
- 3月30日:大埔同秀坊3號凌晨發生奪命火警,共釀成一死七傷。死者為35歲男戶主,而3名傷者情況危殆,包括居於戶主樓上的夫婦及其7歲女兒。火警疑因拖板短路引致。[97]
Remove ads

- 4月1日:
- 4月2日:《港區國安法》實施兩年多,律政司長林定國表示國安法實施後被捕人數不超過250人,有20多人定罪,對比起全港700多萬人受影響的只是極少數。[100]
- 4月4日:
- 4月10日:香港女子冰球隊在世界錦標賽首次奪得金牌,冰協感謝各界支持。[104]
- 4月12日:警方以「公眾地方行為不檢」拘捕一名25歲曾姓男子,涉嫌在九龍城潑水節針對警員及TVB新聞記者射水。據了解,被捕男子是YouTuber「Bravedogdog」 。[105]
- 4月13日: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抵達香港,開啟為期六天的考察行程。[106]
- 4月15日:
- 4月18日:藍田平田邨平信樓一單位發生命案,消防到場破門後發現一男一女昏迷倒臥房內,二人當場證實死亡。警方指兩人為情侶關係,據悉男事主任運輸散工,初步疑涉及金錢問題,遺書透露愧對家人。[109]
- 4月19日:
- 4月20日:韓國美妝品牌ETUDE House宣布全面撤出香港市場,旗下6間專門店均會結業,最後營業日為4月23日。
- 4月24日:政府公佈「開心香港」(Happy Hong Kong)活動詳情,包括4至6月會在香港、九龍及新界分別舉辦三場大型美食市集,周六設「全港戲院日2023」,當日觀眾在全港戲院看電影票價劃一30元。8月亦將邀請曼聯U16足球隊來港交流及踢表演賽。
- 4月25日:
- 4月26日:前職工盟主席黃迺元及幹事杜振豪以個人名義申請五一遊行。不過杜振豪於社交平台表示黃迺元情緒崩潰,「顯然承受了巨大壓力」下,已簽紙取消遊行申請,同時受限於《港區國安法》第63條,無辦法透露詳情。保安局長鄧炳強指遊行申請人衡量後認為沒有能力確保活動有序安全決定取消活動,屬負責任做法,並無回應有無國安人員接觸黃迺元。[114]
- 4月29日:政府將今日定為「全港戲院日」,市民於各大戲院看電影只需要30元,記者發現部分戲院網站「無法連接」,而多區戲院外出現排隊人龍。[115]
- 4月29日:
Remove ads
- 5月2日:
- 5月4日:消費者委員會發表私人住宅物業管理費研究報告,並檢視249份樓宇公契,發現約75%發展項目的公契經理人與發展商有關連,可能存在利益衝突。而港鐵上蓋項目住宅業權不過半,單靠住宅業主無法成立法團。有項目所有住宅單位加起來,總業權份數仍然不夠一半,就算所有住宅業主同意,都無法更換管理公司。[120]
- 5月5日: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早上持法庭手令採取搜查行動,在元朗區撿取一件與一宗「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件有關的證物。據了解該證物為「國殤之柱」。創作「國殤之柱」的丹麥藝術家高志活對警方檢走「國殤之柱」感到驚訝及奇怪,並指香港警方並沒有就行動與他作任何聯絡。[121]
- 5月7日:原定2月26日開展的「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推遲到今日實施。不過間中出現車輛減速或誤入巴士專線的情況。[122]
- 5月8日: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導致部分香港居民無法及時換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即回鄉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決定自當日起延長回鄉證有效期(僅限證件有效期限在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0日人士),有效期限將自動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123][124]。
- 5月9日: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提出修訂《區旗及區徽條例》,當中包括侮辱區旗及區徽的罪行「涵蓋現實生活及網絡世界」,並訂明檢控時限。而區旗及區徽擴大禁止用作某些用途,包括註冊作外觀設計或商業廣告和喪事活動。[125]
- 5月10日:
- 5月11日:明報公布將於2023年5月14日正式停止刊發《尊子漫畫》,但未有交代原因。[128]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編輯不想有人利用平台煽動市民對政府的不滿而作出停止決定,屬負責任做法。」[129]同日,公共圖書館已經將尊子的書籍及資料下架。
- 5月12日:
- 5月13日:三名內地漁民駕乘快艇在深圳大鵬半島近大亞灣對開一帶水域潛水撈捕海產,期間一名45歲男子懷疑遇溺昏迷。其他兩名同伴駛入西貢銀線灣泳灘向當值救生員求助,昏迷男子送往將軍澳醫院搶救後證實不治。由於其他兩名同伴無香港身份證明文件,警方以涉嫌「非法入境」拘捕二人。[133]
- 5月14日:78歲持有美國護照的香港居民梁成運涉嫌從事間諜活動案,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間諜罪成,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沒收個人財產50萬元人民幣。[134]特首李家超表示今次案件反映社會潛藏國家安全風險,要慎防一些潛伏的力量。[135]
- 5月15日:
- 5月16日:廉政公署公布昨日拘捕23人,包括一隊球隊教練和11名球員,涉2022-2023年度於香港甲組足球聯賽中集體造假。消息指涉案球隊是愉園。[138]
- 5月17日: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公佈2023年《薪酬趨勢調查報告》,建議低級、中級和高級公務員分別加薪4.5%、4.65%和2.87%。[139]
- 5月18日:
- 5月20日:
- 5月22日:醫務衞生局指,近期器官捐贈取消登記數字不尋常,過去5個月共有5785個取消申請,認為是有少數人意圖擾亂中央名冊的代表性及增加政府人員行政負擔,認為有關行徑極不負責任,並予以譴責。到5月23日,特首李家超表示會器官捐贈屬崇高理念,形容破壞系統者為恥辱,並譴責他們,要求警方調查當中有否涉及違法行為。[145]
- 5月23日:
- 5月24日:
-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通過加強打擊濫用公屋政策,由原本住滿10年才要申報居住狀況,以及是否在本港持有住宅物業,收緊至每兩年申報一次。如市民濫用公屋,5年內不可再申請公屋,同時收緊子女加戶安排,若年長租戶戶籍內已有成年子女,不可再申請加入其他成年子女。房委會亦檢討屋邨扣分制,將亂拋垃圾、胡亂傾倒廢料等不當行為「加辣」扣分。
- 2018年除夕,警方在紅磡截停一名20歲患有亞氏保加症的男子,搜屋後發現他藏有槍械及近900發彈藥等,被告由2019年1月還押至今。7人陪審團以大比數裁定被告「無牌管有槍械及彈藥」罪成,並裁定他管有當中 12 盒、不少於424枚的子彈,手槍及滅聲器則不屬定罪物件,被判監禁9年9個月。[148]
- 5月25日:
- 5月26日:長洲太平清醮飄色巡遊復辦,有飄色單位和當地居民指在《國安法》下,港府高官和政治人物的角色較以往少談及。[152]
- 5月27日:
- 2006年3月成立的公民黨正式宣布清盤。[153]
- 美國之音引述國際特赦組織報道,一名維吾爾族學生兩星期前從韓國抵達香港後失聯,他失聯前稱自己在機場遭中國警方審問,組織憂慮他被任意拘留,要求香港政府透露他的下落。[154]特區政府回應指,政府紀錄顯示該名維吾爾人士並沒有入境或曾被拒絕入境香港,強烈譴責國際特赦組織發表毫無根據、企圖抹黑特區政府的言論,並要求就不實言論道歉。而韓聯社報道,韓國大學的老師表示,阿布都雷赫正安全地在韓國,沒到香港,稱自己每天都有與阿布都雷赫聯絡,強調他「確實在韓國」。[155]到30日,國際特赦組織表示,Abuduwaili Abudureheman和國際特赦組織聯絡,表示他沒有來港。[156]
- 5月30日:
- 5月31日:政府擬立法強制23種職業,包括社福界、教育界及醫療界專業人士,工作期間必須舉報虐待或疏忽照顧兒童,如未有履行舉報責任,最高監禁3個月及罰款5萬元。[161]
Remove ads


- 6月4日:是日為六四34周年,維園第四年沒有燭光集會。警方在銅鑼灣一帶、中聯辦和政府總部等部署5,000至6,000警力布防。其中崇光百貨外的軒尼詩道停泊8輛警車。社民連主席陳寶瑩和「王婆婆」王鳳瑤身穿黑衣,手持黃色紙花,被警員截查後帶上警車,香港記者協會前主席麥燕庭亦被在場警員帶走。有長者坐在路邊有亦被警員勸喻離開,更有市民上班路過維園時用手機拍了幾張照片被警員截查,並查看手機內的媒體及瀏覽的網站和訊息,之後獲放行。警方表示帶走24人,涉嫌破壞社會安寧。[170]
- 6月5日:
- 6月6日:
- 6月7日:
- 6月9日:反修例運動爆發4周年。
- 6月10日:

- 6月12日:
- 6月13日:
- 政府公布建造業及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其中建造業將引入最多1.2萬名勞工,運輸業將引入最多8,000名勞工。同時優化現有補充勞工計劃,容許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輸入外勞。[184]
- 國安法官陳嘉信被揭在處理一宗涉及「黃道益活絡油」商標的訴訟頒判詞時,內容達98%是抄襲原告的陳詞,並裁定原告勝訴。被告不服上訴,上訴庭其後裁定被告上訴得直,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及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潘兆初已就抄襲一事對陳嘉信法官作出嚴肅訓誡。[185]
- 政府公布私人參建居屋先導計劃「樂建居」,先推出東涌及柴灣土地公開招標,讓私人發展商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兩幅土地合共可建2300個單位。[186]
- 清晨五時許,一名47歲持雙程證男子在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外徘徊,並在大閘及外牆以白色漆油噴上簡體字「雙標」及英文「hegemony」(霸權),職員發現後報警求助,警方到場截獲並以涉嫌刑事毀壞拘捕該名男子。[187]
- 曾多次在香港街頭表演的日本音樂人Mr. Wally在機場的羈留所逗留一晚後,被入境處以「過去曾經在香港街頭演奏犯法」而拒入境。[188]
- 6月14日:
- 6月16日:一名留日23歲女學生被控在個人社交媒體自2018年至2023年多次發布具煽動意圖的帖文及相片,《國安法》指定法官、主任裁判官羅德泉批准保釋,限不得離港,並施加須刪除和不得管有所有社交媒體程式並將有關帳戶交予警方檢查等條件。[192]
- 6月18日:
- 6月20日:
- 6月21日:港鐵表示投放650億更新及保養鐵路,並研究提前收車或延遲開始服務。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指公司提供更多資源作維修是合理,毋須揣測增加維修成本會否影響票價。[198]
- 6月23日:運輸署公布下周起將派人於全港巴士及小巴路線查票,打擊違規使用二元優惠,違規人士會轉交警方跟進調查或檢控。[199]
- 6月24日:凌晨,國泰一班準備飛往洛杉磯航班懷疑故障終止起飛,飛機返回停機位時輪胎懷疑過熱爆裂,導致18名旅客受傷,11人送院。[200][201]
- 6月25日:港鐵加價2.3%,乘客使用八達通搭本地車程最多加8毫。[202]
- 6月26日:
- 6月27日:沙中線項目紅磡站承建商禮頓建築違反《建築物條例》,禮頓透過律師代表認罪,判處罰款4萬元。[206]



- 7月1日:
- 新巴及城巴(香港島及過海路線專營權)的專營權合併入全新的城巴(市區及新界專營權),新專營權由該天起生效,為期十年,意味著新巴於當天結束25年的營運。[210]
- 「港車北上」計劃正式實施,已獲批香港單牌私家車可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往來香港與廣東省。[211][212]
- 港台電視35正式開播。
- 下午5時許,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發生信號故障,導致北上列車服務停駛逾兩小時,南下車次亦受阻。而港鐵接近晚上7時半才公布信號故障,一度有乘客滯留離境大堂,直至晚上8時才陸續恢復,有乘客批評港鐵安排混亂。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了解到今次事故源於香港段信號系統軟件出問題,影響到內地列車「落唔到嚟」。[213]
- 晚上9時許,旺角快富街發生傷人案,一對情侶分別背部和頭部受傷,在現場的一名男子懷疑施襲被捕,警方事後檢獲一把剪刀。[214]
- 7月2日:下午2時半,旺角道與通菜街交界有石屎墮下,碎片散布旺角道3條行車線,波及一輛貨車。貨車司機懷疑閃避時受傷,送往廣華醫院治理。警方則以涉嫌容許物體從高處墮下拘捕兩名男子。[215]
- 7月3日:
- 7月5日: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在葵涌高威工業中心拘捕4名26至28歲男子,包括香港眾志主席林朗彥,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作出煽動意圖行為。據報是香港眾志解散後,成立「懲罰 Mee」社交平台及手機應用程式,串聯「黃店」牟利。警方表明會針對黃色經濟圈等軟對抗行為進行打擊行動,全面切斷「竄逃海外反中亂港分子」的資金鏈。[219]
- 7月6日:
- 立法會三讀通過《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在出席的89人中,88票贊成、無人反對或棄權。這意味香港正式確認落實202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改革方案。[220]
- 尖沙咀麽地道22號一間錶行發生劫案,掠走8隻市值約380萬元的錶,警方追緝5名年約30至40歲匪徒。[221]
- 警方國安處就涉嫌營運「Mee懲罰師」的案件,早上在機場再拘捕一名24歲男子,為前香港眾志常委朱恩浩。[222]
- 康文署宣布將推出全新「收集圖書館館藏意見」渠道,讓市民就館藏更容易及方便向公共圖書館提出意見,以加強保障館藏的內容沒有意識不良內容,不會違反香港法律或危害國家安全。[223]
- 香港記者協會最新《2022年度新聞自由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受訪新聞從業員及公眾對本港新聞自由評分為2013年度起有調查以來新低。[224]
- 7月7日:金管局宣佈放寬自用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上限,1,500萬以下住宅可承造七成按揭。[225]
- 7月8日:
- 7月9日:深圳市口岸辦通報,文錦渡口岸入境行車通道出現地面沉降,需暫停口岸往內地方向客、貨車通關業務。受事件影響,往來上水至文錦渡的直通巴士、供港鮮活食品貨車以及部分跨境學童保姆車,要改經香園圍口岸前往內地。[228][229]
- 7月10日: 《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最終版本正式刊憲。[230]
- 7月11日
- 7月12日:
- 立法會以不記名方式,三讀通過修訂《刑事訴訟程序條例》,高等法院原訟庭的無須答辯裁決及國安法指定法官的無罪裁決,增設機制容許控方上訴。[233]
- 警方拘捕7名年齡介乎23至38歲的懲教人員,其中3人涉嫌在尖沙嘴美麗都大廈輪姦一名醉酒女子,其餘4人則在旁自慰,被捕人員包括一名懲教主任。[234]
- 醫務衛生局公布推出控煙策略諮詢,包括增加煙草稅、禁止向2009年後出生者賣煙等、禁止邊行邊吸煙及擴大吸煙區等。[235]
- 英國因香港國安處通緝及懸紅8名身處海外的社運人士而更新香港旅遊警示。而美國總統拜登亦維持對香港的「緊急狀態」。政府形容有關行為抹黑《港區國安法》和「別有用心,極其拙劣和不負責任」,對此強烈反對和譴責。[236]
- 7月13日:
- 7月14日:石鼓洲焚化爐工地發生致命工業意外,一名30歲工人在一艘英泥船工作期間,上半身意外被夾困於一部製冰機內,消防將傷者救出後已傷重身亡。[240]
- 7月17日:
- 7月18日:
- 7月20日:
- 7月21日:元朗襲擊事件四周年,警方派出身穿戰術背心的大批機動部隊警員於港鐵元朗站一帶戒備,不時截查途經市民。一名中年女子被警員截查後,接受傳媒訪問期間展示一張寫有「堅持到底」標語被警員包圍,之後與另一名同行女子被帶上警車。警方表示截至晚上9時,於港鐵天水圍站,港鐵元朗站及元朗市中心一帶共拘捕8男2女,年齡介乎21至65歲,涉嫌公眾地方行為不檢,在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管有第一部毒藥,非法入境及欠交罰款而被通緝等罪行。[247]
- 7月22日:警方接獲廣華醫院職員報案,指一名12歲男童在急症室內徘徊,並告訴護士他被母親遺棄。據了解,該男童為「雙非」兒童,持本港身份證,父母為內地人。翌日,特首李家超直斥男童父母「非常不應該」,表示父母應愛護子女,有責任照子女及提供教育。同時指出,警方正研究遺棄兒童的法律責任,希望男童父母會領養回男童。[248][249]
- 7月23日:
- 7月24日:
- 紅隧「易通行」首個工作天,《明報》記者實測發現,旺角經加士居道到紅隧入口的車程較以往長5至15分鐘;其中公主道車龍長度較上周長至少500米。[251]不過運輸署表示車龍情況與實施「易通行」前相若。[252]
- 警方國安處先後帶走袁弓夷的女兒袁彌望及兒子袁彌昌助查,一度被檢走手機及電腦。容海恩表示若知道袁弓夷行蹤,必定向警方舉報。[253]
- 城規會接納規劃署的建議,將粉嶺高爾夫球場北端約9.5公頃擬建屋用地,由「住宅(甲類)」地帶,暫時修訂為「未決定用途」地帶,容許土木工程拓展署重新檢視公營房屋的設計布局、樓宇高度和發展密度。餘下約22公頃的土地用途維持不變,按原建議劃為「其他指定用途」註明「保育暨康樂」地帶。[254]
- 7月26日:
- 一名52歲「旁聽師」涉於2021年12月出席4宗反修例運動和國安法案件的法庭聆訊期間,身穿印有黃色雨傘圖案的黑色衞衣等到法院旁聽而與保安爭論等而干擾法庭程序,被律政司控告「藐視法庭」罪。法官陳健強判處被告監禁2個月但獲准緩刑2年,同時需在2個月內向律政司支付31萬訟費。[255]
- 7月27日:
- 7月28日:
- 7月29日: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發表2022年本港自殺死亡統計數據,為2007年以來的15年新高。當中60歲或以上長者自殺死亡數字打破1973年以來紀錄,有477宗。主席黃瀚之認為是與經濟及家庭壓力,加上移民潮令家庭聯繫減少有關。[260]
- 7月30日:
- 7月31日:警方接報指在西貢牛尾洲以南海面發現鯨魚屍體,為7月13日出現的鯨魚。漁護署表示海洋公園將為鯨魚屍體作解剖檢驗,研究是否製作標本作科研和教育用途。[263]
- 8月1日:
- 警方展開全港的士司機「見疑即報」運動,透過推廣反恐犯罪資訊和鼓勵司機舉報涉恐涉暴和其他罪案的消息。同時透露今年3月發放首宗反恐賞金,獲賞金的舉報人是一名職業司機。[264]
- 物業管理業發牌制度3年過渡期結束,所有物管公司及從業員必須根據《物業管理服務條例》持有物管牌照。[265]
- 香港交易所修訂《上市規則》,不再要求發行人披露中國相關法律法規﹑政治結構和經濟環境﹑外匯管制及匯率風險,以及其他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特定風險摘要。[266]
- 開辦近27年,有5間分校的翹英教育(Brilliant Education)全線結業,海關拘捕50歲女負責人兼公司董事,涉嫌於預售課程時作出不當地接受付款的營業行為,違反《商品說明條例》。而截至8月2日中午12時,海關已接獲310宗舉報,涉款251萬港元。[267]
- 8月2日:
- 8月3日:
- 8月7日:
- 8月8日:
- 旺角新興大廈11日內再冧石屎,擊穿九巴車頂,幸無人受傷。警方拘捕搭棚公司負責人。[276]
- 香港紀律部隊代表團早前於加拿大溫尼伯參與世界警察和消防員運動會,其間遇上當地港人示威。港澳辦、中聯辦、特區政府及駐港國安公署先後譴責示威。其中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批評別有用心人士將國際體壇盛事政治化以及污名化。[277]
- 海關關長何珮珊在《大公報》撰文,表示會嚴查「軟對抗」物品進入香港或輸往內地,以「切實維護政治安全」。[278]
- 一名男子在YouTube稱會就2019年元朗襲擊事件襲擊案以「控方證人」身份指證白衣人,他稱7月29日被警方國安處上門要求他出庭指證林卓廷,否則控告他暴動罪。他亦表示自己的滙豐銀行戶口之後亦遭凍結。該男子表示目前已逃難至英國倫敦申請政治庇護。警方回覆《獨媒》指有關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不作評論;匯豐發言人表示被凍結戶口的傳聞「內容並未經證實」,又指基於客戶保密原則,不便評論相關個案。[279]
- 8月10日:警方國安處今早拘捕10人,年齡介乎26歲至43歲,涉「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及煽動暴動,疑串謀612基金支援撐制裁組織據了解為已停運的612人道支援基金,包括前職員葉寶琳、卓佳佳等,及2019年反修例運動時創立的組織「國難忠醫」。[280]
- 8月11日:廉政公署調查香港中文大學轄下一所醫學中心,懷疑有人在處理中心的撥款及運作過程中涉嫌貪污、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及挪用公款,暫時未有人被拘捕。[281]
- 8月14日:港鐵推出高鐵「靈活行」安排,往來西九龍站及福田站的乘客,可於原來車次開出前的45分鐘,及開車後一小時,免費改乘同日指定車次,最多改票三次。[282]
- 8月15日:
- 8月20日:兩名中年男子在北角因釣魚起爭執墮海,其中一名61歲男子死亡,警方將案件由誤殺改列為謀殺案,66歲男子暫控一項謀殺罪。[285]
- 8月22日:
- 理大男生呂世瑜被指2020年在 TG 頻道煽動港獨及售武煽暴,因認罪減刑至 3 年 8 個月。不過《國安法》罪行的最低刑期所限,情節嚴重者須「處 5 年以上」,他不服刑罰提上訴,被上訴庭駁回,再上訴至終審法院亦敗訴,維持判囚 5 年。[286]
- 一名20歲青年不滿兩個月內曾經遭警員截停3次,質疑任何人可疑就可截停之規定過於含糊。他入稟高院申請司法覆核,要求頒令《警隊條例》和《公安條例》的部分條文違憲,高院拒絕其申請。[287]
- 警方國安處帶走郭鳳儀兩兄長調查。
- 政府宣布8月24日起禁止日本10都縣水產品進口,市民買水產品手信回港不受管制,而代購屬商業行為則不被允許。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表示無放寬時間表。[288]
- 8月23日:
- 8月24日:反修例運動歌曲《願榮光歸香港》禁制令案,律政司獲批上訴許可。[291]
- 8月25日:
- 8月27日:
- 8月28日:觀塘駱駝漆大廈內的黃店「光榮米線」涉違契經營食肆而宣布結業,引起社會關注工廈無牌食肆問題。不過食環署指60個處所持食環署牌照,僅5間工廠食堂屬食肆,而當日提出9宗檢控。事件引起外界質疑當局選擇性執法。發展局長甯漢豪回應稱「違契就是違契」。香港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林瑞華批評「以明朝法例懲罰清朝的人」。[296][297]
- 8月29日:
- 警務處國家安全處於大埔區拘捕兩名年齡分別33歲和59歲的男子,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及「串謀煽惑他人參與暴動」罪。警方指與612基金案有關。國安處亦曾到瑪麗醫院調查。[298]
- 2017年鄧桂思肝衰竭死亡案,聯合醫院兩名主診醫生疑開漏抗病毒藥,召開死因研訊前各被控誤殺罪。控方申請撤回兩項控罪獲批,而聯合醫院表示會按既定程序跟進醫生原有職務。[299]
- 香港政府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以全面檢視影響股票市場流動性的因素,主席為唐家成,成員包括摩根士丹利銀行亞洲行政總裁徐亦釗、南方東英資產管理總裁丁晨、馮婉眉、花旗銀行香港區金融市場主管林穎聰、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及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李惟宏、恒生指數公司行政總裁巫婉雯、華泰金控行政總裁王磊、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及四名官方成員。[300][301]
- 8月30日:觀塘社區健康中心女廁發生持刀傷人案,一名年約80歲的女子送往聯合醫院後死亡,另一名52歲女子手部受傷,其後被捕,警方將案件列作謀殺。[302]
- 8月31日:
- 歌手阮民安涉於社交平台煽動仇警和洗黑錢,被判處監禁26個月。[303]
- 早上7時許,東涌翔東路一輛校巴與愉景灣雙層巴士發生相撞,意外中有34人受傷。警方拘捕65歲校巴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引致他人身體受嚴重傷害。[304]
- 下午2時許,一名中年男子在港鐵觀塘站往旺角方向月台墮下路軌,當場證實死亡。事件導致列車服務局部中斷約1小時。[305]
- 太子站「831事件」發生四周年。警方稱網上有人不斷散播不實信息,意圖煽動他人於今日前後作出「軟對抗」或相應的實際行動,對此極度關注,並形容當日的事件「純屬子虛烏有」。呼籲市民切勿誤信網上煽動性謠言及參與違法活動,又指警方會果斷介入,嚴正執法。而太子和旺角一帶有大批機動部隊警員戒備,並截查市民。[306]

- 9月1日:颱風蘇拉正面襲港,天文台在晚上8時15分發出十號颶風信號。在傍晚6時,有巿民目擊李鄭屋邨孝廉樓天台十數塊太陽能板由高處飛墮,事件中無人受傷。吹襲期間,當局收到逾1500宗塌樹報告、21宗水浸個案、2宗山泥傾瀉報告、86人在風暴期間受傷。
- 9月4日:政府正式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舊場」32公頃土地,部份土地交給康文署用作公園用途。公園原定9月1日開放,不過受到颱風蘇拉影響而延期到9月4日才開放。公園開放首日,吸引不少市民到場「打卡」外,中午時分有20名自稱為「上水原居民」人士帶備高爾夫運動裝備「自發打波」,他們認為要考慮安置原居民打高爾夫球的問題,但結果被康文署職員阻止並引起爭執,最終擾釀半個多小時才自行離開。[307]
- 9月5日:「彩虹行動」成員、前民陣召集人岑子杰早前就香港法律不承認海外同性婚姻提司法覆核敗訴。他不服判決上訴至終審法院,獲裁定部分勝訴。終院5名法官裁定香港法律沒有提供任何替代途徑,在法律上承認同性伴侶關係屬違憲,有關命令暫緩兩年執行。至於岑另挑戰香港不承認同性婚姻,及不承認外地同性婚姻屬違憲,則被終院一致駁回。[308]
- 9月6日:
- 9月7日:清晨4時48分,九巴九龍灣車廠發生奪命交通意外。一名45歲車長於車廠天台倒車時懷疑撞倒49歲車長,巴士公司職員到早上7時23分才報案,傷者送院搶救不治。警方以涉嫌危險駕駛引致他人死亡、意外後沒有停車及意外後沒有報案拘捕車長。[311]

- 9月7日-9月8日:因颱風海葵殘餘雲帶影響,天文台發出兩年來的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當晚11時至午夜12時,天文台錄得158.1毫米的一小時降雨量,創下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紀錄。另在深圳開水閘洩洪影響下,新界地區出現水浸。[312]政府也因此需要發出首個極端情況警示的工作安排。此外,港鐵黃大仙站更因遭遇大量雨水湧入車站及路軌而導致嚴重水浸,需暫時關閉,而黃大仙中心北館底層被水淹全層。[313]
- 9月9日:大潭紅山半島豪宅單位在暴雨下塌山坡後,被揭發有3個單位有僭建,並申請手令進入屋宇檢查。[314]
- 9月11日:
- 香港繼續受到大雨影響,西貢一小時錄得逾100毫米雨量,將軍澳和觀塘多處發生水浸。其中將軍澳小夏威夷徑有大量黃泥水湧向下游將軍澳村。觀塘敬業街和翠屏河一帶早上亦水浸和出現氾濫。渠務處表示有八處水浸報告,強調與上周暴雨無關。[315]
- 4名港大學生被指於2021年學生會評議會會議上,動議及支持七一刺警案疑兇梁健輝的議案,被控一項《國安法》下的「宣揚恐怖主義」罪。案件在區域法院開審,4 人於開審前承認交替控罪煽惑他人有意圖而傷人,宣揚恐怖主義罪則撤銷。法官謝沈智慧押後至周四求情,4人續准保釋。[316]
- 4名涉及2019年反修例運動案的男子,包括10月1日在荃灣中槍的「健仔」曾志健,他們涉嫌沒有按照法庭指令歸押。其中涉及 10.1 荃灣暴動、24 歲男子馮清華早前承認暴動及妨礙司法公正兩罪,被判囚 4年。[317]
- 9月12日:


- 10月1日:
- 10月2日:香港大學被揭發校內管理層出現嚴重內部紛爭。據悉校長張翔向校委會發律師信,稱特別會議議程涉及對他極嚴重指控,為保障自己受公平對待,要求會議延期。[335]
- 10月4日:
- 10月8日:颱風小犬襲港期間,天文台只提早15分鐘預警下改掛9號風球,導致大批市民無法登上交通工具,其中港鐵露天路段在九號風球期間暫停服務下,導致紅磡站、葵芳站、荃灣站和大圍站等有大批市民在港鐵站內滯留,引起不滿。[339]而香港國際機場有大批抵港旅客要排長龍等的士,平均用3小時才能離開機場。[340]香港多個水浸重災區,包括杏花邨、柴灣及大澳等地區繼續有水浸。但渠務署表示沒有接獲嚴重水浸報告。[341]
- 10月10日:油麻地渡華路消防處西九龍救援訓練中心,屬於精進建築的地盤發生奪命工業意外,一名56歲男工人進行電纜工程期間由4米高的位置墮地,送往醫院搶救後最後不治。據了解死者被發現時身上繫有安全帶,但沒有戴頭盔。[342]
- 10月11日:失蹤七日的17嵗拔萃男書院學生曾憲哲在馬鞍山郊野公園附近被救援人員尋回,並由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送往東區醫院治理,曾憲哲母親稱「相信呢個係一個神蹟」。今次救援行動,消防處透過無人機拍攝過萬張照片,同時利用人工智能即時分析曾憲哲出現的蹤跡。[343][344]
- 10月13日:有20名透過英國的永明金融中介申請取回強積金(MPF),並持有BNO簽證的香港人,暑假回港期間被廉政公署拘捕。廉政公署證實早前曾經採取執法行動,搗破一個貪污犯罪集團,涉嫌透過貪污及欺詐手段,協助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成員使用虛假證明文件及法定聲明,訛稱移居內地而而永久離開香港,申請提早提取強積金。[345]
- 10月15日:玫瑰崗中學因辦學團體道明會放棄辦學權面臨殺校,學生曾經拍片向特首李家超求救,但片段全面在多個社交平台下架,有教師質疑局方施壓。教育局表示,任何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展的舉動必須立刻制止。[346]
- 10月16日:警方國安處於屯門區拘捕一名57歲男子,涉多次透過不同社交平台持續發布具有煽動意圖的訊息,內容包括煽動他人引起對中央及香港特區政府憎恨、鼓吹「港獨」、要求制裁政府官員及煽動使用暴力等。[347]
- 10月17日:
- 10月18日:
- 10月22日:
- 10月24日:

- 10月25日:政府發表2023年度施政報告,包括向新生嬰發放2萬元獎金,為樓市「減辣」、開放越南人才簽證、投資移民和落實十四五規劃下「八大中心」定位。報告同時獨立專章聚焦國家安全、愛國主義教育。
- 10月26日:
- 10月27日:
- 10月28日:研究六四事件的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何曉清接獲入境處通知,工作簽證延長逗留期限申請不獲批,更接獲校方「即時解僱」。政府在深夜發表聲明,不點名就一宗簽證申請形容為「不評論個別個案,申請人必須符合一般入境規定,包括入境不會對本港構成保安或刑事問題」。[366]
- 10月29日:港鐵東鐵線在一日內發生2宗墮軌事件,中午一名67歲男子在粉嶺站跳軌,在現場被證實死亡。[367]到下午,一名就讀城市大學的20歲印度裔女子在九龍塘站墮軌,送院搶救後不治。據報有抑鬱症紀錄。[368]
- 10月30日:
- 11月1日:《2023年香港中文大學(修訂)條例草案》於立法會三讀通過。根據修例草案,中大校董會人數將由55人減至34人,校董會校外與校內成員比例由1:1改為約2:1。[372][373]
- 11月3日:「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舉行首次會議,討論整體工作方向、工作計劃及安排。[374][375]
- 11月6日:香港金融管理局舉辦第2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約300名金融界人士出席。[376]
- 11月10日:東涌東站第一期物業發展項目流標,為2023年以來第6幅流標地皮,且為2013年2月以來首次有港鐵發展項目沒有任何發展商提交有效標書。[377]
- 11月11日:國際汽車聯盟於中環海濱舉行世界場地越野車錦標賽中國香港站賽事。因工程延誤,賽道由1,225米縮短至約800米且直線賽道被取消,開賽時間亦由上午8時10分延後至中午12時。[378]
- 11月14日:競爭事務委員會入稟競爭事務審裁處,控告美聯及五名人士(黃靜怡、布少明、李頌賢、張子存和馬泰陽)與競爭對手中原協議收取最低2%佣金。中原因向競爭事務委員會舉報並提供資料協助調查而不獲控告。[379][380]
- 11月15日:港鐵將軍澳綫一天內發生兩宗事故,下午2時許,因將軍澳綫鰂魚涌站附近路段受積水影響,來往北角站至調景嶺站的列車服務一度暫停,直至約下午3時半才逐步回復正常。然而在下午6時30分,一列駛往北角的列車到達坑口站時未有如常停下,反而全速駛過,約有200名乘客受影響。[381]
- 11月16日:嶺南大學畢業典禮當天發生學生自殺案,一名17歲男學生在校內宿舍範圍墮樓身亡,多名校方高層到場了解。[382]
- 11月17日:《2023年印花稅(修訂)(證券轉讓)條例》生效,股票交易印花稅由0.13%下調至0.1%。[383]
- 11月20日:
- 11月27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發出公告,表示將向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提出合併J2台和財經體育資訊台,以及合併網上購物平台「士多」和「鄰住買」。[385]
- 11月28日:
-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中華電力和香港電燈2024年至2028年發展計劃和電費調整,2024年淨電費分別下調7.4%及16%。[386][387][388]
- 明愛醫院發生一宗醫療事故,一名79歲眼科男病人,懷疑出現急性腸阻塞,早上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病人於11時10分在醫護人員陪同下,由眼科病房轉送往深切治療部,期間病人血氧飽和度再次下降,醫護人員立即嘗試為病人加大氧氣供應量,但其血氧飽和度持續下降,期間醫護人員發現病人使用的氧氣樽,氣閥在運送期間未有開啟,一度有長達5分鐘無氧氣供應。病人在運抵深切治療部後獲安排合適的氧氣供應。醫護人員為病人插喉搶救,惟病人情況持續惡化,最終於中午12時50分離世。[389]
- 11月30日:
- 12月3日:渣打藝趣嘉年華舉行壓軸巡遊,逾400名中、小學生在本地藝術家帶領下,於銅鑼灣鬧市巡遊穿梭、展示10座高達4米的巨型木偶。[392]
- 12月6日:
- 12月10日:香港區議會選舉舉行,是《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的首次區議會選舉,地方選區投票率為27.54%,是自1982年有區議會選舉以來最低。[395]由於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在本次選舉期間再次出現故障,選舉管理委員會成立一個由香港警務處、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選舉事務處資訊科技管理部及有經驗人士組成的專責小組調查事件。[396]
- 12月13日:
- 12月16日:訪港的中國商飛C919客機在維港進行空中展示。[400]
- 12月17日:三隧分流分時段收費正式實施。[401]
- 12月18日:
- 12月20日:運輸及物流局發佈《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406]
- 12月21日:
- 12月23日:港鐵在部分港鐵站閘機提供感應式信用卡出入閘服務,相關閘機會以淺藍色標示,乘客只需使用VISA信用卡、扣賬卡或其他綁定VISA的裝置並放在閘機的信用卡感應部分,就能出入閘,但不適用於政府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409]
- 12月28日 : 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實施,獲認證電訊商名稱將以「#」號開頭。 [410][411]
- 12月29日:
- 已解散的學生組織「學生動源」前召集人鍾翰林違反懲教署的監管令,以前往日本旅遊為由前往英國尋求政治庇護,成為繼周庭後第二位繞過政府的監管下離港前往外國尋求庇護的異議人士。懲教署對此事件給予嚴厲譴責,並即時向他發出召回令及聯絡其他執法部門依法通緝。
- 國泰航空表示,由於12月時值流感季節,機師因病缺勤多於預期,因此29日至元旦期間共有55個航班取消,主要是亞洲地區的航班。[412]
- 旺角信和中心有漫畫店因接到警方調查而停售BL漫畫。漫畫店負責人指是一名未成年女學生購買相關漫畫後被校方發現,其後學校向警方報案,涉事書籍經淫審處評級後,屬第三類淫褻物品。有讀者認為禁售屬矯枉過正。警方表明會果斷執法。[413]
逝世
- 6月1日:周文耀(77歲),港交所前行政總裁。[429]
- 6月13日:黃永玉(98歲),中國畫家。[430]
- 6月14日:張英才(88歲),香港資深男演員及配音員,在老人院離世。[431]
- 6月24日:楊鐵樑(93歲),首位擔任香港首席大法官的華人。[432]
- 6月25日:鄺業生(64歲),前香港無綫電視劇集監製。[433]
- 6月:關景鴻(66歲),移民顧問及「景鴻集團」創辦人。[434]
- 7月5日:李玟(48歲),香港女歌手,於家中自殺,送院搶救後不治,逝世於瑪麗醫院。[435][436]
- 7月6日:許舒(James W. Hayes,92歲),前新界政務署署長,於澳洲悉尼離世。[437]
- 7月15日:袁天佑(71歲),牧師,曾任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長,因癌症離世。[438]
- 7月27日:奧金寶(Eugenio "Nonoy" O'Campo,91歲),香港菲律賓裔資深作曲及編曲家。[439]
其他資訊
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和政府逐步放寬防疫規定影響,政府和活動主辦單位宣布所有大型活動及非必要聚會得以恢復,當中取消了新春花車巡遊及賀歲煙花匯演。
下列節慶,如無註明,均是香港的公眾假期,同時亦是法定假日(俗稱勞工假期)。有 # 號者,不是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除非與星期日或其它假期重疊)。
- 1月1日(星期日):元旦
- 1月2日(星期一):元旦翌日(補1月1日)
- 1月22日(星期日):農曆年初一
- 1月23日(星期一):農曆年初二
- 1月24日(星期二):農曆年初三
- 1月25日(星期三):農曆年初四(補1月22日)
- 4月4日(星期二):兒童節 #
- 4月5日(星期三):清明節
- 4月7日(星期五):耶穌受難節(是公眾假期,但不是法定假日)
- 4月8日(星期六):耶穌受難節翌日(是公眾假期,但不是法定假日)
- 4月10日(星期一):復活節星期一(是公眾假期,但不是法定假日)
- 5月1日(星期一):勞動節
- 5月26日(星期五):佛誕
- 6月22日(星期四):端午節
- 7月1日(星期六):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 9月29日(星期五):中秋節 #
- 9月30日(星期六):中秋節翌日
- 10月1日(星期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 10月2日(星期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翌日(補10月1日)
- 10月23日(星期一):重陽節
- 10月31日(星期二):萬聖夜 #
- 12月22日(星期五):冬至(是法定假日,但不是公眾假期,根據法定假日放假的機構,或會聖誕節放假,冬至不放假。部份機構或會提早下班)
- 12月24日(星期日):平安夜#(不是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但部份機構或會提早下班或放假一天)
- 12月25日(星期一):聖誕節(根據法定假日放假的機構,或會冬至放假,聖誕節不放假)
- 12月26日(星期二):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是公眾假期,但不是法定假日)
- 12月31日(星期日):公曆除夕# (不是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但部份機構或會提早下班或放假一天)
註解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