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3年美國演員工會大罷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3年7月14日至11月9日,美國演員工會-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因與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之間的勞資爭議而發起罷工。此次罷工持續118天,期間與編劇協會大罷工存在時間重疊,是好萊塢有史以來演員針對影視工作室發起的最長的一次罷工[2],以及自1980年演員罷工以來與演員相關的第二次大型勞資爭議事件和自1960年以來演員和編劇群體的第二次同時罷工。
這次罷工和編劇協會罷工[3]均是因為與好萊塢之間持續存在的勞資糾紛而引起,共同造成美國影視行業繼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之後第二次中斷[4]。罷工的起因主要是雇主公司大幅削減演員在新近崛起的流媒體內容中的重播分成以及製片方使用AI等新技術複製演員肖像生成虛擬演員代替演出,同時表達對編劇協會的支持。
10月2日起,演員工會與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之間陸續開展了多輪談判。至11月8日,雙方達成臨時共識並簽訂協議,罷工於翌日中午12:01結束[5][6][7][8]。11月14日,演員工會針對新協議發起批准投票,共有38.15%的成員參與,12月5日,投票結果顯示78%支持率,協議正式通過,並追溯至6月9日生效,2026年6月30日到期[9][10][11][12]。
Remove ads
背景
演員工會-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是美國一個工會組織,由演員工會與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於2012年3月合併組成[13],代表全球媒體從業人士約160,000人[14]。1960年,因製片方將大量電影版權低價出售給電視台重播,而演員和編劇卻未能從電視重播中收取到合理分成,演員工會和編劇協會發起了一場聯合罷工,是為二者首次同時罷工[15]。1980年爆發的演員罷工行動也是由演員工會與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聯合發起[16]。
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則是代表各大影視工作室,在需要時與演員工會、美國導演工會、東部和西部編劇協會等進行集體協商的協會組織[17]。
1980年以來,由演員工會與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發起的最大的一次罷工行動發生於2000年,當時廣告商想對商業廣告演員實施「電視季度買斷」模式,但演員則希望能繼續此前的「按次付費」制。不過當時罷工期間兩個工會間存在分歧,部分參與演員在過程中感到厭倦,另外雖然最終工會成功爭取到新協議,但廣告商因此逐漸繞開工會成員聘請其他廣告演員的應對策略也使很多人認為此次罷工的長期意義大打折扣[18]。
在過去十年間,流媒體逐漸興起,觀眾無論在節目還是觀看方式等方面的選擇都變得更為多元,導致大部分電視節目的劇集和季數都比以往更短,增大了演員和編劇工作量,但由於報酬仍以單集薪酬計算,加之片方規定在寫製片期間不得接手其他影視工作,使得編劇和演員收入總體下降,因此諸如重播分成等其他形式的收入對於編劇和演員變得更為重要。2007年—2008年間編劇協會的罷工行動爆發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工作室堅持表示編劇不應享受由流媒體服務帶來的收益[19]。據全國公共廣播電台估計,當時的罷工大約給洛杉磯造成了15億美元損失[20]。另外,日益興起的AI技術使得演員擔心被製片方利用自身生物特徵合成的「數字演員」代替[21][22]。
Remove ads
2020年,演員工會與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之間簽訂了一份有效期至2023年6月30日到期的合同。2023年5月,在編劇協會罷工開始數周后,演員工會的全國董事會經一致同意,決定在續約前先啟動一輪罷工授權投票[23]。投票結束後,工會宣布暫無罷工意願,但會儘量為將於6月7日參加談判的代表爭取「最大談判籌碼」[24]。工會提出「經濟公平問題[註 2]、剩餘收益問題[註 3]、AI問題、自錄試鏡問題[註 4]」等多項議題,並宣稱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正在試圖削減演員報酬以填補企業利潤和高層的「豐厚薪酬」,呼籲成員支持罷工授權,作為對聯盟的警告[25]。2023年5月30日,工會請來茱莉亞·路易斯-德瑞弗斯、珍·斯馬特、庫梅爾·南賈尼等錄製視頻為投票造勢,他們呼籲其他成員投票支持罷工,但亦強調投票僅僅是一個談判工具,並非表示一定會發起罷工[26]。
2023年6月5日,工會宣布授權投票以98%的支持率通過[27]。6月24日,工會主席法蘭·卓雪及首席談判代表鄧肯·克拉布特里-愛爾蘭向會員表示目前的談判卓有成效,新協議的達成將指日可待[28],但部分成員仍質疑工會談判力度不足,6月27日,一封逾300名演員聯署的致工會領導人公開信宣稱若不能達成「真正變革性的協議」,他們將主動發起罷工,並且「願意作出工會領導人不願作出的犧牲」。昆塔·布倫森、珍妮佛·勞倫斯、雷米·馬利克等多名大腕均有參與聯署[29][30]。6月30日,工會與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雙方共同宣布,工會已同意延長談判期限至7月12日以避免最終罷工,惟7月的談判最終破裂[31]。7月5日,工會表示已開始籌備罷工,並向成員發放問卷,調查支援意願[32],7日,工會開始為圍堵行動準備標語[33]。
7月11日,演員工會同意了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發出的「最後調解請求」,調解員來自聯邦仲裁與調解局,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國會及公共事務總監格雷格·雷爾森(Greg Raelson)表示其將於次日到達。不過工會認為聯盟在罷工前最後談判的前一天突然引入調解員是想拖延談判期限,並表示不會同意將談判期限延長到7月12日以後[34]。勞倫斯及馬利克等知名演員亦再次聯署催促工會採取激進行動並重申支持罷工的意向[35]。而在知悉聯盟引入調解員後,工會主席卓雪及首席談判代表克拉布特里-愛爾蘭緊急電話聯繫了華納兄弟探索CEO大衛·扎斯拉夫、Netflix聯合CEO泰德·薩蘭多斯以及迪士尼娛樂聯席主席達娜·沃爾登和艾倫·伯格曼,以圖繞過聯盟代表,直接將核心訴求傳達給四位好萊塢高管。但卓雪在通話中措辭鋒利,例如直指對方「可恥」「站在歷史的對立面」等致使對方被激怒,此次協商也未能成功[36]。
談判當日,演員工會主席卓雪因赴巴黎參加家族婚禮而未到場,僅在談判開始時給成員作了一段十幾分鐘的演講。午夜時分,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主席卡羅爾·隆巴蒂尼(Carol Lombardini)對工會代表說應「文明」看待罷工對行業的影響,雖然隨後意識到失言並試圖挽回,但工會代表已經憤然離場,和解失敗[36],其中卓雪在成員離場時更回應「現在你們有兩個公會準備罷工了」[36]。
7月12日,編劇協會和演員工會發起請願,指控抗議對象之一NBC環球自5月8日起編劇協會罷工起即開始在蘭克斯海姆大道(Lankershim Boulevard)施工建設《玩命關頭》主題過山車,但建設進度頗為緩慢,附近多條人行道上擺放大量腳手架,許多人行道圍欄亦被拆除,而該地屬於活躍抗議區域,呼籲NBC環球加緊施工以確保安全[37][38]。另外NBC環球還被指對於此前洛杉磯警察局在6月6日編劇協會罷工時提出的擺放紐澤西護欄以保證抗議者和過往行人安全的建議無動於衷,現場直至7月18日都未見相關設施[38][37]。

7月13日,由於雙方仍無任何共識,演員工會談判委員會經投票一致同意,推薦全國委員會同意開始罷工[39],全國委員會經投票後宣布同意[40],隨後主席卓雪宣布罷工將在7月14日午夜00:01啟動[41]。接到消息後,正在倫敦參加電影《奧本海默》首映禮的工會成員提前離場,準備參與行動[42]。在一次聯合聲明中,卓雪與工會首席談判代表鄧肯·克拉布特里-愛爾蘭(Duncan Crabtree-Ireland)[43]稱此次罷工實屬無奈之舉[44],並指目前資方只想輕微改動合同而不願做根本性變革的行為像是「在泰坦尼克號上搬家具」般沒有意義[45]。在宣布罷工開始的新聞發布會上,克拉布特里-愛爾蘭指控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提出的所謂「突破性AI提案」實際上想只給臨時演員一天的報酬,然後使用AI等各種技術手段獲取演員數據以合成「數字演員」,並在未來永久使用[46][47]。對此,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表示克拉布特里-愛爾蘭的說法不實,堅稱聯盟僅在僱傭了臨時演員的電影中才允許使用,其他情況下則會徵求演員同意並正常給予報酬[46]。
Remove ads
時間軸

7月14日,罷工行動正式開始[48]。根據工會於7月10日制定的行動規則,成員在罷工期間需退出全球影視拍攝,不得參與包括媒體招待會 、電影首映禮等宣傳活動,可以以觀眾身份參加將在7月20日至23日舉辦的聖地亞哥國際漫畫展,但不得參與任何宣傳活動,且工會表示希望成員完全退出漫展[49]。而在工會單獨與其他片方簽訂的合同工作的成員[50]可以繼續工作,播客、「低預算」獨立電影、學生電影、真人秀節目、遊戲節目、非院線上映的紀錄片、脫口秀等非劇本化節目和商業廣告、錄音、MV、電子遊戲、企業/教育內容、廣播新聞、電視動畫、有聲書、現場戲劇演出等亦不在停工範圍內[51]。 另外由於英國現行反工會法,因此根據Equity工會集體協商協議工作的成員也可以繼續工作,同時Equity則表示會通過一切合法手段支持本次罷工[52],因此美國製片公司HBO的電視劇《龍族前傳》仍繼續拍攝,引發粉絲強烈抵制,社交媒體上出現大量譴責劇組在這場歷史性罷工期間仍繼續製作的做法,亦有部分網友將矛頭指向英國工會法,批評其過於嚴苛[53]。
7月17日,巴哈姆大道(Barham Boulevard)上NBC環球8號門外人行道上的垂榕樹葉幾乎被裁剪一空[54],但道路對面的松樹和胡椒樹則絲毫未受影響,抗議者因此推測非市政府所為,而考慮到當時當地正值90 °F(32 °C)高溫,抗議者認為這是NBC環球作出的報復,試圖讓他們頂着烈日抗議。另外,此時裁剪這些樹木被指違反當地法律,因為這些樹木乃歸洛杉磯市政府所有,相關條例規定任何人不得在7月至9月間對這些樹實施任何修剪[55][56][57][58]。對此,NBC環球在回應《Deadline Hollywood》時表示過往每年7月一直有修剪這些樹葉的傳統,目的是為了保證安全,並非有意針對抗議者[38]。7月21日,NBC環球被罰款250美元,成為首例因非法裁剪樹木被罰的案例,惟罰款被認為太少,洛杉磯審計長肯尼思·梅希亞亦承認現行法律沒有指明處罰額度,建議更新[59]。不過當地媒體證實,NBC環球後來亦有為抗議者提供帳篷、飲用水等避暑物資[58]。
另外,演員工會在7月17日發布了一份12頁的聲明,列舉了具體是哪些分歧導致之前談判破裂,包括但不限於僅給演員加薪5%(工會提出11%)[60]。隨後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回應稱工會「歪曲事實」,故意不提談判中提到的價值3.18億美元的三年期合同,宣稱這次開出的條件已是「有史以來最高」[61][62]。
7月18日,演員工會和編劇協會就NBC環球拖延施工、未按要求設置路障等事向國家勞動關係委員會發起申訴[38][63][64][38][37][65]。對此,NBC環球回應稱已知悉編劇協會和演員工會的需求,對為期多年的施工給抗議者帶來不便表示理解,目前已聯繫公共機構開闢更多通行路徑,並表示公司尊重演員的抗議權利,非常相信公司已盡到相關法律職責,後續也會全力配合國家勞動關係委員會對此事的調查[63]。
7月19日,工會放寬了成員參與電影製作的限制,《窺探者》、《行動倒數》、《聖母瑪利亞》等39部電影得以繼續拍攝[66]。
7月25日,大量演員自早上9:30開始聚集於時代廣場遊行。包括勞倫·艾波羅絲、馬修·波莫、克莉絲汀·巴倫絲基、史蒂夫·布西密、鮑比·坎納瓦爾、泰塔斯·伯吉斯、莉莎·科倫-扎亞斯、布萊恩·科蘭斯頓、傑西卡·查斯坦、格里高利·迪亞茲、詹妮弗·艾莉、布蘭登·費雪、南希·吉爾斯、達娜·古瑞拉、吉爾·亨內斯、瑪琳·辛科、斯蒂芬·朗、阿里安·穆阿耶德、克里斯托弗·米洛尼、克蘿伊·葛蕾絲·摩蕾茲、溫德爾·皮爾斯、邁克爾·珊農、克利斯汀·史萊特、科里·斯托爾、梅里特·韋弗、瑞秋·曾格勒等在內的多名著名演員均有到場發表演講,表達了對於工會未來以及科技發展對行業的影響等問題的擔憂[67][68][69]。
Remove ads
8月21日,由於颶風希拉里過境洛杉磯,工會原定的多場圍堵行動被迫取消,但次日的行動則按原計劃進行[70]。
9月24日,隨着臨時共識達成,編劇協會的罷工行動宣告結束。演員工會對此表示祝賀,但同時表示目前尚無停止打算,呼籲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重回談判桌[71][72]。9月27日,演員工會與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發表聯合聲明稱雙方將於10月2日重啟談判[73][74]。

10月2日,新一輪談判正式開始[75]。此次談判是雙方自7月14日以來的第一次會面[76]。與此前的談判不同,此次談判於演員工會總部(位於威爾希爾大道)舉行,而非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的總部,工會官方表示這是因為工會談判代表看不慣聯盟總部談判場所的布置模式[77]。各方談判代表包括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首席代表卡羅爾·隆巴蒂尼、NBC環球的唐娜·蘭利、華納兄弟探索的戴維·扎斯拉夫、Netflix的泰德·薩蘭多斯、華特迪士尼公司的鮑勃·艾格,以及工會成員法蘭·卓雪、鄧肯·克拉布特里-愛爾蘭和雷·羅德里格斯(Ray Rodriguez)[75]。這次談判仍然未能成功,雙方在4日[78]、9日和11日又陸續進行了多次會面[79][80][81],而11日的談判最終也宣告破裂[82]。
自10月12日起,雙方代表陸續給出了多個導致談判不歡而散的原因。薩蘭多斯稱演員工會「過分地」提出根據流媒體的訂閱者數量支付薪酬,表示此舉會在未來三年平均每年給製片公司帶來8億美元的負擔[83]。而工會則指聯盟在談判過程中採取「侮辱性手段」[84],例如主席卓雪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講述,聯盟遞給工會代表一攬子建議後,工會代表花了36個小時進行研究,其後欲繼續討論,而聯盟代表突然離開,幾小時後又打電話說要終止談判[85]。卓雪同時表示工會其實有意繼續談判[85][86],克拉布特里-愛爾蘭也表示罷工持續進行應該歸咎於對方無故中斷談判,並表示薩蘭多斯對他們的指控失實,指對方故意使用誇張數額污衊工會要求「過分」,工會提出的與流媒體訂閱者數量掛鉤的意見實際給製片廠帶來的負擔僅每人每年57美分[87]。
10月16日,演員工會轉向與電子遊戲公司就相關合同發起談判,以避免第二輪罷工[88]。
10月19日,好萊塢頂流明星佐治·古尼、史嘉蕾·喬韓森、凱莉·華盛頓、泰勒·派瑞、布萊德利·庫柏、梅麗·史翠普、詹妮弗·安妮斯頓、羅伯特·德尼羅、本·阿弗萊克、蘿拉·鄧恩、艾瑪·史東、麗絲·韋花絲潘、萊恩·雷諾斯、亞莉安娜·黛博塞和演員工會高層進行了一次Zoom通話,眾演員提議取消工會現行的100萬美元會員費上限,讓收入較高者多交會費,這樣3年內聯盟就能得到1.5億美元,從而補貼底層演員的健康福利等需求,並建議在流媒體分成中優先考慮低收入群體[89][90]。對此,克拉布特里-愛爾蘭[91]和卓雪均對演員們表示感謝,但亦解釋稱按照法律規定,工會福利計劃只能來自雇主,不能使用成員會費[92]。
10月20日,演員工會呼籲成員不要在萬聖夜打扮成罷工對象公司的角色形象[93]。前工會主席梅麗莎·吉爾伯特對此大為光火,指責這一建議「幼稚」「愚蠢」,並表示「實際上沒人在意萬聖夜穿什麼,你們應該去談判」[94]。
10月21日,演員工會與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宣布將在24日重啟談判[95][96]。24日,談判進展平淡,製片廠四巨頭(迪士尼、華納兄弟探索、NBC環球和Netflix)高管交給了工會一份關於流媒體分成的方案,雙方原計劃於25日再次會面[97],但由於工會稱需要更多時間對方案進行回應,會面日期又被推遲到第二天[98]。26日談判結束後,工會代表克拉布特里-愛爾蘭稱已在談判中全力投入,並稱對今日的談判保持謹慎樂觀[99]。對此,《TheWrap》援引一名知情人士的觀點稱這是因為感恩節周期迫近,製片公司需要儘快結束談判,否則今秋電視季將面臨停滯,新電影要等到明年夏季才能上映[100]。這次談判持續了將近五小時,主要是工會對製片廠的提案作出回應並提出反制折中方案,並決定第二天繼續磋商[101]。同日,數千名工會演員再度向談判委員會發出聯署信件,重申寧願繼續罷工,也不願意妥協的態度[102]。
10月27日,談判如期繼續,但未達成任何共識,雙方表示談判將持續到周末。四巨頭CEO今日未有到場,由隆巴蒂尼負責代為出席[103][104]。28日,工會向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提出了最後提案並等待回應,雙方約定於第二天繼續[105]。
29日,在經過一輪斷斷續續的談判後後,雙方均表示談判開始轉向積極,有望很快進入最終階段[106],並覺得最終協議不日即可達成,但在此之前情況依然易變[106]。當日晚上,演員工會表示明天雙方將先各自投入工作,到當日結束時再繼續商討談判日程[106]。次日,克拉布特里-愛爾蘭在談判結束後表示目前已「頗有成效」,但AI問題仍為主要爭議點[107]。下午,消息顯示目前仍有很多事情需要解決很多細節尚無定論,但談判趨勢正在向好[108][109]。
Remove ads
進入11月份後,談判雙方進入了一輪高強度磋商。1日至3日,雙方進行了多輪談判,惟工會一直在等待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對工會提案的回應[112][113][114]。4日,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向工會發出一份「最終、最佳提案」,工會表示正在進行評估,並考慮針對關鍵問題作出回應[115]。5日晚間,工會向成員表示已對製片方提案進行了全天的分析討論。6日,工會表示將繼續審議未盡事項[116][117],當日稍後,工會與片方再次會面並針對最終提案作回應,工會在會面結束後向成員表示最終提議中包括AI問題等在內的部分重要事項仍然不盡人意[118]。晚上,雙方再度舉行線上會議,但仍然未能達成共識。據製片方內部消息,晚上的會議進展整體順利,部分事項仍待商定[118]。7日,雙方再次會面,內部消息稱目前AI問題的分歧已經開始縮小,製片方高管已經同意調整提案中關於AI的內容,最低薪資標準也以上調8%達成共識。不過本日並未達成協議,雙方決定在8日繼續協商[119]。另有多個消息來源顯示,今日有多名頂級明星開始詢問主席卓雪最終協議是否即將達成[119]。由於罷工曠日持久,許多演員本身也因不能復工而感到焦急,例如7日當天,泰勒·派瑞在CBS早間新聞的採訪中稱讚工會代表的同時,亦表示一直以來的停工讓他「備受煎熬」(debilitating),並且協議僅為期三年,不久以後就需要再談判,所以不可能一次性爭取到所有想要的東西,應該理性看待當下成果,被視為暗示工會儘快停止[120]。
8日,演員工會向成員發聲明稱經委員會一致同意,罷工將於明日上午12:01結束,所有圍堵區域亦將關閉,不久後會在全國範圍內舉辦慶祝活動[5][6],決議將於10日周五交予全國委員會投票審議[7]。中午,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催促工會在下午5點前確認是否接受協議,不然將沒有時間挽救接下來的廣播季和2024年的電影檔期,約半小時後協議達成[6]。到了10日,工會全國委員會的投票結果也宣告出爐,86%的成員支持結束罷工[121]。13日,工會公布臨時協議摘要[122][123],並宣布將在14日開啟全體成員投票,12月5日計票[121]。
相關行動及各方反應
在洛杉磯,罷工行動主要在在各大電影工作室和簽約公司的辦公處進行。其中工會主席卓雪親自參與了Netflix辦公室外的抗議。演員喬什·蓋德參與了福克斯娛樂外的圍堵行動。演員艾莉森·珍妮、凱特琳·德弗、羅根·勒曼、喬伊·金到場華納兄弟參與抗議。康斯坦斯·齊默、吉妮佛·古德溫等人則現身於派拉蒙洛杉磯工作室參與圍堵。迪士尼辦公處外也出現了圍堵隊伍,著名演員曼迪·穆爾、蜜雪兒·摩納漢、芮妮·羅德里格茲、里科·羅德里格茲、丹妮拉·費舍、本·施瓦茨均有到場參與[124][125]。
在紐約市內,派拉蒙紐約總部遭到抗議者圍堵,包括洛克斐勒中心在內的多個NBC環球辦公室出現大量抗議者集結。參與圍堵NBC環球的著名演員包括傑森·蘇戴西斯、喬·潘托利亞諾、赤裸牛仔、亞歷克斯·埃德爾曼、莎拉·謝爾曼等,其中蘇戴西斯更表示此次罷工「需要多久就持續多久」。參與派拉蒙總部抗議的知名演員則有邁克爾·舒爾和凱文·貝肯等[126][124][127][128]。
圍堵行動亦有蔓延至紐約和洛杉磯以外,但大多規模較小。這些行動主要發生在奧蘭多、檀香山、亞特蘭大等地。同時工會還計劃將罷工行動擴大到全國,提醒成員密切關注官方消息,並鼓勵成員向本地工會主管分享行動創意[129]。
除了常規罷工行動外,演員工會亦在11月5日推出收藏活動,具體流程為在每個圍堵區發放一枚紀念勳章,走遍所有區域可集齊所有勳章[117]。
Remove ads
罷工初期,據《Deadline Hollywood》援引匿名消息稱,製片方高層對於此次罷工的策略是放任相關行動,直到抗議者失去公寓和住所。該言論遭到編劇協會強烈批評,最終製片方撤回了相關說法[130]。
在演員工會開始罷工前夕,HBO及旗下流媒體服務公司Max負責人凱西·布洛伊斯(Casey Bloys)認為罷工行動將會嚴重拖慢影視工作進度,呼籲行業儘快想辦法解決問題[131]。
7月13日,迪士尼總裁鮑勃·艾格在接受CNBC節目採訪時認為工會提出的要求「不現實」,指責罷工是在給本就面臨諸多挑戰的行業雪上加霜。但由於艾格在前一天剛剛與迪士尼簽訂合同,繼續掌管公司至2026年,業界估計其在2023年的薪資或將高達2700萬美元[132],上述言論遭到強烈批評。工會主席卓雪認為艾格此語「相當令人厭惡」(repugnant),批評艾格「毫無同理心」(tone deaf)[133][134]。演員布萊恩·科蘭斯頓於7月25日的一場圍堵行動中也發言指責艾格「不能剝奪我們的尊嚴」「我們絕不會坐等工作被機器人搶走」[135]。
時任美國總統喬·拜登、佛蒙特州參議員伯尼·桑德斯[136]等均表示支持演員工會,而洛杉磯市長凱倫·巴斯雖未明確站隊,但亦表示應該保障演員們的最低生活需求[137]。拜登先前對於編劇協會的罷工行動也持支持態度[138][139]。部分政治人物,如伯班克市長康斯坦丁·安東尼(其同時也是演員工會成員)、加利福尼亞州眾議員亞當·希夫等,甚至加入了圍堵抗議隊伍[140][141]。眾議員亞歷山德里婭·奧卡西奧-科爾特斯也參加了Netflix紐約辦公室前的抗議,批評好萊塢高層在一眾編劇和演員連醫保都成問題的情況下卻享受着榮華富貴,並鼓勵演員採取直接行動[142]。
多個其他工會均表態支持此次罷工,包括編劇協會、導演工會、製片人工會、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也和聯合包裹服務存在合同糾紛[145]、美國勞工聯合會和產業工會聯合會及其旗下「專業雇員部門」(Department for Professional Employees)[146]、國際戲劇舞台雇員聯盟和編劇協會的東部分會[147][148]。澳大利亞製片人協會也表示支持是次罷工,但亦提醒由於當下尚未到重新談判期,旗下成員若做出類似行為將很難獲得保護[149]。
罷工初期,即將舉行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官方均表示此次行動會對相關活動造成影響。其中威尼斯電影節總監為此制定了B計劃,屆時擬將歐洲、亞洲等地的作品作為替代片單[150][151]。不過演員工會後來宣布,若成員參與的是由獨立製片公司根據特意為罷工行動準備的臨時協議進行雇用的電影,則可以到場電影節參與宣傳,但工會同時為了聲援編劇協會罷工,亦在豁免片單中剔除了涉及相關編劇的項目[152]。
據估計,此次罷工加上之前的編劇協會大罷工大約導致南加州蒙受經濟損失超65億美元,4.5萬個娛樂行業崗位流失,同時造成許多工會成員數月無收入,陷入嚴重經濟困境[6]。
除了《飢餓遊戲三部曲》先導電影《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等部分根據工會臨時協議製作的影片外[153],其他大量影視作品的檔期皆因罷工行動被迫延遲。
除了美國國內,多部外國影片也受到了罷工的影響。例如在澳大利亞,雖然純本土電影不受罷工影響,但該國的影視行業仍然遭到了衝擊[154]。部分由美國片方出資製作的影視被迫暫停,而根據演員工會與媒體、娛樂和藝術聯盟建立的合同製作的影片則不受影響。電影《真人快打II》及劇情片《不解之緣》皆被迫延檔。罷工還導致澳洲外資電影投資大幅減少,引發業內人士擔憂[155]。
2023年8月15日,盧卡斯影業宣布將關閉其在新加坡的分公司,據迪士尼解釋,下達此決定的原因是罷工行動嚴重影響了當地的影視行業,導致分公司面臨經濟問題[156]。
雜誌《Deadline Hollywood》上的一篇文章認為,此次罷工中最受傷害的人群是那些變賣或抵押掉房產,專職從事影視工作的「幕後工作人員」(below-the-line workers),這些人目前已開始依靠個人退休賬戶生存[110]。
後續
2024年7月26日,演員工會再次因AI問題與電子遊戲廠商爆發爭端,並在2023年9月經投票決定後[157],於2024年7月16日再度發起罷工[158]。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