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
符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半形:@,全形:@)(at sign),是英文詞語「at a rate of」或簡單地「at」,表示「以某一速率或比率」、「在」等意思。它是一現在常見的符號,因為在電子郵件地址中,它是用戶名和郵件服務器的網域名稱之間的分隔符,該用法也有時被延伸除電子郵件外的其他網絡服務,用於標識在該服務器上的身份標識。此外,「@」符號也被用作斯沃琪互聯網時間(Swatch Internet Time)的前置符號,代表的是目前以「拍」(.Beat)做單位的時間。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0年11月19日) |

「@」符號在Twitter、新浪微博等微博客網站,YouTube、Bilibili等視頻網站也會使用到。例如,在Twitter中,在 @ 符號後邊緊跟一個用戶名可以讓用戶直接給對方發送訊息。例如,一條包含有@example的消息可以直接送達對方,並且在「Reply」中顯示,同時,別人也能看到這條消息。
「@」的正式名稱為commercial at,不過一般讀作英文單詞「at」。而根據其外形,中國大陸在20世紀末通常稱其為「圈a」、「花a」或「小老鼠」,但是到21世紀初,中國大陸的網民受到百度貼吧等網上論壇的影響而改用「艾特」(英語「at」的音譯)。在台灣普遍稱之為「小老鼠」,而在香港與澳門則直接稱英文「at」,另外英文中也有「A-Tail」(帶尾巴的a)、「monkey tail」(猴尾巴)和「asperand」等別名。
Remove ads
歷史
關於該符號的起源有以下幾種說法:
- 從商業上的「each at」(單價)發展而來,因為@看起來像是放在小「e」裡面的小「a」。它被用於區分表示總價的「at」(只用一個字母「a」表示)或者「per.」。例如,「12 apples @ $1」(12個蘋果,每個1美元)的價錢為12美元,而「12 apples at $1」(12個蘋果共1美元)的價錢為1美元,所以將他們區分清楚很重要和必要;
- 中世紀的僧侶對拉丁單詞ad(在,向,約)的簡寫,書寫在數字旁;
- 希臘語的介詞ανά的簡寫,意思為「以某一速率或比率」或者「每」;
- 有意大利學者宣稱,其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弗朗切斯科·拉比(Francesco Lapi)1537年5月4日簽署的一份威尼斯商業文書上發現了符號@。[2]該文件是關於與皮澤洛的生意的,特別是秘魯一個@的葡萄酒的價格;@表示雙耳瓶(意大利語:anfora;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arroba)。而現時,單詞「arroba」表示的即是at符號以及一個重量單位。這一用法中,該符號代表一個「雙耳瓶」,這是一個根據每個標準雙耳瓶的容量所制定的重量和容積單位,傳入北歐後又有了現代「以某一速率或比率」的意思和用法。


- 出自諾曼法語「à」,意思為「每」,例如「2 widget à £5.50 = £11.00」(每件5.50英鎊,兩件共11.00英鎊)就是英國人在會計上一直使用到1990年代的一種速記形式。而在現代法語和瑞典語中仍有這樣的用法。從這個角度看,@是人們為了書寫簡便(寫à時筆尖要從紙上抬起來)而將à變形得來的,這種介於@和à之間的折衷寫法在法國的路邊市場上仍可見到。
紐約朗伯打字機公司1902年生產的朗伯打字機上開始包含@。這個字符也被收錄於原始的1963年ASCII字符集中,不過這不足為奇,因為@本來就是一個標準的商業打字機字符(1961年的IBM電動打字機的鍵盤上帶有)。
Remove ads
字符編碼
「@」在 Unicode 共有三個變體,以下表格詳細列出了在不同編碼中「@」字符及其變體的編碼方式。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