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GUT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GUTS》[1]是美國創作歌手奧莉維亞·羅德里戈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於2023年9月8日由格芬唱片公司發行。專輯由羅德里戈和丹·尼格羅緊密聯合創作和錄製,而尼格羅亦負責製作她的首張專輯《SOUR》(2021年),兼在收錄曲演奏多種樂器。《SOUR》獲得成功後的時期啟發了羅德里戈的靈感,使她構想出《GUTS》,希望藉此反映她在青少年時期末期所經歷的成熟過程。
《GUTS》是一張聲音多樣化的流行專輯,當中包括充滿活力的歌曲和柔和的抒情曲,比起前作更受搖滾的影響,使用來自另類搖滾和流行搖滾風格的各種結他和鼓樂聲音。專輯的主題涉及羅德里戈的成長轉變與其帶來的磨難。多位樂評家均讚賞它的巧妙歌詞、複雜性、話題性,以及整體的音樂美感和活力。樂評家特別指出幽默而充滿情感的歌詞,認為它詳細描述羅德里戈作為年輕女性在身份、浪漫和職業幻滅、意想不到的走紅,以及社會期望方面的掙扎。
專輯發行後登上全球14個國家的榜單冠軍,包括美國、澳洲、德國、瑞典,以及英國。在美國,《GUTS》的首週銷量達到302,000張專輯等價單位,而全部12首收錄曲均打進《Billboard》Hot 100的前40位。專輯一共釋出三首單曲,包括獲得多國榜單冠軍的〈吸血鬼〉,以及打進多國榜單前10的〈壞點子,對吧?〉與〈把他追回來!〉。在第66屆葛萊美獎,專輯獲提名年度專輯與最佳流行演唱專輯,成為她連續第二張獲提名年度專輯的作品。專輯的兩首收錄曲-〈吸血鬼〉和〈自學少女的芭樂歌〉合共獲得四項葛萊美獎提名。羅德里戈在2024年展開GUTS世界巡迴演唱會以宣傳專輯。
Remove ads
背景
2021年5月21日,奧利維亞·羅德里戈發行了她的首張錄音室專輯《SOUR》,並獲得廣泛商業成功。專輯由丹·尼格羅製作,成為Spotify該年最高串流播放量的專輯,並為羅德里戈贏得最佳新人等合共三項葛萊美獎。她於2022年春季展開「SOUR巡迴演唱會」,在北美地區與歐洲地區合共舉辦48場演唱會[2]。2021年8月,她表示下一張專輯將會比出道專輯「快樂得多」[3] 。
2022年2月,羅德里戈在接受《Billboard》訪問時確認已經命名專輯並準備好「幾首歌曲」,而尼格羅將繼續擔任專輯製作人[4][5]。羅德里戈的目標是在開始「SOUR巡迴演唱會」前「盡量完成更多」[6]。2022年年底,她在發放Spotify年度回顧訊息時確認正在製作新音樂作品[7]。2023年1月8日,她在個人Instagram上發布了一段影片,當中包含一首鋼琴曲目[8]。
2023年6月,羅德里戈的網站更新定於在6月30日結束的倒數計時,[9],而她在5月亦曾提及這個日期[10]。6月13日,羅德里戈正式宣布專輯的主打單曲〈吸血鬼〉將於6月30日發行,並公佈了單曲的封面[11]。6月20日,她給粉絲們留下語音信箱問候,當中包括〈吸血鬼〉的首個試聽片段和一首鋼琴純音樂曲目[12]。2023年6月26日,她的網上商店公開專輯的名稱《GUTS》及其發行日期[13]。羅德里戈其後在社交平台上正式確認專輯的發行並公開其封面[14]。
Remove ads
商業成績
在美國,《GUTS》發行首週以302,000張專輯等價單位空降《Billboard》200冠軍,比起前作的首週銷量多出7,000張單位。這成為羅德里戈連續第二張冠軍專輯。專輯收錄曲的單週自選點播串流媒體總播放量亦達到1.99億次[15],而全部12首歌曲亦打進Hot 100的前40位,包括重返榜單冠軍的〈吸血鬼〉。
專輯在發行首週以60,300張單位空降英國專輯排行榜冠軍,超越《SOUR》的首週銷量近10,000張,其成為羅德里戈連續第二張冠軍專輯[16]。它亦成為2023年當地第四高首週銷量的專輯,銷量超過同週前10位的其他專輯銷量總和[17]。
《GUTS》發行首週空降澳洲專輯榜冠軍,成為她連續第二張冠軍專輯,當中所有收錄曲均打進當週單曲榜,而先行發布的〈吸血鬼〉跟〈壞點子,對吧?〉均打進前3位[18]。專輯發行首週空降紐西蘭專輯榜冠軍,成為她連續第二張冠軍專輯[19]。
歌曲列表
全曲目由丹·尼格羅製作(除另外註明)
製作名單
- 奧莉維亞·羅德里戈 – 主聲樂、、和聲
- 丹·尼格羅 – 工程、聲樂製作、和聲(全曲目);原音樂結他(曲目1、4、5、7–12)、電結他(曲目1–6、8–12)、電貝斯(曲目1–4、6、8–10、12)、打擊樂器(曲目1–3、5、8、10–12)、鼓樂編程(曲目1–3、5、6、8、9、11)、合成器(曲目1、4、6–12)、鋼琴(曲目3、6–8、10、12)、美樂特朗(曲目3、10–12);朱諾-60、穆格(曲目3);納什維爾結他、鼓樂(曲目4);混音(曲目8)
- 戴夫·希夫曼 – 工程(曲目1、5、9)
- 賈希敏·陳 – 工程(曲目1、5)
- 斯德林·羅斯 – 工程(曲目1、2、5、12)、鼓樂(曲目1–3、5、8、11、12)
- 薩姆·斯圖爾特 – 工程(曲目1、2、5、12)、原音樂結他(曲目1)、電結他(曲目1–3、5、9、12)
- 奧斯汀·希利– 工程協助(曲目1–4、6、7、10–12)
- 瑞安·林維爾 – 電貝斯(曲目1、5、10、11);工程、色士風(曲目6、7、10);原音樂結他、穆格、合成器(曲目7、10);和聲(曲目7)
- 馬克·「尖頭」·斯滕特 – 混音(曲目1、2、5、9、11)
- 馬特·沃拉赫 – 混音工程協助(曲目1、2、5、9、11)
- 丹·維亞弗雷 – 工程(曲目2、3、11、12)
- 麥可·哈里斯 – 工程(曲目3)
- 克里斯·卡西奇 – 工程(曲目3、4、7)
- 班傑明·羅曼斯 – 鋼琴(曲目3、7)
- 保羅·卡特賴特 – 小提琴、中提琴(曲目3、12)
- 塞爾邦·加納 – 混音(曲目3、6、7)
- 布萊斯·博爾登 – 混音工程協助(曲目3、6、7)
- 丹尼·佩雷斯 – 工程(曲目4、6)
- 查普爾·羅恩 – 和聲(曲目4)
- 米奇·麥卡錫 – 混音(曲目4、10、12)
- 埃里克·塞爾納 – 電結他(曲目5)
- 亞歷山大23 – 工程、滑音管吉他、鼓樂、合成器、電貝斯、和聲(曲目8)
- 伊恩·柯克派屈克 – 工程、合成器、鼓樂編程(曲目8)
- 加勒特·雷 – 鼓樂(曲目9)
- 德里克·斯坦因 – 大提琴(曲目12)
- 蘭迪·美林 – 母帶處理
包裝
- 拉里薩·霍夫曼 – 攝影
- 克里斯多福·西蒙茲 – 創意指導
- 黛西·查爾方特 – 美術指導
- 格雷格·傑克遜 – 美術指導
- 丹妮爾·戈德堡 – 服裝
- 克萊頓·霍金斯 – 髮型
- 梅麗莎·埃爾南德斯 – 化妝
- 阮翠 – 指甲
Remove ads
榜單排名
Remove ads
認證
發行歷史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