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朝鮮戰爭部隊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這裡是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朝鮮戰爭軍隊列表,暫缺中國人民志願軍介入前信息。

戰爭初期

(1950年6月下旬-10月上旬)

志願軍介入初期

[註 1](1950年10月-12月)

Remove ads
  • 步兵第2營
  • 海軍艦艇
  • 空軍中隊
  • 步兵3營
  • 海軍艦艇
  • 空軍中隊
  • 炮兵團
  • 海軍艦艇
  • 步兵營
  • 海軍巡邏快艇
  • 步兵團
  • 海軍艦艇
  • 步兵營
  • 空軍飛機

中朝方面稱之為菲律賓營英語Philippine Expeditionary Forces to Korea

1950年8月,5萬人在菲律賓馬尼拉黎剎紀念體育場舉行大會,資深政治家埃米利奧·阿奎納講話:「你們是第一個帶着國家旗幟出國的軍隊,是為了自由而戰,花在你們身上的每一枚比索,都是為了永久的自由和民主」。外交部長卡洛斯·佩納·羅慕洛親自將聯合國旗幟交到馬里亞諾·阿朱林上校手中。1950年9月16日由1143人組成的菲律賓步兵第10營乘坐美國海軍運輸艦離開馬尼拉,9月19日在釜山港登陸。當時菲律賓總兵力僅有3.4萬多人,其出兵人數占總兵力的4.4%。該營轄3個步兵連、1個偵察連、1個坦克連和1個炮兵連,軍官64人。

菲律賓步兵第10營配屬美軍步兵第25師,9月29日,奉美軍師長基恩少將命令對牟山、群北和泗川一帶的朝鮮游擊隊掃蕩作戰。10月10日後菲律賓營負責守備大邱倭館等主要補給路線和消滅朝鮮人民軍殘部。來自菲律賓阿爾拜省的列兵皮奧在洛東江巡邏時,被狙殺,菲律賓軍史稱之為菲律賓共和國獨立以來第一個為了另外一個國家的自由戰死的軍人。韓國國防部戰史編纂委員會編寫的《朝鮮戰爭史》稱,1950年11月12日,菲律賓營在銀店裡一帶進行肅清殘敵作戰,斃敵12人,但「因敵人頑強抵抗,菲律賓營把戰鬥任務交給美軍一個營,轉而負責搜索任務」。1950年冬季,菲律賓營缺乏冬裝,導致營長阿朱林與美軍指揮官發生齟齬,阿朱林表示強烈抗議後被解除了職務,隨後菲律賓營被分散成5部分配屬美軍。

1951年2月,菲律賓營被配屬美軍步兵第3師。1951年4月,菲律賓營配屬給美軍步兵第65團,同波多黎各營一起戰鬥。4月22日夜,志願軍第二十軍第58師在甫羅洞機動防禦戰鬥中,與美軍步兵第65團及菲律賓營交戰,志願軍第58師突擊美軍步兵第65團,打垮了波多黎各營和土耳其旅,菲律賓營坦克連連長孔拉多·雅浦上尉指揮反擊,為菲律賓營爭取到突圍時機,但雅浦和一名下級軍官以及數十名菲律賓士兵陣亡。雅浦後來被授予菲律賓最高國家榮譽英勇勳章。4月26日,志願軍第58師在一次夜襲中,俘虜了菲律賓營一個排40人。1951年7月14日沙器幕戰鬥,菲律賓營孤軍突入,遭志願軍第四十二軍第124師3個排伏擊,斃傷49人,俘虜12人,菲律賓營撤回。至1951年9月,菲律賓營累計43人陣亡,9人失蹤,58人被俘。

1951年9月6日,菲律賓第20聯隊1400餘人正式接手菲律賓步兵第10營的陣地,該部指揮官是二戰期間菲律賓游擊隊領導人薩爾瓦多· 阿博茨德上校。菲律賓第12任總統菲德爾·拉莫斯時任該聯隊中尉偵察排長。菲律賓第20聯隊第一次戰鬥14人陣亡,100人負傷。菲律賓又先後派出3個1500人的戰鬥營赴朝鮮輪戰。累計投入5個戰鬥營次,總共參戰兵力7420人,當時全國總兵力僅3.4萬人,出兵數占總兵力的兩成多。菲律賓營先後配備給美軍第25步兵師、第3步兵師、第45步兵師和第一騎兵師。總計112人陣亡,229人受傷,57人失蹤,70人被俘,共計468人。

中朝兩軍

(1950年10月-12月)

(1950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

僵持初期

(1951年6月-9月)

  • 第八集團軍,司令詹姆斯·范佛里特
    • 空降187團。
    • 1軍,軍長約翰·奧丹尼爾
      • 3師。
      • 25師。
      • 騎兵1師。
    • 9軍,軍長威廉·霍格
      • 7師。
      • 24師。
    • 10軍,軍長克洛維斯·拜爾斯
      • 2師。
      • 陸戰1師。
  • 遠東空軍,司令奧托·威蘭
  • 遠東海軍,同上。

中朝兩軍

(1951年10月)

  • 中朝聯合司令部,司令兼政委彭德懷[註 16],副司令金雄、鄧華,副政委朴一禹。

(1951年10月)

(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即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

  • 朝鮮人民軍[註 32]
    • 第1軍,軍長李權武
      • 8師。
      • 19師。
      • 47師。
    • 第2軍,軍長崔賢
      • 2師。
      • 13師。
      • 27師。
    • 第3軍,軍長金光俠
      • 1師。
      • 15師。
    • 45師。
    • 第5軍,軍長方虎山
      • 6師。
      • 12師。
      • 32師。

停戰前

(1953年7月)

  • 第八集團軍,司令馬克斯韋爾·泰勒[註 33]
    • 24師
    • 空降187團
    • 炮兵8個團又7個營
    • 工兵6個營
    • 1軍,軍長布魯斯·克拉克
      • 陸戰1師。
      • 7師。
      • 25師。
      • 炮兵7個營。
    • 9軍,軍長羅賓·金肯斯
      • 2師。
      • 3師。
      • 炮兵10個營
    • 10軍,軍長艾薩克·懷特
      • 40師。
      • 45師。
      • 炮兵4個營。
  • 遠東空軍,同上。
  • 遠東海軍,司令羅伯特·布里斯科
    • 第7艦隊,司令傑塞普·克拉克
  • 步兵28旅
  • 步兵29旅
  • 海軍艦艇、飛機
  • 步兵25旅
  • 海軍艦艇
  • 空軍中隊
  • 步兵2、3營
  • 海軍艦艇
  • 空軍中隊
  • 步兵營
  • 海軍驅逐艦
  • 炮兵16團
  • 海軍艦艇
  • 步兵營
  • 海軍巡邏快艇
  • 步兵21團
  • 海軍艦艇
  • 空軍飛機
  • 步兵營
  • 空軍飛機
  • 步兵營
  • 海軍艦艇
  • 步兵5旅
  • 步兵營
  • 步兵14營
  • 空軍中隊
  • 步兵營

中朝兩軍

  • 中朝聯合司令部

注釋

  1. 聯合國方的軍屬下無固定番號部隊,作戰時按任務臨時配屬[1]
  2. 1951年4月11日馬修·李奇微接任。
  3. 12月23日車禍去世,26日馬修·李奇微接任,1951年4月11日詹姆斯·范佛里特接替。
  4. 朝鮮人民軍駐志願軍代表。
  5. 停戰談判開始後任志願軍談判代表,張文舟任代參謀長。
  6. 部隊主要在西線作戰。
  7. 10月19日開始入朝。
  8. 10月19日開始入朝。
  9. 10月19日開始入朝。
  10. 10月19日開始入朝。
  11. 10月26日入朝。
  12. 10月25日入朝。
  13. 部隊主要在東線作戰,3個軍11月7日-19日入朝。
  14. 被隔於朝鮮南部的主力9個師餘部編為第二戰線部隊,在崔賢的指揮下活動於江原道黃海北道平安南道。4師、7師餘部活動於寧遠
  15. 1952年5月12日馬克·克拉克接任。
  16. 1952年4月7日回國,陳賡接替。
  17. 6月1日受任。
  18. 6月1日入朝。
  19. 1952年10月30日回國。
  20. 1952年6月5日回國。
  21. 1951年2月15日入朝。
  22. 1951年2月15日入朝。
  23. 1951年2月15日入朝。
  24. 6月19日入朝。
  25. 6月19日入朝。
  26. 5月7日回國。
  27. 12月28日入朝。
  28. 1952年10月4日回國。
  29. 6月11日回國,鄧華代理志願軍司令、政委。
  30. 包括對抗聯合國空軍的轟炸。
  31. 坦克第1師司令部兼。
  32. 第1軍歸志願軍第19兵團指揮,其它軍級部隊歸金雄統一指揮[2]
  33. 2月10日接替退休的范弗里特。
  34. 1952年7月11日受任。
  35. 1952年8月21日受任。
  36. 1952年9月5日入朝。
  37. 1952年9月12日入朝。
  38. 4月任。
  39. 1952年9月15日入朝。
  40. 1953年1月22日入朝。
  41. 1953年2月2日入朝。
  42. 1953年3月14日入朝。
  43. 7月10日回國。
  44. 1953年6月成立。
  45. 由1951年12月建立的鐵道高射炮指揮所兼。
  46. 坦克第3師司令部兼。
  47. 坦克第1師司令部兼。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