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國語

現代標準漢語的變體之一、現今臺灣的通用語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中華民國國語可分為廣義及狹義。對外語來說,國內各民族的一切語言和文字,可統稱廣義的國語;在國內,相對其他固有語言而言,通常指以「北平現代音系」為標準音的標準國語,為狹義的國語[1][2],屬於現代標準漢語的變體之一,是中華民國事實上的官方語言,為現今臺灣各族群間的通用語

Quick facts: 國語, 發音, 母語國家和地區, 區域, 語系...
國語
/ku̯ɔ˧˥ y˨˩˦/
語國家和地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 臺灣
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 中華民國台澎金馬)、部分海外華人社群
語系
官方地位
官方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 中華民國
管理機構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第四科
(原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mn
ISO 639-6goyu
Taiwanese_Mandarin_Usage_Map.svg
2010年台澎金馬各六歲以上在家中有使用該語言(可複選語言)者,於所在的鄉鎮市區人口中所佔之比例。
Close

1913年,教育部讀音統一會議定老國音,標音用注音符號。1932年後,以教育部出版之《國音常用字彙》為標準音,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5年制定的普通話標準有一些差異。1945年臺灣進入戰後時期,當時剛結束日本統治的臺灣人並不熟悉國音[3];在中華民國政府國語政策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下,國語才逐漸普及[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