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佛教用語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條目列出與佛教相關的部分術語和條目,按照術語的漢語拼音字母排列。
列表
A
B
C
D
E
F
- 法 (佛教)
 - 髮舍利
 - 法塵
 - 法華經
 - 法句經
 - 法輪
 - 法相宗
 - 法宗派(法宗、達摩育帝迦尼柯耶)
 - 佛
 - 佛教
 - 佛教聖地
 - 佛教修行制度
 - 佛教哲學
 - 佛經
 - 佛菩提道
 - 佛寺(寺院)
 - 佛塔
 - 佛土
 - 佛陀
 - 佛像
 - 佛性
 - 佛音
 - 佛足石
 
G
H
J
K
L
M
N
P
Q
R
S
- 三寶
 - 三法印、三相
 - 三毒
 - 三十七道品
 - 三苦
 - 三界
 - 三無漏學
 - 三藏
 - 三藏法師
 - 三轉法輪
 - 色 (佛教)
 - 色界
 - 僧官
 - 僧伽
 - 僧階
 - 上座部
 - 上座部佛教
 - 聲聞
 - 勝解
 - 舍利
 - 尸羅
 - 世間法、世間
 - 十大弟子
 - 十八羅漢
 - 十八界
 - 十二處
 - 十二因緣
 - 十六羅漢
 - 實相
 - 釋迦牟尼
 - 首楞嚴經
 - 思惑
 - 四大部洲
 - 四法界
 - 四梵住
 - 四聖諦
 - 四生
 - 四加行
 - 四念處
 - 四向四果
 - 四正勤
 - 四眾
 
T
W
- 唯識
 - 我 (佛教)
 - 我見
 - 我所
 - 我執
 - 卐字(萬字)
 - 亡人落道
 - 無常 (佛教)
 - 無記
 - 無明
 - 無色界
 - 無始無明
 - 無為法
 - 無我
 - 無餘涅槃
 - 無住處涅槃
 - 無著
 - 五道
 - 五方佛
 - 五蓋
 - 五根
 - 五戒
 - 五力
 - 五明
 - 五色 (佛教)
 - 五識
 - 五十二位
 - 五時八教
 - 五位百法
 - 五陰
 - 五蘊
 - 五智
 - 五濁
 
X
Y
- 業 (佛教)
 - 一佛乘
 - 一闡提
 - 一念無明
 - 一切法
 - 佛典疑偽經
 - 因果
 - 因明學
 - 異熟識
 - 意識
 - 應化身
 - 應供
 - 有 (佛教)
 - 有情
 - 有輪
 - 有為法
 - 有餘涅槃
 - 欲界
 - 瑜伽行唯識學派
 - 願 (佛教)
 - 緣起
 - 緣覺
 - 原始佛教
 
Z
Remove ads
部分釋義
翻譯為漢語「蓋」的佛學術語有兩種[3]:
一種是梵語nīvarana或āvarana,義爲覆障,意味着把清靜的心覆蓋起來,也就煩惱的意思。
第二種是梵語chattra,巴利語chatta,義爲傘,可譯為傘蓋;作為莊嚴佛具時,也叫幡蓋、天蓋。
所謂的「煩惱」,一向被比喻為燒盡身心的火焰。這種強烈的煩惱之火,迫在眉睫,如同燃燒在頭上,也就是所謂「頭燃」。理解到輪迴眾生皆有如此煩惱,理所當然的會想撲滅頭上的火,再無一刻閒暇用來遊玩,應該入於佛道,撲滅煩惱焰,這叫「如救頭燃」。
「變相」,也被譯成「變」、「神變」、「經變」、「變相圖」等,密教則稱為「曼陀羅」,原本是佛陀、聖人變化姿容,渡化眾生之意,轉而指用繪畫、雕刻等藝術方式記錄佛教故事、經文,描繪地獄及淨土的畫面。
法臘,也稱戒臘、夏臘。指自從受具足戒(即比丘戒)已過去的年歲數目;或比丘每年參加結夏安居,共參加的年歲數目。是佛教僧團身份、僧階高低的參考標準之一。[4][5]
僧人出家後先當沙彌,到了二十歲以上,可受具足戒,受戒後稱為比丘(女性爲比丘尼)。比丘每年三月必須參加僧團結夏安居,足不出戶,不傷蟲蟻,行布薩(誦戒)、懺悔。
佛教傳說佛陀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好,頭頂有「肉髻」爲其中之一。
所謂肉髻,即佛陀頭上的肉如同無數的小海螺一樣突起,如同髮髻一般,也稱螺髮、螺髻。釋迦牟尼佛在成佛前,放棄太子身份,離開王宮,到山野中出家修行,當即用小刀剃掉頭髮,只留下兩個關節長的短髮。他成佛後,頭上長出肉髻,遮蔽於短髮之下。
所謂的「大」,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元素」。
佛教繼承古印度諸宗教的說法,認為萬事萬物由地、水、火、風四種性質的元素構成,這成為「四大」、「四大種」。後來部派佛教時期,在四大之上添加「限定虛空」,稱為「五大」、「五輪」,但不能稱「五大種」。密宗佛教在五大之上再加上識,稱為「六大」。
密宗認為,大日如來,以及眾生身心和世界萬物,都由六大構成,故彼此無差別,是圓融一體的。
相關
- 佛和菩薩列表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