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盤錦市
中國遼寧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盤錦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遼寧中南部,遼河下游。市境西、北鄰錦州市,東界鞍山市,東南接營口市,南臨渤海遼東灣,是中國沿海最北端的地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大窪區。
盤錦市是遼寧省乃至整個東北地區重要的石油城市、工業城市之一,於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坐擁中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和新興中國石化五百強企業華錦化工集團。轄區內分布有很多採油廠,例如曙光採油廠,興隆台採油廠,高升採油廠等,境內有東北第二大沼澤區,佔地15000畝。
Remove ads
地名
「盤錦」一名始於1950年輕工業部在盤山縣、錦縣交界處設立的盤錦葦場。一說盤錦葦場的「盤錦」來自附近的盤錦河,另一說是取盤山縣、錦縣兩縣首字,以示葦場在兩縣之間。[2][3]
如今,盤錦市又有「油城」「鶴鄉」之稱。
歷史
盤錦市所轄地區在戰國時期屬燕國版圖,漢末屬遼西郡。晉、南北朝時為高句麗佔據。
明朝為廣寧衛,境內有高平驛、盤山驛等驛站,成為邊陲重地,軍事交通要道。
清初關內向東北移民,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盤錦地區開始有大規模的人類活動。
清朝屬廣寧縣,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盤蛇驛(明盤山驛,今北鎮境內),清末改為盤山廳。
《盤山縣誌》記載,1908年,經雙台子紳商聯名呈請,盤山廳署從盤蛇驛搬到被謂之為「交通便利,鹼河(即雙台子河)前橫,地靠火車站、河碼頭,形止氣蓄,乃天然巨鎮」的雙台子。
1934年,錦州省成立,轄盤山縣。
1937年12月,大遼河以西的海城縣第六區、營口縣第七區劃歸盤山縣管轄。
1945年,「八一五」光復後,是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盤山縣民主政府成立,屬遼西地委;是年12月,中國國民黨領導的盤山縣政府成立,盤山縣民主政府轉田莊台。
1948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盤錦地區全境,成立盤山縣人民政府,隸屬遼西省。1949年在今大窪縣境內成立盤山農場,隸屬東北行政委員會農林部。1950年,盤山農場改為遼西省盤山第一稻田農場。1953年2月,盤山第一稻田農場改為盤山機械農場。1954年,遼西省、遼東省合併,歸屬於遼寧省。1955年,改為遼寧省盤錦國營農場管理局。1956年11月,盤錦地區國營農場管理局改為盤錦農墾局,直屬農墾部。1961年4月,在盤錦農墾局管轄地區設置盤錦區人民委員會,歸營口市領導。1962年4月,遼濱葦場所屬的大遼河東岸葦田劃給營口縣和海城縣。1966年1月,盤山縣與盤錦農墾局合併為盤錦墾區,試行政場合一制,直屬遼寧省。
1970年1月,在盤錦墾區內分設縣級盤山區和大窪區。1970年7月15日,將盤錦墾區改為盤錦地區,轄盤山區和大窪區,直屬遼寧省。1975年11月,盤錦地區與營口市合併,原地區所轄盤山區、大窪區改為盤山縣、大窪縣。同時將台安縣劃歸鞍山市。1978年,將原營口市河北街從遼濱葦場劃出,歸營口市西市區管轄。
1984年6月5日《國務院關於遼寧省成立盤錦市的批覆》(84)國函字89號,設立地級盤錦市,歸屬遼寧省管轄,以原盤山縣的行政區域設盤山、興隆台、郊區三個區,大窪縣劃歸盤錦市管轄。[4]9月,成立盤錦市籌備領導小組。1985年3月,石山種畜場劃歸盤錦市。1986年11月,撤銷盤錦市郊區,恢復盤山縣,以原盤錦市郊區的行政區域為盤山縣的行政區域。將原盤錦市盤山區更名為雙台子區。
2016年3月,國務院同意撤銷大窪縣,設立盤錦市大窪區,以原大窪縣的行政區域為大窪區的行政區域,大窪區人民政府駐大窪鎮紅海灘大街66號。
Remove ads
自然環境

盤錦市坐落於遼寧省西南部,位於遼河的入海口和渤海北岸,地理坐標為北緯40°39′—41°27′、東經121°25′— 122°31′。總面積4062.34平方公里[5]。
盤錦是一座濕地城市,遼河口濕地位於盤錦,使其素有「濕地之都」之稱。盤錦地處遼河沖積平原最南端的遼河三角洲,屬於退海沖積平原,地勢平坦低洼,全境無山脈,平均海拔僅4米。盤錦據有全中國境內海岸線的最北端。遼河(雙台子河)貫穿市境中部,東南緣為渾河(大遼河),西緣為大凌河,均注入盤錦境內的遼東灣。
盤錦是從燕山運動開始形成的新生代沉積盆地,經過漫長年代的河流沖積、洪積、海積和風積,不斷覆蓋着深厚的四季鬆散沉積物,且鹽鹼成分高[6],區內前新生代岩石地層屬華北地層區。自新生代以來地層以沉積為主,區內上部新近沉積土以淤泥質亞黏土、粉質黏土、黏土、粉土、粉砂、細砂為主,地基承載力一般為 50~150kPa,欠固結,易造成建築物地基下沉[7]。
盤錦素有「鶴鄉」的美稱,因其所在的遼河三角洲作為許多瀕危鳥類如丹頂鶴和黑嘴鷗的繁殖地而得名,其境內亦有斑海豹分布。盤錦市亦為世界最大蘆葦生產基地[7]。在開墾前,盤錦市的市區大部分為大片的葦田、荒地,現今主要位於大窪區。遼河三角洲的濕地上盛產鹼蓬草。隨着其成熟,大片的鹼蓬草地會被染紅,形成盤錦市最著名的景觀「紅海灘」。
政治
除正式行政區劃外,盤錦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遼東灣新區、盤錦經濟開發區、遼河口生態經濟開發區、紅海灘濕地旅遊度假區
Remove ads
人口
截至2022年底,盤錦市戶籍人口129.3萬人。全年出生人口6332人,出生率4.9‰;死亡人口6021人,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長率0.2‰。全市戶籍人口中,0—17歲人口17.3萬人,佔13.4%;18—34歲人口23.6萬人,佔18.3%;35—59歲人口55.8萬人,佔43.1%;60歲及以上人口32.6萬人,佔25.2%。[16]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389,691人[17]。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392,493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2,802人,下降0.2%,年平均增長率為-0.02%。其中,男性人口為692,330人,佔總人口的49.82%;女性人口為697,361人,佔總人口的50.1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99.28。0-14歲的人口為166,985人,佔總人口的12.02%;15-59歲的人口為907,698人,佔總人口的65.3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15,008人,佔總人口的22.67%,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18,588人,佔總人口的15.73%。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075,688人,佔總人口的77.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14,003人,佔總人口的22.6%。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316,741人,佔94.7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72,950人,佔5.2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22,598人,下降1.69%,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43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9,796人,增長37.24%,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43個百分點。其中,滿族人口增加15,790人,增長48.2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14個百分點;朝鮮族人口減少1,056人,下降10.65%,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07個百分點;蒙古族人口增加3,221人,增長60.7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23個百分點。
Remove ads
城市面貌
交通
經濟
盤錦市坐擁的遼河油田,在1990年代曾是中國的產量僅次於大慶油田和勝利油田的第三大油田。這一資源優勢使盤錦成為遼寧省及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油城,其油氣採掘業一度佔到全市工業份額的90%左右[19],經濟發展深受石油資源和石油產業的驅動。但自九五計劃起,遼河油田油氣產量出現逐年遞減的趨向[20],2007年,盤錦被中國政府列為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19],2008年被認定為資源枯竭型城市[21]。
1992年4月,盤錦成立盤錦經濟開發區,旨於發展外向型經濟和石油高新技術產業[22]。1993年3月,該經開區晉升為省級開發區,2013年5月盤錦在盤錦經濟開發區基礎上轉型建設了盤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3][24]。盤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地處興隆台區北部,規劃面積達47平方公里,下轄「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石油化工產業園」「數字經濟產業園」,發展方向為高端裝備製造、石油化工、光學電子、數字經濟、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等產業[23]。至2015年,盤錦市的非油氣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經濟比重已接近80%,其中精細化工、石油裝備等六大接續產業佔九成[25]。2023年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5億元人民幣[24]。

2019年3月,沙特阿美聯手北方工業集團、盤錦鑫誠實業集團聯合成立華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9],計劃在盤錦市建設一座大型煉油化工一體化聯合裝置,該項目於2023年第二季度開工建設,2026年投入運營[26]。
2005年12月,盤錦市在大遼河入海口東岸,位於大窪縣境內組建了遼濱經濟區,以圖發展五萬噸級以下中、小船舶製造,石油化工中下游產業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產業,其規劃總面積73平方公里,擁有8萬畝灘涂和3萬畝閒置荒地[27]。同年,遼濱經濟區引進了遼寧宏冠船業有限公司、遼河石油勘探局海洋裝備製造總廠等19個項目[27]。2006年6月,遼寧省人民政府將盤錦遼濱經濟區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
盤錦持有的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有:盤錦河蟹(有「北方大閘蟹」美譽)、盤錦河豚、盤錦泥鰍、盤錦大米(尤以大窪縣清水鄉大米遠近馳名。「盤錦大米」具有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兩項殊榮。2011年盤錦大米榮獲「中國糧油榜十佳糧食地理品牌」和「最具影響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兩個殊榮。2012年9月,盤錦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生態稻米之鄉」稱號)、盤錦鹽鹼地番茄(鹽鹼土壤環境下生長的一種水果型番茄)。
盤錦是大遼河、遼河、大凌河與渤海交匯處,其濕地廣闊、珍稀禽鳥多、自然景觀獨特、水鄉物產豐富[25]。人文資源方面,有中日甲午陸戰最後一仗戰場的甲午戰爭田莊台遺址,有張作霖、張學良祖居地的大窪縣東風鎮,有中國唯一通代碑林「遼河碑林」等[28]。
盤錦市擁有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一處,即紅海灘風景廊道景區,該景區由數以萬計的珍稀水禽和一望無際的淺海灘涂構成[29]。其灘涂上生長着2.2萬畝鹼蓬屬植物[30],鹼蓬草出土時子葉鮮紅、成熟時植株火紅,極具觀賞價值,故稱紅海灘[31],是「中國最美六大沼澤濕地」之一[32]。除紅海灘外,盤錦市還有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亦是一片沼澤濕地,其是許多瀕危鳥類如丹頂鶴和黑嘴鷗的繁殖地,172種上百萬的鳥類在遷徙時在此停留,其中包括丹頂鶴、蓑羽鶴、白鸛、黑鸛、白額雁、大天鵝和褐鷹等超過20種的瀕危物種,被譽為鶴鄉。地處盤錦市雙台子區的盤錦湖濱公園,傍湖而建,此湖屬於河跡湖,曾是遼河的一個部分,湖濱公園境內包括遼河碑林、濕地動物園等設施。
地處遼東灣的盤錦金帛灘旅遊區是一處位於遼濱沿海經濟開發區的海灘,近年來被開闢供旅遊用,被宣傳為全中國最北端的海灘。
文化教育
- 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
- 遼河石油職業技術學院(理工院校)
- 盤錦職業技術學院(綜合院校)
-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東灣分校
- 盤錦市高級中學
- 遼河油田第一高級中學
- 遼河油田第二高級中學
- 遼河油田第三高級中學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友好城市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