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臺灣地區郵遞區號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灣地區郵遞區號列表之主要目的在於協助郵政人員方便信件分類、加快傳遞的效率,其所列郵遞區號適用於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本表與郵遞區號制度於1970年3月20日由交通部郵政總局(今中華郵政公司)公佈實行。[1]

Remove ads
歷史
1965年春,郵政總局鑒於1961年西德郵政的「郵政編號制度」、1963年美國郵政的「ZIP Code」及1964年瑞士推出的相似制度,評估其不久後將風行全球,決定派員參考、研訂一套適合於臺灣郵區運用的郵政編號。
1965年9月,《編訂台灣郵區各局局號之研究報告》出爐,並於同月24日發出公文,對內推行四位制「臺灣郵區局名編號」,以期方便分揀、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同時簡化大宗郵件處理工作,以及為處理郵件機械化餔路。
1969年,配合第5期4年經濟計劃,訂定「配合都市發展,實施郵件處理機械化方案」,配合該方案另組成「郵遞區號」專案小組,於同年7月18日開會研擬出相關方案,當時是以3位數為母號、另加兩位子號的型式,後續討論取消子號,並於次1970年3月20日郵政節開始實行。[2]
1983年,王(時任)總局長述調於參加全美國郵政局長聯誼會的出國報告中,提出「應逐漸全面實施機械作業」之建議,交通部函示郵政總局負責研議,隨後於1985年1月11日召開「改編郵遞區號研討會」,同年6月,《改進郵遞區號制度之研究》出爐,並於同年7月1日實施5碼郵遞區號。[3]
本表幾經修訂,起初是郵政總局於1969年的第5期4年經濟計劃中所提出的郵件處理機械化方案,其主張將信封規格標準化及推行3位數郵遞區號。當時為了配合行政區及吻合運輸路線,於是將全臺灣由北至南劃分為9區,以轉口局為中心由西向東逆時針方向編號。這套制度雖然便於郵政人員記憶及加快郵件分類速度,卻因代碼必須寫得端正合乎標準才能被購自日本的第一代郵件自動處理系統所辨識,致使分類作業多半仍交由人工處理。後來郵件量伴隨臺灣經濟成長與日俱增,郵政人員難以單靠人力有效解決郵件分類與投遞,所以1985年7月1日改實施5位數郵遞區號,在原先3碼郵遞區號後加上2碼投遞段編號,讓郵件透過機器分類到投遞段以節省二次分類的人力及時間,並結合地址將郵遞區號改書於鄉、鎮、市、區之後,街路名稱之前。但過多代碼不容易記憶,以及使用直式信封必須轉為橫向才能書寫郵遞區號等做法都未能提高民眾的書寫意願。於是又在1991年2月1日改為3加2位數郵遞區號,並在信封的右上及左下方設置書寫欄。[4]2020年3月3日後,又改為現行的3加3位數郵遞區號。目前除了新北產業園區、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新竹市、嘉義市、釣魚臺列嶼、南沙及東沙群島之外,郵遞區號都已經能與鄉、鎮、市、區逐一對應。[5]
Remove ads
使用規則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現行的3加3位數郵遞區號,其由左而右的前3位數代表着368個行政區(鄉、鎮、縣轄市、市轄區)各自的編號;第1碼為區域編號,第2碼為縣、市編號,第3碼如果為「0」表示縣、市地方政府所在地或郵件轉口局,非「0」則為一般投遞郵局。此外,各鄉、鎮、縣轄市種類可能會隨着改制或人口變化而更動,所以郵遞區號一覽表不會註明各縣所轄行政區劃單位。例如:東勢423為臺中市東勢區,東勢635卻是指雲林縣東勢鄉。[4][6][7] 又,新竹市及嘉義市雖各自設有分區,境內各區卻使用同一郵遞區號;東沙及南沙等南海諸島隸屬於高雄市旗津區、釣魚臺列嶼隸屬於宜蘭縣頭城鎮,但皆擁有自己的郵遞區號。值得一提的是,民眾如果基於集郵或其他原因而嘗試將信件寄至釣魚臺列嶼,將因涉及領土爭議而無法送達,最終都會被負責該郵務的宜蘭蘇澳郵局收集並銷戳退回。[5][8][9]
末3位數為一般民眾「投遞區段序號」或是每日收件量較多機關學校或公司行號之大宗戶「投遞專用號碼」,當中可區分為軍事特種信箱、大量用戶專用碼、標示郵局用碼,以及各鄉、鎮、市、區按照村、里或是路段再細分的投遞區段;[4][5] 故除了近期臺北市及高雄市的新式門牌取消標示郵遞區號之外,大部分地區的房屋門牌都還是有註明所在地鄉、鎮、市、區名及其郵遞區號 。[10][11] 例如:臺南市東區東門路2段2號的代碼是701037[5],一般寫前3碼即可,但若寫6碼可加快郵件遞送速度,故郵政單位會建議印刷業者在國內直式標準信封背面加印郵遞區號一覽表以便民眾查閲填寫,減少郵務人員分揀的麻煩。[12][13]
至於有些郵遞區號跳號,一部分是因為預留新設的空間給日後新出現的行政區(例如:臺北市信義區)使用,另一部分則是行政區重劃後,使得郵遞區號變動而產生跳號。例如:部分聚落因地位特殊(例如:中興新村)、產業發達(例如:金瓜石)或是郵局本身作業便利而有獨自的區號(例如:九曲堂),但如今皆已停用。又或者臺北市在1968年改制為直轄市時,6個臺北縣轄區被劃入,致使臺北市所轄16個行政區包含陽明山管理局在內一度有17個郵遞區號,經1990年整合為12個行政區後,便形成今天跳號的情況。同時屏東縣、臺東縣及花蓮縣等地區則是重編區號,因此如果用舊的郵遞區號寄件可能會導致郵件送達的時間受到延誤。[5][7][14]
Remove ads
郵遞區號第1碼
臺灣地區郵遞區號一覽表的大郵遞區(3+3碼最左邊的第1碼)如下:[6]

郵遞區號前3碼
臺灣地區郵遞區號一覽表(前3碼,舊碼用斜體字標註[7])如下:[6]
-
1986年通用的臺灣地區郵遞區號一覽表,其中南投縣的「修義」556實為「信義」。
-
1992年通用的臺灣地區郵遞區號一覽表,整編成大多等同鄉鎮市區的三碼,但臺北市文山區的木柵116、景美117仍分號。
-
2007年貼於臺大郵局外的臺灣地區郵遞區號一覽表,其中臺北市文山區只用116,而臺南市中區、西區已整合成中西區。
行政區 | 郵遞區號 | 附註 | 行政區 | 郵遞區號 | 附註 |
中正區 | 100 | *延平區 | 101 | ||
*建成區 | 102 | 大同區 | 103 | ||
中山區 | 104 | 松山區 | 105 | ||
大安區 | 106 | *古亭區 | 107 | ||
萬華區 | 108 | *雙園區 | 109 | ||
信義區 | 110 | 1990年新增。[14]
|
士林區 | 111 | |
北投區 | 112 | *陽明山管理局 | 113 | 1990年代停用。[5]
| |
內湖區 | 114 | 南港區 | 115 | ||
文山區 | 116 | *景美區 | 117 |
Remove ads
行政區 | 郵遞區號 | 附註 | 行政區 | 郵遞區號 | 附註 |
仁愛區 | 200 | 該區號1980年代用於七堵區以外的基隆市各區。[7]
|
信義區 | 201 | |
中正區 | 202 | 中山區 | 203 | ||
安樂區 | 204 | 暖暖區 | 205 | ||
七堵區 | 206 |
行政區 | 郵遞區號 | 附註 | 行政區 | 郵遞區號 | 附註 |
南竿鄉 | 209 | 北竿鄉 | 210 | ||
莒光鄉 | 211 | 東引鄉 | 212 | 1980年代為211。[7]
|
行政區 | 郵遞區號 | 附註 | 行政區 | 郵遞區號 | 附註 |
萬里區 | 207 | 金山區 | 208 | ||
板橋區 | 220 | 汐止區 | 221 | ||
深坑區 | 222 | 石碇區 | 223 | ||
瑞芳區 | 224 | *金瓜石 | 225 | 1990年代停用。[5]
| |
平溪區 | 226 | 雙溪區 | 227 | ||
貢寮區 | 228 | 新店區 | 231 | ||
坪林區 | 232 | 烏來區 | 233 | ||
永和區 | 234 | 中和區 | 235 | ||
土城區 | 236 | 三峽區 | 237 | ||
樹林區 | 238 | 鶯歌區 | 239 | ||
三重區 | 241 | 新莊區 | 242 | ||
泰山區 | 243 | 林口區 | 244 | ||
蘆洲區 | 247 | 五股區 | 248 | ||
八里區 | 249 | 淡水區 | 251 | ||
三芝區 | 252 | 石門區 | 253 |
Remove ads
行政區 | 郵遞區號 | 附註 | 行政區 | 郵遞區號 | 附註 |
宜蘭市 | 260 | 頭城鎮 | 261 | ||
礁溪鄉 | 262 | 壯圍鄉 | 263 | ||
員山鄉 | 264 | 羅東鎮 | 265 | ||
三星鄉 | 266 | 大同鄉 | 267 | ||
五結鄉 | 268 | 冬山鄉 | 269 | ||
蘇澳鎮 | 270 | 南澳鄉 | 272 | ||
釣魚臺列嶼 | 290 |
行政區 | 郵遞區號 | 附註 |
新竹市 | 300 | 全市單一區號。[5]
|
行政區 | 郵遞區號 | 附註 | 行政區 | 郵遞區號 | 附註 |
竹北市 | 302 | 湖口鄉 | 303 | ||
新豐鄉 | 304 | 新埔鎮 | 305 | ||
關西鎮 | 306 | 芎林鄉 | 307 | ||
寶山鄉 | 308 | *香山鄉 | 309 | 1990年代停用,現為新竹市香山區300。[5][7] | |
竹東鎮 | 310 | 1980年代為311,與五峰鄉同號。[7] | 五峰鄉 | 311 | |
橫山鄉 | 312 | 尖石鄉 | 313 | ||
北埔鄉 | 314 | 峨眉鄉 | 315 |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