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九龙巴士73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九龙巴士73线是由九巴营运的一条香港新界巴士路线,来往粉岭(华明)及大埔工业邨[2],途经大窝西支路、太和邨、大埔墟及大埔超级城。
Remove ads
历史
- 1973年7月16日:本线投入服务,来往上水及大埔墟。
- 1977年3月1日:早上至黄昏班次延长至文锦渡。
- 1980年9月16日:配合大埔工业邨发展,本线延长至该处。
- 1982年12月24日:配合彩园邨入伙而迁往该处,上水至文锦渡的一段由73A线(现称73K线)取代。
- 2006年11月18日:本线延长至太平巴士总站(北区医院附近),同时绕经华明邨及雍盛苑。但加价之余,班次更疏落,乘客也难以预算候车时间,因为平均班次为21-29分钟一班,无法像“廿分钟一班/半小时一班”那样容易预算,容易被乘客投诉班次失准,反而流失乘客。
- 2008年12月7日:本线提早头班车及延长末班车开出时间,以配合70线永久停驶[3]。
- 2011年8月8日:本线换入一辆空调巴士行走,是北区及大埔区最后一条加入空调巴士的路线[4]。
- 2011年9月19日:本线提升至全空调巴士服务。[5]
- 2013年8月24日:配合“北区区域性巴士路线重组”第二阶段实施,北区总站迁往华明,全程收费调整至$6.5,并改经广福道而不再途经南盛街;同时于星期一至五19:00后,以及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全日改以大埔中心为终点站[6][7][8]。
- 2013年11月2日:更改粉岭行车路线,绕经一鸣路,星期六早上部分班次以大埔工业邨为终点站,星期一至五延长由大埔工业邨末班车开出时间。
- 2014年10月4日:往华明方向抵和兴路后,改经回旋处、华明路(北行)、一鸣路、华明路(东行)、回旋处、雷鸣路返回华明巴士总站,不再途经百和路[9]。
- 2015年12月31日:增设到站时间预报。
- 2016年9月24日:来往粉岭及大埔中心的班次更改行车路线如下:
Remove ads
服务时间(详细班次)
- 绿字班次以大埔工业邨为起/终点站
收费
全程:$7.5
|
乘客以同一张八达通卡于登上首程巴士后150分钟内转乘以下路线,次程可获优惠。详情如下:
- 73 ←→ 71K,次程可获$4.2折扣优惠
- 73往大埔 → 71K任何方向。
- 71K任何方向 → 73往华明。
- 73往大埔 → 72或74A往九龙,回赠首程车资。
- 72或74A往太和 → 73往华明,次程车资全免。
- 乘客于同一日内来回程均使用上述转乘,回程可额外获$2.4(74A线)/$2.9(72线)折扣优惠。
- 73←→271(P)
- 73往大埔 → 74X或75X往九龙,回赠首程车资。
- 74X或75X往大埔 → 73往华明,次程车资全免。
- 73←→277X
- 73←→70K
- 73往华明 → 70K任何方向,次程车资全免。
- 70K任何方向 → 73往大埔,回赠首程车资。
- 73←→273A
- 73往华明 → 273A任何方向,次程车资全免。
- 273A任何方向 → 73往大埔,回赠首程车资。
- 73←→A43,次程可获$1.0折扣优惠
- 73往华明 → A43往机场。
- A43往联和墟 → 73往大埔。
Remove ads
用车
本线间歇亦有晚年“长牛”丹拿E型行走,并于八十年代初以“鸡车”利兰胜利二型为挂牌车。在胜利二型逐渐淡出此路线后,先后以利兰奥林比安9.7米(BL)、都城嘉慕都城型11米(S3M)为主帅,期间更出现曾创下九巴超速纪录的一代车皇平治O305,于2002年底退役前仍然经常出没于此路线,成为不少巴士迷追捕的目标。
现时此路线及73A线共获派10辆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米(ATENU)双层巴士及1辆斯堪尼亚K230UB 12米(ASC)单层巴士作挂牌车。[12]
Remove ads
行车路线
华明开 经:雷鸣路、伟明街、百和路、一鸣路、华明路、和兴路、大窝西支路、林锦交汇处、大埔公路-大窝段、宝雅路、太和巴士总站、宝雅路、汀角路、大埔太和路、宝乡桥、宝乡街、广福道、南运路、安埔路、大埔太和路、大贵街及大昌街。
大埔工业邨开经:大贵街、汀角路、大埔太和路、安埔路、南运路、广福道、宝乡街、宝乡桥、大埔太和路、汀角路、宝雅路、大埔公路-大窝段、林锦交汇处、大埔公路-大窝段、大窝西支路、和兴路、回旋处、华明路(北行)、一鸣路、华明路(东行)、回旋处及雷鸣路。
- 有斜体字之路段只限往大埔工业邨的班次停靠,有粗体字之路段只限往大埔中心的班次停靠。

- 来往大埔中心的班次不停有*号之车站,并改停有#号之车站。
Remove ads
客流量及未来
现时主要的竞争对手为港铁东铁线及来往上水至大埔的红色小巴,小巴班次频密,本线班次显得相当疏落,因此本线客量一直处于偏低水平,就算在平日繁忙时间都甚少出现客满的情况,九巴已对本线采取放弃态度。
随着70线于2008年12月7日起永久停驶,九巴由当日起增辟本线与72线、74A线及271线的转乘优惠以取代70线,并加密班次,本线有望走出困局。但另一方面,清河邨于2008年下半年全面入伙后,于2008年9月26日政府宪报中,公开招标由清河邨经北区医院及粉岭南至大埔那打素医院的专线小巴路线[13],编号为502,并已于2009年6月17日投入服务,以较频密的班次及全线空调服务与本线竞争,本线的客量因此再度出现流失。
运输署于2003-2004年路线发展计划中建议永久停驶本线,以专线小巴取代,但受到居民及北区区议会反对而拦置。而近年路线发展计划中,运输署建议九巴加入空调巴士行驶,但本线于2011年8月8日才加入空调巴士行走,成为北区及大埔区最后一条加入空调巴士的路线。
随着巴士服务空调化是大势所趋,九巴加快将巴士路线转为全空调服务的速度,于2011年9月19日起,一口气将7辆普通巴士换成空调巴士行走,提升至全线空调服务,由于另一条北区路线73A亦于同日起改为全空调服务,象征以北区作总站的所有专利巴士路线已经改为全空调服务,亦令到大窝西支路及整个北区再没有普通巴士行走。
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于《2013 -2014年度施政报告》中,决定引入“区域性巴士路线重组”,北区成为首个采用此模式重组巴士路线的地区,并于2013年计划及实行(即《2013-2014年北区巴士路线发展计划》),鉴于本线行车路线迂回、沿途上下客站多(由上水至大埔沿途经过50多个巴士站)、行车速度缓慢,再加上与类近九巴巴士路线/其他交通工具平行,遂导致乘客抗拒使用本线,以致乘客量及使用率均偏低,因此在该项区域性重组计划内,建议本线北区总站缩短至华明,并增加70K及273A的八达通转乘优惠替代本线于北区区内的服务,另外增加接驳大埔、北区来往市区路线的转乘优惠,以替代客量偏低的70X线;同时星期一至五晚间、星期六及假日大埔区总站缩短至大埔中心,并降低全程车费。整个重组建议最终于2013年7月8日于北区区议会交通及运输委员会会议上获得通过,本线随即于2013年8月24日起,配合北区“区域性巴士路线重组”第二阶段实施,实施以上改动,往大埔方向改经一鸣路而不再经华明路(雍盛苑),于大埔工业邨改为来回程取道大贵街,与同日缩短路线的73A线,于大窝西支路提供10-15分钟一班的联合班次来往太和及大埔墟。
自从本线的北区总站缩短至华明后,客量开始有所上升。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