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孢子虫学名Microsporidia)是一类可形成孢子单细胞微生物,其孢子大小为1至10微米,线粒体已退化成不含DNA纺锤剩体英语Mitosome[5],此类生物过去曾被认为是原生生物,后来分子研究显示其属于真菌[6],现被归为罗兹菌门下的一个,属真菌界的基群[7]。目前有超过200个、约1500种微孢子虫被描述发表[8][9],绝大部分为感染动物的寄生物,但也有感染纤毛虫簇虫英语Gregarinasina马尔太虫英语Marteilia等其他真核生物的案例被发现,其中有些物种为重寄生物英语Hyperparasite,其宿主本身也寄生于其他动物中[10]。微孢子虫皆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生长,在宿主体外仅能以孢子的形式存在,大多专一地感染特定种类或类群的动物,其中许多为感染昆虫甲壳类鱼类鸟类,也有物种可感染哺乳类,有约15种微孢子虫可在人类引起机会性感染,造成微孢子虫病[5][9]

Quick Facts 微孢子虫纲, 科学分类 ...
微孢子虫纲
Thumb
Fibrillanosema crangonycis英语Fibrillanosema crangonycis的孢子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真菌界 Fungi
门: 罗兹菌门 Rozellomycota
纲: 微孢子虫纲 Microsporidia
Corliss & Levine, 1963
异名
  • Microsporidiida Labbé, 1899
  • Microsporea Delphy, 1936 [1963], Levine et al., 1980[1][2]
  • Microsporidea Corliss & Levine, 1963[3]
  • Microspora Sprague, 1969, 1977[4]
  • Microsporida Tuzet et al. 1971
Close

微孢子虫感染造成的症状则因物种而异,感染昆虫可能造成寄生去势英语Parasitic castration、体型巨化、性别改变等多种症状,少数物种可几乎完全控制宿主细胞的生理代谢,形成异种共生英语xenoma的现象[11],部分物种因感染可致死而被用于生物防治[5]。此类生物的基因组大小介于230万至5130万碱基对之间,其中内头菌科西班牙语Encephalitozoonidae的物种(多感染人类)基因组多小于300万碱基对,为真核生物中基因组最小者[5]

基因组

微孢子虫的基因组是真核生物中最小的,其中最小者肠脑炎微孢子虫英语Encephalitozoon intestinalis的基因组仅长约230万bp,已于2010年被完整定序[12],仅为大肠杆菌基因组的一半。微孢子虫失去了编码许多蛋白质的能力,部分物种仅有约1800种蛋白质,大部分物种已不能合成ATP,缺少两种核糖体蛋白与大量核糖体RNA的延伸片段(expansion segment),剪接体也缩小许多(部分物种完全失去剪切体,基因中也不含有内含子[13]

感染

微孢子虫以极管(polar tube)感染动物细胞,极管缠绕于微孢子虫的孢子中,受环境因子(酸碱值、温度、盐分等)刺激后会快速充水,在数毫秒内由孢子中射出,将孢子的细胞质注入宿主细胞中以造成感染[13]

分类

微孢子虫因结构简单、缺乏线粒体,且基因序列演化较快造成长枝吸引[14],过去一度被认为是真核生物演化树基群,后来基于数个不同基因绘制的演化树则清楚显示此类生物属于真菌[13]。微孢子虫中较早分支的类群(噬核菌属英语NucleophagaMitosporidiumParamicrosporidium等)留有较多其他真核生物的特征,如部分物种保有了线粒体DNA[13]

物种

首个被发表描述的微孢子虫为家蚕微孢子虫英语Nosema bombycisNosema bombycis),可感染家蚕,在19世纪末的法国养蚕业造成重大损失。目前已有约2000种微孢子虫被发表,感染至少16个的动物与4个门的其他真核生物[13]。其中感染蜜蜂鲑鱼的物种造成相当经济损失。有些微孢子虫也会对免疫缺乏的人造成机会性感染,导致微孢子虫病[13]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