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角咀市政大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角咀市政大厦(英语:Tai Kok Tsui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是香港的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楼,位于九龙大角咀福全街63号,其中大角咀街市于2005年12月1日正式启用[1],大角咀公共图书馆于2005年12月2日启用[2],而大角咀游泳池、大角咀体育馆则于2006年7月10日启用[3]。大角咀街市占地3层,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街市位于地下和1楼,设有120多个档位;熟食中心位于2楼,设有12个熟食档。


Remove ads
历史
当初市政大厦规划在大角咀埃华街、福全街及大角咀道交界的开放空间兴建,前身为石矿场[4]。随后该处共有四十多家工厂占用,面积约6,900平方米[5]。早于1982年3月,旺角区议会与市政总署曾讨论该地的发展计划,惟双方对此未能达成共识[5]。
香港市政局于1982年7月建议在该处,兴建一座集街市及室内运动场于一身的市政大楼,并分别于委员会及大会获得通过[6][7]。该建议亦于同年8月获得旺角区议会原则上支持[8][9]。翌年局方与旺角区议会讨论后,提出该大楼的规划方案,当中设立街市及熟食市场,安置界限街街市、大角咀小贩市场的摊贩及当区的街边小贩。[10]。另外大楼设有小型图书馆、地区文化中心、康乐设施及办公室,预算约7,500万港元[10]。1983年10月,方案于市政局大会获得通过[11]。1984年4月,局方同意市政总署的建议,取消在该市政大厦设立地区文化中心[12][13]。
然而局方于1985年3月,考虑到当时工地清理进度及财政预算后,决定延迟工程至1989/90年度展开[14]。
Remove ads
经过咨询旺角区议会后,市政局为回应当时大角咀对街市的需求及解决街边小贩非法摆卖的问题,建议在原有工地其中2,000平方米的地方兴建临时街市。该提议于1985年4月获得旗下委员会通过[15][16]。随后旺角区议会亦同意计划,并要求局方尽快在区内兴建市政大楼取代[17]。经过市政总署分别在1985年8月及10月修正方案后,分别由市政局委员会及大会于同年12月及翌年1月批准拨款1,200万港元兴建临时街市[18]。
大角咀临时街市面积5,900平方米,目的是安置界限街、大角咀道、埃华街、中汇街、嘉善街及菩提街专卖湿货的街边小贩[19]。街市内不但设有200个湿货摊位,20个家禽、肉类及鱼类摊位外,而且附设冰房、垃圾收集站、公共厕所及办事处,并设有轻型上盖采光及通风[19][20]。另外中央部分设有休憩处供市民休息[21]。街市分别在大角咀道、福全街及埃华街设有出入口方便居民[22]。
工程展开前,市政局安置及赔偿受清拆影响的木村商及居民达430万港元[20]。1986年8月28日,房屋署展开清拆工地上120间寮屋,合共107个家庭受到影响,并安排合资格住户搬迁至公共屋邨或临时房屋区[23]。另外共有36名合资格商户获发额外津贴[23]。旺角区议会于1986年11月拨款12万港元,安排兴建临时街市的同时扩阔埃华街以改善交通[24]。最于临时街市于1988年8月1日率先启用,随后完成所有档位工程后,于同年9月17日正式开幕[25][26]。
经过十多年大角咀街坊、前市政局议员和区议员努力,终于落实于大角咀福全街63号兴建大角咀市政大厦。至于原来临时街市的位置,则已改建成休憩区。
设施
-
1楼街市
-
2楼熟食中心
-
3楼大角咀公共图书馆入口
-
6楼儿童游戏室
途径之公共交通服务
Remove ads
取代的旧设施
-
大角咀临时街市(九龙大角咀道与埃华街交界,建于1988年)
-
大角咀临时熟食小贩市场(九龙大角咀道、洋松街与福全街交界,建于1978年)
-
界限街街市(九龙界限街2V-2W号,建于1946年)
-
旧大角咀公共图书馆(九龙大角咀铁树街9号地下,于1987年启用)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