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军上将圣邦级战列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军上将圣邦级战列舰(Ammiraglio di Saint Bon class)[a]是19世纪90年代为意大利皇家海军建造的一级前无畏舰,共两艘,分别是首舰“海军上将圣邦”号[a]和“伊曼纽尔·费利伯图”号[b]。该级舰主武器为四门10吋(254毫米)口径火炮,最高航速可达18节(33千米每小时;21哩每小时)。与当时大多数战列舰相比,该级舰体型更小、武器威力也更弱,这与意大利此前主力舰“侧重建造大型舰只并配备大口径火炮”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是一次短暂的设计方向调整。
两艘舰在服役初期均隶属于现役分舰队,并参与了1911-1912年的意土战争。它们曾投入意大利在北非及罗得岛的攻势行动,但未与奥斯曼帝国舰队发生交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两舰被降级为港口防御舰,整个战争期间都驻守在威尼斯。战争结束后不久,这两艘舰便被废弃,均于1920年从海军序列中除籍。
Remove ads
设计
意大利此前的主力舰——翁贝托国王级与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见证了贝纳德通·伯林[c]、西蒙尼·安东尼奥·圣邦[d]海军上将以及意大利海军战略家们的一段试验时期。由于规划者尚未确定哪种类型的战列舰最符合本国战略需求,政府便介入其中,强制要求采用10,000长吨(10,160公吨)的设计标准,这一吨位限制远低于此前各级主力舰。圣邦去世后,伯林接手设计工作,提出了一款配备10吋(254毫米)口径火炮的小型战列舰方案,其主武器威力弱于当时国外同类舰艇的设计。[9]
这两艘舰体型远小于同期同类舰艇,航速还不及巡洋舰,算不上实用的作战舰艇。建造仅1万吨级战列舰的这一失误,在后续更为成功的玛格丽特皇后级战列舰设计方案中再没有出现。[10]
海军上将圣邦级战列舰的水线长为105米(344呎6吋),全长111.8米(366呎10吋);舰宽21.12米(69呎3吋),最大吃水深度为7.69米(25呎3吋)。其中,“海军上将圣邦”号标准排水量为10,082长吨(10,244公吨),满载排水量为10,531长吨(10,700公吨);“伊曼纽尔·费利伯图”号的标准排水量与满载排水量则分别为9,645长吨(9,800公吨)和9,940长吨(10,100公吨)。[10]
该级舰采用后倾船首设计,干舷相对较低,仅3米(9.8呎)。舰上上层建筑规模较大,前部设有指挥塔与高大舰桥,舯部装有一根大型战斗桅,桅杆上配备了战斗桅楼。每艘舰在桅杆两侧均搭载有多艘小艇。“海军上将圣邦”号的编制船员为557名军官与士兵,而“伊曼纽尔·费利伯图”号的编制船员略多,为565人。[10]
该级舰的推进系统由两台三胀蒸汽机组成,驱动一对螺旋桨。蒸汽机所需蒸汽由十二台燃煤圆柱形火管锅炉提供,这些锅炉的排烟管道接入两根间距较大的烟囱。其中,“海军上将圣邦”号蒸汽机的额定指示功率为14,296匹指示马力(10,661千瓦特),而“伊曼纽尔·费利伯图”号蒸汽机的指示功率仅达到13,552匹指示马力(10,106千瓦特)。该推进系统能为舰艇提供18节(33千米每小时;21哩每小时)的最高航速,以10节(19千米每小时;12哩每小时)航速航行时,续航里程约为3,400至5,500海里(6,300至10,200千米;3,900至6,300哩)。[10]
Remove ads
该级舰的主舰炮为四门由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制造的254毫米(10吋)40倍径火炮,这些火炮安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一座位于舰艏,一座位于舰艉。舰上还配备了八门6吋(152毫米)40倍径副炮,单门安装在舰体中部的炮廓内,这些副炮是英国QF 6吋(152毫米)/40倍径火炮的出口衍生型号。“海军上将圣邦”号在炮廓副炮正上方的带护盾枢轴炮架上,还装有八门120毫米(4.7吋)40倍径火炮,同时该舰也配备了六门3吋(76毫米)火炮。近距离防御鱼雷艇的武器为八门57毫米(2.24吋)火炮和两门37毫米(1.5吋)火炮,而“伊曼纽尔·费利伯图”号则用八门47毫米(1.9吋)火炮替代了上述近距离防御火炮。此外,两艘舰均在甲板式发射装置内配备了四具17.7吋(450毫米)鱼雷发射管。[10]
该级舰采用哈维装甲作为装甲材料。主装甲带厚度为9.8吋(249毫米),甲板装甲厚度为2.75吋(70毫米)。司令塔侧壁装有249毫米厚的装甲板。主炮塔装甲厚度同样为249毫米,而炮廓装甲厚度为5.9吋(150毫米)。[10]
舰只
服役

“海军上将圣邦”号由位于威尼斯的威尼斯兵工厂建造,1893年7月18日开工,1897年4月29日下水,1901年5月24日完工,不过该舰早在1901年2月1日就已服役。“伊曼纽尔·费利伯图”号以奥斯塔公爵埃马努埃莱·菲利贝托亲王命名,由位于拿波利的斯塔比亚海堡建造,1893年10月5日开工,1897年9月29日下水,1902年4月16日完工,而该舰在1901年9月6日就已服役[10]。这两艘舰在现役分舰队服役了最初的几年,直到1908年埃莉娜王后级新型战列舰陆续服役并将它们取代[11][12]。
两艘舰均在1911-1912年的意土战争期间,与两艘玛格丽特皇后级战列舰一同编入第三分舰队参战[13]。1911年10月,“伊曼纽尔·费利伯图”号参与了对的黎波里的进攻[14],而“海军上将圣邦”号在战争最初几个月里并未参与作战行动。两舰均参与了对罗得岛的攻占行动,期间“海军上将圣邦”号为岸上士兵提供了炮火支援[15]。
因舰体老化,这两艘舰原本计划在1914-1915年拆解,但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拆解计划未能实施[10]。意大利在战争初期保持中立,不过到1915年时,在协约国的劝说下加入战争,对德国和奥匈帝国作战[16]。整个战争期间,“海军上将圣邦”号与“伊曼纽尔·费利伯图”号均在威尼斯担任港口防御舰,未在此地参与作战行动[17]。战争结束后,两艘舰都没有继续服役太久:“伊曼纽尔·费利伯图”号于1920年3月29日从海军名录中除籍,“海军上将圣邦”号则在6月18日除籍,之后两艘舰均被废弃[10]。
Remove ads
脚注
参考书目
期刊来源
扩展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