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长江桥隧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长江桥隧列表
Remove ads

长江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80多公里,其中从各拉丹冬源头至当曲河口称为沱沱河,长约358公里;从当曲河口至青海玉树巴塘河口称为通天河,长约813公里;从巴塘河口至四川宜宾岷江口,称为金沙江,长2,308公里;岷江口至入海口,称为长江,长约2,884公里。

长江几乎是自西向东平分了整个中国大陆,因此,每一条贯通南北的主要公路铁路通道,都必须跨越长江。时至今日,这些跨越长江的桥梁隧道,已成为中国公路网铁路网以及沿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最早出于军事用途而在长江上修建的浮桥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是直到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的通车,长江干流上才第一次出现了永久性桥梁;此后,长江上陆续建成了超过一百座桥梁及十余条隧道,而其中绝大多数是在1990年之后建成通车的。这些桥梁应用了种类繁多的设计,其中许多都代表着现代桥梁工程的卓越成就,跻身世界最长悬索桥斜拉桥拱桥最高桥梁的行列。

目前,自石鼓镇长江第一湾至出海口,长江干流已建成和在建的桥梁合计超过150座,并且仍在持续快速增长中。由于岷江口以上的长江干流不称长江,故这部分桥梁名称中也不含“长江”二字。

Thumb
长江流域地图
Remove ads

历史

长江是分割中国南北方最主要的地理屏障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天堑”之称,数千年来大多数的旅客们只能通过渡船横渡长江。直到20世纪上半叶,从北京乘坐火车前往广州上海的旅客们还必须分别在汉阳浦口下车,转乘蒸汽渡轮过江,然后再继续他们的火车旅程。

古代

总结
视角

浮桥

Thumb
江关浮桥
事实速览

有历史记载长江上最早的浮桥是东汉建武九年(33年),割据蜀郡公孙述为拒汉光武帝刘秀的水路进攻,派田戎东出江关(荆门山与虎牙山夹江对峙之处)而架设的“江关浮桥”,位于今湖北宜昌下游,于建武十一年(35年),被岑彭率领的汉军烧毁[1][2]

长江三峡之一的瞿塘峡口被称为“夔门”,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古代历朝都会在此设置关卡并驻军镇守,战时成为水上防线利于保卫巴蜀,平时则可防备不法商人通过水路走私盐铁。大约公元七世纪初,这里曾经设置拦江铁索,并建有“三钩镇浮桥”加以配合,直到武德二年(619年)才被废弃。在此后的历代战争中,这里又先后出现过多座浮桥,例如:五代后梁乾化四年(914年),荆南高季昌攻打夔州时所焚毁的前蜀“夔门浮桥”;乾德三年(965年),后蜀为拒宋军所建的“夔门浮桥”等[1]

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拥兵自重,势力极大,武昌军节度使杜洪投靠朱全忠,朝廷任命杨行密为江南诸道行营都统讨伐杜洪,杜洪向朱全忠求援,朱全忠派遣部将朱友恭攻打黄州,黄州刺史瞿章闻讯便率众弃城,南撤死守武昌。朱友恭为了进攻武昌,在勘察了附近长江的地形后,决定在樊港(今湖北鄂州樊口)建造一座“樊港浮桥”,随后率领步骑万人渡江,攻下武昌并活捉瞿章。经此一役,黄州尽归朱全忠控制,为他后来建立后梁奠定了基础[2]

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为了征服南唐,采纳樊若水的建议,先在长江石牌口试造“石牌镇浮桥”,后又移至采石矶,用三天时间系竹缆而成“采石浮桥”,长度估约六公里,宋军得以迅速渡过长江,于次年攻破南唐国都金陵[2]

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大蒙古国大汗蒙哥亲率大军进攻四川,于开庆元年(1259年)正月围攻合州钓鱼城,命耨埒纽磷)在蔺市建造“涪州浮桥”封锁长江,以阻挡下游的南宋援军。六月,四川制置副使、重庆知府兼湖北路安抚使吕文德利用顺风,力战攻破浮桥,得以进入重庆。七月,蒙哥战死,蒙军撤退[1][2]

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占武昌后,为了军队后勤补给的需要,命令邓云程选择地形,在武昌以西的金口修筑了“金口浮桥”。次年,张献忠从湖南重新北上,又在岳阳城陵矶附近修造“三江口浮桥”,全军数十万步骑均由此渡江[1]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领袖杨秀清攻打武昌,命水师将领唐正才调集早已准备好的船只,一夜之间就在敌前架设了两座浮桥,位置分别在鹦鹉洲白沙洲、南岸嘴和大堤口之间。据《太平天国史稿·本纪第一》记载:

太平军自汉阳以铁索系船为浮桥络绎达武昌,往来渡兵,度风涛如平地。

武昌清军悬赏:烧毁一座桥,赏银五千两;烧毁两座桥,赏银一万两;烧毁一只浮船,赏银二十两。无奈未能成功,太平军如潮汹涌通过浮桥,一举攻破武昌。 次年(1853年)1月16日,为了便于长江两岸的往来,唐正才又运用他长期在湘西流放木排的经验,设计了一座新式浮桥。据陈徽言在《武昌纪事》中记载:

以巨缆横缚大木,上复板障,人马来往,履如坦途。

建成后数日,这座浮桥被风浪冲毁。唐正才设法在两侧加系许多三四十斤重的大铁,终于抵御风浪,使浮桥稳定在江面。可惜不到一个月,随着太平军主力东下,武昌又被清军夺回,留守的太平军亲手焚毁了这座浮桥。而当时这座浮桥就建在汉阳晴川阁和武昌汉阳门之间,凭借龟山蛇山地形锁钥大江,恰好与今日的武汉长江大桥位置大致相同[1]

Thumb
江西境内长江支流赣江上游的东津桥,一座始建于宋朝的浮桥。

除长江干流外,古人还曾在一些长江支流上建造过浮桥。《旧唐书·本纪第二十下》记载:

杨师厚于襄州西六十里阴谷江口伐木以为浮梁。

是指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朱温进攻襄州(今湖北襄阳)时,曾命杨师厚汉江阴谷口修建浮桥[2]。宋末钓鱼城之战中,蒙军也曾在嘉陵江上建造浮桥以阻挡宋军援兵[1]

由于长江是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之间最重要的水路运输通道,修建浮桥会阻碍长江上的船只通行,因此浮桥终究不是一种长期可行的跨河交通解决方案,大部分仅用于短期的军事用途。但部分对通航要求不高的长江支流上仍然保留了一些浮桥以便于两岸居民的通行。

铁索桥

最早的雏形可追溯到公元三世纪,古代军队为了阻挡敌军的水路进攻,在长江三峡两岸架设拦江铁索,著名的战例包括:

历史上跨越长江最古老的桥梁是滇藏古道上的“塔城铁桥”,它也是世界桥梁史上有记载最早的铁索桥,位于今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塔城乡塔城村,东岸是今香格里拉市上江乡木高村。由于这里曾是吐蕃设立神川都督府的所在地,故又名“神川铁桥”,当时的塔城,也因此被称为“铁桥城”。这座“穴石锢铁”的铁索桥,是吐蕃神川都督府向洱海地区扩张时,于唐高宗调露二年(680年)左右所建,史籍中亦有记载为隋朝史万岁与苏荣所建,或南诏所建。而建造者,应为吐蕃征召来的古纳西族工匠。此桥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南诏归唐,“苍山盟誓”以绝吐蕃,突袭铁桥城之际被毁。因此桥的形制与长度等,已无所考[5]

Thumb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长江第一湾”附近的铁虹桥,一座与金龙桥同时期的铁索桥,跨越金沙江支流冲江河

初在长江夔门曾出现过一座“瞿塘飞桥”[1]光绪十九年版的《奉节县志》记述:

开熙四年,汤和攻蜀。铁索断峡口,飞桥,木板置炮。

《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则更为详细:

明初伐蜀,命汤和等由瞿唐趋重庆。时人守瞿唐,以铁索断关口。北倚羊角口,南倚南城寨,凿两岸壁,引绳为飞桥。

长江上现存最早的桥梁,滇川古道上的金龙桥,位于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下金安村与永胜县大安乡梓里村之间,故又名“梓里桥”。这座铁索桥横跨于金沙江之上,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冬月始建,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建成。1935年2月5日(立春)正午,峡谷间狂风飙突而起,毁断此桥。1936年10月,由丽江县官绅会议推举赖耀彩、杨子钦主持重建,历时一年而成,桥面净跨92.3米,连引桥全长131.6米;木板桥面宽3.5米,由18根手工锻制的大铁链悬系两岸(其中16根为承重底链,两根为两侧护栏),底链比原桥增加了两根[5]

铁索桥比浮桥更加耐用,长江上游的一些铁索桥甚至沿用至今,并且几乎可以全年通行,只有在长江汛期水位暴涨时,需要拆除铁索上的桥板[6]

Remove ads

现代

Thumb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苏联的援助下于1955-1957年间建成了长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第二座跨江桥梁是1959年建成的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是一座单线铁路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下游的第一座大桥,也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于中苏交恶后的1960-1968年间建成,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没有得到任何的外国援助。随后,枝城长江大桥于1971年建成。

长江大桥的建设进程在1980年代放缓,只有两座大桥开通:1980年的重庆长江公路大桥(现名:石板坡长江大桥)、1982年的泸州长江大桥,并且没有一座新桥开工建设。

1990年代开始,长江大桥的建设重新恢复,并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而开始加速。京九铁路的控制性工程九江长江大桥于1992年建成,成为江西省第一座长江大桥。皖江第一桥铜陵长江大桥于1995年建成;公铁两用的芜湖长江大桥在2000年建成通车。整个1990年代、2000年代分别有11座、40座长江大桥建成,其中分别有6座、20座位于重庆市,该市于1997年正式升级为直辖市,促进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并经历了一轮建筑热潮。

至2010年,宜宾以下长江上共建成大约80座桥梁,延续了高速的建设进程,其中包括长江三角洲一批世界级的悬索桥斜拉桥江阴长江大桥(主跨1,385米悬索桥,1999年启用)、润扬长江大桥(主跨1,490米悬索桥,2005年启用)、苏通长江大桥(主跨1,088米斜拉桥,2008年启用)。长江上的第一座隧道武汉长江隧道也于2008年启用。

截至2014年底,重庆主城建成了14座长江大桥,武汉启用了9座长江大桥和3座长江隧道,南京则开通了5座长江大桥和2座长江隧道,同时还有多达数十座的长江大桥和隧道正在修建,而被列入规划的过江通道数量则更为庞大。

2020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规划到2035年,布局长江干线(云南水富入海口)过江通道276座,其中四川省45座、重庆市75座、湖北省69座、安徽省32座、江苏省41座、上海市3座、滇川界1座、鄂湘界2座、鄂赣界6座、赣皖界2座[7]

宜宾以上的长江上游部分,金沙江、通天河及沱沱河的河道较为狭窄,桥梁亦不在少数,其中位于云南省丽江市金安金沙江大桥,于2020年12月31日通车,主跨长度达到1,386米,排名世界悬索桥第13位

Thumb
位于云南金沙江畔的松原大桥公路超限检测站
Remove ads

桥梁维护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重型卡车的广泛使用,跨越长江的交通运输量不断提高,一些比较老旧的长江大桥承受了越来越大的载荷,给桥梁结构的维护造成困难。

九江长江大桥公路桥最初的设计标准是“通行30吨以下车辆、日车流量1.5万辆”,但是自大桥1993年通车开始,长期没有明确限制过桥车辆的载重量,加上超载现象严重,大桥不得不频繁进行路面大修[8];直到2008年,过桥车辆的吨位被限定为55吨以下,但这仍然超过了大桥的设计标准。2012年11月,维护人员在桥梁的钢结构中发现了一条裂缝,大桥管理局立即局部封闭了该桥,仅限20吨以下车辆通行,20吨以上车辆须绕道分流;经过两个多月的维修加固,大桥于2013年2月重新开放通行,并限定30吨以下车辆才可正常通行[9]

同样在2012年11月,泸州长江大桥桥墩上也出现了一条长约2米的裂缝,导致桥梁紧急关闭和维修[10]

2016年,武汉军山长江大桥的钢箱梁桥体出现许多裂缝,被专业机构测评为“三类桥梁”,属于状态较差的情况[11][12]

Remove ads

长江大桥之最

最长主跨年表(宜宾以下)

Remove ads

按下游至上游排列

板梁桥/肋板梁桥
箱梁桥
刚构桥
上承式拱桥
中/下承式拱桥
桁架桥
斜拉桥
悬索桥
隧道

以下列表中部分项目的含义:

  • 序号:完整过江通道自入海口至源头方向的排序编号。只有贯穿整个长江两岸,且使用中的桥梁、隧道或桥隧组合,才拥有编号;两条并列但各自独立建成的过江通道,则分别编号。
  • 线路建筑物所承载的公路铁路管道名称。
  • 省份:建筑物所属的省级行政区
  • 年份:建筑物的竣工年份或启用年份。
  • 主跨(米):专指桥梁最大单跨的长度,单位为“”,隧道不适用此项。如果最大桥跨超过一个,则在跨度前增加“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 类型:用右侧图标分别表示建筑物的类型:

岷江口以下

更多信息 序号, 名称 ...
Remove ads

岷江口以上

表格颜色说明: 规划待建  正在建设  已被拆除  工程用临时桥 

金沙江

金沙江下游
更多信息 名称, 图像 ...
金沙江中游
更多信息 名称, 图像 ...
金沙江上游
更多信息 名称, 图像 ...

通天河

更多信息 名称, 图像 ...

长江源

长江源位于青藏高原上人迹罕至的唐古拉山脉高寒山区。此处河流密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长江正源的判定各不相同,进而也影响到对通天河干流及其起点位置的认定。2008年三江源头科学考察之后发布的《三江源头科学考察成果》于2009年7月14日通过专家评审,正式确认当曲是长江正源。此举颠覆了自1976年以来以沱沱河为长江正源的认知。而历史上,布曲也曾被认为是长江正源。 在当曲、沱沱河、布曲以及它们的支流上,桥梁具体数量难以统计。下表仅列出109国道青藏铁路上知名度较高的部分桥梁。

更多信息 名称, 图像 ...

备注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