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一類致癌物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對人類有確認的致癌性的物質、混合物和接觸場合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1類致癌物。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5年5月16日)  | 
要注意的是儘管這裡的有些物質,沒有特別充分的致癌性證據,但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它們對動物致癌,而且能從人類對這些物質的接觸觀察到與癌症有關的生理變化,也就是說在長時間、高濃度的暴露下,這些本來不具備危害性的物質,就有可能間接導致癌症的產生。
物質和物質組合
- 2-萘胺
 - 乙醛與酒精飲料的攝入
 - 黃麴黴素
 - 4-氨基聯苯
 - 馬兜鈴酸 及含有它的馬兜鈴屬植物
 - 砷及其無機化合物
 - 石棉
 - 硫唑嘌呤
 - 苯
 - 聯苯胺及基於聯苯胺的染料
 - 苯並[a]芘
 - 鈹及其化合物
 - 萘氮芥(N,N-雙(氯乙基)-2-萘胺)
 - 二氯甲基醚
 - 氯甲基甲醚
 - 1,3-丁二烯
 - 1,4-丁二醇二甲烷磺酸酯(又名白消安、馬利蘭)
 - 鎘及其化合物
 - 苯丁酸氮芥
 - 司莫司汀(甲基環己氯乙亞硝脲)
 - 鉻化合物(六價)
 - 環孢黴素
 - 中華肝吸蟲(感染)
 - 環磷醯胺
 - 1,2-二氯丙烷
 - 己烯雌酚
 - EB病毒
 - 在酒精飲料中的乙醇
 - 毛沸石
 - 環氧乙烷
 - 依託泊苷單用,及與順鉑和博來黴素合用
 - 甲醛
 - 砷化鎵
 - 幽門螺桿菌(感染)
 - B型肝炎病毒(感染)
 - C型肝炎病毒(感染)
 - 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愛滋病病毒)
 - 人乳頭瘤病毒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型
 - 人類T淋巴細胞病毒Ⅰ型(HLTV-1)
 - 左旋苯丙氨酸氮芥(米爾法蘭)
 - 8-甲氧補骨脂素加長波紫外線
 - 4,4'-亞甲基雙鄰氯苯胺
 - MOPP(氮芥、長春新鹼、丙卡巴肼、強的松)及其它包括烷化劑的聯合化療
 - 芥子氣(硫芥)
 - 2-萘胺
 - 中子輻射
 - 鎳化合物
 - 4-(N-亞硝基甲氨基)-1-(3-吡啶基)-1-丁酮(NNK)
 - N-亞硝基降菸鹼(NNN)
 - 絕經後的雌激素替代療法
 - 非甾族雌激素
 - 甾族雌激素
 - 後睪吸蟲(感染)
 - 複合口服避孕藥
 - 序貫口服避孕藥
 - 磷-32,作為磷酸鹽
 - 鈽-239及其衰變產物(可含有240鈽和其他同位素),作為氣膠
 - 來源於原子反應爐事故和核武器爆炸的碘的短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包括碘-131(在兒童時期接觸)
 - 體內沉積的發射α粒子的核素
 - 體內沉積的發射β粒子的核素
 - 鐳-224及其衰變產物
 - 鐳-226及其衰變產物
 - 鐳-228及其衰變產物
 - 氡-222及其衰變產物
 - 埃及血吸蟲(感染)
 - 二氧化矽,結晶型(職業接觸吸入的石英或方石英形態)
 - 太陽輻射
 - 含石棉狀纖維的滑石
 - 三苯氧胺(他莫西芬)
 - 2,3,7,8-四氯二苯並二惡英(TCDD)
 - 噻替哌(N,N',N"-三乙撐硫代磷醯胺)
 - 釷-232及其衰變產物,以二氧化釷膠體溶液靜脈注射
 - 鄰甲苯胺
 - 三氯乙烯
 - 蘇消安(丁四醇磺酯)
 - 氯乙烯
 - X射線和γ射線
 - 氫氯噻嗪[1][2]
 - 伏立康唑[1][2]
 - 他克莫司[1][2]
 
Remove ads
混合物
- 天然的黃麴黴素
 - 酒精飲料
 - 檳榔果
 - 含菸草的檳榔咀嚼物
 - 不含菸草的檳榔咀嚼物
 - 煤焦油瀝青
 - 煤焦油
 - 大氣污染
 - 大氣污染中的懸浮粒子[2]
 - 柴油內燃機廢氣
 - 家庭燃燒煤(室內燃燒)
 - 未處理和粗糙處理的礦物油
 - 含非那西汀的鎮痛劑
 - 含馬兜鈴酸的植物
 - 鹹魚(中國式)
 - 頁岩油
 - 煤煙
 - 菸草製品
 - 木屑塵
 - 加工肉類[3]
 
接觸場合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