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七公增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公增五
Remove ads

七公增五(英語:Beta Boötis),拉丁化來自「β Boötis」,也稱為「Nekkar」/nɛkɑːr/[7],是位於北天星座牧夫座的一顆恆星。它的視星等為3.5[2],使它成為星座中較亮的成員之一。在現代星座中,它標誌著牧人博蒂斯的頭部[8]。根據依巴谷任務期間獲得的視差量測結果,該恆星距離太陽約225光年(69秒差距[1]。在該距離處,恆星的星等因為中間氣體和塵埃引起的消光降低了0.06[6]

快速預覽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 特性 ...
Remove ads

命名法

七公增五是中國的名稱。依據拜耳命名法,它的名稱是牧夫座β(「β Boötis」,拉丁化為「Beta Boötis」)。

它的傳統名稱為NekkarNakkar,源於該星座的阿拉伯名稱:Al-Baḳḳ ār(牧民[8]。在201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組織了一個恆星名稱工作組(WGSN)[9]對恆星的專有名稱進行編目和標準化。WGSN在2016年8月21日審定這顆恆星的名稱為Nekkar,它現在被列入IAU審定的恆星名稱清單[7]

性質

七公增五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三倍多,半徑大於太陽半徑的21倍(König 等在2006年給出3.4太陽質量[4],而泰茨拉夫 (Tetzlaff)等在2011年得到更高的5.0 ± 1.5太陽質量[10],武田(Takeda)等在2008年給出3.24太陽質量[6]。)。估計其年齡為2.4至2.51億年,它已經演化巨星恆星分類為G8IIIa[3]。這顆恆星在4,932K的有效溫度下,輻射的光度大約是170[5]〜194[6]倍的太陽光度[5]。這種熱量使其發出G型恆星的黃色光芒。它的自轉周期估計約為200天,極點向地球視線傾斜28°±6°[4]

在1993年,倫琴衛星觀察七公增五上的X射線耀斑,估計該耀斑釋放的能量為1.7 × 1032 爾格。這是首次對這類低活動恆星進行這樣的觀測 耀斑可以用一顆尚未觀測到的M型矮星伴星來解釋[11]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