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七星郡

臺灣日治時期1920至1945年之行政區劃,隸屬臺北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星郡
Remove ads

七星郡(日語:七星郡しちせいぐん)為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隸屬台北州。其轄區緊附台北市外圍,郡役所亦位於台北市,所址現為立法院青島第二會館。七星郡轄下有汐止街士林街北投街內湖庄松山庄平溪庄,其中平溪庄於1932年改隸基隆郡,松山庄於1938年併入台北市。

快速預覽 七星郡 しちせいぐん, 國家 ...
Remove ads

郡名由來

郡名取自轄內之最高峰七星山(1120米),原先有意取臺北近郊之圓山命名為「圓山郡」,但圓山在1920年行政區改制已併入臺北市,故改用七星[1]

郡守

更多資訊 任次, 姓名 ...

戶口統計

更多資訊 街庄名, 面積 (km²) ...

七星郡役所

Thumb
七星郡役所,今立法院青島第二會館。

1927年8月6日,七星郡役所落成。由於轄下士林、松山與汐止皆規模相當,基於公平與便利性將郡役所設於台北市內[1],而非七星郡內,所址現為立法院青島第二會館。

經濟發展

礦業方面,煤炭主要分佈於汐止和內湖庄,而北投則出產硫磺

農業方面,主要產米,茶為第二大生產作物。除了士林、北投兩街外,其餘地區都屬於茶葉的良好產地。其中以內湖庄南港大坑的包種茶最為出名。最初為台灣包種茶的唯一產地。再來是甘薯、蔬菜、甘蔗、豆類和水果等。

工業方面主要有士林的臺灣製紙會社,以及北投的北投窯業會社等。

後續發展

戰後,1945年3月重慶國民政府通過之《台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中,將七星郡與文山郡合併為七星縣,為該地方政制的30個之一。1945年10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認為《台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不符實際,因此並未實施。僅將州廳-郡-街、庄各級行政區改稱縣-區-鎮、鄉,七星郡改稱台北縣七星區,1947年撤銷,汐止士林北投內湖改隸屬台北縣淡水區,1950年士林、北投併入陽明山管理局,1967年陽明山管理局、內湖、南港(1946年自內湖分出)改隸屬於台北市,汐止後來隸屬於台北縣(今新北市)。

Thumb
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大樓

今日七星已不再作為行政區之名,但士林仍有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等組織。2008年12月22日,臺北縣政府汐止市成立臺北縣政府七星區聯合服務中心(2010年改為新北市政府七星區聯合服務中心),主要服務汐止平溪瑞芳貢寮雙溪民眾,不過事實上後四者在日治末期皆隸屬基隆郡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