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法國學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国学堂
Remove ads

法國學堂(法語:École de France),現為上海科學會堂一號樓,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南昌路47號。該建築最初建造時為上海法國總會會址,後改建成法國學堂。建築由法租界公董局建築師萬茨和博爾舍倫設計,姚新記營造廠承建,1917年完工。整體帶有濃郁的法國風格,為法國文藝復興特徵並結合新藝術運動的裝飾風格[1]。1994年2月,該建築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2019年10月16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以「上海科學會堂」之名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快速預覽 法國學堂, 概要 ...


Remove ads

歷史

1917年,法國總會購入今南昌路地段,隨後興建總會會所。1926年,法國總會另於邁爾西愛路(今茂名南路)建造新屋,原會所則改捐為法國學堂。主要接收法國僑民為主的外籍僑民子女,故建築又名法童學校。1949年5月後,上海市文化局遷入此處辦公[3]。1954年,任鴻雋向國家提議,將這裡改建成科學家的活動場所。之後,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落實此事。1958年1月18日,文化局遷出,此處更名為科學會堂,並由時任上海市長陳毅親自題寫了科學會堂的名稱。同時,新成立的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搬入科學會堂[4],並一直在此辦公至今。2009年,由中影集團上影集團拍攝的電影《建國大業》在此取景,例如蔣中正的總統辦公室、蔣中正和毛澤東會面場所等場景均在此拍攝[5]。2010年2月,該建築開始進行大修工程。

建築

法國學堂主體坐北朝南,成對稱布局,為磚混結構建築,占地158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1378平方米[6]。主入口位於北向的南昌路上,正中為入口。入口處同時配有停車門廊。建築的主立面朝南,面對院內6000平米的花園和復興公園[7]。房屋為上下兩層,外牆原採用鵝卵石貼面,現在加塗米黃色塗料以保護牆面。窗洞均砌成半圓或弧形券狀,並配置法國式大落地木窗。另外,一層和二層都由長形寬闊外廊,一層外廊突出部分更加蓋坡型屋檐。並且屋檐由曲線型斜撐木牛腿支撐。建築物頂部由五個四坡形的結構和兩個兩坡頂共同構成一個大屋頂。東西兩端的屋頂為盔式四坡頂。中部屋頂為法國孟莎式屋頂,南立面更設置有山花裝飾並嵌入一座圓形時鐘。同時,屋面全部覆蓋法國紅平瓦[1]

南北入口由大型門廳相通,門廳兩側為分上的雙合式的樓梯,扶手為銅鑄,樓梯地板為硬木地板。建築內部地面、牆面腰線多採用木質精裝修。

圖片冊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