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四海一家

1985年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下一家
Remove ads

四海一家〉(英語:We Are the World[a]超級組合英語Charity supergroup「藝人聯合援非組織」(USA for Africa)於1985年錄製的一首慈善單曲。歌曲由麥可·傑克森萊諾·李奇創作,昆西·瓊斯麥可·奧瑪蒂安英語Michael Omartian[b]擔任製作人,旨在為1983年至1985年衣索比亞饑荒籌集資金。收錄於專輯《四海一家英語We Are the World (album)》中。這首單曲實體銷量超過2000萬張,是有史以來銷量第八高的單曲

快速預覽 We Are the World, USA for Africa的單曲 ...

1984年12月,在英國組合樂團救援英語Band Aid (band)[c]發行了〈他們知道現在是聖誕節嗎?〉後不久,音樂家兼活動家哈利·貝拉方提決定創作一首由美國音樂人參與的慈善單曲,以援助非洲饑荒。在籌款人肯·克拉根英語Ken Kragen[d]的幫助下,他邀請了多位音樂人一同參與。1985年1月21日,也就是單曲第一次錄音前一天晚上,麥可·傑克森和萊昂內爾·里奇才完成了歌曲創作。

〈四海一家〉於1985年3月7日作為作為同名專輯的首支單曲由哥倫比亞唱片發行。該曲登上全球多個音樂排行榜榜首,並成為美國歷史上銷量增長最快的流行單曲。〈四海一家〉曾獲得四白金認證,成為第一首獲得多白金認證的單曲。其它獲得的獎項包括四項葛萊美獎、一項全美音樂獎以及一項全美民選獎

〈四海一家〉通過音樂錄影帶、VHS錄影帶、特別版雜誌、同步播出以及多本書籍、海報和T恤衫等方式進行宣傳。這些推廣活動和周邊商品幫助〈四海一家〉共籌集了超過8000多萬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2.29億美元),用於非洲和美國的人道主義援助[13]2010年海地地震後,另一組歌手錄製了本曲的新版本用於為海地籌集賑災資金,名為〈四海一家25周年海地慈善版〉。

Remove ads

背景

Thumb
Thumb
麥可·傑克森(左)和萊諾·李奇(右)創作了這首歌曲。

1985年,受到英國團體「樂團救援」的歌曲〈他們知道聖誕節嗎?〉的啟發,美國藝人兼活動家哈利·貝拉方提決定在美國組織一個類似的活動[12]。他計劃將收益捐贈給一個新組織——「藝人聯合援非組織」(United Support of Artists for Africa[14],簡稱USA for Africa[2])。該組織將為1983年至1985年衣索比亞饑荒提供糧食和救濟援助[15][16],這場饑荒造成約一百萬人死亡[17][18]。貝拉方特還計劃撥出一部分資金幫助消除美國境內的饑荒問題[15]

為此,貝拉方特聯繫了娛樂經紀人兼籌款人肯·克拉根,後者邀請了他的客戶萊諾·李奇肯尼·羅傑斯[12]。隨後,他們又邀請了史蒂夫·旺德加入,來為這項活動增加更多的「知名度」[15]昆西·瓊斯被選中擔任該項目的聯合製作人,他特意從電影〈紫色〉的製作中抽出時間參與該項目[19]。瓊斯還給麥可·傑克森打了電話,當時傑克森剛剛與他的兄弟們結束巡迴演出[12][15]

Remove ads

創作

傑克森告訴里奇,他想幫忙一起創作這首歌[15][20]。最初的創作團隊還包括史蒂夫·旺德,但由於他正忙於為電影〈紅衣女郎〉創作歌曲而時間有限,未能深度參與。傑克森和里奇在加利福尼亞州恩西諾英語Encino, Los Angeles[e]傑克森家族居所哈文赫斯特英語Hayvenhurst[f]寫下了〈四海一家〉[20]。他們試圖創作一首易於傳唱、令人難忘且具有讚美詩風格的歌曲。連續一周,他們每天晚上都在傑克森的臥室里創作歌詞和旋律。傑克森的姐姐拉托亞回憶道:「當我走進他們寫歌的房間時,房間裡非常安靜,這很奇怪,因為麥可工作時通常都很活躍。這對他們來說非常情緒化。」[20]她後來表示,這首歌的大部分歌詞是由傑克森創作的[22]

Thumb
2009年的鮑勃·吉爾多夫

里奇為〈四海一家〉錄製了兩段旋律,傑克森當天就為這些旋律加入了音樂。傑克森表示:「我喜歡快速完成工作。我甚至沒告訴里奇就自己先做了。我等不及了,當晚就完成了這首歌,包括鼓、鋼琴、弦樂,以及副歌的歌詞。」[23]傑克森向里奇和瓊斯展示了他的樣帶,二人都非常震驚;他們沒想到傑克森能如此迅速地完成整首歌的框架。接下來里奇和傑克森的幾次會面卻毫無成果,沒有錄製新的錄音,也沒有任何製作方面的進展。直到1985年1月21日晚上,也就是首次正式錄音的前夜,里奇和傑克森才完成了整首歌的歌詞和旋律創作[23]

此次活動匯集了那個時代最知名的一些音樂人。然而,有一位音樂人被刻意排除在外——約翰·丹佛。儘管他曾多次參與慈善活動,但他這次的參與請求遭到了製作方的拒絕。肯·克拉根說,這是因為有些人認為丹佛的形象會影響這首歌作為流行搖滾歌曲的可信度。克拉根補充道:「我並不同意這種看法」,但他還是不得不婉拒了丹佛的參與[24]。丹佛在1994年的自傳《Take Me Home》中回憶了這次被拒,並寫道:「未能參與其中讓我心碎。」[25]

Remove ads

錄製

Thumb
1985年1月28日,辛迪·勞珀和工作室徽章以及在加利福尼亞州好萊塢A&M工作室向所有出席者贈送的運動衫

1985年1月22日晚間,〈四海一家〉的首次正式錄製在嚴格的安保措施下開始進行。里奇、傑克森、旺德和瓊斯在肯尼·羅傑斯的股份合資錄音室英語Lion Share Studios[g]展開工作。當各位明星音樂人進入位於洛杉磯貝維利大街英語Beverly Boulevard[h]錄音棚時,棚內擠滿了伴奏樂手、技術人員、攝製組成員、隨行人員、助手以及活動組織者。瓊斯請來了專業樂手負責歌曲的伴奏部分,其中包括鼓手約翰·羅賓遜英語John Robinson (drummer)、貝斯手路易斯·詹森英語Louis Johnson (bassist)[i]和鋼琴家格雷格·菲林加內斯英語Greg Phillinganes[j]。這三人的首次合作就是在瓊斯為傑克森製作的歌曲〈目標不至,努力不止[k]中。里奇坐在鋼琴前,向大家教授這首歌的演唱。當正式開始錄音時,羅賓遜要求非音樂人員離開房間,隨後錄製了伴奏部分[29]。此後,里奇和傑克森錄製了〈四海一家〉的演唱範本,與伴奏混音後複製成磁帶,分發給每位受邀藝人。因為瓊斯覺得之前幾版錄音「過於刻意」,所以直到第六次錄製英語Take後演唱範本才被確定下來[30]

在完成演唱範本的錄製後,傑克森和瓊斯開始考慮替換歌詞中的「There's a chance we're taking, we're taking our own lives」(我們在冒險,我們拿自己的生命冒險)。兩人擔心這句歌詞會被解讀為與自殺有關。當大家在回放合唱部分時,里奇提議將這句歌詞的後半部分改為「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我們拯救自己的生命)。瓊斯也建議修改這句歌詞的前半部分。他表示:「特別是在這個群體中,我們最不希望的就是看起來像在自誇。所以更合適的表達是:『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我們正在做出選擇)。」[31]到了凌晨1:30,這四位音樂人以完成一段旋律化的合唱作為工作結束,包括加入「sha-lum sha-lin-gay」的音效[31]。瓊斯告訴大家,不要再往錄音里添加任何內容,並說道:「如果我們把這首歌做得太好了,有人可能會把它拿去在電台播放。」[31]

1985年1月24日,經過一天的休息後,瓊斯將里奇和傑克森的示範人聲錄音寄給了所有參與錄製的藝術家。包裹中還附有一封來自瓊斯的信,他懇請這些藝術家不要分享或複製這段錄音。他在信中寫道:「在未來的歲月里,當你的孩子問『爸爸媽媽在對抗世界饑荒中做了什麼貢獻?』時,你可以自豪地回答,這就是你的貢獻。」[31]

Thumb
麥可·傑克森和萊諾·李奇簽名的〈四海一家〉毛衣背面

1985年1月25日,肯·克拉根在日落大道附近的一間平房主持了一次製作會議。在會議上,他的團隊討論了錄音會應在哪個地點進行。克拉根擔心地點洩露會引發狗仔隊的狂熱,從而讓明星們望而卻步。瓊斯則對為藝人分配獨唱部分感到擔憂,他形容這麼多才華橫溢的藝人聚集在一起,這項任務就像「把一個西瓜塞進可樂瓶里」。次日晚,里奇在家中舉辦了一次舞台編排會議,會上確定了每位藝人的站位安排。[31]

1985年1月28日,最後一晚的錄製在好萊塢的A&M工作室進行[31][32]。傑克森於晚上8點抵達,比其他人早到,他先錄製了自己的獨唱部分,並單獨錄製了合唱段落[31]。隨後,其他「藝人聯合援非組織」的成員陸續抵達並加入錄製,包括雷·查爾斯、比利·喬、黛安娜·羅絲、辛迪·勞珀、布魯斯·史普林斯汀、蒂娜·透娜,以及傑克森的兄弟姐妹傑基、拉托亞、馬龍、蘭迪和蒂托[33]。許多參與者是直接從當晚舉辦的全美音樂獎頒獎典禮上趕來的[22]

普林斯原本有機會與麥可·傑克森一起演唱,但他最終沒有出席[34]。有媒體報導稱,普林斯不願與其他藝人一起錄製[35]。另一篇關於〈四海一家〉錄製時的報導則稱,他不願參加是因為組織者鮑勃·吉爾多夫曾稱他是個「怪人」[36]。在錄製過程中,里奇與普林斯通了電話,普林斯提議在一個單獨的房間內錄製一段吉他獨奏,但里奇表示他們需要的是演唱,因而婉拒了他的提議[1][37]。作為替代,普林斯為〈四海一家〉專輯提供了一首獨家曲目〈為了你眼中的淚〉(4 the Tears in Your Eyes)[l][35]。史蒂夫·旺德曾邀請艾迪·墨菲參加錄製,但墨菲以忙於錄製自己的單曲〈派對全天候英語Party All The Time[m]為由婉拒。墨菲後來表示,當他「意識到這次活動的意義後,感覺自己像個傻瓜」[39]。總共有超過45位美國頂級音樂家參加了此次活動[34],另有50名藝術家因人數限制而被拒之門外[22]。昆西·瓊斯再錄音室門上放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請把你的自負留在門外。」[1][40]旺德在音樂人入場時歡迎他們,並打趣道,如果錄製不能一次完成,他和雷·查爾斯兩位盲人將開車送所有人回家[41]

我認為非洲正在發生的事情是史無前例的犯罪……走進一間鐵皮屋,你會看到腦膜炎瘧疾傷寒在空中肆虐。你會看到死屍和活人並排躺在一起……在一些營地里,你會看到27,500人只有15袋麵粉。我們來這裡就是為了這個。
1985年1月28日,在《四海一家》的錄製現場,鮑勃·吉爾多夫向「藝人聯合援非組織」項目的音樂同仁們慷慨陳詞。[42]

多數藝人都在晚上大約10點半就位並開始演唱。幾個小時後,史蒂夫·旺德提議用斯瓦希里語中的一句話來替代「sha-lum sha-lin-gay」的發音[42][43],這導致威龍·詹寧斯英語Waylon Jennings[n]憤然離開錄音室[42][43]。隨後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其他幾位藝人也反對這個提議。而「sha-lum sha-lin-gay」發聲也遭到了反對並被取消。詹寧斯後來重新回到錄音室並繼續參與錄製。參與者最終決定用英語唱一些有意義的歌詞。他們選擇演唱新歌詞「one world, our children」(一個世界,我們的孩子),這句歌詞得到了大多數參與者的喜歡[42]

清晨時分,史蒂夫·旺德邀請的兩位衣索比亞女性被帶到了錄音現場[43][45]。她們代表自己的國家向歌手們表達了感謝,這一幕令多位藝術家感動落淚[43][45]。為了緩和氣氛,旺德開玩笑說,這次錄音讓他有機會「見到」雷·查爾斯,他說:「我們只是撞到了一起!」[41]在這種情況下,獨唱部分面臨了各種挑戰,但最終都成功完成了錄製[45][46]。最終版本於早上8點完成[45][47]

Remove ads

歌詞

〈四海一家〉以第一人稱視角演唱,讓聽眾通過一起唱出「我們」這一詞來「內化」歌曲的主題信息[48]。這首歌被形容為「對人類同情心的呼籲」[49]。副歌的第一句歌詞是:「我們是世界,我們是孩子 / 我們是創造美好明天的人 / 所以讓我們開始付出。」[49]

編曲

〈四海一家〉全歌分為兩個段落[50]。第一段由萊諾·李奇史提夫·汪達保羅·西蒙肯尼·羅傑斯詹姆士·英格萊姆英語James Ingram[o]蒂娜·透娜比利·喬輪流獨唱[52];第一段的合唱部分由麥可·傑克森黛安娜·羅絲演唱[52]狄昂·華薇克威利·尼爾森阿爾·賈羅演唱第二段;布魯斯·史普林斯汀肯尼·羅金斯史蒂夫·佩里英語Steve Perry[p]達里爾·霍爾演唱第二段合唱[52];接下來是傑克森、休伊·劉易斯英語Huey Lewis[q]辛迪·勞珀金姆·卡納斯英語Kim Carnes[r]合作演唱過渡段[52]。之後以巴布·狄倫雷·查爾斯合唱全曲、旺德和史普林斯汀二重唱以及查爾斯和英格萊姆的即興表演作為結尾。據說這種結構「創造了一種持續的驚喜和情感積累的感覺」[32]

合唱團成員包括:丹·艾克洛德哈利·貝拉方提林賽·白金漢英語Lindsey Buckingham[s]馬里奧·西波里納英語Mario Cipollina[t]約翰尼·科拉英語Johnny Colla[u]希拉·E英語Sheila E.[v]鮑勃·吉爾多夫比爾·吉布森英語Bill Gibson (music producer)[w]克里斯·海斯英語Chris Hayes (musician)[x]肖恩·霍普爾英語Scall Hopper[y]傑基·傑克森拉托亞·傑克森馬龍·傑克森蘭迪·傑克森蒂托·傑克森威龍·詹寧斯貝蒂·蜜勒約翰·奧茨傑弗里·奧斯本英語Jeffrey Osborne[z]安妮塔·珀恩特英語Anita Pointer瓊·珀恩特英語June Pointer魯斯·珀恩特英語Ruth Pointer[aa]斯莫基·羅賓遜[52]

Remove ads

藝人聯合援非組織音樂家

Thumb
史提夫·汪達是本曲中一位特邀獨唱歌手。
更多資訊 指揮 ...
更多資訊 獨唱歌手(以演唱順序排名) ...
更多資訊 合唱(按字母順序)[59] ...
更多資訊 樂器演奏者 ...
Remove ads

發行

1985年3月7日,〈四海一家〉以單曲形式發行,包括7英寸12英寸英語Twelve-inch single兩種版本[66][67]。這是〈四海一家〉專輯中唯一單獨發行的單曲,並在全球各大排行榜上都取得了成功。在美國,這支單曲在R&B單曲榜英語Hot R&B/Hip-Hop Songs成人當代單曲榜告示牌百強單曲榜上均名列第一,並保持在榜一個月之久[68][69]。單曲首次在百強榜上亮相時排名第21位[49],僅用四周就登頂榜首,比普通單曲到達排行榜頂峰所需時間縮短了一半[70]。在百強榜上,這首歌的排名從第21位迅速上升到第5位、第2位,最終達到第1位。如果不是因為菲爾·柯林斯的〈再紿我一個夜晚英語One More Night (Phil Collins song)[ah]受到流行和搖滾聽眾的雙重支持,這首歌可能會更早登頂百強榜[70]。此外,〈四海一家〉還進入了告示牌的搖滾單曲榜(Top Rock Tracks)和鄉村單曲榜(Hot Country Singles),分別達到第27位和第76位[68]。這首歌成為自披頭四樂團的〈Let It Be〉以來,首個在發行兩周內就進入告示牌前五的單曲[67]。在美國以外,〈四海一家〉在澳大利亞、法國、愛爾蘭、紐西蘭、荷蘭、挪威、瑞典、瑞士和英國的排行榜上均登頂。在德國和奧地利,這首歌的排名達到了第2位[72][73][74]

這張單曲也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在發行後的三天內,最初出貨的80萬張〈四海一家〉唱片即銷售一空[66]。該唱片成為美國流行單曲歷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作品[75]。在西好萊塢淘兒唱片店,1000張這首歌的唱片在兩天內售罄[76]。店員理察·佩蒂帕斯(Richard Petitpas)評論道:「通常一首冠軍單曲每周能賣出約100到125張。(這首單曲)這種銷量絕對是聞所未聞。」[76]到1985年底,〈四海一家〉成為當年銷量最高的單曲[77]。五年後,人們發現這首歌成為了整個20世紀80年代銷量最大的單曲[78]。〈四海一家〉最終被認為是美國和流行音樂歷史上銷量最高的單曲之一[ai][80][81][82]。這首歌是第一張獲得多白金認證的單曲,並被美國唱片業協會授予了4白金認證[69][83][84]。據估計,〈四海一家〉的全球銷量達到了2000萬張[85]

Remove ads

評價

歌曲〈四海一家〉獲得的評價褒貶不一。美國記者格雷爾·馬庫斯英語Greil Marcus[aj]認為這首歌聽起來像百事可樂的廣告歌[87]。他寫道:「反覆出現的『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我們正在做出選擇)與百事可樂的標語『The choice of a new generation』(新一代的選擇)交織在一起,顯然這並非由與百事有合作的作曲人麥可·傑克森和萊昂內爾·里奇有意為之,更不是巧合。」[87]馬庫斯補充說:「在語境化的領域,〈四海一家〉與其說是在講述衣索比亞,不如說是在講述百事可樂——而最終的真正結果很可能不是某些衣索比亞人將因此活下來,或者至少比原本能夠活得更久;而可能的是百事可樂的廣告口號將得到雷·查爾斯、史蒂夫·旺德、布魯斯·史普林斯汀等人的免費傳唱。」[87]學者兼活動家里比·加羅法洛英語Reebee Garofalo[ak]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歌詞「我們在拯救自己的生命」(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體現了一種「令人反感的自我陶醉」[87]。他認為「藝人聯合援非組織」的藝術家們實際上是在宣揚「他們為一個他們大多數人永遠不會接觸到的民族,唱了一首關於自己永遠不會經歷的問題的歌曲,而獲得了自我救贖」[87]

相比之下,〈紐約時報〉的史蒂芬·霍爾登英語Stephen Holden[al]對歌詞「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我們正在做出選擇,我們在拯救自己的生命)表示讚賞[32]。他寫道,這句歌詞「由具有超級明星魅力的人唱出來時,會呈現出一種額外的情感維度」[32]。霍爾登認為這首歌是「一次超越其官方性質的藝術性勝利」[32]。他指出,與樂團救援的〈他們知道現在是聖誕節嗎?〉不同,〈四海一家〉的演唱「巧妙地交織在一起」,突出了每位歌手的個性[32]。霍爾登總結道,〈四海一家〉是一首「簡單而動聽的抒情歌」,是一種「完全實現的流行音樂宣言,即使不是由明星錄製,它聽起來也會非常出色」[32]

事實證明,這首歌受到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歡迎[49]。美國密蘇里州哥倫比亞市的一些人表示他們購買了不止一張單曲唱片,有些人一次性購買了多達五張[90]

據音樂評論家兼布魯斯·史普林斯汀傳記作者戴夫·馬什英語Dave Marsh[am]的說法,〈四海一家〉在搖滾音樂界並未被廣泛接受[92]。馬什表示,這首歌被輕視是因為它既不是一首搖滾作品,也不是對導致饑荒的政治政策的批判,既沒有探討饑荒產生的原因和過程,也不是對後貓王時代全球流行音樂全景的全方位呈現[92]。儘管馬什也認可部分批評,但他認為,雖然〈四海一家〉略顯感傷,它仍然是一場帶有嚴肅政治意味的大規模流行音樂事件[92]

〈四海一家〉在發行後獲得了多個獎項的認可。在1986年的葛萊美獎中,這首歌及其音樂影帶贏得了四項大獎:年度製作獎年度歌曲獎、最佳流行組合或團體演唱獎以及最佳音樂錄影帶獎[93]。在1985年的MTV音樂錄影帶大獎中,該音樂影帶獲得了兩項榮譽:最佳團體錄影帶獎和觀眾選擇獎[94][95]。在1986年的全美民選獎中,〈四海一家〉被授予「最受歡迎新歌」獎[93]。同年,全美音樂獎將〈四海一家〉評為「年度歌曲」,並向組織者哈利·貝拉方提頒發了「特別表彰獎」。貝拉方特在領獎時感謝了肯·克拉根、昆西·瓊斯,以及「沒有他們的天才才華,我們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受到啟發的兩位藝術家:萊昂內爾·里奇先生和麥可·傑克森先生」[93]。在他的發言後,多數「藝人聯合援非組織」成員重新聚集在舞台上,用〈四海一家〉為頒獎典禮畫上了句號[93][96]

〈四海一家〉於2021年入選葛萊美名人堂[97]

Remove ads

曲目列表

黑膠單曲

  1. 〈四海一家〉(藝人聯合援非組織) – 4:51
  2. 〈Grace〉(昆西·瓊斯) – 4:30

營銷和推廣

Thumb
Thumb
昆西·瓊斯哈利·貝拉方提在新聞發布會上(左);藝人聯合援非組織全體音樂人在一起的宣傳照片(右)

〈四海一家〉通過音樂錄影帶、錄影帶以及向公眾提供的其他商品進行宣傳,包括書籍、海報、襯衫和徽章等[98][99]。所有官方「藝人聯合援非組織」商品的銷售收益全部用於饑荒救濟基金。這些商品銷售表現良好,其中,名為〈We Are the World: The Video Event〉的錄影帶記錄了歌曲製作的全過程,並成為1985年第九暢銷的錄影帶[98]。所有視頻內容由霍華德·G·馬利(Howard G. Malley)和克雷格·B·戈林(Craig B. Golin)製作,艾普麗爾·李·格雷布(April Lee Grebb)擔任製作監督。音樂錄影帶展示了〈四海一家〉的錄製過程,但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評。據報導,麥可·傑克森在拍攝前曾開玩笑說:「人們一看到襪子就知道是我了。試試拍布魯斯·史普林斯汀的襪子,看看有沒有人知道是誰的襪子。」[66]

這首歌還通過美國〈生活〉雜誌的特刊進行推廣。該雜誌是唯一被允許在1985年1月28日晚上進入A&M錄音室的媒體機構,其他所有新聞機構都被禁止報導與〈四海一家〉錄製相關的事件。〈生活〉雜誌在1985年4月的月刊中刊登了有關錄音過程的封面故事。封面上有七位「藝人聯合援非組織」成員的照片:巴布·狄倫、布魯斯·史普林斯汀、辛迪·勞帕、萊昂內爾·里奇、麥可·傑克森、蒂娜·透娜和威利·尼爾森。雜誌里還展示了一些〈四海一家〉參與者在工作和休息時的照片。[98]

〈四海一家〉在同年的晚些時候通過全球同步廣播獲得了全世界的廣播覆蓋。喬治亞州的廣播員鮑勃·沃爾夫和唐·布里斯卡在他們的本地電台播放這首歌時,提出了進行全球同步廣播的想法[100]。他們打電話給數百個廣播和衛星電台,邀請它們參與。1985年4月5日(該年的受難日)下午3:50(格林威治標準時間),超過8000個電台在全球同步播放了這首歌[101]。隨著歌曲的播放,數百人在紐約聖派屈克大教堂的台階上齊聲合唱[90][102]。一年後,1986年3月28日(該年的受難日),〈四海一家〉的同步廣播再次在全球6000多個電台播出[69]

〈四海一家〉在1986年5月25日獲得了進一步的推廣和報導,當時它在美國舉行的一項重大慈善活動中播放[103][104]。該活動名為「手拉手橫穿美國」(Hands Across America)[an],是「藝人聯合援非組織」的後續項目,數百萬人在美國各地形成了一個人鏈[105]。此活動旨在引起人們對美國國內飢餓和無家可歸問題的關注[106]。〈四海一家〉的共同創作者麥可·傑克森希望他的歌曲成為此次活動的官方主題曲。但「藝人聯合援非組織」的其他董事會成員投票反對他,最終決定為該活動創作並發布一首新歌,名為〈Hands Across America〉[93]。當這首新歌發布時,它未能達到〈四海一家〉那樣的成功,而使用這首新歌作為活動官方主題曲的決定導致麥可·傑克森——〈四海一家〉的版權共同擁有者——辭去了「藝人聯合援非組織」董事會成員的職務[93][107]

Remove ads

人道主義援助

在〈四海一家〉發布四個月後,「藝人聯合援非組織」共籌得了近108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3000萬美元)[108][109]。大部分資金來自美國國內的唱片銷售[108][109]。公眾也捐款,短短時間內捐款接近130萬美元。1985年5月,「藝人聯合援非組織」的官員估計,他們在全球銷售的官方商品價值約為4500萬至4700萬美元。活動組織者肯·克雷根宣布,他們不會一次性發放所有款項。相反,他透露該基金會將致力於為非洲的問題尋找長期解決方案[108]。「我們可以一口氣花光這些錢。也許能在短期內拯救一些生命,但這就像是用創可貼覆蓋一個嚴重的傷口。」[108]克雷根指出,專家預測,至少需要10到20年才能對非洲的長期問題產生輕微的影響[108]

Thumb
1983年—1985年衣索比亞饑荒期間,一架軍用飛機正在投放食物

1985年6月,第一架載有食品、藥品和衣物的「藝人聯合援非組織」貨機啟程前往衣索比亞和蘇丹。途中停留在紐約,向貨倉中增加了15,000件T恤。物資中包括高蛋白餅乾、高蛋白維生素、藥品、帳篷、毯子和冷藏設備[110]。同月,哈利·貝拉方提代表「藝人聯合援非組織」訪問了蘇丹。這次旅行是他在非洲的四國之行的最後一站。坦尚尼亞總理薩利姆·艾哈邁德·薩利姆熱情接待並讚揚貝拉方特,對他說:「我個人和坦尚尼亞人民都為這項人類團結的巨大典範而感動。」[111]

在〈四海一家〉發行一年後,活動主辦方指出「藝人聯合援非組織」的人道主義基金已經籌集道了4450萬美元。他們表示,有信心達到最初設定的5000萬美元目標(相當於2024年的1.39億美元)[112]。到1986年10月,主辦方透露募集資金已經超過5000萬美元的目標。彼時的CBS唱片公司為「藝人聯合援非組織」開出了250萬美元的支票,將總資金額提升到了5120萬美元[113]。而「藝人聯合援非組織」的「手拉手橫穿美國」活動也籌集到了大約2450萬美元用於幫助美國本土的饑民[113]

自發布以來,〈四海一家〉已為人道主義事業籌集了超過800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2.22億美元)[114][13]。其中90%的資金被承諾用於非洲救援,包括長期和短期援助[113][115]。長期計劃包括計劃生育和糧食生產方面的努力[113][115]。剩餘的10%資金則用於美國國內的飢餓和無家可歸問題[113][115]。來自非洲基金的資金用於啟動了超過70個恢復和發展項目,涵蓋了農業、漁業、水資源管理、製造業和植樹造林等領域。此外,還在莫三比克、塞內加爾、查德、茅利塔尼亞、布吉納法索和馬里等非洲國家開展了培訓項目[113]

傑克森於2009年去世後,艾利亞斯·基弗·馬萊姆·貝耶內(Elias Kifle Maraim Beyene),一位在衣索比亞長大並曾受益於這首歌曲所提供的援助的人,講述了以下內容:

我永遠無法忘記麥可·傑克森,因為他在〈四海一家〉這首歌中的貢獻,對我的人生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今我已50歲,但25年前生活在衣索比亞的阿迪斯阿貝巴——那時這裡正遭受著漫長的旱災與饑荒。那是段可怕的歲月:無數人病倒,更多人死去,約百萬人在這場饑荒中喪生。1984年,麥可·傑克森聯合眾多頂尖音樂人創作了〈四海一家〉,為非洲籌募善款。我們收到了世界各地的援助,而我正是直接受益者之一。賑災麵粉與我們平時在市場購買的穀物不同,用它烤制的麵包格外特別。當地人給麵包取名為「麥可麵包」,以致敬這位偉大的藝術家。 它鬆軟可口,經歷過饑饉歲月的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樣的滋味。當時在阿迪斯阿貝巴生活過的人,至今都記得"麥可麵包"的滋味,而我知道這份記憶將伴隨我終生。[116]

著名現場演出

〈四海一家〉曾在多個場合由「藝人聯合援非組織」的成員一起或單獨現場演唱。其中最早的現場演出之一是在1985年的搖滾音樂會Live Aid上,當時有100多位音樂家共同登台演唱這首歌曲作為演唱會的壓軸曲[117][118]。期間,哈利·貝拉方提和萊諾·李奇驚喜現身,參與了歌曲的現場演繹[119]。麥可·傑克森本計劃也參與這次演出,但根據其新聞發言人諾曼·溫特(Norman Winter)的說法,他因「正在錄音室內全力投入一個重大項目」而未能參加[120]

1993年1月,美國總統當選人比爾·柯林頓的就職慶祝活動在林肯紀念堂舉行[121]。此次活動由柯林頓的好萊塢好友策劃,吸引了數十萬人參加[121]艾瑞莎·富蘭克林LL Cool J邁克爾·波頓東尼·班奈特等音樂家紛紛到場[121][122]。昆西·瓊斯表示:「我從未見過這麼多優秀的表演者懷著如此深厚的愛與無私精神聚在一起。」[123]慶祝活動包括一次〈四海一家〉的表演,柯林頓與他的女兒切爾西及妻子希拉蕊一起,與「藝人聯合援非組織」的肯尼·羅傑斯、黛安娜·羅絲和麥可·傑克森共同演唱了這首歌曲[121]。〈紐約時報〉的愛德華·羅斯坦評論道:「最令人難忘的畫面應該是柯林頓參與演唱〈四海一家〉的場景,他成為第一個嘗試(儘管可能是徒勞的)追求時尚感的總統。」[124]

麥可·傑克森於2009年6月因心臟驟停去世[125]。他的追悼會於7月7日舉行,據報導有超過十億人觀看了這場追悼會[126]。活動的壓軸節目是集體演唱傑克森的經典歌曲〈四海一家〉和〈拯救世界[127]。〈四海一家〉的領唱由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一直與傑克森合作的達里爾·芬尼斯(Darryl Phinnessee)擔任[127][128]。演出還邀請到了歌曲的共同創作者萊昂內爾·里奇以及傑克森的家族成員,特別是他的孩子們[127][128]。演出結束後,〈四海一家〉自1985年發行以來首次重返美國排行榜,在〈告示牌〉熱銷數字歌曲榜中排名第50位[129]

25周年版

Thumb
數十萬人在2010年海地地震中受傷

2010年1月12日,海地發生7.0級地震,這是該島200多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地震[130]。震中位於海地首都太子港附近[131]。海地政府確認,這次災難造成超過23萬名平民死亡,約30萬人受傷[132][133]。大約有120萬人無家可歸,而臨時住所的缺乏可能導致疾病的爆發[132][133]

為了為地震受害者籌集資金,一首全新版本的〈四海一家〉於2010年2月1日錄製,並於同年2月12日發布。此次重製版有超過75位音樂人參與,並在1985年原版的同一錄音室完成[134]。新版歌詞經過改編,還加入了與海地相關的說唱部分[134][135]。應其母親凱薩琳的請求,麥可·傑克森的妹妹珍妮特在歌曲中與已故的哥哥對唱。視頻和音軌中使用了1985年原版錄製的麥可·傑克森的資料片段[136]。此外,這個版本因懷克里夫·讓在歌曲末尾的演唱風格而引發爭議,〈舊金山紀事報〉的音樂評論家形容他的聲音忽高忽低,「聽起來像消防警報和懷克里夫用力過度造成疝氣聲音的結合。」

2010年2月20日,一個由非明星藝人演繹的〈We Are the World 25 for Haiti (YouTube版)〉被上傳至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網絡名人兼創作歌手麗莎·拉維構思並組織了這次全球合作,邀請了57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非簽約或獨立YouTube音樂人參與錄製。這版2010年的〈四海一家〉翻唱基於1985年的原版,省去了說唱部分,並儘量減少了2010年明星翻唱版中明顯的自動調音效果[137][138][139][ao]。另一個2010年的翻唱是西班牙語版本〈Somos El Mundo〉。這首歌曲由埃米利奧·艾斯特凡英語Emilio Estefan及其妻子格洛麗亞·埃斯特凡創作,並由埃米利奧、昆西·瓊斯及資助該項目的環球電視公司共同製作[143]

影響

〈四海一家〉被認為是一首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歌曲,它引發了國際社會對非洲問題前所未有的關注[87]。該歌曲被認為營造了一種氛圍,鼓勵全球音樂人創作關注人道主義問題的歌曲[87]。根據〈紐約時報〉記者史蒂芬·霍爾登的說法,自〈四海一家〉發布以來,流行音樂領域出現了更多探討人道主義主題的作品[144]。〈四海一家〉還影響了音樂創作和意義表達的方式,展示了不同種族、風格的音樂人能夠高效且具有創造性地合作[145]。《Ebony》雜誌將1985年1月28日的錄製會描述為「世界音樂中的一個重要時刻,表明我們可以改變世界」[119]。這首歌與〈拯救生命〉以及〈農場援助英語Farm Aid[ap]等活動一同證明搖滾音樂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娛樂功能,而成為一種政治和社會運動[119]。記者勞勃·帕爾默(Robert Palmer)指出,此類歌曲和活動能夠觸及全球受眾,傳遞信息,並產生實際效果[119]

自〈四海一家〉和啟發其創作的〈Band Aid〉單曲發行後,許多類似的歌曲被錄製,旨在幫助世界各地的災民。其中一個例子是由拉丁音樂家組成的超級團體「第三世界兄弟」(Hermanos del Tercer Mundo)。這一團體包括62位錄音藝術家,如胡利奧·伊格萊西亞斯何塞·費雷西亞諾英語José Feliciano[aq]塞吉奧·門德斯英語Sérgio Mendes[ar]。他們的賑災歌曲在〈四海一家〉的同一錄音室錄製,所得善款的一半捐給「藝人聯合援非組織」,另一半用於拉丁美洲貧困國家的援助[149]。其他著名的案例包括:1989年,由硬搖滾、前衛搖滾和重金屬音樂家組成的超級團體搖滾援助亞美尼亞(Rock Aid Armenia)錄製了深紫樂團的歌曲〈水面上的煙霧英語Smoke on the Water[as],為1988年亞美尼亞大地震的受災者籌款[151];1986年的〈Handog ng Pilipino sa Mundo英語Handog ng Pilipino sa Mundo〉,傳遞菲律賓人民在人民力量革命後的樂觀精神[152][153];1997年錄製的〈Sa Araw ng Pasko〉,以及2003年的〈Biyahe Tayo〉,用於推廣菲律賓旅遊業[154]。隨後在 2011 年翻唱的〈Pilipinas, Tara Na!〉[155] 2009年,為颱風凱莎娜(當地稱為Ondoy)受災者錄製的〈Star ng Pasko英語Star ng Pasko〉和〈Kaya Natin Ito!英語Kaya Natin Ito!〉也為災民提供希望[156][157]。2013年,幾位GMA網絡藝人錄製了激勵人心的歌曲〈Bangon Kaibigan〉,為颱風海燕(當地稱為Yolanda)的倖存者傳遞希望[158]

榜單

更多資訊 榜單(1985–1986年), 最高排名 ...

銷量和認證

更多資訊 地區, 認證 ...

參見

腳註

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