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度颱風凱莎娜 (2009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颱風凱莎娜(英語:Typhoon Ketsana,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Ondoy,國際編號:0916,JTWC:17W)為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6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凱莎娜」(寮語:ເກດສະໜາ)是寮國提供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名字,2000年開始生效[5],2003年首次使用[6],當時的颱風凱莎娜在西北太平洋形成及發展,期間並無登陸及影響任何國家。凱莎娜是寮國的一種沉香樹木的名稱[7]。
由於颱風凱莎娜為越南和菲律賓創下近2000人的嚴重死傷和失蹤人數,而且影響範圍遍及多個國家和地區,故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於2010年決定把「凱莎娜」除名,於2011年由「薔琵」取代。
Remove ads
發展過程
在2009年9月23日,日本氣象廳報告熱帶性低氣壓已形成,約860公里(535英里)的西北帕勞。日本氣象廳隨後當天晚些時候報導,已減弱為一個低壓區。然而,在9月24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報告,該低壓區已成為一個熱帶性低氣壓,並命名為Ondoy。9月25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早上將熱帶性低氣壓命名為17W,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約400英里的東面。9月26日日本氣象廳為凱莎娜分配國際名稱09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報導,凱莎娜已在北呂宋登陸,在菲律賓附近的邊界Aurora和Quezon。但由於凱莎娜進入南中國海並繼續加強,所以日本氣象廳將凱莎娜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在9月28日早上增強為一颱風。在9月29日早上增強至二級颱風,在同日21時30分,日本氣象廳將凱莎娜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凱莎娜於10月1日凌晨在寮國及泰國交界減弱為低壓區。
Remove ads
影響
凱莎娜侵襲菲律賓期間,豪雨導致首都馬尼拉42年來最嚴重的洪災,截至當地時間10月22日6時,已證實的死亡人數急增至最少464人[1],大部分是浸死、觸電或在山泥傾瀉中遇難,失蹤人數則下降至37人,超過2萬6千間房屋夷為平地,17萬人無家可歸,分別安置在379個避風中心,總受災人口則為434萬,菲律賓軍方則呼籲國際社會提供緊急人道援助。馬尼拉在短短6小時內,降雨達341毫米,是自從1967年以來的最大降雨量。豪雨引致嚴重淹水,部分地區停電,不少人被洪水圍困,滯留在屋頂上。當局宣布,首都馬尼拉及25個省成為災區。死者大多數居住在黎剎省,至少一個城鎮完全被洪水淹沒。[8]
- 當地發出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
9月27日,香港開始受凱莎娜影響,東部海岸出現俗稱「瘋狗浪」的湧浪。上午11時許,天文台尚未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面向太平洋的大浪西灣海面風勢漸強,海面已不時翻起白頭浪,大浪拍擊泳灘,10餘名露營青年下水游泳,時值潮退,各人游至離岸40米處,突然一個2米高瘋狗浪打來,4人未及走避遭浪濤淹沒,其中一名19歲青年遭巨浪捲走失蹤[9],同日晚上10時15分香港天文台發出一號戒備信號[10],當時凱莎娜集結在香港以南約730公里,時速約20公里,向西穿越南海北部。凱莎娜在9月28日凌晨2時最接近香港,在香港之南南西約720公里掠過。同日上午9時許,政府飛行服務隊在大浪西灣對開一石灘發現一具男屍,證實為該失蹤青年[4]。下午5時,天文台表示颱風凱莎娜正遠離香港,會考慮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最終天文台於晚上7時15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凱莎娜於9月28日至29日曾進入「奎明範圍」,東北季風及與凱莎娜龐大環流相關的海洋氣流在南海北部形成類似鋒面的雨帶,為香港帶來超過80毫米的雨量紀錄[11]。
Remove ads
- 當地懸掛之最高熱帶氣旋信號:
三號風球
9月27日,澳門氣象局在22時15分懸掛一號風球。[12] 9月28日早上11時,凱莎娜在本澳以南約 710 公里增強成為颱風,氣象局於9月28日下午1時30分改掛三號風球,預料三號風球將維持一段時間及改掛八號風球機會不大[13],氣象局表示,颱風凱莎娜正與冬季季風共同影響華南沿岸,澳門風力將增強[14],預料28、29兩日天氣有驟雨,雨勢頗大,或有雷暴。一小時後氣象局預計,若颱風凱莎娜繼續按現時途徑移動,澳門將不會改掛較高風球。[15]在9月29日4時,凱莎娜位於澳門西南約800公里,氣象局隨即將所有風球除下。[16]
Remove ads
海南島保亭至萬寧一帶共6市縣發佈黃颱預警[17],全省另有9個市縣維持藍颱預警[17]風暴導致海南廣泛地區降豪雨,海面吹7至9級大風,2萬多艘漁船回港避風。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及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亦有多班航機取消,而瓊州海峽繼續停航,列車停駛,大批旅客滯留,三亞沿海有兩米多高海浪,旅遊景點全部關閉;廣東省方面,截至28日19時30分,共6市縣發出藍颱預警[18],另10市縣發佈白颱預警。
- 當地發出之最高風暴信號:九號風暴信號
9月27日,越南國家水文氣象預報中心為中部地區發出九號颱風信號[19]。由於颱風凱莎娜逐步逼近越南中部,當地天氣顯著轉壞,中部6個省份共17萬人需緊急疏散。大部份漁船回港避風,廣泛地區停電,大量樹木及電線杆倒塌,部份學校關閉,越南航空取消所有來往旅遊熱點峴港及古都順化的航班[20]。29日下午,凱莎娜登陸越南中部海岸,當地有狂風豪雨,觸發山泥傾瀉,163人在風暴中喪生[2],另17人失蹤。在同日20時,颱風凱莎娜集結在峴港以南約80公里,預料向西移動,時速約10公里,移入內陸,並逐漸減弱。
9月30日,凱莎娜移至寮國南端,導致附近及中部省份嚴重淹水,其中沙拉灣省水深及膝。沙灣拿吉省因位處凱莎娜路徑及湄公河流域之內,因此淹水情況特別嚴重。在占巴塞省,部份民眾走到屋頂上躲避。寮國全國均受大雨及不同程度的淹水影響,最少26人身亡。然而,由於寮國為低度開發及貧窮國家之一,若當地政府不妥善處理救災工作,全國可能因而出現饑荒或疫症問題。
雖然凱莎娜的中心並沒有進入柬埔寨境內,只在寮國南部掠過[21],並迅速減弱,但其暴風圈及環流較大,柬埔寨受其烈風及強雨帶影響,中部的磅同省受災較為嚴重,最少證實9人死亡、東北部亦有2人不治,至10月15日21時,全國總罹難人數增至18人[3],數十間房屋被毀。在9月30日20時,位於中南半島的熱帶性低氣壓凱莎娜集結在泰國曼谷之東北東約580公里,預料向西緩慢移動,並逐漸減弱。
- 當地發佈之警報:熱帶氣旋防範警報
早於9月27日,泰國氣象局已向全國18個府(多數為東部及北部),發出防範強烈熱帶風暴凱莎娜的警報[22]。當時氣象局預計,凱莎娜會於9月30日至10月3日影響泰國。泰國北部多個府或有豪雨,可能引發洪水。凱莎娜登陸越南及穿越寮國後,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並繼續向西移動,9月30日進入泰國東北部,強風豪雨導致南部近百間房屋倒塌,但未有傷亡報告。凱莎娜的中心位於東北部烏汶府地區,大雨引發的洪水淹沒多條道路,當局提醒低窪地區民眾防範。[23]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記錄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