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普魯士大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東普魯士大區(德語:Gau Ostpreußen)是1933年至1945年納粹德國的一個行政區劃,來自普魯士自由州的東普魯士省。在此之前,從1925年至1933年,它是納粹黨在該區域的黨組織區劃。它在1925年12月6日在柯尼斯堡的一次納粹黨會議上建立[2]。1939年,東普魯士大區在從立陶宛吞併梅梅爾地區和占領波蘭後擴張,同時大區的一小塊領土被轉移到但澤-西普魯士大區。德國進攻蘇聯後,白俄羅斯城市格羅德諾(德語稱加滕(Garten))也成為了大區的一部分。其領土不含但責,所轄主要城市有哥尼斯堡、提爾西特、齊切瑙、普魯士埃勞、梅梅爾、阿倫施泰因等。
戰後,東普魯士被紅軍佔領。大區的領土成為蘇聯加里寧格勒的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飛地,南部的部分劃歸波蘭,梅梅爾地區歸還立陶宛,格羅德諾歸還了白俄羅斯。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